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P90

  ..续本文上一页套了,不叫因果了。所以说呢,除前,在以前的那些有为法除掉,在因以后的,那都叫增上果。

  

  “重言有为者”,两个有为,“除前有为法,有为增上果”,为什么说两次?“是除前外,诸余有为。此余有为,或与因俱,或在因后,名增上果。”前面的有为法除掉之后,余下来的有为法,这些有为法,或者跟因是同时,或者在因之后,那么这些都能叫增上果。

  

  “增上果”是什么释?六离合释,“依主释也”。“增上之果”,增上的力量所产生的果。

  

  “问:士用增上,二果何殊?”士用果也是力量产生的,增上果也是力量产生的,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答:士用果名,唯对作者,增上果称,通对此余。”士用果,祗对能起作用的那个人说,叫士用果。假使农夫种田,产的庄稼,士用果,对农夫说的;其他的人,没有种地的人,不能叫士用果了,它祗能叫增上果。“通对此余”,在作用的那个人之外,其余的都叫增上果。

  

  那么打个比喻:“如匠所成,对能成匠,俱得士用、增上果名,对余非匠,唯增上果”,假使我们说,匠人造了一个“所成”,匠人造房子,这么下边就有。“解云:谓匠造屋,屋对匠人是士用果,亦(是)增上果。”这个屋子对匠人来说,当然是士用果,他亲自把它造出来的;也叫增上果,他的力量感出来的。那么对其它的人,不是匠人来说,祗能是增上果,不能叫士用果。

  

  那就是说,增上果这个名字也通一切,但是呢,士用果决定是直接产生作用而产生的,叫士用果,对其余的人祗能叫增上果,不能叫士用果。那么这里就是把增上果跟士用果的差别说了。

  

  我们再重复一道,既然增上果——于法不障,叫增上果,那么有为法不障,它的果叫增上果,无为法不障,为什么不能感增上果?这个你们好好地去考虑。

  

  

  

  

  

  

  

  丁四 明因取与果

  

  从此第四,明因取与果。论云:于上所说,六种因中,何位何因,取果与果?颂曰

  

  五取果唯现  二与果亦然  过现与二因  一与唯过去

  

  “从此第四,明因取与果。”这我们前面讲的取果、与果,见过几次了,那么因为这里要详细讲呢,前面我们祗说了一个简单的,把这个意思领会了就行了,详细的作用就在这里说了。“明取与果”,这个很重要。其它的法相恐怕讲得没有那么详细,有的是没有讲。一般你看看小册子,根本不会讲这些,那么一些简单的法相书,也不会讲,讲这些的很少。那么这里就是,因为它作用很重要了,在《俱舍》里一定要讲。“从此第四,明因取与果”,因感果的时候,两个作用,一个是取果,一个与果。

  

  “论云:于上所说,六种因中,何位何因,取果与果?”前面说的六个因,果也讲了,在什么时候,哪一个因是取果,哪一个因是与果?这就问题很多啊。第一个问题是“何位”,什么时候;那么第二个问题是“何因”,什么因是怎么取果,什么因在什么时候是与果,交叉的。

  

  “颂曰:五取果唯现,二与果亦然,过现与二因,一与唯过去。”五个因,它“取果”的时候,决定是现在;两个因,“与果”也在现在,“亦然”,也是现在——“唯现”,这个“亦然”指前面的“唯现”,祗有现在。“过现与二因”,有两个因,它可以过去与果,也可以现在与果。那么祗有一个因,它的与果祗是过去,不通现在。那么把它时间都说了,但是“二、一”,这个东西指哪个?这在颂里边就是略了。

  

  

  

  

  释曰:五取果唯现者,除能作因。五因取果,唯于现在,定非过去,彼已取故;亦非未来,彼无因故44。

  

  “释曰:五取果唯现者”,六个因里边,五个因取果,祗是现在世。那么五个因缺了哪个因呢?“除能作因”,能作因除开。“五因取果,唯于现在,定非过去”,取果就是说能够引出将来的果来,那个指的是现在,不是过去,“彼已取故”,它已经过去了,已经取过果了,作用也没有了;也不是未来,未来还没有起作用——这里有个字,“亦非未来,彼无因故。”是不是啊?这个“因”,可能是“用”,可能写的时候,过去印刷或者抄写的时候,两个字差不多了,搞混淆了。根据《俱舍论》原文,这是“用”,那么我们在它旁边注一下——也不是在未来世,因为未来世,作用还没有起来嘛。我们以前讲过的,世友尊者,他的分判三世,作用已经生起来的,正在生起来的,叫现在;作用还没有生的,是未来;作用生过了,谢掉了,那叫过去。那么现在正在取果,那当然是现在世了。过去的已经取过了,未来的还没有起作用,那么祗有现在了。这五个因,它取果的时候,决定是现在,就是现在,“唯现”。

  

  

  

  

  二与果亦然者,谓相应俱有二因,与果唯于现在,同前五因,故云亦然。由此二因得俱生果,正取果时,亦与果故。

  

