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根品▪P3

  ..續本文上一頁俱等。”

  

  “健達縛”就是中陰、“尋香”,“中有名也”,尋香就是中有,因爲中有是不吃這種飲食的,祗要吃香就夠了。因爲中有很細,他不需要一塊一塊吃下去,香的味道聞一下就飽了。那麼中有也叫尋香,“健達縛”就是印度話。我們說中有呢,一般人就是供菜——假使這個人死了,你去供他菜,他聞一下就夠了,不要吃下去。所以比丘呢,供了死人的東西不吃的,因爲它(健達縛)聞過了。

  

  這個中有“于母起愛”——這是男的中有。我們將來世間品要講,中有的身跟投生之後的身是同樣的:假使人間的,就是人的樣子,不過小一點,像五六歲這個樣子。男的中有投生的時候,就感到跟他的母親好象是在做淫欲的事情,對他的父親感到是幹擾:對母親起愛,對父親起恚心。一個愛,一個恚。那麼反過來,女的中有,就對父親起愛心、對母親起瞋心。

  

  這好象就世間的道理來說,是一個很忤逆的事情。怎麼對父母起淫欲心呢?實際上,這是我們衆生的慚愧。一般的投生,都是從這個地方來的。欲界的投生,都是從男女的關系投生的。所以自己要知道慚愧心,不要說自己了不得、不得了。你的身體哪兒來的?就是起的淫欲心來的!一個愛心、一個瞋心,這兩個都是煩惱心,這才投生。如果沒有這兩個心,你也不會投生。密法裏邊爲什麼要修雙身法?就是要避免投生。把這個法修了之後,以後投生的時候自己能夠頂住。把對方看成父母一樣看,那就不起淫欲心了;不起淫欲心,就不投生了。

  

  好,這是講第一個“續後有”,意根能夠續後有、投生。

  

  第二個:“自在隨行者,經雲:心能導世間,心能遍攝受,如是心一法,皆自在隨行。”這是說,心有自在隨行的作用,引一個經裏的頌來說。什麼叫自在隨行呢?“心能導世間”,這有兩個解釋。一個說:心是創造一切的。不論你是器世間也好、有情世間也好,都是心造了業感來的,所以心能導世間。心是一個主,這兩個世間都是心造出來的,它是引導一切;它怎麼做,就産生什麼世間。另一個說法:“心能導世間”就是心能夠引導有情世界,能夠做一個引導,是最殊勝的王一樣的,“自在義也”,自在。“心能遍攝受”,它能攝受一切——“隨行”。 “如是心一法,皆自在隨行。”這裏用自在解釋引導世間;用隨行解釋遍攝受,一切都隨它行的,它能攝受一切,它是爲主。這樣子也可以。另外一個解釋呢,“自在隨行”,能導世間也有自在隨行的意思;攝受一切也有自在隨行的意思。這個意思都可以,通的,本來是都通的。那麼意根有兩個事情起增上作用,也講了。

  

  

  

  

  五八染淨中者,五謂樂等五受,八謂信等五、叁無漏根;于染淨中,如次增上樂等五受。染增上者,貪等隨眠,所隨增故。謂喜樂受順貪也,憂苦受順瞋也,舍受順癡也。信等八根,淨增上者,謂清淨法隨生長故。

  

  下邊“五八染淨中”,還有五個、八個根,這兩種根,對染汙的、清淨的事情當中有增上的作用。哪五個對染汙法有作用呢?“謂樂等五受”,苦、樂、憂、喜、舍,這五個受對染汙法有增上作用。爲什麼對染汙法有增上作用呢?因爲我們一般地,有了“受”之後,才去追求、或者是排斥,那些煩惱就生起來了。

  

  這裏下邊說:“貪等隨眠,所隨增故”,假使對樂受,“謂喜樂受順貪”,假使感到喜樂受就生貪心,“憂苦受順瞋也”,憂苦的受就起瞋心,“舍受順癡也”,不苦不樂的受順了癡心,都是起貪瞋癡的,這是煩惱跟了它增上的。這是五個受根。

  

  那麼八個善根,一個是信等五根(五善根),一個是叁無漏根,這是清淨的法上起增上作用。“信等八根,淨增上者,謂清淨法隨生長故”,祗有這八個根,那一切清淨法可以生起來。

  

  那麼就是說最後兩類呢,一個是增長染汙法的,一個是增長清淨法的,分成兩類。一個是五受根,一般我們說,苦、樂、憂、喜、舍,叫五個受根;信、勤、念、定、慧,五個善根;叁個無漏根,就是未知當知、已知、具知。這是清淨、染汙的事情上有增上作用。這是有部的說法,講完了。

  

  

  

  

   1.莊嚴身

  

  2.導養身

  

  3.生識等

  

  4.不共事

  

  1.有情異

  

  2.分別異

  

  1.能續過去衆同分

  

  2.能持現在衆同分

  

  1.能續後有

  

  2.自在隨行

  

   樂等五受根于染增上 貪等隨眠所隨增故

  

   信等八根(信等五根,

  

  叁無漏根)于淨增上   清淨法隨生長故

  

  

  

  

  

  

  

  丙二 敘異部

  

  從此第二,敘異說者,頌曰

  

  了自境增上  總立于六根  從身立二根  女男性增上

  

  于同住雜染  清淨增上故  應知命五受  信等立爲根

  

