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P88

  ..续本文上一页一种是对这个法不障碍;一种是对一个法生起有一点点间接的力量帮助它生起的。那么我们就前面那一个,对法不障的叫能作因,这个里边,有有为法,也有无为法,为什么有为法的能作因不障,可以感增上果;而无为法同样不障,不能得增上果?这个道理你们去思惟,根据你们前面学的,如何来解答这个问题?

  

  那么下边我们接下去。

  

  

  

  

  丁二 对因配果

  

  从此第二,明对因配果。论云:总说已竟,于诸果中,应说何果何因所得。颂曰

  

  后因果异熟  前因增上果  同类遍等流  俱相应士用

  

  “从此第二,明对因配果。”因果,这个什么因配什么果。

  

  (44A)“论云:总说已竟,于诸果中,应说何果何因所得。”那么现在总的已经说完了,果是两类,一类是有为的,一类是无为的。有为的果有四种,士用果、增上果、等流果、异熟果;无为的果是离系果,前面都说过了;那么附带的一个辩论,“无为无因果”也讲了。现在我们就是要看,这六个因,哪个因配什么果?就是什么因感什么果,两个相,如何配合?

  

  “颂曰:后因果异熟,前因增上果,同类遍等流,俱相应士用。”这个颂很简单扼要。“后因”,后面那个因——异熟因,它的果是异熟果,“后因”,“果”是“异熟”。“前因”,能作因,果是“增上果”。那么“同类遍”,“遍”就是遍行因了,同类因、遍行因,它们的果是“等流”果。“俱相应”,俱有因跟相应因,它们的果是“士用”果。这个颂词简单地把什么因配什么果都说了,那么它也很简单扼要了。后面一个因,异熟因,感的是异熟果;前面那个因,能作因,它感是增上果;同类因、遍行因感的是等流果;俱有因、相应因感的是士用果。这个颂词背下之后,因跟果的关系全部在了。

  

  

  

  

  释曰:后因者,谓异熟因,于六因中,最后说故。初异熟果,此因所得。言前因者,谓能作因,于六因中,最初说故。后增上果,此因所得,由能作因,有增上力,所引得果,名为增上。增上之果,依主释也。谓能作因,于法不障,得增上名;或能作因,亦有胜力,如十处界,于五识身,诸有情业,于器世间。言十处者,五根五境,亲生五识也。又耳等根,对于眼识生等,亦有展转增上生力,闻已便生欣见欲故。谓因耳闻,便欣见色,遂发眼识。是则耳根,有增上力,能生眼识也。

  

  “释曰:后因者,谓异熟因”,六个因我们讲过了,次第昨天也讲了,异熟因是最后一个,“于六因中,最后说故。初异熟果,此因所得。”那么这个后边的那个最后的因,异熟因,它得的果呢,就是异熟果。果里边,异熟果摆在前面说。

  

  那么“前因”,“言前因者”,六个因里边最前的一个,“谓能作因”,“于六因中,最初说故。”它感什么果呢?感那个“增上果”。“此因所得,由能作因,有增上力,所引得果,名为增上。增上之果,依主释也。”这个为什么叫增上果?这个能作因所得到的,有增上的力量(能作因有增上力量),所引得的果,叫增上果。那么是增上力量所得到的果,叫增上果,依主释。

  

  “谓能作因,于法不障,得增上名;或能作因,亦有胜力,如十处界,于五识身,诸有情业,于器世间。”这个能作因有两类,一类是于法不障,这个也叫增上;或者也有力量,殊胜的力量,好比十个处、十个界,产生五识,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眼、色相对生眼识,耳跟声相对生耳识,这个有一定的力量,那么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也有产生的力量。

  

  下边解释:“言十处者,五根五境”,它能够生出五识来,“亲生五识”,有殊胜的力量。“又耳等根,对于眼识生等,亦有展转增上生力”,耳根对生眼识,我们说不相干的了,但是也有力量,也有增上的力量,是间接的力量。什么原因?“闻已便生欣见欲故。”它听了这个,它就产生要见的心(欲心)。这个欲心生了,就要见了,就触动眼识生起来。“谓因耳闻,便欣见色”,他耳朵听到之后,假如说这个人怎么怎么好,他就想看一看,“遂发眼识”,那么要见呢,心里要看呢,那就跑去看了,眼识就出来了,所以说耳根对眼识也有展转的增上作用。“是则耳根,有增上力,能生眼识也。”耳根对生眼识也有增上力。

  

  这是讲前面那个因——能作因,讲完了。那么下边这个“诸有情业于器世间”他没有解释,有情的业与器世间,有情它造了业之后,感异熟果了;但是我们说有情造了业,感的果,不共业是异熟果,还有共业呢?共业就是增上果了,就是器世间。

  

  我们说我们现在感到的这个娑婆世间,是这样子的,是什么原因呢?是我们过去造的业不好,不能够感到琉璃世界那样子殊胜的器世间;但是呢,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一些金、银、琉璃啊,那些宝还有一点,金矿、银矿还有。我们说渴的时候,还长水果,还能长瓜,对我们还有好处,这是我们业里边,恶业里边有一些善业,善、恶相参。所以说苦的很多,但是呢,解决苦的东西也有一点。那么这样子呢,就感到这个器世间,这个器世间,就是增上果。

