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界品▪P26

  ..续本文上一页子的。

  

  那就是你感到自己不够的话,智慧不够修智慧,那就是先修文殊菩萨的五字眞言。我们五台山,恐怕你们也差不多吧,这个起码一百万,嗡阿 巴杂那的的的的的,你十万都不太够的,你如果没有这个基本功的话,当然你学法有困难的。另一个就是说忏悔法,你过去业障什么的,那不忏悔掉把你挡在那里,你怎么冲得过去呢?佛说的方法很多,你有障就消障,智慧不够就开智慧。我们都有,四加行里边开智慧的、消除业障的、培福的都有,就是自己要用,所以说我们的时间并不是那么松懈,如果你四加行修一个,你一天的时间,也要花上起码两小时,如果磕大头的话,还不够,其他的学法的还有一些。那么你这个配合起来,你这个事情就会成功。我们说学法也好,修行也好,跟打仗一样的,打仗不是靠一个兵的,你说步兵,还要机械化的坦克部队帮助,上面要空军的掩护,后边还要炮队给你排除前面的障,所以这样子配合起来,你才打胜仗,如果你孤军冲进去,你虽然冲了一点点路,结果还是给人家消灭的,这是不稳当的,所以说学法要四面照顾到。

  

  格鲁的家风就是这个,不是像其他的一样,单是单刀直入,或者怎么样子,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它就是各个方面都配合好,一个组合,整个的圆满的一个结构,拿了去的,无往不胜。我们说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的海军很厉害,美国人在太平洋开始都是打败仗,后来麦克阿瑟他就是用一种阵,五个军舰一个梅花阵,这样子打过去的,打胜了。所以这个东西,要有办法,我们说修行也好,学法也好,自己要想办法,不要泄气。看到难就退,这是最卑鄙的、最下流的;看到难嘛,就是迎难而上,但是上不是莽上,要有智慧的上,又该怎么样子克服这个困难。

  

  我们现在把六离合释再简单地说一下,希望今天讲了之后,再经过讨论之后,能够全部掌握,我们说比丘尼、沙弥尼都掌握好了,我们大比丘或者沙弥,或者是男居士,都是知识水平比较高的,我想不会有太多的困难。

  

  昨天还有人问,这个“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离”?我们说一定要离,两个概念,如果不离开讲的话,这两个概念,什么东西你不知道,怎么合起来呢?所以先要把它离一下,两个概念,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假设我们说,茶杯,先知道茶,然后再知道杯,合起来这个放茶的杯。那么你如果茶也不知道,杯也不知道,你说茶杯,茶杯是啥东西,糊里糊涂了。所以说先要离开来,两个东西,每一个概念要搞清楚,然后把它合起来,做一个复合的名词。这个两个概念,把它组合起来,有六种方法了,所以叫六离合释。

  

  第一个持业释,我们昨天讲过了,一个是能依,一个是所依,或者是两个东西都依一个体,就是持业释。本身可以是一个是体,一个用;也可以两个东西都是一体的。所以持业释不一定是一。当然说普通说呢都是指的作用叫业。它另外一个名字叫同依释了,两个法都同依一个体的,也叫持业释。我们说持业释,这个我们第一要记住,两个东西是一体的。

  

  我们说“大乘”,大乘法门。大的意思有七个大,什么体大、相大等等。有七个大的意思,大有这种含义。乘,能载运,从生死河流到彼岸去的。这是两个概念。然后把它合拢来,大乘,大就是乘,两个是一个体的,持业释。

  

  “大种”——地、水、火、风。“大”呢,体大、相大、用大。“种”,为一切色法做种子,一切色从地、水、火、风产生的。所谓大的就是那个种,它能做种,是作用,它本身是大,大种就是持业释。说四大种带数释,有四个大种,这个时候,大种当一个概念来看了。有四种大种,那就是带数释。

  

  昨天我们说的“烦恼障”,这个名词昨天有人问。烦恼是一个体,是一个东西,它能起什么作用?我们说烦恼,它本身它有这个作用,可以障住我们修行,障住我们证涅槃,障住我们的菩提。烦恼有障的作用——烦恼障。烦恼是体,障就是烦恼的作用,两个是一个体,不是两个东西,那幺是持业释。

  

  反过来,“所知障”——这个烦恼障、所知障一对了——所知障怎么解释?是不是持业释?我先问是不是持业释?不是持业释。所知障该怎么说?(答:……)为什么呢?(答:……)凡是所知,是我们要知道的,所以有很多人搞错了。所知障——他说你东西学多了,障掉了,最好不要学,所知障就没有了。这是笑话,这是不懂法相。所知障是依主释。我们要知道一切,佛是一切智者嘛,一切都知道的。我们这个所知,给障住了,不知道了,这个叫所知障——障我们的所知的,所知的障,依主释。所知是好东西,但是这个东西给障住了,这叫所知障。

  

