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P2

  ..续本文上一页染净中,各别为增上。”这里又是“传说”了。前面讲过,凡是世亲菩萨对有部的说法不太相信的都叫“传说”——这是有部的传说、有部的传承。那就是说不一定符合佛的原意。那单是有部的观点,世亲菩萨不太赞成。他赞成哪个?跟着后边就讲。另外一个说法,那么是后边那个跟着就要来。

  

  先把有部的根的意思讲一下。“传说”就是有部的说法,“五于四”,眼、耳、鼻、舌、身五个,于四个事情有增上作用。“四根于二种”,另外四个根于两个事情有增上作用。“五八染净中”,“五”就是五个受根,“八”就是信等五根再加上三个无漏根,五受根对染污的事情有增上,信等五根、三无漏根八个于清净的方面有增上的作用:“各别为增上”。

  

  

  

  

  释曰:传说五于四者,眼等五根,各于四事,能为增上:一、庄严身,二、导养身,三、生识等,四、不共事。且眼耳根庄严身者,谓若盲聋身丑陋故。 导养身者,眼见耳闻,避险难故。生识等者,发眼耳二识及相应心所。等考1,等取心所也。不共事者,谓眼能见色,耳能闻声,用各别故。鼻舌身根庄严身者,如眼耳说。导养身者,谓鼻臭香,舌尝味,身觉触;香味触三,是段食性,能受用故。生识等者,谓发三识及相应故。不共事者,谓臭尝觉香味触三用各别故。

  

  下边就是打开说。“释曰:传说五于四者”,“五”就是眼等五根,眼等五根于四个事情都有增上作用:“五于四”。哪四个事情呢?一个是“庄严身”,一个是“导养身”,一个是“生识等”,还有一个是“不共事”。于这四个事情都有增上作用,所以这五根叫增上。

  

  那么怎么增上呢?“且眼耳根庄严身者,谓若盲聋身丑陋故”,什么叫“庄严身”呢?眼睛、耳朵,假使你缺了一个眼睛、或者没有耳朵的,那身上就不庄严了。所以说第一个,它是庄严身。 第二个“导养身”,“眼见耳闻,避险难故”,假使前面看到有危险的,或者听到有危险的声音,赶快逃避。警报来了,飞机要空袭了……耳朵听到警报声,马上进到防空洞去了,那可以避免炸死。这个可以避险难。 “生识等者,发眼耳二识及相应心所”,眼有增上的作用生眼识,耳增上作用生耳识;不但生心王,还要生相应的心所。“等”就是取心所法、相应心所。 “不共事”,每一个根所做的事情不一样。眼睛能看色、耳能听声,它的作用不一样。这是讲眼耳两个。

  

  “鼻舌身(根)”呢?“庄严身”跟眼耳一样。如果没有鼻子,那这个不庄严;没有舌头的,说话不庄严;身上缺了一块的,那不庄严。所以说第一个庄严身,跟眼耳一样。“导养身者,谓鼻臭香,舌尝味,身觉触;香味触三,是段食性,能受用故”,这个鼻、舌两个是对吃段食起作用的,吃下去当然对身体有好处,导养身。那么身,晒太阳、或者洗温水浴、或者涂一些养分,前面说过这也是四食里边细的段食,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能够受用,是段食性”,这些都是段食的。这个我们要注意一下,有的人以为身上触到的舒服的感觉:或者涂洗、或者晒太阳、或者暖和——这不是触食,触是心所法。身上的触不是触食,还是段食,祗是细的段食。还有一个“生识等者”,鼻子生鼻识、舌头生舌识、身生身的识:“发三识”;“及相应故”,相应的心所法。“不共事,谓臭尝觉香味触三用各别故”,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觉,嗅香、尝味、觉触,各是各的作用不同。

  

  这就是前面五根对四个事情都有增上作用。眼耳是差不多的,放在一类说;鼻舌身又是一类说。总的说对四个事情都有增上作用:一个是庄严身;一个是导养身;一个是生识等,“等”就是心所法;不共事,各有各别的不同的作用。

  

  

  

  

  四根于二种者,女男命意,此于二事,能为增上。且女男根,二增上者:一、有情异,二、分别异。有情异者,由此二根,令诸有情,女男类别。分别异者,由此二根,形相言音,乳房等别。男形大,女形小;男言雄,女言细;男乳房小,女乳房大。

  

  下边“四根于二种”,女根、男根、命根、意根,这四个根,都对两个事情有增上的作用。

  

  先说女男根,“ 且女男根,二增上者”,女男根有什么增上作用呢?“一、有情异,二、分别异”。第一把有情分成两类:男的、女的,这是靠女男根;第二分别异,他(她)的性格不同,他(她)的身体、生理的状态也不同。“有情异者,由此二根,令诸有情,女男类别”,有情异就是因为女、男根的关系,有情当中分成男女两类。

  

