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根品▪P86

  ..續本文上一頁行與同類,二世”停一下,“叁世叁”,通叁世的有叁個;還有一個,能作因沒有說,那麼它的意思,從這個頌裏邊,你要自己推得出來。這就是《俱舍》的聰明論。因爲講到後來之後,你講了這個,就知道那個,不要一個一個再全部給你講出來了,所以說“詞簡而義豐”,它的文字並不很複雜,但是講的道理很豐富。因爲它的六個因講了五個,還有一個,你自己一推就推出來了。

  

  “釋曰:二世者,遍行同類,唯通過現二世也。”這個前面說的“前生”,要簡別未生的法,未來的、沒有生的不能做同類因;已經生了,前面已經生了的。那麼“叁世叁”,還有叁個因,就是異熟因、相應因、俱有因,這叁個因呢,“通叁世”,前面都講過的。

  

  “頌既不說能作因所居”,能作因在頌裏邊沒有它,到底它該怎麼呢?這你自己想一想嘛。一切有爲法,跟無爲法都在裏邊,那就是有爲法通叁世,無爲法非世。所以說,“義准應知,通叁世非世。非世者,無爲也。”(無爲)不屬于叁世的。那麼能作因,它居哪一世呢?那你根據前面那個,你自己可以推出來,“應知”。“義准”就是根據前面的道理,你推出來“應”當“知”道:它是“通叁世”,有爲法的部份;通“非世”,無爲法的部份,那就是能作因。這個很容易。

  

  

  

  

  丙二 明因得果

  

  丁一 總標果體

  

  從此大文第二,明因得果,于中有四:一、總標果體,二、對因配果,叁、別顯果相,四、因取與時。且初第一,總標果體者,論雲:已說六因相別世定,何等爲果,對彼成因。頌曰

  

  果有爲離系  無爲無因果

  

  “從此大文第二”,第二大科了。“明因得果”,因果的關系,什麼因感什麼果,這個很重要。“于中有四:一、總標果體,二、對因配果,叁、別顯果相,四、因取與時。”第一個是果體,六個因講完了,到底有幾個果,先把幾個果,叫什麼名字,把它標出來之後,然後講第二科,什麼因感什麼果,因果來配起來說。

  

  先說“且初第一,總標果體者,論雲:已說六因相別”,六因的相貌、差別講完了,那麼“何等爲果”?“世定”,它的叁世已經定好了。那麼“何等爲果”,它什麼果呢?它們的果是什麼呢?“對彼成因”,你說是因嘛,決定對果來說的,那麼你既然成了因了,相應的果是什麼呢?那就解釋一下。

  

  “頌曰:果有爲離系,無爲無因果。”這個問題,無爲無因果的問題出現了,序裏邊就講過的。“果有爲離系”,果有兩種,一種是有爲的,一種是無爲的——離系果。那麼無爲法呢,無因無果,無爲法是因,沒有果;無爲法是果,沒有因。這些是前面講過的,這裏是正面的提出這個問題來了。

  

  

  

  

  釋曰:上句出體,下句釋妨。果有爲離系者,釋體也。果有二種:一者有爲,謂士用、增上、等流、異熟,此爲六因,所引生故,名之爲果。二者離系,擇滅爲體,由道所證,擇滅名果,道爲證因,非爲生因,故此證因,非六因攝。

  

  “釋曰:上句出體,下句釋妨。”上句是說果的體,有爲的體跟離系的無爲體。“釋妨”就是說解釋一些問難,無爲無因果的問題,是解釋問難的。“果有爲離系”,直接了當的就是說,六個因,相應的果是什麼?就是那麼兩種,一種是有爲的,一種是離系的無爲的。

  

  “果有二種:一者有爲”,有爲的果有哪幾種呢?“謂士用、增上、等流、異熟”,有爲果有四種:士用果、增上果、等流果、異熟果,這個後面要說,下面“別顯果相”慢慢要說。

  

  “此爲六因,所引生故”,這四個有爲的果呢,就是六因它們生出來的。你前面說這六個因有了,它相應的果是什麼?那就是這四個果——士用、增上、等流、異熟,“名之爲果”,這是它們六個因所生的,叫果。爲什麼叫果呢?六個因所引生的。

  

  “二者離系,擇滅爲體”,第二類是離系果,它的體就是擇滅(無爲法)。“由道所證,擇滅名果,道爲證因,非爲生因,故此證因,非六因攝”,這個離系果,名之爲果,卻不是六因生的,是道所證的。擇滅叫果,道是因,道是證的因,不是生的因。這個意思就是說,天上的月亮給雲遮住了,道的作用就好象把雲撥開了,月亮顯出來了。你說是不是生出個月亮來了?不是,本來這個月亮就在,不過把雲撥掉了,就顯出來這個月亮來了。道也是這樣子,道證的果,並不是說,道生了一個果出來。所以說,它不能是六因,道不是,道雖然是因呢,但不是生因,不是屬于六因裏邊的,這是證因——能證的因,六因裏邊包不進去的。那麼這是一個特殊的情況。

  

  

  

  

  

  

  

  

  

  

  

  

  

  

  

  

  

  

  

  

  

  

  

  

  

  

  

  

