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P3

  ..续本文上一页俱等。”

  

  “健达缚”就是中阴、“寻香”,“中有名也”,寻香就是中有,因为中有是不吃这种饮食的,祗要吃香就够了。因为中有很细,他不需要一块一块吃下去,香的味道闻一下就饱了。那么中有也叫寻香,“健达缚”就是印度话。我们说中有呢,一般人就是供菜——假使这个人死了,你去供他菜,他闻一下就够了,不要吃下去。所以比丘呢,供了死人的东西不吃的,因为它(健达缚)闻过了。

  

  这个中有“于母起爱”——这是男的中有。我们将来世间品要讲,中有的身跟投生之后的身是同样的:假使人间的,就是人的样子,不过小一点,像五六岁这个样子。男的中有投生的时候,就感到跟他的母亲好象是在做淫欲的事情,对他的父亲感到是干扰:对母亲起爱,对父亲起恚心。一个爱,一个恚。那么反过来,女的中有,就对父亲起爱心、对母亲起瞋心。

  

  这好象就世间的道理来说,是一个很忤逆的事情。怎么对父母起淫欲心呢?实际上,这是我们众生的惭愧。一般的投生,都是从这个地方来的。欲界的投生,都是从男女的关系投生的。所以自己要知道惭愧心,不要说自己了不得、不得了。你的身体哪儿来的?就是起的淫欲心来的!一个爱心、一个瞋心,这两个都是烦恼心,这才投生。如果没有这两个心,你也不会投生。密法里边为什么要修双身法?就是要避免投生。把这个法修了之后,以后投生的时候自己能够顶住。把对方看成父母一样看,那就不起淫欲心了;不起淫欲心,就不投生了。

  

  好,这是讲第一个“续后有”,意根能够续后有、投生。

  

  第二个:“自在随行者,经云:心能导世间,心能遍摄受,如是心一法,皆自在随行。”这是说,心有自在随行的作用,引一个经里的颂来说。什么叫自在随行呢?“心能导世间”,这有两个解释。一个说:心是创造一切的。不论你是器世间也好、有情世间也好,都是心造了业感来的,所以心能导世间。心是一个主,这两个世间都是心造出来的,它是引导一切;它怎么做,就产生什么世间。另一个说法:“心能导世间”就是心能够引导有情世界,能够做一个引导,是最殊胜的王一样的,“自在义也”,自在。“心能遍摄受”,它能摄受一切——“随行”。 “如是心一法,皆自在随行。”这里用自在解释引导世间;用随行解释遍摄受,一切都随它行的,它能摄受一切,它是为主。这样子也可以。另外一个解释呢,“自在随行”,能导世间也有自在随行的意思;摄受一切也有自在随行的意思。这个意思都可以,通的,本来是都通的。那么意根有两个事情起增上作用,也讲了。

  

  

  

  

  五八染净中者,五谓乐等五受,八谓信等五、三无漏根;于染净中,如次增上乐等五受。染增上者,贪等随眠,所随增故。谓喜乐受顺贪也,忧苦受顺瞋也,舍受顺痴也。信等八根,净增上者,谓清净法随生长故。

  

  下边“五八染净中”,还有五个、八个根,这两种根,对染污的、清净的事情当中有增上的作用。哪五个对染污法有作用呢?“谓乐等五受”,苦、乐、忧、喜、舍,这五个受对染污法有增上作用。为什么对染污法有增上作用呢?因为我们一般地,有了“受”之后,才去追求、或者是排斥,那些烦恼就生起来了。

  

  这里下边说:“贪等随眠,所随增故”,假使对乐受,“谓喜乐受顺贪”,假使感到喜乐受就生贪心,“忧苦受顺瞋也”,忧苦的受就起瞋心,“舍受顺痴也”,不苦不乐的受顺了痴心,都是起贪瞋痴的,这是烦恼跟了它增上的。这是五个受根。

  

  那么八个善根,一个是信等五根(五善根),一个是三无漏根,这是清净的法上起增上作用。“信等八根,净增上者,谓清净法随生长故”,祗有这八个根,那一切清净法可以生起来。

  

  那么就是说最后两类呢,一个是增长染污法的,一个是增长清净法的,分成两类。一个是五受根,一般我们说,苦、乐、忧、喜、舍,叫五个受根;信、勤、念、定、慧,五个善根;三个无漏根,就是未知当知、已知、具知。这是清净、染污的事情上有增上作用。这是有部的说法,讲完了。

  

  

  

  

   1.庄严身

  

  2.导养身

  

  3.生识等

  

  4.不共事

  

  1.有情异

  

  2.分别异

  

  1.能续过去众同分

  

  2.能持现在众同分

  

  1.能续后有

  

  2.自在随行

  

   乐等五受根于染增上 贪等随眠所随增故

  

   信等八根(信等五根,

  

  三无漏根)于净增上   清净法随生长故

  

  

  

  

  

  

  

  丙二 叙异部

  

  从此第二,叙异说者,颂曰

  

  了自境增上  总立于六根  从身立二根  女男性增上

  

