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曰:亂心無心等者,明無表位。亂心者,此善無表,余惡、無記心,名爲亂心,亂善無表故;善心名不亂心,同善性故。此惡無表,余善、無記心,名亂心,亂惡無表故;惡心名不亂心,同惡性故。故善惡心,通亂不亂。無記心,唯名亂,無無記無表故。故論雲:亂心者,謂此余心。
什麼叫無表呢?有幾個條件:一個是“亂心無心等”,它的位;一個是“隨流”,它的相似相續;一個是“淨不淨”,它的性沒有無記的,要麼是淨,就是善的,要麼是不淨,不善的;“大種所造性”,它是四大種所造的。能造的大種,地水火風,由地水火風造這個無表色。一切色法都是四大所造的,所以說能造。
昨天我們講觸的時候,能造觸、所造觸,有的人說不知道。表上有了,我們昨天表沒有念,因爲很容易,我們就不念了。那我們現在看一看表好了,色聲香味觸了。第五,觸十一,十一個觸。能造觸,地、水、火、風,堅、濕、暖、動爲它的性;所造觸,輕、重、澀、滑、饑、渴、冷。那麼能造所造。這是就觸來說。那麼從色來說,能造色就是地水火風,反正能造就是地水火風,大種所造的。這個無表色是大種所造,也叫色。一般的色法都是四大種所造的,它屬于色法裏,它也是四大種所造的。“由此”,由上面的條件,這樣子的情況下,這個就叫無表色。下邊我們就仔細分析了。
“亂心無心等”,第一句,這是比較麻煩的,我們好象也有表,把表擺在旁邊,邊念邊看。先說“亂心無心等”,“等”就是還沒說完,“亂心”,先說一個亂心不亂心,“等”就是亂心“等”不亂心,無心“等”有心。就是亂心、不亂心,一對;無心、有心,一對。這個“等”就代替兩個沒有說的。因爲全部說出來了就不成一個頌了;要五個字一個頌,那只能用“等”去代替了。這個代名詞,世間上還是用的,沒有大的出入。無表的位——它在什麼情況之下可以存在?它有好幾個位可以存在。一個是亂心,一個不亂心,一個無心,一個有心,都可以存在無表色,所以說“亂心無心等”。
什麼叫亂心呢?這個要說一下。無表色,我們下邊要說的,“淨不淨”,只有善的無表跟惡的無表。善的無表,受了戒,像我們受的八戒、受的叁歸,這個時候,身上就産生一個無表色,這個無表色是戒體,這個戒體是善的。如果做惡律儀的,假使這個小孩子生在殺豬家裏的,印度的首陀羅,就是下賤種,他們專門操一些職業,是一般的比較有身份的人不願意做的。因爲他們也懂因果,他們對殺生了,捕魚了,打獵了,做劊子手了,做判刑的官了。這是殺害生命的,一般有身份的人都不願意做,就叫那些奴隸去做,這些奴隸生生世世操這個行業,假如養豬的,他家裏生生世世養豬,他的孩子從小長大,小孩子的時候就發願,這一輩子就要殺豬爲業,當他准備要開始這個行業的時候,心起決定性了,這一輩子以殺生爲他的生活了,這個時候就産生一個惡律儀,這個惡律儀也是有無表的。所以說無表色,有善的,有惡的,有兩種。
那麼對善的無表來說,我們說心有幾種,有善心、無記心、不善心——惡心。當無表色——戒體在身上生起來了 ,但心卻是要變化的,有的時候起善心,有的時候起惡心,有的時候起無記心。在你受戒的時候,當然起善心,要出離,要皈依叁寶,要好好地信佛,將來要依法行持,那這是善心。但是你受了戒之後,你不見得永遠善心保持下去了,你可能回去看到什麼東西不順心,發脾氣,惡心來了,瞋恨心。無表色,在惡心起了,不會失掉。只要你不違背我們說的戒條,在五戒、八戒不要犯根本戒;在叁皈依的,不去皈依天魔外道、外道邪衆、外道典籍,也不說自己不皈依、不信叁寶的話,這個無表色不會破壞。那麼你偶爾起個瞋心,無表色還存在,起一個煩惱心,其他的妒忌心也好,貪心也好,這個時候,只要不破壞無表色的體的,無表色仍存在。
“亂心”,在善的無表,在惡心、無記心起來的時候,它不會損失。惡的無表,當你起個善心,假使說殺豬的人,他跑到寺院裏,也磕個頭,燒個香,這個時候他是善心了,但是他惡無表還存在,他住的這個惡律儀沒有消滅。如果他皈依叁寶,發心不幹了,那惡律儀可以消滅了。他只是泛泛地求點福,磕個頭,燒個香,那惡律儀還是存在的,雖然你起的好心,但是惡律儀還除不掉。所以說善的無表色,在“亂心”——跟它不一致的心之下,就是不是善心,在惡心、無記心的時候,可以存在。那麼當然善心的時候,更能存在。就是“亂心不亂心”。善的亂心就是惡心、無記心。