  無爲無因果者,釋疑也。論雲:若爾,無爲許是果故,則應有因,要對彼因,乃可得說此爲果故。又此無爲,許是因故,則應有果,要對彼果,乃可得說此爲因故。解雲:無爲是離系果,應名有因;無爲是能作因,應名有果也。爲遣此疑,故有斯頌。

  

  無爲無因者,無六因故。謂無爲法,體雖是果,是所證果,非是六因所引生果,故名無因。無爲無果者,無五果故。謂無爲法,于生不障,立能作因,非能證故,無離系果;無取與用,無有爲果。是故擇滅,是因無果,是果無因,余二無爲,是因非果,故叁無爲,皆無因果。

  

  “無爲無因果者”,總的說呢,果有二種,有爲的四個:士用果、增上果、等流果、異熟果;無爲的離系果。無爲的離系果,雖然是果,但不是六因所生,這個特別強調。那麼這裏就引出無爲無因果來了,“釋疑也”。

  

  “論雲:若爾,無爲許是果故,則應有因,要對彼因,乃可得說,此爲果故。”提出了個問題。你說無爲法——擇滅是離系果,它既然是果,決定是有因了。你說有因嘛,才有果,現在成了果,卻沒有因的,這個話不成立。

  

  “又此無爲,許是因故,則應有果,要對彼果,乃可得說此爲因故。”那麼無爲法也是,既然你許它是因(什麼因?能作因。無爲法,我們說能作因有無爲法),既然是因的話,那決定要有果,沒有果的話,怎麼叫因呢?它這個裏邊就是前面能作因講過有無爲法,既然離系果也是無爲法,許它是果,必定有因;既然是因,必定要有果,那麼你這個在因果的道理呢,才配得上了。他提的這個問難。這個問難很難回答的呀!但是我們現成的,世親菩薩給你說了,如果世親菩薩不說,你倒試試看,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解雲:無爲是離系果,應名有因。”既然是果呢,當然要有因了。“無爲”也“是能作因”,既然是因,當然要感果了,“應名有果也”。

  

  “爲遣此疑,故有斯頌”,那麼爲了解決這個疑惑,世親菩薩就一句話解決了:“無爲無因果”,無爲是因,沒有生出果來;無爲是果,並不是六因所生的——是因無果,是果無因,就是這麼一回事情。

  

  “無爲無因者”,無爲無因果嘛,分兩層看了,一個是無爲沒有因,一個無爲沒有果。“無六因故”,無因嘛,因就是指六因了,無爲雖然是離系果,但是沒有六因。“謂無爲法,體雖是果”,是擇滅,它雖然體是果,但是“是所證”的“果”,不是六因所生的果。我們前面說的,就是那個比喻,這個月亮,不是你造一個月亮出來、生一個月亮出來,不過證到那個月亮——就把雲撥開就完了,並沒有把月亮造一個、擺在天上去了,沒有這個事情。所以不是六因所生的。“生”跟“證”是兩碼事,這個要注意。“非是六因所引生果,故名無因”,既然沒有六因所生的呢,當然叫沒有因了,“無爲無因”。

  

  那麼這個“無爲無果”,無爲法,它是能作因了,能作因嘛,感果了,但是沒有果。“無五果故”,這個能作因雖然是能作因,但是沒有五個果,前面我們說,有爲的果,它不能有;無爲的果,也不能有。什麼道理?它下邊說:“謂無爲法,于生不障,立能作因”,我們前面說了,一個法生出來,你不去障礙它,那麼就叫能作因。“非能證故,無離系果”,它祗是不障,它不能證。我們說離系果,要道證了,才能夠得到離系果。那就打比喻的話,要把雲撥開,這個月亮才顯出來,既然你不障,你又沒去撥雲,當然沒有果了,離系果不能有。

  

  “無取與用,無有爲果”,它有爲法感果,要取果,要與果。這個後邊就要講,就在這個第四科,“因取與時”,這個講取果與果的關系。那麼我們簡單地說一下,它在因,能夠引生將來的果,叫取果;感果的時候,給一把力量讓果生出來,這個叫與果。那麼這個無爲法,它既不能取果,它是無爲的,沒有作用的;它也不能與果,在果生的時候,也不能加一把力。它既然不能取、不能與,那“無有爲果”,有爲的果也不能生了,有爲果要生出來的時候,你決定要給它一把力量,先要引出來——“取”,然後要給它加一把力量,讓它生出來——“與”。既然無爲法沒有這個作用,不能取,又不能與。有爲法的果,它要生的時候,無爲法毫無作用,沒有有爲果。那麼無爲果,要證的,能作因祗是不障,又沒有證,又沒有把雲撥開,那麼它無爲果也沒有。所以雖說它固然是能作因,但是沒有感果,所以說無爲法“是因無果,是果無因”,叫“無因果”。

  

  “是故擇滅,是因無果,是果無因”,擇滅這個無爲法,它是因無果,是果無因——它本身是能作因,但是不能生有爲果,沒有取、與的作用;也不能得離系果,它沒有這個證的作用,所以說,是因沒有果。反過來,它是離系果,但是不是六因所生的,沒有因。所以從擇滅來說,它從能作因來說,是因,沒有果的;它從離系果來說,是果,但是沒有因的,所以叫無因果。並不是不是因果。它是因,但是沒有果…

《俱舍論頌疏講記 根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