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P87

  ..续本文上一页;它是果,但是没有因,就是这么一回事。“余二无为”,那么另外两个无为法,就是非择灭跟虚空无为,它们祗能做能作因,“是因非果,故三无为,皆无因果”,它是因了,它是不感果的,没有这个有为果,也没有离系果的,所以呢,这三个无为法都是没有因,没有果。那么这个无因果,并不是说没有因、没有果啊,而是“是因无果,是果无因”这么一回事情42。

  

  

  

  旧译无为非因果者,此翻谬矣。无为是能作因,不可言非因,无为是离系果,不可言非果。非即非其自体,无即乃是无他,故得言无,不可言非也。

  

  “旧译”,这里回答前面序的话,“旧译”就是说真谛三藏翻译的,“无为非因果者,此翻谬矣。”翻了个“非因果”,那就翻错了。“无为是能作因”,它是因啊,不是非因啊,“不可言非因”。“无为是离系果,不可言非果”,择灭是离系果了,不能说它是非果。“非即非其自体,无即乃是无他,故得言无,不可言非也”。这是因为玄奖法师精于我们汉地的语文的这个文法,所以他翻的时候,有善巧。“非”,当下否定它本身,叫“非”。“非果”的话,它不是果,本身不是果;“无果”的话,它没有果。这两个不一样。比如说“你没有钱”,跟“你不是钱”,这当然我们知道是两回事了。你是一个人,当然不是钱了,但是你没有钱,也可以有钱,人可以有钱、没有钱,这是所有的关系。“非”与“是”就是本体是不是那个事情的关系的。当然人不能是个钱了,钱是个无情了,这个不可能的,但是人可以有钱。反过来,没有钱,固然有啊,有钱也可以啊。所以“有无”跟“是非”是两码事,这一点汉人很容易解决。

  

  那么印度人进来呢,因为这个“无”跟“非”,在我们汉地也有通用的地方,所以呢,当时真谛三藏翻的时候,翻的“非因果”。它虽然是颂里边翻成非因果,但长行的解释里边——他翻的《俱舍释论》,有它的长行的——长行里边的意思,跟这里一模一样43。那么说,他对语法里边,不像玄奘法师那样善巧,也不一定翻错。因为当时“非”、“无”我们汉地有些地方是有通用的。如果照严格的法相说,“非”是“非其自体”,当下否定自己的本体;“无”就是所有权有没有的问题,那么二者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汉地里边,非与无也有通的地方,所以真谛三藏翻的时候,用“非因果”,严格地说,当然没有玄奘法师的善巧。

  

  那么“无为无因果”这个话前面讲了,可能有些人还稀里糊涂的,恍恍惚惚的搞不清楚。现在这个问题,不能再含糊了,他已经讲清楚了,果也讲了,因也讲了,那“无因果”这句话,马而虎之的、差不多先生不能做了。

  

  下边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论云:何缘不许诸无间道,与离系果,为能作因?难合有因。于生不障,立能作因,无为无生,道何所作?答前难也。若尔,谁果,果义如何?解云:此有两句问:一、道既非因,未知谁果;二、无因是果,果义如何也。谓是道果,道力得故。言道果者,答谁果也。道力得者,答果义也。若尔,道果应唯是得,道于得有能,非择灭故。解云:得者,离系得也。由道引故,应有功能。不尔,于得于择灭中,道之功能有差别故。答也。云何于得,道有功能?征也。谓能生故。答也。得是有为,道能生故。云何于灭道有功能?征也。谓能证故。答由道证择灭也。由此理故,道虽非灭因,而可得说择灭为道果。结成也。

  

  “论云:何缘不许诸无间道,与离系果为能作因。”那么既然说这个离系果是证出来的,那么无间道(我们前面说过,一个无间一个解脱,证一个择灭)是证择灭的因,为什么不说它就是做离系果的能作因呢?我们说,能作因,就是不障它就完了嘛,你这无间道对离系果来说,为什么不允许它是能作因呢?能作因的这个条件,它是符合的啊,应当可以了。“难合有因”,就是说这个问题还要再深入辩一道——离系果可以有因,就是无间道;什么因?能作因。

  

  “于生不障,立能作因,无为无生,道何所作?”《论》回答:能作因就是一个法生出来的,不去障它,叫能作因;无为法又不生的,你能作因安不上了。所以这个,你对法相不熟悉,这些问题你回答不了的,一定要很熟悉的,那一下子就来了。能作因嘛,就是对一个法,果法要生出来,不障它了;无为法又不是生出来的,你怎么能安立能作因呢?当然不能安了。“道何所作”,无为法没有生的,这个无间道,它起什么作用呢?,怎么叫能作因呢?这个不能安。

  

  “若尔,谁果,果义如何?”这么又分了两个,他又提了两个问题:照你这么说,那么这个离系果是哪个的果?如果没有因的话,那么这个怎么叫果啊?

