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續地生起。無表色也是相似相續。你受了皈依之後,産生一個善的無表色——皈依戒體,這個皈依戒體不會說你今天受戒的時候生起來了,等你皈依受好了,回去了 ,不見了,會不會?不會。只要你不要破掉,沒有犯皈依戒,沒有破掉,存在——“相似相續”。本來是善的,會不會你回去,這個皈依戒體,變成了惡的?或者無記了?不會!它是“相似”,本來是善的,還是善的。本來是生起了,只要沒有破掉,還是相續等流下去的。所以無表色有相似相續的功能,它的相。這個講隨流, “相似名隨,相續名流”,這是解釋。這是無表的相貌,也可以說是特征。
淨不淨者,出無表體,無表唯善惡,不通無記性,名淨不淨。
“淨不淨”,無表的體是善的或是不善的。“無表唯善惡,不通無記性”,我們說叁性門:善、惡、無記,一般的東西總是可以用叁個東西來分的。比如這個人,起的心是善心;或者是惡心;或者無記心,無所謂的,非善非惡的。那麼這個無表色屬于善的、無記的、還是惡的呢?無表色只能是善的或者是惡的,沒有無記的無表的。因爲無表要強有力的心才生出來的。無記心一般是沒有什麼力量的,無所謂的心,當然力量很弱。(14B)強有力的心,受戒也好,受皈依也好, 那是發了大心的,那麼它生無表色。做惡律儀,你一輩子要殺豬的,這個心還是很強,有無表色。泛泛的,非善非惡的,力量小的,生不起無表;所以沒有無記的無表色。只有善的跟不善的,善的就是淨,不善的就是不淨。這是就叁性來說。
大種所造性者,簡法也,爲簡諸得。諸得者雖複通四位,行相似相續,濫無表相。然得非是大種所造。簡諸得故,是故複言大種所造,謂無表色,大種所造故。造者因義,因有五因:一生因,二依因,叁立,四持,五養。此後當說。
“大種所造性”, “簡法也” 。“簡法”就是簡別其他的法。因爲我們說在不相對行裏邊有個“得”,這“得”也是“亂心無心等”,亂心、無心、有心、不亂心都存在,也是隨流,也有淨不淨這個功能。
“諸得者雖複通四位”,“得”不是一個了,那些“得”雖然也通四位,就是“亂心無心等”,“相似相續”——隨流。“得”雖也有無記的“得”,但基本上都是 “濫無表相”,它跟無表是相混淆的。所以這裏要標出無表色的特征——大種所造。而“得”是不相應行,不是大種所造,不是色法。所以這裏要加上一個“大種所造性”,簡別“得”。如果不說“大種所造性”,他很可能認爲你所說的就是“得”。“得”跟“無表”在前面幾個都相濫的,相混淆的。但是加上一個“大種所造性”,那就不會混淆了。一個是色法,四大種所造的;“得”不是色法,它不是四大種所造。所以加這一句來簡別那些得。“是故複言大種所造,謂無表色,大種所造故”,無表色是四大種所造的。
那麼這裏就牽涉到四大種造色,有幾個意義。“造者,因義”,什麼叫大種所造呢?這個造是因的意思,這個因有五個意義,“因有五因”,四大種對所造的色來說,作五個因,“一生因,二依因,叁立,四持,五養”,生、依、立、持、養,這五個因很要緊的。這個四大種對一切色法,都有起五個因的作用。“此後當說”,這個以後我們要說。現在提了個名字,好象把我們心裏癢癢的,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略略地說一下26。
一“生因”, 一切所造色,四大種生的,四大種是所造色生的因。第二“依因”,“造色生已,隨逐大種,如依師等”。這個能造色、所造色,這能所先把它肯定下來:能造的就是四大種,地水火風;所造的就是青黃赤白,那些東西都是所造色,一切色法都是所造的,能造的就是四大種。那麼四大種對所造的色。第一生因,把所造色生起以後呢,它不能自己獨立,要跟了四大種跑的。好象依師一樣,學生要跟著老師跑的,我們看小孩子,幼兒園的學生,老師帶頭,馬路上一個牽一個走,不敢離開老師一步,如果離開老師,馬路上汽車多得很,要出事故的。所以四大種跟所造色的關系,也是如此,所造色生了之後,就跟了四大種跑,跟學生依老師一樣,不能離開它的。第叁“立因”,“大種任持所造色故”。等于說,你牆壁上挂一個畫,這個畫是所造色,全靠牆壁把它拿住的,沒有這個牆壁,畫就掉下來了。“持因”,這個四大種使所造色相續不斷,沒有四大種的維持,所造色斷掉了,所以說持因。使所造色相續不斷的,靠四大種。最後“養因”,四大種所造的色,假使小孩子,他要長大的,或者我們種的樹、苗、菜、稻,一個小的種子,慢慢地生芽,越來越大,哪個使它增長的?四大種。所以說四大種對所造的色有五個作用,就是五個因,一個是生,一個是依,一個是立,一個是持,一個是養。這個是“大種所造性”的“造”的意思有五個含義。
