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P101

  ..续本文上一页”无色界的心,我们说所依,等无间缘是所依。你说前一个是欲界的心,后面生一个无色界的心,那么依的就是欲界的心。但是无色界的心,它跟欲界的心不做所依的,因为太远了。我们说入定,你要生无色界的心呢,一定要经过四禅,色界的心,再生无色界的心,直接从欲界的心不能生;所以说呢,“所依远”,就是它依等无间缘,以欲界的心来做等无间缘是不可能的。

  

  第二是“行相远”。“无色界(的)心,唯于第四禅,作苦粗障行相,必无缘欲作苦粗等行相故。”行相远,这个“行相”,就是说我们修定,修世间的定,假使有漏道修定呢,上地,假使初禅,看到欲界是粗,欲界是苦,欲界有障;然后又看到初禅是净,初禅是妙,初禅是离,离开那个障,针对粗、苦、障,上面来个净、妙、离,那么一层上一层——看到欲界不好,初禅好,那就拼命修初禅天,结果生到天上去了,那么它的行相就是厌恶下边的欲界的粗、苦、障,欣慕初禅的净、妙、离,那么这样子是生色界的定了。到无色界的话,它(无色界)所缘的粗、苦、障,决定是第四禅的,因为它不会缘欲界的粗、苦、障,太远了,欲界里边的东西对它来说隔得太远了。它要离开、要生入这个无色界呢,一定已经四禅都得到了,然后看到四禅的天里边,还是有色,里边还是苦,还是粗,还是障,要再进一层,然后生到无色界去。那么你对欲界的那个、太起码的这个,它就根本不去缘它了。所以说呢,这个行相,它的行相也远。

  

  “所缘远者,不缘欲故。”所缘,无色界的心不缘欲界的心,不缘欲界的,这个又是一个所缘,也是很远。

  

  “对治远者,未离欲界贪,必无能起无色界定,能为欲界恶戒等法,厌坏及断二对治故。”你还没有离开欲界的贪,你要想起这个无色界定的话呢,不可能的。就是你要用无色界的定来对治欲界的那些恶法呢——有两种对治,厌坏对治,还有断对治。这个在后边,我们讲这个后面几品的时候,大概随眠品、贤圣品都会讲,一共四种对治,这里有两种对治:厌坏对治跟断对治。“厌坏对治”就是说看到它的行相的苦,苦的行相,生起厌坏心,“断对治”来断烦恼。先是看到它的行相,厌恶它,然后就断它里面的烦恼。

  

  这个无色界的定来对治欲界的烦恼,不可能的。欲界的贪是什么对治的呢?色界对治的,起色界的定对治欲界贪;然后以无色界的定,对治色界的贪。所以说直接要无色界的定对治欲界的贪,这是没有的,太远了,“对治远”。意思是说,你没有离开欲界贪,就是没有到色界之后,不能起无色界的心来对治欲界的一些恶法的,中间隔了一个色界了,所以说,直接由无色界的定来对治欲界的那些恶戒恶法呢,这是没有的。

  

  那么这是从四个理由来说欲界跟无色界隔得很远,它不但是所依远、行相远,所缘远、对治远。从这点来说呢,从欲界的心,要无间生无色界的心,是没有的,除非投生,生那个定是不会有的。

  

  那么这是欲界,说好了——噢,欲界的,还有生无漏的心了。它对三界的呢,欲界生欲界,欲界生色界,欲界生无色界都讲完了。

  

  “无漏一心者”,欲界的心生无漏的心,祗有一个。“谓从欲界”(这欲界,你们是不是“果”?这个可能是以前抄写的时候写错的。界跟果差不多了,可能有弄错了,你们旁边注一个好了),从欲界的“加行善心”(你修定呢,加行善心),“入学、无学观也”,那么从它加行修定呢,进入无漏的观,无漏的定了,那么就是生无漏的心了。

  

  这是欲界生九个心,自界四个心,色界两个心,无色界一个心,无漏两个心(这里是“无漏一心”,可能有问题。因为九个心呢,学、无学是两个心——你们书上是不是“一心”啊?这个大概是“二”,“二心”)。因为我们前面讲过的,欲界生欲界四个心,生色界两个心,生无色界是一个心,一共七个心,再加无漏两个心,一共是九个心。“无漏一心”,成了八个心了。而且它下面说的“入学、无学观”,明明说的是学观、无学观,入学观就是有学心,入无学观就是无学心,那就是两个心。所以说这里也可能有误,或者是写的时候写错了。

  

  那么这是欲界的善心生九个心,讲完了。其实就是一句话(欲界善生九),讲了那么多。

  

  

  

  

  此复从八生者,此欲界加行善心,复从八心生。谓自界四,色界二心,无漏二心,故成八心也。色界二心者,一、色界善心,生欲界善,谓从定出,起欲界善心;二、色界染心,生欲界善,谓入定者,作如是愿,我宁起下地善心,不起上地染污,由此愿故,彼染污定,所逼恼时,从彼染污定,生于下地善,为防退故,是则色染生欲界善也。无漏二心者,从学、无学观出,入欲界善心时。

  