  所以说烦恼障跟所知障释两个释不一样。如果你说所知障是持业释的话,懒人最高兴了:“学多了是障,越学越障,我什么都不学,那就没有障了,那就成佛了”,这是大笑话。所以说这就可以看出六离合释的重要性。如果你把所知障依持业释来讲的话,那成了一个颠倒了,修行成了白白花时间了。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由六离合释把它决定,凡是讲所知障的时候,要肯定它,这是依主释。所知的障,不是所知就是障——所知不是障。所知,我们要知得多一点,因为障住了,就知道得不多,不能知道很多,所以说把这个障除掉。而烦恼障却是两回事,你说烦恼的障,就不对了,你难道要把烦恼扩大吗?把障住烦恼的东西去掉啊?那又是一个颠倒了。烦恼本身就是障,烦恼这个障,障我们的修行,障我们的道,障我们的菩提涅槃,要把它去掉。所以说烦恼障、所知障这两个,一个依主、一个持业,不能混淆。那也是六离合释的重要性。如果搞错,意思就全部反过来了。

  

  持业释里面,我们还要举几个例。“胜义”——这个下边我们马上讲的,胜义谛的“胜义”。“胜”,无漏的叫胜;“义”,有实体的叫义。这个无漏的就是那个实体。这个东西有体,它这个体是无漏的,叫胜义,那就是持业释,这两个是一个东西。持业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概念一个体。这个一定要把它掌握好。

  

  依主释,就是一个是所依的,一个是能依的;依了那个所依的,来安这个能依的名字。我们说闻慧——闻所成的慧。慧有好几种,这是什么慧呢?依靠闻法而得来的慧是闻慧,这是依主释。依闻来的,所以把闻摆上去,闻慧。这是两个东西,一个是闻,一个是慧。慧跟闻不是一码事,是两个东西,因为闻就产生这个慧。同样,思慧、修慧一样的,因为思惟,多多思惟,如理思惟才产生的慧叫思慧。修慧,定中起修得到的慧,叫修慧,那就是依主释。

  

  依主释很普遍。我们才讲的所知障,也是依主释,所知是一个所依的法,所知上面有障,把它障住了,那么是所知障,所知的障。还有眼识、耳识、身识,这个识依了眼根发的,叫眼识,那是依的根是眼根了,叫眼识,依主释。具体到我们平时的:茶杯——装茶的杯子;香炉,燃香的炉子,炉很多哎,这个是燃香的,叫香炉。电灯,用电把它亮的灯,跟油灯不一样了,油灯是以油来发光的灯,都是依主释。我们《五字眞言》,观这个文殊菩萨,“持梵经帙”,拿了个梵文的梵帙、梵经,这个依主释,这个经是梵文写的,依这个梵文的,这都是依主释了,好懂了。

  

  有财释就难一点。有财释,我们昨天讲了。昨天有问题,他还不清楚了。戒叫解脱,是不是说别解脱戒?这个把别解脱和戒合起来,不叫有财释了。有财释就是说,戒有解脱那个财,就是果,戒能感那个果,它的名字不说了,把解脱来代它的名字,这叫有财释。就是说,自己名字不用了,用它的财作它的名字。解脱是戒的果,就是戒所有的财,将来能感到那个。你现在戒就叫解脱,这是有财释。

  

  我们再举一个例。这个例你们现在没有学过,但是也知道一下。破僧是一个罪,破僧是一个罪,僧破了两个,为什么叫罪呢?僧破成两半,什么事情把它破的,妄语。就是提婆达多,他编了一些妄语来挑拨,结果使僧破两半。所以破僧的罪根本就是妄语来的。妄语是罪的体,而破僧是它的果。这个妄语产生的这个果特别严重,所以说这个妄语叫破僧。破僧是财,因为发了这个特殊的妄语,把僧破了两半,这个妄语不说妄语了,妄语的名字就隐下去了,不说了,就叫破僧,这是一个有财释。还有一种,就是“增语”,这个你们没有学过,不过我们讲有财释提一下。这就是指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要语言为增上,才有进展,就是它缘境的时候,都带名言——名言就是心里的语言了——所以说把意识叫做增语。这个是有财释。意识它是以名言、语言来缘境的,有这个功能。把它这个财,代替意识的名字,叫增语。这个比较难懂,你们没学过。我们说有为法的“有为”两个字。有那个迁流造作的作用的,叫有为,那就是有财释了,很简单了。这个法,不管你色法也好,心法也好,桌子也好,板凳也好,都是有为,为什么?“为”就是迁流造作,有那个迁流造作的,就叫有为。么具体的法就不说了,就说有为。

  

  这个法相里边,我们以后碰到会很多的。具体的日常生活里边,药品很多都是有财释。“感冒清”,这是一个药,一个化学造出来的药,但是它有治愈感冒的功能——财,它的药就叫“感冒清”——把感冒清除,这是有财释。“退热灵”,这个退热很灵,吃下去马上发的高烧会退的——财嘛。那个药成分里边又没有退热灵,退热是它的功效,就是财,药品都是用它的功效来做宣传的。有一种补药——“康福多”,吃了就健康,福气会大,而且很多,不是一点点——康福多,那也是财呀。吃这个东西身体会健康,身体健康了,就福气大。药品里有财释多得很。

  

  这三个是最主要的,一般法相书里边经常要用的,一定要把它掌握好。

  

  相违释好懂。相违释,有两个东西把它连起来,父子、…

《俱舍论颂疏讲记 界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