  这个我们先说一下,按佛教的说法,劫初的时候都是中性的,没有男女之别。劫末的时候,阿鼻地狱开始火烧,烧到初禅;经过七次的火之后,又是大水一次,一直淹到二禅;再七次的水之后,又是风灾,一直把三禅都吹毁了。这时从地狱到三禅都没有有情。到成劫的时候,世界又形成了,形成空的器世界,没有有情。这时候,三禅天、二禅天先有众生,然后二禅天中光音天的众生看到地面上空空的一块,风景也很好,来玩玩;开始,玩了就回去了。玩到后来呢,看到地下有地味,很好吃,贪味道就吃。

  

  (26B)贪吃是不好的事情。贪吃,说起来好象比男女好一点,不是大问题。但是劫初时,就是因为贪吃,光音天的人把地上的东西一吃,光明也没有了,人也重了,飞不上去了,祗好在地上定居了。定居之后,因为贪这个东西呢,地味慢慢没有了——越是贪,好的东西就没有了。后来自然香稻,自然香稻吃了。因为地味这些东西还是细的,吃了之后,毛孔里排泄掉了,没有大小便。后来呢,因为福报不够了,越是贪,福报越差,吃东西,慢慢粗了。粗了就要大小便了;有了大小便就要排大小便的地方了。这个时候有的众生呢,他就是有淫欲心,看到人家大小便地方,起染污心。那么就分了两类,女男根生出来了。有些性格比较刚强的、进取的,他成男性;有一些就成了女性。这样子有了吃,才有大小便;有了大小便,就有男女根。这个主要还是从吃来的。

  

  我们不要看轻了吃:“要吃得好,吃得好!”你吃得好嘛,以后的事情就多了。我们不是在《沙弥律》讲过吗?出家人饮食主要是一个:好象是车子的轮盘一样,它推不动了,上点油就完了。什么好的油、香的油、臭的油都不关你的事。油使上去,把车轮子滑了,能推走就行了。目的在此。出家人也是,吃了饮食,目的就是把身体维持到能修行就完了。说好吃、不好吃,这个都是多余的事情。你涂在车子上的油,香的也好、臭的也好,不相干的。再好的油涂上去,也不过是把车子弄滑了,走路就完了。吃得好有什么用!

  

  所以,一方面固然说修行要靠饮食,“*轮未转,食轮先转”,吃饱了才能学法,这个固然是对的。但是不要执着那个吃,能够吃得过去,把身体维持到了就对了。一定要吃得好好的——以前就有一些人:营养不够了,什么东西不够啦,晚餐不吃又不够了,一天到晚考虑的是自己的身体。那你修什么行呢?我们说身体固然要维持到能修行,但是不要执着;把身体太保爱了,那就是身执,身执是烦恼的根本。

  

  这个女男根,分别男女二类。“分别异”,有了男女二类,它身上特征就不一样、生理上也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分别异”,这是分别。“由此二根,形相言音,乳房等别”,“形相”:男的形大,女的形要小一点;“言音”:男的语言的声音要雄一点,女人要细一点、柔一点;男的乳房小,女的乳房大。这是生理上不同,都是因为女男根的关系。这两个根对这两类事情有增上作用。

  

  

  

  

  命根二者:一能续过去众同分,二能持现在众同分。意根二者:一、能续后有,二、自在随行。言后有者,是生有也;由中有位,起爱恚心,便续生有。论引经云:时健达缚,于二心中,随一现行,谓或爱俱,或恚俱等。健达缚,此云寻香,中有名也。男中有,于母起爱,于父起恚;女中有,于父起爱,于母起瞋也。自在随行者,经云:心能导世间,自在义也。心能遍摄受,随行义也。如是心一法,皆自在随行。

  

  “命根”也有二个增上作用:“一能续过去众同分,二能持现在众同分。”命根,过去的众同分(就是前一辈子)到现在投生了,它能够把它继续下来。众同分是什么?假使你生到天上,你跟天上的一类,有同样的分,叫众同分。那么生在人间,那就是人间的众同分,跟大家人间是一个同类的。这个众同分,简单地说,就是你生命在什么地方就采取那地方的一类有情的样子。过去众同分假使死掉了,要相续的话,就靠命根;现在的众同分,能够把它持住、不坏掉,也就是靠这个命根。所以说,命根对这两类事情有增上的作用:一个能续过去的众同分,一个能够持现在的众同分。

  

  “意根”也是二个作用:“一、能续后有,二、自在随行。”一个能续后有,你这一辈子死掉,能够投生到后辈去,再继续它的生命;一个是自在随行,心为主嘛,一切都随心转了。

  

  “言后有者”,就是“生有”。我们说四有轮转:生有、本有、死有、中有。现在这个身体叫本有;本有的最后一剎那、临终的一剎那,叫死有;死有以后,没有投生之前,就是中有;中有投生了,生有——生有就是后有。所以说“言后有者”,后来的一生的开始就是生有。实际上来说生有是很短的:投生那一剎那。那么生有之后是本有,后来一生的本有就是后有了。这个后有指的生有,投生那一剎那。这个四有轮转,我想你们都熟悉吧?在《三学》里边也有的:本有、死有、中有、生有。“由中有位,起爱恚心,便续生有”,在中有的时候,起个爱心、恚心(瞋恨心),“便续生有”,就投生,产生生有。这是经里的话,不是论自己编的:“论引经云:时健达缚,于二心中,随一现行,谓或爱俱,或恚…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