  (44B)“二与果亦然”,“与果”,果生的时候,帮它加一把力,那么两个因,它与果的时候也是现在。这是什么因呢?相应因、俱有因,同时因果。“相应俱有二因,与果唯于现在”,它们也是现在,为什么?它们是同时的嘛,因与果是同一个时间的,取果在现在,与果也在现在,“同前五因,故云亦然。”

  

  “由此二因得俱生果,正取果时,亦与果故”,正在取果的时候,同时也在与果,同时也起与果的作用,因为它因果同时。这是把与果的两个因交待了。

  

  

  

  

  过现与二因者,谓同类遍行二因,与果通过现世。现在世与果者,谓此二因,有等流果无间生故。过去与果者,谓有隔念等流果也。

  

  “过现与二因”,还有两个因,它与果的时候,通过去,通现在。“谓同类遍行二因”,同类因、遍行因,这两个因,“与果通过、现世”,它与果的时候,通现在,也通过去。

  

  “现在世与果者,谓此二因,有等流果无间生故。”这两个因的等流果,有无间的等流果,第一下一剎那就生了,那么与果的作用就在现在。“过去与果”的话,“谓有隔念等流果也。”这个等流果,也可以隔了很长时间。那么很长时间的话,这个因已过去了,它的作用,与果的作用已经过去了。

  

  那么这两种:无间的,就在现在(与果);隔了很多念的,那就是过去(与果)。这两种都可以通。就是它与果可以是现在,也可以是过去。那么这个异熟果,祗能是过去,因为它不能跟因同时的。

  

  

  

  

  一与唯过去者,一谓异熟因,此异熟因,唯过去与果。谓异熟果,不与因俱,及无间生故,此因与果,唯过去世。

  

  “一与唯过去者,一谓异熟因”,祗有这么一个因,它祗能是与果,在过去。“此异熟因,唯过去与果,谓异熟果,不与因俱,及无间生故”,异熟果,决定不能跟因同时——异熟果要隔一世的,怎么跟因同时呢?也不能剎那以后,在第二念也不行,它决定要时间很长的,那么是要过去了,这个因已经过去了。“此因与果,唯过去世。”这个因(异熟因)与果的时候,决定是过去世,这个异熟因过去了,产生与果的作用。

  

  那么说了半天,什么叫取果,什么叫与果?把人家搞得含糊了。那么下边就解释一下,取果、与果是什么东西,什么叫取果,什么叫与果。

  

  

  

  

  问:取果与果,其义如何?

  

  答:能为彼种,故名取果。种者因义,现在为因,能取后果,故取果用,唯于现在。正与彼力,故名与果。谓果将生,因与力用,令入现在,故名与果。故取与用,唯目因也。

  

  “问:取果与果,其义如何?”到底什么叫取果、与果?你说了半天,这个取了,那个与了,那到底什么叫取果,什么叫与果啊?

  

  “答:能为彼种,故名取果。种者因义,现在为因,能取后果,故取果用,唯于现在。”什么叫取果呢?它做将来果的种子,那么叫取果。“种”,什么意思?就是“因”的意思,这个种就是因,这个大家容易理解。现在是因,将来能够取后面的果,引生后面的果,这个就叫取果。故取果的作用,“唯于现在”,现在能够引起将来的果(后面的果),这个作用决定是现在。

  

  那么与果呢?不一样了。“正与彼力,故名与果。谓果将生,因与力用,令入现在,故名与果。”这个果在快生的时候,“将生”,还没有生,就在生位的时候,这个因给它一把力,把它拉出来,使它进入现在世,这个就叫与果。所以说“取与用”,“唯目因也”,这个取也好,与也好,这个作用,都是因的作用。“唯目”就是指因。

  

  

  

  

  论云:善同类因,有时取果,而非与果,应作四句。

  

  四料简来了。经常有四料简,这个是开智慧的事情。这里先把与果、取果概念搞清楚了。取果就是说,现在能作将来果的种子,就是果的因,可以引申后来的果,这是取果。它决定是现在,现在能够引出将来的果。那么与果呢,果生的时候,帮它一把力。那果生的时候,并因不一定在现在,可能因已经过去了,所以说也通过去、也通现在。同时因果,与果的力量就在现在,或者剎那的,这个无间的这个果,就是第二剎那嘛,也在现在。那么假使时间长的,这个与果的作用,果已经过去了,属于过去,也通过去了。

  

  下边是四料简。它说“善”的“同类因”,有的时候“取果而非与果”,这个以四料简来说。

  

  

  

  

  第一句者,谓断善根时最后所舍得。解云:最后善得,住现在世,已成因义,故名取果。无后善得,果至生相,故此现在因,不名与果也。

  

  第一句,“谓断善根时最后所舍得”,那个时候就是取果而不与果。“解云:最后善得……”,断善根的时候,它最后的那个舍掉的得——善根有得,善根断掉,得也没有了。当你最后舍得的时候,这个时候,“最后…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