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界品▪P26

  ..續本文上一頁子的。

  

  那就是你感到自己不夠的話,智慧不夠修智慧,那就是先修文殊菩薩的五字眞言。我們五臺山,恐怕你們也差不多吧,這個起碼一百萬,嗡阿 巴雜那的的的的的,你十萬都不太夠的,你如果沒有這個基本功的話,當然你學法有困難的。另一個就是說忏悔法,你過去業障什麼的,那不忏悔掉把你擋在那裏,你怎麼沖得過去呢?佛說的方法很多,你有障就消障,智慧不夠就開智慧。我們都有,四加行裏邊開智慧的、消除業障的、培福的都有,就是自己要用,所以說我們的時間並不是那麼松懈,如果你四加行修一個,你一天的時間,也要花上起碼兩小時,如果磕大頭的話,還不夠,其他的學法的還有一些。那麼你這個配合起來,你這個事情就會成功。我們說學法也好,修行也好,跟打仗一樣的,打仗不是靠一個兵的,你說步兵,還要機械化的坦克部隊幫助,上面要空軍的掩護,後邊還要炮隊給你排除前面的障,所以這樣子配合起來,你才打勝仗,如果你孤軍沖進去,你雖然沖了一點點路,結果還是給人家消滅的,這是不穩當的,所以說學法要四面照顧到。

  

  格魯的家風就是這個,不是像其他的一樣,單是單刀直入,或者怎麼樣子,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它就是各個方面都配合好,一個組合,整個的圓滿的一個結構,拿了去的,無往不勝。我們說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的海軍很厲害,美國人在太平洋開始都是打敗仗,後來麥克阿瑟他就是用一種陣,五個軍艦一個梅花陣,這樣子打過去的,打勝了。所以這個東西,要有辦法,我們說修行也好,學法也好,自己要想辦法,不要泄氣。看到難就退,這是最卑鄙的、最下流的;看到難嘛,就是迎難而上,但是上不是莽上,要有智慧的上,又該怎麼樣子克服這個困難。

  

  我們現在把六離合釋再簡單地說一下,希望今天講了之後,再經過討論之後,能夠全部掌握,我們說比丘尼、沙彌尼都掌握好了,我們大比丘或者沙彌,或者是男居士,都是知識水平比較高的,我想不會有太多的困難。

  

  昨天還有人問,這個“離”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要“離”?我們說一定要離,兩個概念,如果不離開講的話,這兩個概念,什麼東西你不知道,怎麼合起來呢?所以先要把它離一下,兩個概念,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假設我們說,茶杯,先知道茶,然後再知道杯,合起來這個放茶的杯。那麼你如果茶也不知道,杯也不知道,你說茶杯,茶杯是啥東西,糊裏糊塗了。所以說先要離開來,兩個東西,每一個概念要搞清楚,然後把它合起來,做一個複合的名詞。這個兩個概念,把它組合起來,有六種方法了,所以叫六離合釋。

  

  第一個持業釋,我們昨天講過了,一個是能依,一個是所依,或者是兩個東西都依一個體,就是持業釋。本身可以是一個是體,一個用;也可以兩個東西都是一體的。所以持業釋不一定是一。當然說普通說呢都是指的作用叫業。它另外一個名字叫同依釋了,兩個法都同依一個體的,也叫持業釋。我們說持業釋,這個我們第一要記住,兩個東西是一體的。

  

  我們說“大乘”,大乘法門。大的意思有七個大,什麼體大、相大等等。有七個大的意思,大有這種含義。乘,能載運,從生死河流到彼岸去的。這是兩個概念。然後把它合攏來,大乘,大就是乘,兩個是一個體的,持業釋。

  

  “大種”——地、水、火、風。“大”呢,體大、相大、用大。“種”,爲一切色法做種子,一切色從地、水、火、風産生的。所謂大的就是那個種,它能做種,是作用,它本身是大,大種就是持業釋。說四大種帶數釋,有四個大種,這個時候,大種當一個概念來看了。有四種大種,那就是帶數釋。

  

  昨天我們說的“煩惱障”,這個名詞昨天有人問。煩惱是一個體,是一個東西,它能起什麼作用?我們說煩惱,它本身它有這個作用,可以障住我們修行,障住我們證涅槃,障住我們的菩提。煩惱有障的作用——煩惱障。煩惱是體,障就是煩惱的作用,兩個是一個體,不是兩個東西,那幺是持業釋。

  

  反過來,“所知障”——這個煩惱障、所知障一對了——所知障怎麼解釋?是不是持業釋?我先問是不是持業釋?不是持業釋。所知障該怎麼說?(答:……)爲什麼呢?(答:……)凡是所知,是我們要知道的,所以有很多人搞錯了。所知障——他說你東西學多了,障掉了,最好不要學,所知障就沒有了。這是笑話,這是不懂法相。所知障是依主釋。我們要知道一切,佛是一切智者嘛,一切都知道的。我們這個所知,給障住了,不知道了,這個叫所知障——障我們的所知的,所知的障,依主釋。所知是好東西,但是這個東西給障住了,這叫所知障。

  