  那么它本身,欲界的善心又从哪些心生呢?从八个心生。反过来,能生欲界善心的,有八个心,“此复从八生”。“此欲界加行善心,复从八(个)心生。”“谓自界四”,自界,自己欲界里边四个心都可以生欲界的心,这个没有问题。隔一个界了,就有点麻烦了,在一定的条件之下能生,不符合条件的就不能生。“色界二心,无漏二心”,色界有两个心,无漏有两个心,无色界没有,一共是八个心。

  

  色界哪两个心?“一、色界善心,生欲界善。”色界的善心,直接无间,马上生出欲界的善心来。这是指什么呢?“谓从定出”,出定了,出色界定,假如定中是色界的善心,出了定之后,欲界的心又生起来了,也是善心,“从定出,起欲界善心”。

  

  “二、色界染心,生欲界善。谓入定者,作如是愿:我宁起下地善心,不起上地染污。由此愿故,彼染污定,所逼恼时,从彼染污定,生于下地善,为防退故,是则色染生欲界善也。”

  

  色界的染污心,要生起欲界的善心来,这是怎么回事情呢?它就是有一个法相的专门名词,叫“防定方便心”,防止的防,消防的防,防定的方便。定有三种,一种是净定,一种是染污定,一种是无漏定。净定就是善的定;无漏定,当然是无漏法的,无漏的定,这个都是好的;这个染污定,就贪着那个味,贪着禅味。我们在菩萨戒,每天诵的这个“障碍禅度亦三种”,这个障碍禅定波罗蜜的有三种(不问、盖障、贪味禅),一种就是贪着这个禅的味道(贪味禅),这禅味贪着染污了,要退的了,这个是一个毛病。那么他呢,在入定之前,先发一个心,叫防定的方便心,防止定退,起个方便心。他发什么心呢?就是说,他宁愿生下地的善心,不要起上地的染污心。就是上地入那个定了,假使它起染污心的话,我宁愿退到下地的善心,不要起上面的染污心,就防止产生那个染污定了。

  

  那么这个心,入定之前发好之后,“由此愿故”,因为有这个愿力在前呢,“彼染污定,所逼恼时”,当他在入定,受到染污定逼恼,就是染污定要生起来的时候呢,他就生下地善心,宁愿生欲界的善心了;所以说色界的染污心一起来之后呢,因为有愿在先,他就马上就出定了,生了欲界的善心了。“为防退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上界的定不要,要下地的善心呢?为防退故,防止这个定退——你贪着禅味,就要退的。所以说呢,宁愿生下地的善心,不愿生上地的染污心,这是他入定之前发的一个愿。那么这样子呢,所以说,色界的染污心可以无间生欲界的善心。这是举个例子。

  

  “无漏二心者,从学、无学观出,入欲界善心时。”欲界的善心生无漏的两个心呢,那就是很简单。前面欲界的善心,修定,进了无漏定了,生起无漏的有学、无学两个心。现在出定了,从有学的无漏定出定,又生起欲界善心;假使从无学的无漏定出定了,生起欲界的善心。所以说,从无漏心,也可以生出它的善心。

  

  这是欲界的善心,它能生九个心,本身又从八个心生。

  

  那么为什么无色界不生呢?我们说过了,无色界对欲界是四个远,不能生。前面为什么它能生呢?前面是生到无色界去了,这里不是生无色界,没有这个情况了,它本身要生起那个欲界善心,这两个不一样。欲界善心可以生无色界的心呢,因为它是可以投生到无色界去的,生起无色界的染污心;而生起欲界的善心呢,无色界的心直接生起它是不可能的。

  

  这里呢,就是说欲界的善心能生九个心,这个欲界善心本身又祗能从八个心生。那么染污的,从十个生,它又从四个心生,“染从十生四”,这个我们下一次再讲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第四十五讲

  

  (《俱舍论颂疏》124页上10行——128页上2行)(46B26:40——47B16:55 )

  

  上一次,我们讲了因缘的问题,主要是什么叫因,什么叫缘;它对果的关系,什么缘生什么,几个缘生,讲了不少。因也讲了,缘也讲了,那么得到的结论呢,就是说,佛教里边是缘起论,决定没有一因生的法。这问题在里边讲了很多。在讲第六卷的最后,“一因生法决定无有”,这是一个;在第七卷里边讲这个“非天次等故”的后边,也说了一句:“故无有一法唯一因生”,最后一句,再三强调,就是一因生。

  

  那么这里呢,昨天我们提一个问题,“为大唯一因”,这个一因,跟前面有没有矛盾?

  

  这个,有的人讲得很好。我们说,我们去看书,自己看的时候,不要说,内部的解释要看仔细,前面的开端也要看得仔细。我们在讲“大为大二因”的中间,前面又有讲开场的一句话,“论云:前言诸法,由二缘生。”我们前面说,心王心所,四缘生;这个二定,三缘生;其余的色法,不相应行,二缘生,这个前面都讲过了。

  

  这里呢,就是说,讲四大种,就是色法了。色法,大种跟所造色,它们是二缘生的,“前言诸法,由二缘生,于中云何,大种所造,自他相望,互为因缘?”二缘生,一个是因…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