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成一個叁角架,不會倒下來了。這個部隊裏邊經常有,叁只槍,這樣子架起,上面可以擺東西。什麼東西呢?它就是叁個東西,互相依靠,你依靠他,他又靠你,同時互相依靠,同時成一個果,架子可以叉起來了。如果你少一個,不行,倒下去了。如果異時的,你靠他時,他不靠你,那就糟了,你一個站不起來了,它就是同時互相靠。
那麼這個八個法,也是同時互相依靠。生一方面生起小生,小生當下馬上就生它。這樣子,生也是,生本身生起來靠小生,而它自己又生八個法。那麼這樣子呢,生生生小生,小生又由生生生,那麼小生又由生來生它——小生就不要其它的生來生它了,不要再小小生生小生,小小小生生小小生,這個不要了,無窮過。就是生裏邊的,沒有無窮過了。那麼生如此,住、異、滅同樣。我們畫了一個圖就完了。還有叁個圖,自己可以想出來了。
假使說,我們再舉個例。大住,它住的時候,住本法,又住生,又住異,又住滅,又住小生,又住小住,又住小滅,又住小異,一共八個。那麼它本身住,哪個來住它?小住來住它。所以住由小住住,小住又由住來住,那麼小住不要小小住了,不要無窮過。同樣,異一樣,滅一樣,不要小小異、小小滅了,這樣子把無窮過就解了。就是互相反複的生,就把無窮過去掉了。這個是很巧妙。
那這個圖一看,是很簡單,不看的話,生生生,異異異,恐怕有些不好理解,一開始學不一定看得懂。其實仔細看也懂了。這個表又不是自己畫出來的。
故論雲:是故生等,相複有相,隨相唯四,無無窮失。
(39B)“故論雲:是故生等,相複有相”,這個“生等”,生、住、異、滅,它的相,本來是相了,它還有相。“隨相唯四”,那麼“隨相”呢,祗有四個,沒有“無窮失”,不要隨隨相、隨隨隨相,不要了。因爲它們互相可以生,互相可以住,互相可以異,互相可以滅,那麼就是祗要四個隨相可以了。
這是一個問題——無窮過的問題解決了。下邊是另外一個問題。
又經雲:有叁有爲之有爲相。論雲:然經重說有爲言者,令知此相表是有爲。勿謂此相表有爲有,如居白鹭表水非無;亦勿謂表有爲善惡,如童女相表善非善。解雲:遙見白鹭,表知有水,如童女有好相,表生善子,有惡相,表生惡子。今此四相,唯表有爲是有爲法,不表有爲是有義故,不同白鹭表有義也。又此四相,不表有爲善惡性故,不同童女表善非善。
前面說過的,“有叁有爲之有爲相”,前面的問題呢,就是說,經上說叁,而論裏邊說四,它有沒有矛盾?那麼全部講過了,沒有矛盾。有叁位論師,他們解了,他們的叁個解釋,都說沒有矛盾。那麼這裏呢,就是另外提個問題,“又經雲:有叁有爲之有爲相。”還是引經那個話。
“論雲”,《俱舍論》裏邊說,“然經重說有爲言者”,有爲之有爲相,兩個“有爲”,爲什麼重新說?“令知此相表是有爲”,它這句話的第二個有爲呢,僅僅表示這個是有爲,沒有其它的意思。“勿謂此相表有爲有”,並不是說這個有爲法有,祗是有爲而已,並不是說有這個東西。“亦勿謂表有爲善惡”,也不是說有爲法有善惡。
那麼第一解,他這裏打個比喻。“如居白鹭,表水非無”,這個表法有,這是打個比喻,作個例。假設這個地方,有白鹭住在那裏,一定有水,因爲白鹭,這個白鹭是水鳥,它是一定要水的,離不開水的,一定有水。如果它有那個鳥,沒有水,那才是怪呢,它住在哪裏?如果它暫時跑一下可以,沒有水地方站一會;如果是它居住的地方,沒有水,那不可能的。所以說,你看到白鹭在這裏住,肯定知道那個地方有水。這是表示有。但是“叁有爲之有爲相”,不表示有,祗表示有爲。這是第一個,把它否定了,不是表示這個意思。
第二,“亦勿謂表有爲善惡”,這個“叁有爲之有爲相”,也沒有善惡的意思在裏邊。那麼善惡呢,它就是舉個例,“如童女相,表善非善”,一個小孩,女孩子,她的相長得好的,那就是說,她將來養的孩子,決定也是好的,相好的;如果她的相是醜的,那將來養的孩子決定也是醜的,而且相的好醜跟人的品德有關系。這個我們學了佛教因果就知道了。爲什麼長得醜呢?就是過去的心不好,那麼心不好,異熟果就是長得醜,等流果就是這一輩子長下來,還是一個壞的,他的品德不好。
當然,我們不能說一概都是這樣子,長得醜的人絕對是壞的,那個也不好說了。但是一般說呢,用等流果來說,它就是過去的不善,現在還有等流下來,當然還有很多因爲過去的余報,它過去造了個業,很重,有幾百世或者好多好多劫都是那個醜相,但是心早就改善了,這樣子的人也不少的。所以說,我們也不要強調。因爲因果——業果的變化是無窮,祗有佛才能究竟明白清楚,一般的人祗能知道一個大概的規律性,不要抓著一個,就一概的把其它的都抹殺了,那就是偏了一邊去了。說“長得醜的,絕對是壞人”,那麼糟糕了,人家心非常好的,臉長得醜一點,說他是壞人,或者是他長得不端正,五官不端正,或者是人長得矮小,或者是長得皮膚黑、牙齒黑——這裏講的,“童女相”裏邊……,我們把下邊先念了再說。