  所以說煩惱障跟所知障釋兩個釋不一樣。如果你說所知障是持業釋的話,懶人最高興了:“學多了是障,越學越障,我什麼都不學,那就沒有障了,那就成佛了”,這是大笑話。所以說這就可以看出六離合釋的重要性。如果你把所知障依持業釋來講的話,那成了一個顛倒了,修行成了白白花時間了。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由六離合釋把它決定,凡是講所知障的時候,要肯定它,這是依主釋。所知的障,不是所知就是障——所知不是障。所知,我們要知得多一點,因爲障住了,就知道得不多,不能知道很多,所以說把這個障除掉。而煩惱障卻是兩回事,你說煩惱的障,就不對了,你難道要把煩惱擴大嗎?把障住煩惱的東西去掉啊?那又是一個顛倒了。煩惱本身就是障,煩惱這個障,障我們的修行,障我們的道,障我們的菩提涅槃,要把它去掉。所以說煩惱障、所知障這兩個,一個依主、一個持業,不能混淆。那也是六離合釋的重要性。如果搞錯,意思就全部反過來了。

  

  持業釋裏面,我們還要舉幾個例。“勝義”——這個下邊我們馬上講的,勝義谛的“勝義”。“勝”,無漏的叫勝;“義”,有實體的叫義。這個無漏的就是那個實體。這個東西有體,它這個體是無漏的,叫勝義,那就是持業釋,這兩個是一個東西。持業釋的主要條件是兩個概念一個體。這個一定要把它掌握好。

  

  依主釋,就是一個是所依的,一個是能依的;依了那個所依的,來安這個能依的名字。我們說聞慧——聞所成的慧。慧有好幾種,這是什麼慧呢?依靠聞法而得來的慧是聞慧,這是依主釋。依聞來的,所以把聞擺上去,聞慧。這是兩個東西,一個是聞,一個是慧。慧跟聞不是一碼事,是兩個東西,因爲聞就産生這個慧。同樣,思慧、修慧一樣的,因爲思惟,多多思惟,如理思惟才産生的慧叫思慧。修慧,定中起修得到的慧,叫修慧,那就是依主釋。

  

  依主釋很普遍。我們才講的所知障,也是依主釋,所知是一個所依的法,所知上面有障,把它障住了,那麼是所知障,所知的障。還有眼識、耳識、身識,這個識依了眼根發的,叫眼識,那是依的根是眼根了,叫眼識,依主釋。具體到我們平時的:茶杯——裝茶的杯子;香爐,燃香的爐子,爐很多哎,這個是燃香的,叫香爐。電燈,用電把它亮的燈,跟油燈不一樣了,油燈是以油來發光的燈,都是依主釋。我們《五字眞言》,觀這個文殊菩薩,“持梵經帙”,拿了個梵文的梵帙、梵經,這個依主釋,這個經是梵文寫的,依這個梵文的,這都是依主釋了,好懂了。

  

  有財釋就難一點。有財釋,我們昨天講了。昨天有問題,他還不清楚了。戒叫解脫,是不是說別解脫戒?這個把別解脫和戒合起來,不叫有財釋了。有財釋就是說,戒有解脫那個財,就是果,戒能感那個果,它的名字不說了,把解脫來代它的名字,這叫有財釋。就是說,自己名字不用了,用它的財作它的名字。解脫是戒的果,就是戒所有的財,將來能感到那個。你現在戒就叫解脫,這是有財釋。

  

  我們再舉一個例。這個例你們現在沒有學過,但是也知道一下。破僧是一個罪,破僧是一個罪,僧破了兩個,爲什麼叫罪呢?僧破成兩半,什麼事情把它破的,妄語。就是提婆達多,他編了一些妄語來挑撥,結果使僧破兩半。所以破僧的罪根本就是妄語來的。妄語是罪的體,而破僧是它的果。這個妄語産生的這個果特別嚴重,所以說這個妄語叫破僧。破僧是財,因爲發了這個特殊的妄語,把僧破了兩半,這個妄語不說妄語了,妄語的名字就隱下去了,不說了,就叫破僧,這是一個有財釋。還有一種,就是“增語”,這個你們沒有學過,不過我們講有財釋提一下。這就是指第六意識。第六意識要語言爲增上,才有進展,就是它緣境的時候,都帶名言——名言就是心裏的語言了——所以說把意識叫做增語。這個是有財釋。意識它是以名言、語言來緣境的,有這個功能。把它這個財,代替意識的名字,叫增語。這個比較難懂,你們沒學過。我們說有爲法的“有爲”兩個字。有那個遷流造作的作用的,叫有爲,那就是有財釋了,很簡單了。這個法,不管你色法也好,心法也好,桌子也好,板凳也好,都是有爲,爲什麼?“爲”就是遷流造作,有那個遷流造作的,就叫有爲。麼具體的法就不說了,就說有爲。

  

  這個法相裏邊,我們以後碰到會很多的。具體的日常生活裏邊,藥品很多都是有財釋。“感冒清”,這是一個藥,一個化學造出來的藥,但是它有治愈感冒的功能——財,它的藥就叫“感冒清”——把感冒清除,這是有財釋。“退熱靈”,這個退熱很靈,吃下去馬上發的高燒會退的——財嘛。那個藥成分裏邊又沒有退熱靈,退熱是它的功效,就是財,藥品都是用它的功效來做宣傳的。有一種補藥——“康福多”,吃了就健康,福氣會大,而且很多,不是一點點——康福多,那也是財呀。吃這個東西身體會健康,身體健康了,就福氣大。藥品裏有財釋多得很。

  

  這叁個是最主要的,一般法相書裏邊經常要用的,一定要把它掌握好。

  

  相違釋好懂。相違釋,有兩個東西把它連起來,父子、…

《俱舍論頌疏講記 界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