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根品▪P74

  ..續本文上一頁在未來”,這個東西呢,有點還概念不明確。生、住、異、滅,兩世。生是未來,在未來要進入現在,這有一個邊緣,就是現在跟未來的交界線。過去一點點,再差一步就是現在了,正要步入現在的未來。那麼這個生,就是還沒有到現在了。如果生到現在了,那就是不要生了;都出來了,還生什麼呢?所以生,還沒出來,正要出來,所以生相在未來。那麼“住”、“滅”呢,都在“現在”。住就是現在,已經生出來了;滅當下滅掉了,一住之後,不能停留的。

  

  所以我們說,行苦怎麼形容它呢?就是一個人,他是輪轉六道啊,這裏輪轉、那裏輪轉,哇,忙得不得了,忙得實在是氣也喘不過來了。你想休息一下行嗎?不行,生之後,馬上給你住、異、滅,啪啪,把你拉著去了,你想休息一下都不行的,這個就是行苦。唉,在這個六道輪回裏邊,沒有一刻可以給你停下來的,不斷地剎那生滅、剎那生滅、生滅生滅,不斷地生滅。這個你用聖者的眼睛一看,確實是個苦事情,它不能停留一刻兒。我們人卻看不出那麼仔細的。早上被窩裏睡醒,啊,舒服,住一會兒,舒服,不想爬起來。今天我打了鍾之後,看了半天,怎麼祗有一個房間燈亮的,其它還是漆黑的。哎呀,我再打鈴,打了鈴了,打了五分鍾,看看,哎呀,兩個房間亮的。這個睡在裏邊,好象是住,住相了。住相,馬上一個異就跟著來的。吉祥天,旁邊一個什麼?黑耳哎,不要以爲舒服了!所以這個佛法裏邊,隨時隨地都是修行啊,這個東西把它記住就可以了。

  

  那麼滅在現在世,住、滅都是現在世。這是兩世。生、住、異、滅,兩世。

  

  “若未來法,未至生相,及過去法,叁相不攝”。這裏就是說,心跟心的隨轉法,要同一個時候——生的時候,同一個住,同一個滅,這才叫心隨轉了。如果差開的,你生的時候,它沒生;它住的時候,它已經滅掉了,那個不叫心隨轉法了。隨轉跟緣的那個法呢,全部一個時間,它生你也生,它住你也住,它滅你也滅,那麼才叫隨轉。所以說有一個生,一個住,一個滅,是同時的。

  

  那麼再說一個“墮一世”幹啥呢?既然是同一生、同一住、同一滅,就是一個世,一個時間了,還要一個“墮一世”幹什麼呢?

  

  它裏邊就是說,生之前,未來還有很多法;滅之後,過去還有很多法。這些法,如果它們是隨轉法的話,也是同一時間,所以呢,在生、住、滅所不包的那些時間,就是未來——生之前的未來,滅以後的過去,也是同一世,所以再加一個“墮一世”。

  

  所以這個裏邊說了四個條件,不是沒有因緣的,單說生、住、滅,固然說這叁個是同時間,但是前後就照顧不到了。那麼我們說“墮一世”好不好?“墮一世”也不夠。“墮一世”,你說墮在未來,未來是不是同一生、同一住、同一滅的?過去,都在過去,是不是同一生、同一住、同一滅呢?也不敢肯定。當然現在,可以說同一生、住、滅了,因爲都是現在嘛,都是一個剎那了。但是過去有很多的過去,未來有很多的未來,是不是同時間呢?所以說“墮一世”也不能包完。所以說兩邊一下來,卡住了,非同一世不可。你說過去,有很多的過去,也是同一生、同一住、同一滅;很多未來,雖然沒有生出來,如果要生的時候,同一生、同一住、同一滅。這樣子才把這個條件卡緊了,動搖不來了。如果你少說一個,就會裏邊有毛病出來了。

  

  “故生住滅外,別說墮一世”,因爲在生相之前的未來,滅之後的過去,那裏邊,這叁個生住滅包不了的,也是同一時間的,如果不說“墮一世”的話,這個裏邊就有問題。所以說呢,要說四個條件。一生、一住、一滅,還要墮一世,所以在生、住、滅外,還要這個“墮一世”。

  

  “此四相不同,總是時攝”,這四個雖然不同,總的來說,就是我們頌裏邊的時。

  

  “謂前隨轉,與此心王”,隨轉法跟心王要同一個生,同在生的時候,都是生;“同一住”,同時住的時候,心王、隨轉都是住;“同一滅”,心王滅了,隨轉也滅;不但是同一生、同一住、同一滅,還要“同墮一世”。很多的未來裏邊也是一樣的,很多的過去也是同時的,聯系的,不可能拆開的,這才是隨轉法。時間上要那麼樣的條件,“故名隨轉”,這是隨轉法的條件。

  

  這裏邊要搞清楚的就是:生、住、滅說了,不說墮一世,有毛病;單是墮一世,不說生、住、滅也有毛病。所以說兩個都要說,這才把隨轉法的關系明確了,不能動搖了。

  

