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是第二剎那生的,那麼這叫士用果。異熟果要隔一世了,時間很長,這個異熟果要除開。
他們的意思就是說,五個因都能感士用果,祗有異熟因不能感士用果,因爲異熟因,它們果分開的時間隔得很開,所以就要把它除開。這是一類論師這麼說。
那麼其余的論師,還有一類的呢,他就是說,“異熟因”也可以感士用果,那就是“隔越遠士用果”。這個我們前面講士用果的時候,講了四類,都有。那麼更寬一點,隔越遠士用果就是說士用果可以隔得時間很長的,“譬如農夫”種地“所收果實”,他收莊稼的時候,要春天種,秋天才能收,隔了很長時間,不是同時,也不是無間,這也是士用果。那麼異熟果,隔一世,也叫士用果。這樣子呢,就把(六因)全部包進去了。
前面已經說過了,士用果是兩種,一種通的,一種別的。通的來講,不但是六個因感的都叫士用果,連那個離系果叫不生士用果——道所證的,也是士用果,下了功夫證到的,那麼這一切果都在裏邊。但是別的士用果呢,因爲其它的果都有名字了,這個士用果就限于俱有因、相應因這兩個因所感的果了,叫士用果。那麼就是頌子裏面說的。
這個裏邊,就是因果相對,那麼什麼因感到什麼果,這個很簡單,但是很重要。好,下邊我們再看——
丁叁 別顯果相
從此第叁,明果相。論雲:異熟等果,其相雲何?頌曰
異熟無記法 有情有記生 等流似自因 離系由慧盡
若因彼力生 是果名士用 除前有爲法 有爲增上果
“從次第叁,明果相。”前面果兩類說過了,哪個因感什麼果也講了,到底這些果是怎麼一回事,還沒有介紹,那麼把果相要介紹一下,明果相。“論雲:異熟等果,其相雲何?”異熟果等,等那些增上啊、士用啊,等等那些,它們的果相是怎麼回事?這裏解釋一下,“其相雲何?”
“異熟無記法”,異熟果是無記的,這個前面講得很多了,“因有善惡,果唯無記”,這是有部對異熟果的定義。“有情有記生”,這個異熟果,一定屬于有情的,我們前面說過了。屬于非情的是增上果,不是異熟果,異熟果是有情身上的;那麼它是“有記生”,有記的、有善惡的業才感的。那麼這個很好,這句話把異熟果的情況都講了。
第二,“等流似自因”,等流果跟自己的因相似的。同類因感的等流果,像它的因(同類因);遍行因感的果也是染汙法,也像它的因。
“離系由慧盡”,離系果用智慧來決擇,把它這個煩惱滅掉了,那麼就感到這個離系果,就是擇滅了。
“若因彼力生,是果名士用”,假使用其他的一個力量産生的果,這個果就叫士用果。因力量産生的,好象士夫種地、工人做工一樣,由這個功能作用,産生的果叫士用果。
那麼最後呢,增上果,“除前有爲法,有爲增上果”,把前面的法除開,所有的有爲法,都叫增上果。在前面的、因之前的要除掉,果不能在因之前。所以說在因之前的“前”,這個要除掉,那些其它的一切法叫做增上果。
釋曰:異熟無記法者,唯于無覆無記,有異熟果。言有情者,謂異熟果,不通非情也。有記生者,謂異熟果,善惡業感,名有記生。既異熟果,唯有記生,明知不通等流長養,以等流果及所長養通叁性生,故不通也。此上是異熟果相。
“釋曰:異熟無記法者”,這是第一句,“唯于無覆無記,有異熟果”。異熟果,決定是無覆無記。這個我們前面講了,異熟果不能有善惡;異熟果要有善惡的話,那就搞不完了。我們說善惡業受了果之後,報盡了,這個業就完了,就不産生作用了。如果異熟果有善惡的話,那麼這個異熟果本身,盡是這樣子搞下去,這個業,什麼時候完?越來越多了,業受不完了。造了個業,感的果,又是有善惡的,那麼這個樣子滾下去啊,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個業,沒有完的時候了。所以異熟果決定是無記的,無覆無記。
“言有情者”,那麼有情,有情生什麼呢?“謂異熟果,不通非情”,決定是有情身上的,非情不叫異熟果——我們前面說了,叫增上果。那就是說異熟果是別業;共業,大家一切有情共同享受的器世間,不能叫異熟果。
“有記生”,這是又一個條件,一定是有記,有善惡的,才生出來。假使沒有善惡,無記法,不感異熟果。因爲力量太小了,不生異熟果。有記就是有善有惡,可以記別的。那麼這個“異熟果”,“善惡業感,名有記生”,是善惡的業所感來的,都是有記的,從它産生的。