由此說無表者,結成。由此者,由此上叁句,得立無表名。說者,顯此是師宗言。無表雖以色業爲性,同有表業,然非表示令他了知,故名無表。
“由此說無表”,這是總結了。“由此”,由上面叁句,由上面叁個條件之下的東西,就叫無表色。“由此上叁句,得立無表名”,安立無表的名字。
“由此說無表”,這個“說”裏邊有文章:“顯此是師宗言”,就是說這是有部宗的話,有部裏邊說這樣子的就叫無表色。那麼言外之意就是說,經部,無表不叫色,經部無表是思心所的種子,不是色。世親菩薩心裏邊是同意經部的說法,但是從有部來說這樣子就叫無表色。“說無表”,就表示世親菩薩並不同意有部的無表色的說法。那麼經部的無表色,將來講“業品”的時候要講,就是思心所的種子,這個世親菩薩後邊會提出來的。
“無表雖以色業爲性,同有表業”,無表色跟表色都是色法。表色是什麼?學過《印度佛學》的應當知道,什麼叫表色?表色是身語業,行動、說話都是表色。色裏邊有顯色、形色,所以行動是色;說話的聲音,也是色法。這個色法是可以表示于人家知道的。你說一句話,或做個打人的樣子;人家要搶東西的,拿把刀舉一下,“把東西拿出來”,他看了害怕。他的行動給人家一個表示,人家知道他要幹什麼。無表色卻不能表示于他,人家看不到的。因爲它雖然是色法,同表業一樣都是色法,但是表業可以表示令他知道的,可無表色卻不能令他知道,無所表現的,看不到的,聽不到的,聞不到的,查也查不到的,你什麼儀器,X光也照不出來的。無表怎麼講呢?不能表示于他,令他知道。
無表色的問題講完了。講了一道,不曉得你們能不能一道懂?昨天就希望你們先去看一看,講一遍能懂。講一遍懂的有,但是也有講上兩遍的。看看你們到底怎麼樣?討論一下能不能懂?那麼你說四大種是能造。下邊馬上提問題,這個四大種,能造大種是什麼東西?
壬二 明能造大種
此下第二,明能造大種。于中有二:一、實四大種,二、假四大種。
“大種所造性”,無表色是所造的。那麼能造的四大種是什麼呢?“于中有二”,分兩個,“一實四大種,二假四大種”。這個我們在《印度佛學》也提過,四大種就是地、水、火、風,有的說這個,有的說是那個,這個辯論在有部裏邊就提出來了 。世間上說的四大種——假四大,真正的四大種——地水火風。把這個真假辯一辯。這個一般學佛的人恐怕都不知道,四大還有假的、真的。
癸一 實四大種
且初第一,明實大種者。論雲:前言無表,大種所造。大種者何?頌曰:
大種謂四界 即地水火風
能成持等業 堅濕暖動性
釋曰:大種謂四界者,標也。叁義釋大:一體寬廣故。謂四大種,遍所造色,其體寬廣。二增盛聚中形相大故。謂大地、大山,地增盛;大江、大海,水增盛;炎爐猛焰,火增盛;黑風團風,風增盛。叁能起種種大事用故。如地能持世界,火能壞初禅,水能壞二禅,風能壞叁禅。一義釋種。與所造色,爲所依故,故名爲種。大即是種,故名大種。能持自性,故名爲界。
先說真的四大種——實四大種。一環扣一環的,一環扣一環的,前面說大種所造性,無表色是大種所造的,那麼能造的大種是什麼?馬上就問了。大種就是四個界:地界、水界、火界、風界。那它這個是什麼作用呢?“能成持等業,堅濕暖動性”,它能夠成就什麼功能?“持等”就是,地能持,水能攝,等等,它的功能不一樣,用“等”來代替。它的體性,“堅濕暖動性”,這個很重要。什麼叫地水火風?它的體性就是堅的、濕的、暖的、動的。這是體,前面是用,體用要分明。“地是能持的”、“地是堅的”哪個對?這個話問出來有點兒笑話。地是能持的嘛,它的作用是能持,它本體就是堅硬的,你說哪個對,哪個不對?都對。但是一個體,一個用,不能混起來。
所謂四大種就是四個界,哪四個界呢?地水火風。先說大種,什麼叫大 ?什麼叫種?“叁義釋大”,解釋這個“大”字有叁個意思。
一者,“體寬廣故”,體大。中國漢地講經的傳統,以前老法師講經:體、相、用——體大,用大,相大,都要這麼擺一套 。這裏也是這樣,地水火風它們四個東西有體相用的大。第一是“體寬廣”,體大。“謂四大種,遍所造色,其體寬廣”,一切所造色,這個四大種都遍的,整個的所造色裏邊都有它,那個體就是寬了,體寬大、寬廣。
第二,“增盛聚中形相大故”,當他們集合起來的時候,相大——形相非常大。什麼形相大?我們說大地,那是相當大,你看到大地的邊沒有?沒有看到過。我們現在是科學發達了,這個地球,一個球一…
《俱舍論頌疏講記 界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