  這個我們說話也是這個樣子。如果你跟人家辯論的話,一條依據不夠的話,他可以找你的辮子,你說那個的話,可以找你那個辮子。你兩個條件一下提出來了,卡住了,動也動不起來了,他辮子找不到了。所以說,這些我們一方面學法,一方面學辯論的方式,都在裏邊。這些東西,我們說你固然虛心,假使你學了一個,拼命用心去學它,很困難。如果你法學多了,自然而然你也會用這個法了,對這個法的作用要熟練了,要串習串習。聽的時候,谛聽谛聽,多聽;善思惟,要經常地思惟,它的作用就會起。如果聽一道,思惟一次、二次,作用就起不來。拼命去記,單是我考試拼命記,啊,很辛苦,記住了,如果你以後不複習的話,忘得光光的了。所以說串習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這裏有經驗嘛,有幾位同學就是太忙了,不去看了,不去看,考起來成問題了。所以我們說:法,不但學的時候要下功夫,而串習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學了之後,要經常去複習。

  

  那麼我們回到這裏再講一個問題,爲什麼念誦?有的人說,你們黃教就是念誦太多,一樣的話,天天念,啪啪啪啪,念來念去就這麼兩句話,我早就知道,可以不要念了。不要念,你會不會行起來?

  

  我們要念經呢,一方面固然是自己力量不夠,求叁寶本尊加持。加持什麼?轉變自己的身心,淨化自己的思想、行動,《五字真言》裏邊的十大願,你生不生得起來?菩提心生不生得起來?出離心生不生得起來?皈依叁寶的信心生不生得起來?這些你要生不起來的話,你非天天念不可!

  

  我們再說一個:四皈依,四加行,十萬、十萬,二十萬,一百萬,幹啥啦?一句話,“南無古汝入 白爾,南無布打耶,南無達磨耶,南無桑我阿耶”,我知道了就可以了,爲什麼十萬、十萬地念?磕大頭,這麼樣子爬起來、撲下去,爬起來、撲下去,吃力得不得了,十萬已經夠幹了,有的人發心一百萬,這個是一輩子的事情了,你磕一百萬的話。那你這個幹啥了?那麼多,不是笨蛋嗎?我一個會磕了嘛,就好了,你磕一百萬幹啥?——不一樣啊!磕得多了之後就産生力量。

  

  我們講這個辯證法,量變到質變,數量的增加,可以從質地上使它改變的。我們要改變我們的心,我們的煩惱習氣,無始以來多麼重,你不天天念的話,怎麼改變得了!所以說,不要說密法了,顯教也是天天誦經、誦經,早晚課都是要誦的,你不誦的話,你怎麼改變?我們天天念,菩提心、菩提心、菩提心,十大願、十大願,念到後來,這個東西,影子不斷地加強,不斷加強,力量就産生了。如果你不念,唉,我懂了,懂了,你改變沒有?你嘴裏說的菩提心,你做的卻是瞋恨心、報複心,這個不好的心。所以你要真正改變身心,念誦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八大成就,第一個熱洛業成就,就是念誦成就,所以不要看輕了。有人說黃教念誦多,就是多!但是,我們說不是一天到晚念到黑了。我們戒定慧要平行的,戒定慧平行的話,念誦是一部份,是中間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不是全部念誦,也離不開念誦。這是辯證法。

  

  好,今天我們講到這裏。

  

  

  

  

  第叁十九講

  

  (《俱舍論頌疏》107頁上8行——109頁上10行)(41a16:00——42a03:05)

  

  昨天我們講了“隨轉法”的一個,“由時”,就是一生、一住、一滅、同墮一世,昨天講過了。那麼中間爲什麼要說那麼多呢?就是說,這個心王跟它的隨轉法,它是同一個時間的,單說墮一世,那就有問題。因爲過去世是很長的時間,過去世時間很長,都是過去世,但是過去世裏邊,前天的、昨天的就不是一個時,不是一起了;未來世也是很多,假使明天、後天的,也不是在一個時間的。所以說一生,同一生,同一住,同一滅,這樣子,把一個法生、住、滅同時——一個時間,生的時候,心王跟那個隨轉法同時生;住的時候,心王跟隨轉法同時住;滅的時候,心王跟隨轉法同時滅,時間是一致的。但是單是同一生、同一住、同一滅,那麼在生之前的未來、滅以後的過去,這個中間也沒有說到,所以還要加一個同墮一世。墮一世,就是說即使在過去的很多剎那中間,也是一個時候的;在未來的、沒有生之前,它也是一個時間的。這樣子就完整了,意思沒有漏洞。

  

  “由時果善等”,“由時”昨天講了。下邊是“由果等”,“由善等”二個。那麼“果等”怎麼說呢?這個比較麻煩——也不是很麻煩了,就是沒有見過面,這些都是新見面的法相。

  

  

  

  

  由果等者,果謂一果,等取一異熟及一等流,謂前隨轉與心同得一果,同感一異熟,同得一等流,名心隨轉。此一果言,意取士用及離系果,故異熟等流外,別說一果也。

  

  “由果等者,果謂一果,等取一異熟及一等流”,“果”就是指一個果;“等”等什麼呢?等一個異熟、一個等流。這是什麼意思呢?“謂前隨轉與心(就是心王)同得”一個“果”,同感一個異熟,同得一個等流果。那麼這個果——異熟果跟等流果不是果嗎?也是果,但是前面的“同得一果”指的是“士用果及離系果”,所以說呢,還要後面加個“等”——還有異熟果跟等流果,也是同樣感到的,同一的。心王、心所它們共同感到一個士用果、離系果,然後呢,“等”,等下面的共同感…

《俱舍論頌疏講記 根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