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樣的,實際上你的肉眼去看,卻是大而無邊。不要說整個地球,你就看一個叁門縣,看不到邊,飛機飛得高一點,大概還可以看得遠一點,但是地球一個圓的,你還看不到,因爲你飛得畢竟不太高。所以說這個大,地是形相大。“大地、大山”,一片大山,哦!我們說到五臺山朝北臺。哎呀,爬上去,看看快到了,跑了半天,還差的遠,再跑跑跑,看看又到了,還不夠遠。怎麼呢?五臺山的山很胖,它是這樣子彎上去的,下邊看,這個好象是頂了,等跑到這裏,噢,頂還在上面,跑到那裏,頂還在上面,啊!跑,不斷地在上邊,等筋疲力盡了,看看上面還是那麼遠。一個人跑,恐怕會打退堂鼓,會退下來,不跑了,幹脆不跑。不曉得什麼時候跑到?不知道。第一次跑,沒有經驗。那麼人多,不管了,反正跑跑,跑到後來總算到了。這個是山大,大山。那麼大地大山是地大的增盛,地大是堅性的東西聚攏來,就聚成大山、大地,形相很大的。那麼水積聚起來,“大江、大海”,那個夠大了。大江,我們看看是一條,還看得出兩岸,大海就茫茫一片,看不到邊了。那是水大的形相。“炎爐猛焰,火增盛”,大爐的火炎是火大增盛的樣子。我們說火大,大興安嶺大火的時候,這個遍火就是大火了。爐子裏的火還不算頂大,整個一片山的森林都起火了,那個是火大。劫火洞燃的時候,整個世界燒掉了,那個火更大,一直燒到初禅,那夠大了。下邊是風大,“黑風團風,風增盛”,黑風團風就是飓風、臺風、龍卷風之類,這是風大的相,這是相大。
那麼用大。“叁能起種種大事用故”,起大的作用。“如地能持世界”,整個世界就靠地撐在那裏。如果地不撐,上面的建築物全部垮臺。所以地的作用很大,我們所以能生存就是靠地。第二,“火能壞初禅”,火的作用能夠一直燒到初禅。劫末的時候,從阿鼻地獄起火,慢慢一層層燒上來,燒到地面上,四大洲燒完,須彌山燒完,忉利天,乃至夜摩天,這個空居天也燒完,一直燒到初禅。初禅以上不燒了,爲什麼?因爲初禅以上沒有尋伺。火的原因就是尋伺起來的;尋伺有粗動,感的果就是火。水壞二禅。固然初禅以上火是燒不到了,但是火災之後有水災。七次大火之後,一次大水。這個水從地面一直淹到二禅,爲什麼二禅?有喜的沖動,感到水的報。第叁禅呢,是風大,風大把叁禅都吹毀了,風大的因是什麼?呼吸。呼吸是風了。到第四禅沒有出入息了。所以說我們以前看到報上,不記得是不是斯裏蘭卡,是上座佛教裏邊,他們入定可以不出氣,鼻孔裏不透氣,乃至毛孔不透氣。他們把一個好象是印度教的,修定的,把他關在玻璃箱裏邊,裏邊灌滿水,然後把玻璃箱子密封起來。他坐在裏邊入定,結果叁個月把他打開來看,活的。什麼?他沒有出入息了,毛孔也不呼吸了。那就是四禅以上。入了四禅以上的定,不要呼吸能活的,不會死。我聽說還有一次,也是婆羅門,他入定,然後把這個人油漆漆起來,整個皮膚、毛孔、鼻子、嘴巴全部漆完了,漆得嚴嚴的,漆不透氣的,漆了佛像那麼一個東西,漆好之後他也是幾個月不死。他入了四禅以上的定,不要呼吸,漆漆也沒關系。不過出定不行了,出了定之後,你還把他漆在裏邊,他悶死了。這是他們搞試驗,看他是不是入定之後真正是不是不呼吸?這個是風壞叁禅,風的作用。地水火風了,它們的作用大。
這是“大”的叁個意思:體大、相大、用大,講完了。“大種”——還要解釋“種”:“一義釋種”,“種”一個意思。“與所造色爲所依故,故名爲種 ”,因爲一切所造色,都是依靠四大種所造的,跟種子能生芽、花、果、稻谷一樣,它是種,四大種。“大即是種”,什麼釋?持業釋。很簡單了,學到這裏都知道了。我們說四大種這個“大種”,“大”有叁個大,體大、相大、用大;“種”,爲所造色做種子。這個叁大的東西本身就是種子,這個種子它有叁個大,那麼是持業釋。四大種?帶數釋,簡單得很,大種當一個概念,四個大種,當然帶數釋 。這是把大種兩個字解完了。“故名大種”,大即是種叫大種,持業釋。
什麼叫“界”?“能持自性”的叫界。每一個界有它的自性。眼界是能看的眼根;能了別色法叫眼識界。決定有它的自性,如果不是這個自性的,不能放在這個界裏邊。聽的,那眼界裏不能擺進去,只能擺耳界裏邊去,那是各是各的。能持自性的叫界。我們說“界品”講的時候,不是有一個持的意思嘛,就是持自性。
即地水火風者,舉數。能成持等業者,明用。地能成持用。等者,等取水能成攝用,火能成熟用,風能成長用。堅濕暖動性者,出體。地堅,水濕,火暖,風動。
“大種謂四界”講完了。“大種”也講了,“界”也講了,“四”,一、二、叁、四,就是地水火風也要講。有四種,四種什麼東西,“即地水火風”。“舉數”,四個數的東西,就是地水火風。那麼它這個地水火風說出來之後,它什麼作用?以什麼爲體性?下邊兩句。