  未當知已知  具知根亦爾  于得後後道  涅槃等增上

  

  下邊介紹一個“敘異說”。他也沒有說是哪個的,就是另外一個說法。據有的注解說是昙無德部,法藏部的;但是真谛叁藏,就是翻第一次《俱舍》那個法師,他就是說指的經部,這個是經部。這個他沒有標明是經部還是什麼部,但是他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前面有部是根見家,以爲見了什麼東西,作用都是根上的。這裏是識見家2,認爲根不起作用的,祗有識在了別。

  

  前面根、識兩個辯論,我們已經碰到過了。在什麼地方?在講色法的時候,講無表色的時候,“變礙爲性”,就是根了、識了辯論;後來八個見裏邊到底是根見、識見,又是兩個交鋒過一次。我們這裏碰到的呢,又是在二十二根上,根見家跟識見家又有不同的看法。這裏“第二敘異說”就是講識見家的。而真谛叁藏就認爲這個就是經部的意思,而世親菩薩卻是同意經部。所以說對于前面有部的寫個“傳說”,祗不過是有部的說法。既然前面“傳說”呢,那就是表示他不信。那他到底信什麼?他的意思就是信後邊那個。

  

  “了自境增上,總立于六根,從身立二根,女男性增上。”這個地方把女男根不成爲獨立的兩根,祗是身根裏邊分出來的。而有部卻是一切法都是自己有實體的。女根就是女根的體,男根,男根的體。經部的識見家的說法,女男根就是從身根裏分出來的,身根裏邊,它有起兩個不同的作用的,女男根。

  

  “于同住雜染,清淨增上故,應知命五受,信等立爲根。”命根,于同一個衆同分住有增上作用;五個受根于雜染法、染汙法有增上作用;五個信根,于清淨法有增上作用。

  

  “未當知已知,具知根亦爾,于得後後道,涅槃等增上。”他把叁個無漏根,另外安排,“未當知已知,具知根亦爾”,它也是同樣,增上。什麼增上呢?“于得後後道,涅槃等增上”。“後後道”,未知當知根爲它後頭的已知根做增上作用,已知根對具知根有增上作用,具知根對涅槃有增上作用。那麼它的意思就是說,這叁個無漏根,把它從八個善根裏劃出來——對清淨法有增上作用呢,信等五根就夠了,而這叁個于得後後道,還有具知根對涅槃有增上作用。

  

  

  

  

  釋曰:了自境增上者,謂六識身,能了境故。眼等六根,能發六識,于了自境有增上用,故眼等六,總立爲根。

  

  前面說眼能看、耳能聽,根能聽、能看,這裏識見家就否定,根不能聽、不能看。那麼根有什麼作用呢?對發這個識有增上作用,這才是根的增上。眼耳鼻舌身根在發識上有增上作用,並不是對能看什麼有增上作用。所以說它是否定了前面根見家的那些觀點。

  

  它說“六識身,能了境”,真正能夠了別境界的是六識身。前面說的看見危險的事情能逃避啊,看見炸彈,聽見警報來了,會進入防空洞啊,這個都是識的作用,不是根的作用。六識能了境的。這個眼等六根幹什麼用啊?它的增上作用就是能生識了。“眼等六根,能發六識,于了自境有增上用”,能夠增上作用,發起六識,那麼對了自境,有增上作用;它的作用在生識之後才能了別。“故眼等六,總立爲根”,因爲它有這個作用,也叫根。

  

  

  

  

  從身立二根者,女男二根,于女男性中,有增上故。女身形類,音聲作業,志樂差別,名爲女性。作業者,縫衣等也。志樂者,樂脂粉也。男身形類,音聲作業,志樂差別,名爲男性。作業者,書寫等業也。志樂者,樂弓馬也。二性差別,由男女根故,說女男根于二性增上。

  

  下邊女男根。“女男二根,于女男性中,有增上故”,這裏是說“從身立二根”。它跟前邊的有部不一樣。有部說根,身根、女根、男根,各自各別的,都有體的;而這裏呢,女男根附屬于身根之中,就是從身根裏邊又開出二個。“女男二根,于女男性中,有增上故”,這個一樣,對女男性,性別上的不同,有增上的作用。

  

  “女身形類、音聲、作業、志樂差別,名爲女性。”就是說,不但是身體、形狀,她的聲音、她做的事情、她的心的意樂心都不一樣。“作業者,縫衣等也”,女的總喜歡縫衣服之類的;“志樂者,樂脂粉也”,她心裏喜歡什麼呢?歡喜胭脂粉等類,裝飾品。

  

  “男身形類、音聲、作業、志樂差別,名爲男性”,那麼起男的作用,叫男性。他的身形、聲音,前面講過了,就不說了。一個大一個小,一個聲音洪亮雄偉,一個是聲音細小,這個不講了。這裏多講一個“作業、志樂”。“作業者”,男的喜歡什麼?歡喜“書寫等業”;“志樂者”,志樂就是“樂弓馬”等,這個男女就很不同。小孩子就有差別了。一般你們看小孩子,女孩子總歡喜抱個洋娃娃什麼的,搞這些事情;男孩子歡喜拿寶劍,拿槍、拿什麼打仗,歡喜搞那些。從小就不一樣,就因爲女男根的增上作用不一樣…

《俱舍論頌疏講記 根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