  

  “解云:此有两句问:一、道既非因,未知谁果”,无间道既不是因,那么这个离系果到底是谁的果呢?你帮我把因指出来啊?无间道也不是,六因也不是,那么它既然是果,是哪个的果啊?第二个问题:“无因是果,果义如何也”,因是没有的,但是也是果,那么这个怎么叫果呢?为什么叫它果呢?果的意思怎么安上去呢?这个两个双关的问题,很厉害的。

  

  “谓是道果,道力得故。”它回答,这是道的果,由道的力量得到的。“言道果者,答谁果也”,就是说前面一个问题,你说离系果既不是六因的果,也不是能作因无间道的果,那么是哪个的果呢?是“道”的“果”。“道力得者,答果义也”,道力得的,因为道的力量才得到这个择灭,这是果的意思了。因为有道了,它才得到的,是果的意思。

  

  “若尔,道果应唯是得,道于得有能,非择灭故。”这个越辩越深了。照你这么说,道力得到的,那么得一个择灭,道的力量是产生的一个得,择灭得,得到了。那么你道祗能说是得的……,得来说呢,是道的果了。“道果唯应是得”,道的果祗能是一个得,因为“道于得有能”,能够产生那个得,它并不是产生择灭,这个道与择灭有什么关系啊?道就生了个得就完了,跟择灭有什么关系呢?

  

  “解云:得者,离系得也。由道引故,应有功能。”我们在前面讲过的,得、非得的时候讲过了,择灭身上有个离系得,这个离系得是道引出来的,那么道也能够得一个得了,那么道对得是有功能的,得是道的果。那跟择灭有什么关系啊?

  

  “不尔,于得于择灭中,道之功能有差别故。”这个道对得来说、对择灭来说,它的功能都有,但是不一样。“答也”,回答。

  

  怎么不一样?“云何于得,道有功能?征也”这个对得、对道的功能是怎么一回事?“谓能生故。答也”,对得来说,是能生它的,是果,“得是有为,道能生故”,所以说得是有为法了,道把它生出来,道是有这个功能,得是道的果。这是前面的六因五果里边有的。

  

  对择灭这个无为法来说,道有什么功能呢?“云何于灭道有功能?征也。”有为的得,你说由它能生,这个没问题;那么对无为法的灭,道有什么功能?再追问一句。“谓能证故。”还是一句话,由道证择灭,虽然不是生出来的,但是“能证”。月亮虽然不是你造出来的,但是把云拨开就看到了,属于“能证”的。

  

  “由此理故,道虽非灭因,而可得说择灭为道果。结成也”,就是这个道理,道虽然不是灭的因,而可以说灭是道的果。这是“是果无因” 这个话,还是把这个解释了。

  

  那么这里我们辩了很多。这段辩论看看文字不多,却是越辩越深,如果你法相含含糊糊的话,就答不出来。所以我们在这一个辩论,大家也可以仔细去推敲一下,如果你碰到这么样的问题来了,你怎么回答?或者人家了说一个“无为无因果”,你感到有怀疑,你怎么提问?这两方面都可以参照。这就是磨炼我们脑筋,如何把我们的思想精密起来。在辩论的时候,非常要紧。在藏地,他学了法了,师父他们是分开的,不是一个法师教很多弟子,最多一个师父教两三个、乃至一个,教好之后,到一定时间,每天一定的时间,到辩论场去辩论。那个就是当场要用的了。你学了之后不用,没有用。所以说我们的讨论,也是叫你们辩论的。并不是把本子,一个一个说了一下子,飘飘皮皮的,表面文章,啊,懂了,好了,讨论好了。这个不深入的。那么对某些文字啊、佛学基础差的,当然要给他销文,这些也必要的。但是你们是做老师,这个话跟你们说了,一个是做老师了,给他们销文去了,一个是辩论,是要深入的问题,不要停留在表面上。那么你如何深入呢?这个就是引你深入的一个典范,做个样子给你看看。那么提问题,我们讨论问题,要这样讨论,才能够把思想深刻下去,把这个论学得好、学得透。如果你踩到一边去了,我们最害怕呢,书是这个书,讨论问题呢,几句话一插,不晓得到哪里去了,甚至于讲到这个国际新闻,什么都讲起来了——这样子的题,马上拉回来,不要浪费时间!讨论两个小时,讲了一个半小时的国际新闻,那你讨论什么东西啦?把时间都浪费掉了。我们还是要,就是在点子上,好好地下功夫。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第四十二讲

  

  (《俱舍论颂疏》114页上3行——117页上3行)(43B26:04——44B14:18)

  

  昨天我们讲了“无为无因果”这一段。这一段辩论很多,那么从书上提出的一些,大家大概已经讨论过了,我们现在再提一个问题,还是你们去思考。就是说,无为法,它是因而没有果;另一方面说,是果而没有六因,这昨天已经讲了。那么在这里,我们要提一个问题。这个无为法,它是因,没有果,它这里说的就是能作因了,是无为法,但是它没有“取、与”的果的用,所以不感有为的果,也没有“能证”的作用,不感无为的果。现在我们就提这个问题,你们好好地记下来:能作因有两种,…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