我們看表,對善的無表來說,亂心就是惡心、無記心。這惡、無記對善是不一致的,叫亂心;不亂心,善的無表色成就了,心也起善心,一致的,叫不亂心。那麼對惡的無表色來說,它的亂心是善心、無記心。無記跟善心對惡是不一致的,叫亂心;那麼對惡一致的惡心——不亂心。亂心、不亂心是相對而說的,不能死板板地說善心、無記心就是亂心。善無表的善心就是不亂心,這個不好死板地說,要看對哪一個來說。對善的無表說?對惡的無表說?遇到這些問題,也是要考慮的。人家問你:“亂心是善心對不對啊?”你要反問:“對哪個無表說?”假使對善的無表說,善心不是亂心,是不亂心,跟它一致的。總的來說,無表色在跟它的心一致的時候,或者不一致的時候,都能存在。
“此善無表余”,這個善無表的“余”就是不善、無記。“惡無記心,名爲亂心,亂善無表故”,這個惡心、無記心,對善的無表色是亂的,就是不一致的。“善心名不亂心” ,假使起善心的時候,名不亂心,因爲它是一致的,兩個不矛盾的。“同善性故”,無表色是善的,你起一個善心,這個同時善的,不亂的,沒有矛盾的。那麼反過來,這個惡的無表,以惡的無表來說,它的“余”,惡的“余”,善、惡、無記,叁個,余下來的善或者是無記。這個心起的的時候,叫亂心,跟惡的無表是不一致的。“亂惡無表故”,跟惡的無表亂的,就是矛盾的,跟它是相反的。那麼起惡心的時候,叫不亂心,同是惡心,無表也是惡的,心也是惡的,它是一致的,叫不亂心。
所以說,“故善惡心,通亂不亂。無記心,唯名亂”,因爲無表色沒有無記的,所以無記心總是與它不一致的。而善心、惡心卻要看了,有的時候是亂心,有的時候不亂心,看什麼無表了。這個問題是彎彎多一點,難是不難。“無無記無表故”,無記的無表色是沒有的。所以說,無記心總是亂的 ,跟那個無表色不會一致的。所以說《俱舍論》裏邊說得簡單了,什麼叫亂心呢?“此余心”。這個“此”善無表也好,惡無表也好,它的余下來的心——就是說跟它不一致的心,叫亂心。反過來,不亂心就不要說了,就是跟它一致的心,跟它相同的心。
“亂心無心等”就是說無表色,管你生起跟它相同的善心也好,不同的惡心、無記心也好,它都能存在。這一點跟色相等的,所以有部把它擺在色法裏邊。“亂心無心等”,亂心、不亂心,一對說好了。還有無心、有心一對。
無心者,謂無想定,滅盡定。等言,顯示不亂、有心。謂亂心等,等取不亂心;無心等,等取有心。亂不亂心,散位一對;無心有心,定位一對。故頌等字義通兩處。
我們說我們的心一般是都是起作用的,除非你睡著的時候,那麼心休息了。但是從八識來說,第七、第八識是不休息的。我們這裏說的無心呢,無想定把六個識滅掉了,滅盡定把第七識也滅掉 了——一般說呢,心就沒有了,心裏思惟作用都停下來了。無心就是指這兩個定。這個“等”字,亂心來說,等不亂心;無心來說,等有心。一個是有,一個是無,用“等”來代替。
我們說“無心”就是無想定、滅盡定,這兩個定是沒有心的。什麼是有心呢?一般的禅定,四禅八定都是有心的,這個就沒有說了。因爲我們說《俱舍》就是慧毒門了,給你說了一邊,那一邊你自己可以知道了。那麼這裏說亂心、不亂心散位一對,在沒有入定的時候,心是亂的、不亂的,是沒有入定的心,散心。無心、有心,心入定的時候說的,一般的禅定——四禅八定,是有心的,有心定;假使你入了無想定、滅盡定,那是無心定。所以這個有心、無心是就入定的定位說的。定位,就是入定的那個時間。這是一對。
所以頌裏邊這個“等”通兩邊,一個“亂心等”,等不亂心;一個“無心等”,等有心。那麼第一句“亂心無心等”講完了。無表色在散心沒有入定的時候,管你的心起來跟它無表色一致的——不亂心,或者不一致的——亂心,都存在。這個無表色可以存在,沒有問題。那麼入定以後,入有心定好說,無表色存在的。入無心定無表色在不在?還在。所以有心、無心,無表色都可以在這個時候有。這是第一個,無表色的特征,“亂心無心等”,都可以存在的。
隨流者,明無表相。隨謂隨順,性相似故;流謂流轉,相續起故。故論雲:相似相續,說名隨流。相似名隨,相續名流。
下邊無表色第二個性質:“隨流”。“明無表相”,無表的相貌。什麼叫隨?“隨謂隨順,性相似故”,隨順它,兩個心是相同的、相近的、相似的。“流謂流轉,相續起故”,隨流就是相似相續的一個簡單說法。“隨”——相似,前後一樣,差不多的;“流”就是相續的,沒有斷掉。我們說一座山,昨天看看如此,今天看看也如此,那麼就是說它是相似相續,昨天跟今天的山差不多,沒有什麼改變。“相續”,昨天的山存在,今天不會不見了,還存在。“相續”,連…
《俱舍論頌疏講記 界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