“能成持等業者”,這是明它的作用。“地能成持用”,大地能持一切了。“等”包含的意思就是,“水能成攝用”,水能夠把它攝起來,我們上一次說過的,幹的散的面粉收不攏來的,風一吹就散掉了,如果你把水一和的話,那不要說風,你要電扇也扇不掉,用濕的力量結聚起來了。“火能成熟用”,能夠成熟——燒飯,米一燒成熟了;樹上的果子成熟要溫度,那就是火。“風能成長用”,長大要風,這個風不一定吹的風,風就是運動,能夠動才能長,你死板板的一動也不動,長不了。它的作用:一個是持,一個是攝,一個是熟、一個是長。
它的體性 ,“堅濕暖動性”,這個不是很清楚嘛,一個是體性,一個是作用。我們說有漏法,體性是苦集二谛,作用是煩惱隨增,這個體用不要混淆。不要兩個東西打架了,明明是自己,自己打自己幹啥,它兩個並沒有矛盾,辯來辯去辯什麼東西?一個體,一個用。堅濕暖動性,地是堅性,水是濕性,火是暖性,風是動性,這個很要緊。我們經常說的,四大皆空,人是四大造成的,那麼你身上的四大你點點看,什麼叫四大?骨頭、頭發之類的硬梆梆的,地大;水大,血、鼻涕、那些液體、腸裏的液體等等,是濕的,水大;那麼他身上的體溫,火大;運動,不但是鼻子裏呼吸,我們說毛孔呼吸,裏邊血液的運行,心髒的跳動,這全部是風大,這是運動性。這是真的四大種,堅濕暖動性。
在色法裏邊屬于哪一個?觸法——身的對象。硬的,暖的,濕的,動的,都是身體感覺到的對象。你眼睛能不能看出它是硬的?我們不是上次講過嗎?一碗湯,看看煙也沒有,好象是不太燙的,結果喝下去,把人都燙死了。這個就是眼睛看不出溫度的。還有玻璃茶杯裏邊擺個筷子,看看明明是不直的,你去拿出來看看,直直的,一點也沒彎,你看上去是彎的。你晚上看到月亮在雲裏邊跑,跑得飛快,結果哪個在跑?雲在跑,月亮沒有跑;我們看過去,月亮在跑。這個看,不一定是正確的。那麼有些東西要看的,有的東西要手摸的,有的東西要鼻子聞的,對象不一樣。這個地水火風要身體碰的,碰上去的感覺,就是堅濕暖動。
下邊假地大,這是兩個部派的辯論了 ,有部裏邊就標出真的地水火風是堅濕暖動性,是觸的一部份——能造觸。
癸二 假四大種
從此下第二明假四大種者。論雲:雲何地等?地等界別?頌曰:
地謂顯形色 隨世想立名
水火亦複然 風即界亦爾
釋曰:地謂顯形色者,釋假地也。地謂顯形色,色處爲體。謂青等地,依顯色立。長短等地,依形色立。此非實地,實地是堅,唯身根得,非眼根見。于顯形色,假立地名,是色處攝,眼所見也。隨世想立名者,釋立假所由。謂諸世間,相示地者,以顯形色,而相指示,佛隨世間想,立此假地名。
那就是說,世間上的地水火風到底怎麼回事?“頌曰:地謂顯形色”,所謂世間上的地就是顯色、形色,我們說一塊操場的草地,它是圓的,它的顔色是綠的。綠的是顯色,圓的是形色,這個就叫地。“隨世想立名”,它爲什麼叫地呢?明明的不是我們的地水火風的那個地,“隨世想立名”,世間上生生世世傳下來這個叫地,我們也叫地。“水火亦複然”,水火同樣,也是顯形色,“隨世想立名”。“風即界亦爾”,風有兩個說法,一說風當下就是界,就是風界;一說“風亦爾”,跟前面一樣,也是顯形色,“隨世想立名”。這是假四大。
“釋曰:地謂顯形色者,釋假地也”,我們所說的地,假四大的地是顯色、形色,“色處爲體”,它不是觸,前面的堅、濕、暖、動是觸處,這是色處。“謂青等地,依顯色立;長短等地,依形色立”,青的地是顯色,假使一塊泥巴地,黃的,也是顯色。假使這個地是操場,圓的,或者跑道,是長的——長短方圓,那就是形色了。這個顯色、形色不是真的地,“實地是堅,唯身根得”,是觸處,身根所得到的,“非眼根見 ”,色處是眼見的,實在的地是堅性,眼睛是看不到的。“于顯形色,假立地名,是色處攝,眼所見也”,我們現在的假地,由顯色、形色假安立的,這個不是觸處,是色處所攝的,是眼所見的,眼的對象。
那爲什麼叫地呢?不是觸處的堅硬的地,不能叫地。“隨世想立名”,爲什麼要安假的地?世間上,生生死死、祖祖輩輩傳下來,這個就叫地,地就叫那個東西。佛也隨世間的安立,也叫個地。你說不叫地,那你說的話,人家不懂了,那麼不與世間爭了,假安立的事情隨順他們去好了,如果你全部用法相來說的話,那人家都不理解了,都不懂了。你既然要弘法,教化衆生,有些地方要隨順世間了,他們怎麼說的就怎麼說,但是真的、假的要…
《俱舍論頌疏講記 界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