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P89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第二剎那生的,那么这叫士用果。异熟果要隔一世了,时间很长,这个异熟果要除开。

  

  他们的意思就是说,五个因都能感士用果,祗有异熟因不能感士用果,因为异熟因,它们果分开的时间隔得很开,所以就要把它除开。这是一类论师这么说。

  

  那么其余的论师,还有一类的呢,他就是说,“异熟因”也可以感士用果,那就是“隔越远士用果”。这个我们前面讲士用果的时候,讲了四类,都有。那么更宽一点,隔越远士用果就是说士用果可以隔得时间很长的,“譬如农夫”种地“所收果实”,他收庄稼的时候,要春天种,秋天才能收,隔了很长时间,不是同时,也不是无间,这也是士用果。那么异熟果,隔一世,也叫士用果。这样子呢,就把(六因)全部包进去了。

  

  前面已经说过了,士用果是两种,一种通的,一种别的。通的来讲,不但是六个因感的都叫士用果,连那个离系果叫不生士用果——道所证的,也是士用果,下了功夫证到的,那么这一切果都在里边。但是别的士用果呢,因为其它的果都有名字了,这个士用果就限于俱有因、相应因这两个因所感的果了,叫士用果。那么就是颂子里面说的。

  

  这个里边,就是因果相对,那么什么因感到什么果,这个很简单,但是很重要。好,下边我们再看——

  

  

  

  

  丁三 别显果相

  

  从此第三,明果相。论云:异熟等果,其相云何?颂曰

  

  异熟无记法  有情有记生  等流似自因  离系由慧尽

  

  若因彼力生  是果名士用  除前有为法  有为增上果

  

  “从次第三,明果相。”前面果两类说过了,哪个因感什么果也讲了,到底这些果是怎么一回事,还没有介绍,那么把果相要介绍一下,明果相。“论云:异熟等果,其相云何?”异熟果等,等那些增上啊、士用啊,等等那些,它们的果相是怎么回事?这里解释一下,“其相云何?”

  

  “异熟无记法”,异熟果是无记的,这个前面讲得很多了,“因有善恶,果唯无记”,这是有部对异熟果的定义。“有情有记生”,这个异熟果,一定属于有情的,我们前面说过了。属于非情的是增上果,不是异熟果,异熟果是有情身上的;那么它是“有记生”,有记的、有善恶的业才感的。那么这个很好,这句话把异熟果的情况都讲了。

  

  第二,“等流似自因”,等流果跟自己的因相似的。同类因感的等流果,像它的因(同类因);遍行因感的果也是染污法,也像它的因。

  

  “离系由慧尽”,离系果用智慧来决择,把它这个烦恼灭掉了,那么就感到这个离系果,就是择灭了。

  

  “若因彼力生,是果名士用”,假使用其他的一个力量产生的果,这个果就叫士用果。因力量产生的,好象士夫种地、工人做工一样,由这个功能作用,产生的果叫士用果。

  

  那么最后呢,增上果,“除前有为法,有为增上果”,把前面的法除开,所有的有为法,都叫增上果。在前面的、因之前的要除掉,果不能在因之前。所以说在因之前的“前”,这个要除掉,那些其它的一切法叫做增上果。

  

  

  

  

  释曰:异熟无记法者,唯于无覆无记,有异熟果。言有情者,谓异熟果,不通非情也。有记生者,谓异熟果,善恶业感,名有记生。既异熟果,唯有记生,明知不通等流长养,以等流果及所长养通三性生,故不通也。此上是异熟果相。

  

  “释曰:异熟无记法者”,这是第一句,“唯于无覆无记,有异熟果”。异熟果,决定是无覆无记。这个我们前面讲了,异熟果不能有善恶;异熟果要有善恶的话,那就搞不完了。我们说善恶业受了果之后,报尽了,这个业就完了,就不产生作用了。如果异熟果有善恶的话,那么这个异熟果本身,尽是这样子搞下去,这个业,什么时候完?越来越多了,业受不完了。造了个业,感的果,又是有善恶的,那么这个样子滚下去啊,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个业,没有完的时候了。所以异熟果决定是无记的,无覆无记。

  

  “言有情者”,那么有情,有情生什么呢?“谓异熟果,不通非情”,决定是有情身上的,非情不叫异熟果——我们前面说了,叫增上果。那就是说异熟果是别业;共业,大家一切有情共同享受的器世间,不能叫异熟果。

  

  “有记生”,这是又一个条件,一定是有记,有善恶的,才生出来。假使没有善恶,无记法,不感异熟果。因为力量太小了,不生异熟果。有记就是有善有恶,可以记别的。那么这个“异熟果”,“善恶业感,名有记生”,是善恶的业所感来的,都是有记的,从它产生的。

  