“解雲:遙見白鹭,表知有水”,這個是一般的邏輯,白鹭住的地方決定有水的。“如童女有好相,表生善子”,假使童女,女孩子有好的相,表示她將來生的孩子決定好的;“有惡相,表生惡子”,假使是一個惡相,表示她的孩子是不好的。那麼什麼叫好相?一般經論裏邊說,皮膚細,長得端正,手比較長,那麼牙齒嘛,是雪白,眼睛跟秋露一樣,總之這一類呢,女孩子呢,養的孩子決定也是長得好的,而且品德也好。如果那個女孩子,又黑,又是短手短腳的,又是很粗的,又是牙齒黑黑的,這個眼睛好象是貓頭鷹一樣的,那樣子,生的孩子,決定是長得醜的,品德也不一定好。那麼這是從業果上看了。
這是說表有跟表善惡,但是我們說“叁有爲之有爲相”不表這些。“今此四相”,僅僅表一切相是有爲,“唯表有爲是有爲法,不表有爲是有義故”,不表它說有爲是有。“不同白鹭表有義也”,跟白鹭那個比喻不一樣。白鹭是表有了,有白鹭就有水,那麼現在不是這個意思,祗是有爲。“又此四相,不表有爲善惡性故,不同童女表善非善”,它僅僅表有,它是有爲,有生、住、異、滅就完了,也不同童女那個比喻表善惡。
這是什麼呢?因爲有部認爲這個四相是實在有的,那麼經部就不同意,四相是假有的。經部的意思就是說,一個法,相續的法,當它起來的時候,就叫生,當它暫時住的時候叫住,當它改變的時候,叫異,當它滅掉了,消滅了,就叫滅。並不是有一個實在的生把它生出來,有一個滅把它滅掉。而且這不過是一個假法,根據它的變化狀態,來安立四個假法;沒有一個正式的一個生,一個異,一個滅,把它生出來,把它住起來,把它改變,把它消滅。所以說呢,有爲,經裏邊說的那個有爲之有爲相,僅僅表示它是有爲而已,並不是表示這個有爲法有實在有體的,重點在這個地方。
好,現在把這個無窮過解了。同時經部、有部的差異,一個說有爲法是實在有的,一個說有爲法是假安立的,在相續的,一個法相似相續的等流的那個狀態之下,有不同的四個階段,叫生、住、異、滅,那麼解釋這個問題。下邊是釋難,另外一個問題。
己二 釋 難
從此第二,釋難。依經部宗,四相是假,不許有宗未來有體,實有生相。故論雲:若生在未來,生所生法,未來一切法,何不頓生?頌曰
生能生所生 非離因緣合
“依經部宗,四相是假”,說出來了。“不許有宗未來有體”,經部來說呢,四個相都是假的,不許有部裏說,未來還是有體,“實有生相”。因爲生在未來世,住、異在現在世,滅也是現在;那麼這個未來的體有生相,這個經部絕對不同意,那麼它根本就認爲,生、住、異、滅是假的,沒有實體的。
“故論雲:若生在未來,生所生法,未來一切法,何不頓生?”這就是用另外一個角度來難有部。他說,你說生,這是一個東西,它能生一切法的,那麼這個生還在未來,它要生法的時候,未來的法一下都可以生出來嗎?這個生有功能,能生一切法嘛,那麼你生這個法,也能生那個法,凡是未來沒有生的法,一個生可以把它全部生出來——那不是糟了!一下子什麼都出來了。世界上沒有那些事情啊!那麼這是說,它的主要意義,就是經部說你生是假安立;如果真的話,有這麼個東西的話,那麼一切未來法都要生出來了,它有這個功能的啊。那麼有部怎麼回答呢?
“頌曰:生能生所生,非離因緣合。”有部說,你不能這樣子強調啊,生,它當然能生一切法了,能生那個所生的法,但是並不是一個條件就夠了,還有其它條件。什麼條件?因緣和合。因緣和合了,再加上生一把力,它就生出來了。如果因緣沒有和合,單是個生,它也生不出來。這樣子呢,就把經部的難解釋了。
釋曰:此兩句,答經部宗難也。因者六因,緣者謂四緣。論雲:非離所余因緣和合,唯生相力,能生所生,故諸未來,非皆頓起。
“釋曰:此兩句,答經部宗難也。”它要因緣和合嘛,就生了,那麼什麼因緣呢?就引出下面的東西來了。“因者六因,緣者謂四緣”,因有六個,緣有四個。我們把不相應行講完了,跟著六因、四緣、五果就要來了。所以這裏,一擺進去,一個伏筆已經擺出來了。
下邊就要問了,你既然前面說,由因緣和合,有六因四緣,那麼什麼叫六因,什麼叫四緣?另外一個課題又打開了。那麼現在我們先提一下,生要生一切法的時候,不是生…
《俱舍論頌疏講記 根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