“既異熟果,唯有記生,明知不通等流長養,以等流果及所長養通叁性生,故不通也。”那麼這裏呢,既然說異熟果一定是有記的業,有記的法,就是有善惡的産生的;這裏就已經告訴你了,很明白地告訴你,異熟果跟等流果、長養——就是前面五類分別門裏邊的等流、長養是不通的,異熟果不通等流、不通長養,爲什麼?“以等流果及所長養通叁性生。”等流果通叁性,善的、惡的、無記的,都可以産生等流果;所長養固然是無記的,但是能長養,我們前面五類分別門講過的,能長養通叁性,那麼這個跟異熟果情況不一樣,所以說異熟果不通等流、不通長養。這個是補充前面五類分別門裏邊的一些細節。我們學了這個,再去看五類分別門,那就更進一步明確地理解。
“此上是異熟果相。”這個都是講的異熟果的樣子,相貌。下邊講等流果。
等流似自因者,謂等流果,皆似自因,謂似同類遍行因故。
“等流似自因”,等流果跟自己的因相似的。“謂似同類遍行因故。”它等流果,假使因是同類因,那麼這個果對同類因相像的;如果因是遍行因,果也跟它的遍行因相像。這個很簡單。那麼這裏就包含的,同類因跟遍行因不一樣,雖然同一個等流果,也不一樣。名字都叫等流果,但是一個像的它的同類因,一個是像它的遍行因,這個裏邊有差別。
離系由慧盡者,盡者滅也,慧者擇也,謂此擇滅離系所顯,故將擇滅釋離系果。
“離系由慧盡者,盡者滅也,慧者擇也”,就是簡擇的智慧,由這個智慧而得到的滅,那就得擇滅了,就是“慧盡”。“謂此擇滅離系所顯,故將擇滅釋離系果。”這個慧盡就是擇滅了。這個擇滅由離開了煩惱的系縛,所顯出來的。那就是我們昨天講的,這個天上的月亮,把雲撥開了,它就顯出來了;這個離系果不是生出來,是顯出來的。那麼這樣子,因爲是它擇滅所顯的,就以擇滅來解釋離系果。那麼這是離系果,無爲的果。
若因彼力生,是果名士用者,若法因彼勢力所生,名士用果,如因下地加行心力,上地有漏、無漏定生,及因清淨靜慮心力,生變化無記心,此等名士用果。擇滅名不生士用果,謂因道力證得,亦得士用果名。
“若因彼力生,是果名士用”。下面講士用果了(五個果,這是第四個)。假使一個法,因爲其它的法的力量而生出來的,這個果就叫士用果。前面講的比喻,就是農夫種地的力量了,這樣生出來就叫士用果。
“若法因彼勢力所生,名士用果,如因下地加行心力,上地有漏、無漏定生,及因清淨靜慮心力,生變化無記心,此等名士用果。”它打個比喻,“下地加行心力”,下邊,假使在欲界,修了加行,這個力量,心的力量,那麼上邊的有漏的或者無漏的定就生出來了。這個“加行心力”,就是加功用行了,就是力量了,起這個作用,這個士夫的作用一樣,就産生上面的有漏、無漏定。或者以“清淨”的“靜慮心力”,得了靜慮之後,可以産生神通變化。那麼在靜慮心裏邊,它有這個作用,能夠産生神通的變化。那麼這是屬于士用果的比喻。
“擇滅名不生士用果”,前面講過的,“擇滅”,它也叫士用果,但這個叫不生士用果,“謂因道力證得,亦得士用果名。”它因爲道的力量,這個也是作用的力量了,好象農夫種地一樣,它修了道之後,無間道這個力量呢,證的這個擇滅,也可以叫士用果;但這個士用果是不生的,無爲的,不是因爲道而生出來的,是證出來的,叫不生士用果。那麼也可以叫士用果,因爲也有士用的關系在裏邊,道的力量,也是士用了。
除前有爲法,有爲增上果者,有爲法生,余法不障,是增上果,故增上果,唯有爲法。除前者,謂前已生有爲諸法,非增上果。謂果望因,或俱或後,必無果前因後,故言除前也。重言有爲者,是除前外,諸余有爲。此余有爲,或與因俱,或在因後,名增上果。論雲:言增上果者,顯依主釋也,增上之果。問:士用增上,二果何殊?答:士用果名,唯對作者,增上果稱,通對此余。如匠所成,對能成匠,俱得士用、增上果名,對余非匠,唯增上果。解雲:謂匠造屋,屋對匠人,是士用果,亦增上果;屋對非匠,唯增上果,以非匠不造屋,屋望非匠,非士用果也。
“除前有爲法”,那麼這個四個果講完了,最後一個增上果。除了前面的有爲法之外,前面那個有爲法了,就是在前的。“有爲增上果”,所有的有爲法都可以叫增上果。“有爲法生,余法不障,是增上果”,有爲法生的時候,其余的法不障它,這個都叫增上果。“故增上果,唯有爲法”,那當然了,這個是生出來的法了,那祗能是有爲法,無爲法不能叫增上果了,因爲它生不出來的。
“除前者,謂前已生有爲諸法”,前面的,不是說前面那些果(四個果),是前面的已經生的有爲法,在因之前的,那就不能算果了。已經生的有爲法,“非增上果”。“謂果望因,或俱或後,必無果前因後,故言除前也。”果對因的關系來說,或者是“俱”,同時因果;或者是“後”,異時因果,決定沒有果在前、因在後,這樣就亂了…
《俱舍論頌疏講記 根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