  “既异熟果,唯有记生,明知不通等流长养,以等流果及所长养通三性生,故不通也。”那么这里呢,既然说异熟果一定是有记的业,有记的法,就是有善恶的产生的;这里就已经告诉你了,很明白地告诉你,异熟果跟等流果、长养——就是前面五类分别门里边的等流、长养是不通的,异熟果不通等流、不通长养,为什么?“以等流果及所长养通三性生。”等流果通三性,善的、恶的、无记的,都可以产生等流果;所长养固然是无记的,但是能长养,我们前面五类分别门讲过的,能长养通三性,那么这个跟异熟果情况不一样,所以说异熟果不通等流、不通长养。这个是补充前面五类分别门里边的一些细节。我们学了这个,再去看五类分别门,那就更进一步明确地理解。

  

  “此上是异熟果相。”这个都是讲的异熟果的样子,相貌。下边讲等流果。

  

  

  

  

  等流似自因者,谓等流果,皆似自因,谓似同类遍行因故。

  

  “等流似自因”,等流果跟自己的因相似的。“谓似同类遍行因故。”它等流果,假使因是同类因,那么这个果对同类因相像的;如果因是遍行因,果也跟它的遍行因相像。这个很简单。那么这里就包含的,同类因跟遍行因不一样,虽然同一个等流果,也不一样。名字都叫等流果,但是一个像的它的同类因,一个是像它的遍行因,这个里边有差别。

  

  

  

  

  离系由慧尽者,尽者灭也,慧者择也,谓此择灭离系所显,故将择灭释离系果。

  

  “离系由慧尽者,尽者灭也,慧者择也”,就是简择的智慧,由这个智慧而得到的灭,那就得择灭了,就是“慧尽”。“谓此择灭离系所显,故将择灭释离系果。”这个慧尽就是择灭了。这个择灭由离开了烦恼的系缚,所显出来的。那就是我们昨天讲的,这个天上的月亮,把云拨开了,它就显出来了;这个离系果不是生出来,是显出来的。那么这样子,因为是它择灭所显的,就以择灭来解释离系果。那么这是离系果,无为的果。

  

  

  

  

  若因彼力生,是果名士用者,若法因彼势力所生,名士用果,如因下地加行心力,上地有漏、无漏定生,及因清净静虑心力,生变化无记心,此等名士用果。择灭名不生士用果,谓因道力证得,亦得士用果名。

  

  “若因彼力生,是果名士用”。下面讲士用果了(五个果,这是第四个)。假使一个法,因为其它的法的力量而生出来的,这个果就叫士用果。前面讲的比喻,就是农夫种地的力量了,这样生出来就叫士用果。

  

  “若法因彼势力所生,名士用果,如因下地加行心力,上地有漏、无漏定生,及因清净静虑心力,生变化无记心,此等名士用果。”它打个比喻,“下地加行心力”,下边,假使在欲界,修了加行,这个力量,心的力量,那么上边的有漏的或者无漏的定就生出来了。这个“加行心力”,就是加功用行了,就是力量了,起这个作用,这个士夫的作用一样,就产生上面的有漏、无漏定。或者以“清净”的“静虑心力”,得了静虑之后,可以产生神通变化。那么在静虑心里边,它有这个作用,能够产生神通的变化。那么这是属于士用果的比喻。

  

  “择灭名不生士用果”,前面讲过的,“择灭”,它也叫士用果,但这个叫不生士用果,“谓因道力证得,亦得士用果名。”它因为道的力量,这个也是作用的力量了,好象农夫种地一样,它修了道之后,无间道这个力量呢,证的这个择灭,也可以叫士用果;但这个士用果是不生的,无为的,不是因为道而生出来的,是证出来的,叫不生士用果。那么也可以叫士用果,因为也有士用的关系在里边,道的力量,也是士用了。

  

  

  

  

  除前有为法,有为增上果者,有为法生,余法不障,是增上果,故增上果,唯有为法。除前者,谓前已生有为诸法,非增上果。谓果望因,或俱或后,必无果前因后,故言除前也。重言有为者,是除前外,诸余有为。此余有为,或与因俱,或在因后,名增上果。论云:言增上果者,显依主释也,增上之果。问:士用增上,二果何殊?答:士用果名,唯对作者,增上果称,通对此余。如匠所成,对能成匠,俱得士用、增上果名,对余非匠,唯增上果。解云:谓匠造屋,屋对匠人,是士用果,亦增上果;屋对非匠,唯增上果,以非匠不造屋,屋望非匠,非士用果也。

  

  “除前有为法”,那么这个四个果讲完了,最后一个增上果。除了前面的有为法之外,前面那个有为法了,就是在前的。“有为增上果”,所有的有为法都可以叫增上果。“有为法生,余法不障,是增上果”,有为法生的时候,其余的法不障它,这个都叫增上果。“故增上果,唯有为法”,那当然了,这个是生出来的法了,那祗能是有为法,无为法不能叫增上果了,因为它生不出来的。

  

  “除前者,谓前已生有为诸法”,前面的,不是说前面那些果(四个果),是前面的已经生的有为法,在因之前的,那就不能算果了。已经生的有为法,“非增上果”。“谓果望因,或俱或后,必无果前因后,故言除前也。”果对因的关系来说,或者是“俱”,同时因果;或者是“后”,异时因果,决定没有果在前、因在后,这样就乱了…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