  

  这个,一般人没有学法相的,就很容易混淆。他说感得器世间,假使这个人,他是杀生多的,当然,他感的异熟报,先是地狱,后来即使生了人天,还是要给人家杀;或者做畜生,地狱里边出来,做畜生;畜生之后,慢慢地做了人之后,短命,还要给人家杀掉。这些是异熟报。增上报呢,就是造了杀业的这个人,他住的地方就不好,都是那些脏的地方,或者是经常有斗争的地方,什么的;爱骂人的人,他生的环境,也是经常听到骂声;假使欢喜两舌离间的,他的环境也有各式各样的不好,这个都是增上果。器世间是属于增上果的。有情的业产生器世间,这是增上果的一种。

  

  

  

  

  

  同类遍等流者,此二种因,得等流果。

  

  那么下边是等流果,是从哪个生的?“同类遍等流”,同类因跟遍行因,它们生的是等流果,“此二种因,得等流果”。这个同类因,它生的是等流果,因跟果相等,流类出来的;那么遍行因,它也是等流果,也是因跟这个果相等的流类出来的,但是因是不同的。果虽然都是等流果,但因却不同。同类因,我们说的是前面的那些一切有为法,它里边有限制,它又是自部、自地那么遍行因呢,就祗限于地,而不限于部,而遍行因,祗有十一个法。那么这个是同类跟遍行,因是有不同处,但是果呢,像它的因。同样是等流果——同类因的等流果,它的性质跟同类因一样的;那么遍行因的等流果,也跟遍行因一样的。名字虽然一样,但是果却还是不一样。那么这两种因呢,因为因跟果相似的,都叫等流果。

  

  

  

  

  俱相应士用者,俱有相应,得士用果。言士用果者,因有作用,如世士夫,营农等用,因名士用,果从因生,名士用果。士用之果,依主释也。如世间说:鸦足药艹,醉象将军。药艹似鸦足,名鸦足也;将军破贼,如醉象,名醉象也,从譬为名,士用亦尔。论云:为唯此二,有士用果为余亦有?问也。有说余因亦有此果,唯除异熟,由士用果,与因俱生,或无间生,异熟不尔。此师立俱生无间二士用果,故除异熟也。有余师说,此异熟因,亦有隔越远士用果,譬如农夫,所收果实。此师更立隔越士用果,故通异熟。春种秋收,隔越士用也。

  

  另外,俱有因跟相应因,它们的果都叫士用果,“俱有相应,得士用果”。什么叫士用果?

  

  “因有作用,如世士夫,营农等用,因名士用,果从因生,名士用果。士用之果,依主释也。”这个士用果呢,是一个,打个比喻来的。它说,好象我们说,一个因有一个作用,这个作用呢,比方世间的士夫(士夫就是人,男子),他种地,或者做工等等,有这样子的作用,士夫的作用;士夫作用之后,产生一个果。因为他种地或者做工等等,做了之后,产生的——农村里的种地的收获,庄稼长得好了;做工的,做了什么机器啊,什么做出来了,这些都是士用果。从这个譬喻,因为俱有因跟相应因都有这个作用,好比是士夫种地一样,能够产生果,叫士用果。士用,它是这个前面的作用了;士用产生的果,“士用之果”,叫士用果。

  

  “如世间说”,那么这个比喻呢,世间上也有。如世间上也有这个话:“鸦足药艹,醉象将军”,鸦足药艹,这个药艹并不是乌鸦的脚了,但是这个药艹呢,像乌鸦的脚一样,叫鸦足药艹。那我们这个作用,好象士夫作用一样,叫士用果。那么一个醉象将军,我们说以前在古时候打仗,最厉害的是象,象军,这个大象要吃醉了,它冲起锋来是不顾一切;那么这个将军,他冲锋陷阵,像醉象一样,无往而不胜,这样子呢,这个将军就安个名字,叫醉象将军。他的力量大,像醉象一样。那么这样说个比喻,就是世间上也有这些比喻,我们的这个士用果,也有同类的,也用这个比喻,士夫的作用,来做个比喻。

  

  这是“从譬为名,士用亦尔”,世上也有用比喻来安名字的,那么我们士用果也是用比喻,用士夫的作用这个比喻。实际上不一定士夫了。俱有因、相应因,它们有作用,产生的果,叫士用果。

  

  “论云:为唯此二,有士用果为余亦有?问也。”他这个士用果,到底是祗有俱有因、相应因有,还是其它的因也有士用果呢?那么有两个说法。

  

  “有说余因亦有此果,唯除异熟,由士用果,与因俱生,或无间生,异熟不尔。”这是一类的论师,他说不但是俱有因、相应因有士用果,反正有作用产生的,都叫士用果了。那么其余的果,像这个同类啊,这个同类因啊,遍行因啊,能作因啊,也有起作用、产生果的,也叫士用果;祗有异熟果要除掉。为什么?士用果有一些跟因俱生,俱有因、相应因跟因果是同时的;有一些呢,是无间生,…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