  于同住杂染  清净增上故  应知命五受  信等立为根

  

  未当知已知  具知根亦尔  于得后后道  涅槃等增上

  

  下边介绍一个“叙异说”。他也没有说是哪个的,就是另外一个说法。据有的注解说是昙无德部,法藏部的;但是真谛三藏,就是翻第一次《俱舍》那个法师,他就是说指的经部,这个是经部。这个他没有标明是经部还是什么部,但是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前面有部是根见家,以为见了什么东西,作用都是根上的。这里是识见家2,认为根不起作用的,祗有识在了别。

  

  前面根、识两个辩论,我们已经碰到过了。在什么地方?在讲色法的时候,讲无表色的时候,“变碍为性”,就是根了、识了辩论;后来八个见里边到底是根见、识见,又是两个交锋过一次。我们这里碰到的呢,又是在二十二根上,根见家跟识见家又有不同的看法。这里“第二叙异说”就是讲识见家的。而真谛三藏就认为这个就是经部的意思,而世亲菩萨却是同意经部。所以说对于前面有部的写个“传说”,祗不过是有部的说法。既然前面“传说”呢,那就是表示他不信。那他到底信什么?他的意思就是信后边那个。

  

  “了自境增上,总立于六根,从身立二根,女男性增上。”这个地方把女男根不成为独立的两根,祗是身根里边分出来的。而有部却是一切法都是自己有实体的。女根就是女根的体,男根,男根的体。经部的识见家的说法,女男根就是从身根里分出来的,身根里边,它有起两个不同的作用的,女男根。

  

  “于同住杂染,清净增上故,应知命五受,信等立为根。”命根,于同一个众同分住有增上作用;五个受根于杂染法、染污法有增上作用;五个信根,于清净法有增上作用。

  

  “未当知已知,具知根亦尔,于得后后道,涅槃等增上。”他把三个无漏根,另外安排,“未当知已知,具知根亦尔”,它也是同样,增上。什么增上呢?“于得后后道,涅槃等增上”。“后后道”,未知当知根为它后头的已知根做增上作用,已知根对具知根有增上作用,具知根对涅槃有增上作用。那么它的意思就是说,这三个无漏根,把它从八个善根里划出来——对清净法有增上作用呢,信等五根就够了,而这三个于得后后道,还有具知根对涅槃有增上作用。

  

  

  

  

  释曰:了自境增上者,谓六识身,能了境故。眼等六根,能发六识,于了自境有增上用,故眼等六,总立为根。

  

  前面说眼能看、耳能听,根能听、能看,这里识见家就否定,根不能听、不能看。那么根有什么作用呢?对发这个识有增上作用,这才是根的增上。眼耳鼻舌身根在发识上有增上作用,并不是对能看什么有增上作用。所以说它是否定了前面根见家的那些观点。

  

  它说“六识身,能了境”,真正能够了别境界的是六识身。前面说的看见危险的事情能逃避啊,看见炸弹,听见警报来了,会进入防空洞啊,这个都是识的作用,不是根的作用。六识能了境的。这个眼等六根干什么用啊?它的增上作用就是能生识了。“眼等六根,能发六识,于了自境有增上用”,能够增上作用,发起六识,那么对了自境,有增上作用;它的作用在生识之后才能了别。“故眼等六,总立为根”,因为它有这个作用,也叫根。

  

  

  

  

  从身立二根者,女男二根,于女男性中,有增上故。女身形类,音声作业,志乐差别,名为女性。作业者,缝衣等也。志乐者,乐脂粉也。男身形类,音声作业,志乐差别,名为男性。作业者,书写等业也。志乐者,乐弓马也。二性差别,由男女根故,说女男根于二性增上。

  

  下边女男根。“女男二根,于女男性中,有增上故”,这里是说“从身立二根”。它跟前边的有部不一样。有部说根,身根、女根、男根,各自各别的,都有体的;而这里呢,女男根附属于身根之中,就是从身根里边又开出二个。“女男二根,于女男性中,有增上故”,这个一样,对女男性,性别上的不同,有增上的作用。

  

  “女身形类、音声、作业、志乐差别,名为女性。”就是说,不但是身体、形状,她的声音、她做的事情、她的心的意乐心都不一样。“作业者,缝衣等也”,女的总喜欢缝衣服之类的;“志乐者,乐脂粉也”,她心里喜欢什么呢?欢喜胭脂粉等类,装饰品。

  

  “男身形类、音声、作业、志乐差别,名为男性”,那么起男的作用,叫男性。他的身形、声音,前面讲过了,就不说了。一个大一个小,一个声音洪亮雄伟,一个是声音细小,这个不讲了。这里多讲一个“作业、志乐”。“作业者”,男的喜欢什么?欢喜“书写等业”;“志乐者”,志乐就是“乐弓马”等,这个男女就很不同。小孩子就有差别了。一般你们看小孩子,女孩子总欢喜抱个洋娃娃什么的,搞这些事情;男孩子欢喜拿宝剑,拿枪、拿什么打仗,欢喜搞那些。从小就不一样,就因为女男根的增上作用不一样…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