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界品▪P60

  ..續本文上一頁也”,這是第二個難。“現在極微聚可得名爲色”,(15B)現在極微還可以聚攏來,可以得到,有礙有變,可以叫色。過去的、未來的極微看不到又碰不到,怎麼礙呢?怎麼變呢?所以不能叫色。

  

  “此亦曾當有變礙故,及彼類故,如所燒薪”,這個問題也可以解決的。過去的色曾經有變礙,未來的色將來會有變礙。是變礙的一類,同類的,也可以叫色。我們前面舉過的喻,燒的薪,燒火的時候叫薪,沒有燒的時候也叫薪。這個同類沒有關系,還是可以叫色。第二個問題又把它解了。看小字。過去的曾經有變礙,未來的將會有變礙,所以說還是一類,可以叫色。“及彼類者,謂未來不生法;此不生法,雖非當變礙,是變礙類故,亦名爲色。猶如火薪也”,這個喻前面講過,乳,飲的時候叫乳,沒有飲的時候也叫乳。薪,燒的時候叫薪,沒有燒的時候也叫薪。那麼過去已經變礙,將來會變礙,雖然現在沒有變礙,但是同類,也可以叫色。這個難又解了。下邊一個難更微細。

  

  

  

  

  諸無表色應不名色。難也。根境積極微成變礙可名色。無表非極微,無變礙故,應非色。

  

  問題就在無表色。無表色怎麼叫色呢?無表色又不能看,又不能碰到;變是要變,剎那生滅的,但是礙怎麼礙呢?這是又一難。“根境積極微成變礙可名色”,根也好,境也好,很多極微積集起來的——變礙,可以叫色,無表色這個東西,它不是極微,它不是可以看到的物質的東西。“無變礙故”,它變是有變,礙是沒有了,碰也碰不到,看也看不到。怎麼叫變礙呢?它不能叫色。

  

  

  

  

  有說表色有變礙故,無表隨彼亦受色名,如樹動時影必隨動。解雲:釋無表難總有叁師,此是第一雜心師釋也。影從樹上起,樹動影必動;無表從表生,表色無表色也。

  

  那麼下邊就答這個問題。“有說”,有人這麼說,“表色有變礙故,無表隨彼,亦受色名,如樹動時影必隨動”,他說表色有變礙。我們上次也講了,無表色從表色生的。你假使受戒,白羯磨,發願,念那些文,那都是表色。這個表色是有變礙的,無表色既然從表色生的,也有變礙,也叫色。他這一個回答,你們想想看,對不對?思想粗的,對對對,這個表色有變礙,無表色也有變礙,這個對了。這個太膚淺了,問題還多。他打個比喻 ,他說樹——表色,無表色——樹的影子,用這個來比喻。樹一動,影子也動了,表色是變礙的,那無表色也變礙。那好象因明的架勢都拿出來了,宗因喻都有了,那可以成立了。這是第一個解釋。

  

  小字看一看。“解雲:釋無表難”,有說無表色不叫色,解那個難,他用這個理由來說。總有叁個論師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個是雜心論師。他說“樹影從樹上起,樹動影必動”,先是比喻,樹影子從樹生的,樹一動,影子當然動了。那麼無表從表生,表色是變礙,那麼無表色當然變礙。他這個理由好象蠻充足的。

  

  

  

  

  此釋不然,無變礙故。又表滅時,無表應滅;如樹滅時,影必隨滅。解雲:此是論主破雜心師釋也。汝本以變礙釋色,無表無變礙,如何成色?故雲此釋不然,無變礙故。又破喻雲:影從樹上起,樹滅影亦滅;無表依表生,表滅無表滅。然表滅時無表不滅。滅既不等,色豈同乎?又《正理論》破雲:隨心轉戒不從表生,應當非色也。

  

  “此釋不然”,你這個話不對,不對在哪裏?我們不看,能夠自己想出來,那就行了。看了之後,再想,二等。看了還不懂,叁等,太差了。“此釋不然”,你這個話不對,“無變礙故”,無表色沒有變礙,怎麼叫色呢?“又表滅時,無表應滅;如樹滅時,影必隨滅”,你說無表是跟了表色,好象影子跟樹一樣的。那麼樹假使倒掉了,影子也沒有了;表色沒有了,無表色還有沒有?有。戒堂裏邊白羯磨,發願,下來了,表業沒有了,那麼無表色有沒有 ?還在。只要你不破根本戒,無表色永遠跟著你跑,一直到你命終。那跟這個比喻不對頭了,你樹倒了,影子也沒有了;那你表業沒有了,無表業沒有了?!你這個話有毛病。這是點出它的不對。下面小字看看,這是世親論主認爲雜心論師這個說法有毛病,破他的解釋。“汝本以變礙釋色”,本來以“色以變礙爲性”來解釋色,現在總的問題沒有解決,無表色沒有變礙,怎麼叫色?這是總的。“故雲此釋不然”,所以你這個解釋不對頭。你辯了半天,並沒有把無表色變礙的問題解決,無表色是沒有變礙,色是有變礙,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你舉了喻也沒有用。

  

  “又破喻雲:影從樹上起,樹滅影亦滅”,這個肯定的,樹的影子從樹生起來的,那麼樹滅掉了,這個樹砍掉了,或者燒掉了,那影子當然沒有了。但是無表色從表色生的,表色滅了,無表色應當也滅。“然表滅時,無表不滅”,你表色滅掉了,登壇的事情過了,鑼鼓息下來了,那你的戒體也沒有了吧?!不會啊,戒體受了之後不破,還在,不但在,還在增長,不斷地發展,所以說無表不滅。“滅既不等,色豈同乎?”一個是滅,一個不滅,既然不相等,這個色怎麼會相等、相同?這是論主破。

  

  “又《正理論》破雲”,《順正理論》也破他,這個我們知道,《順正理論》是東方師,雜心論師是西方師,他們也有矛盾的,《順正理論》也破它,怎麼破?它說:“隨心轉戒不從表生,應當非色也”,“隨心轉戒”,就是定共戒、道共戒,隨著心生的。定心生起了,有定共戒;無漏心生了,有道共戒。這兩個戒,力量強,不要表色的,不要登壇作羯磨的。照你這麼說,道共戒、定共戒不是從表色生的,不叫色了?但道共戒、定共戒也是無表色。

  

  那你這個毛病很多,世親論主指出他的毛病,《順正理論》也指出他的毛病。兩個毛病一起來,這個話不能成立。第一師,雜心論師的解釋否定了。

  

  

  

  

  有釋所依大種有變礙故,無表業亦名爲色。此是第二有宗釋無表難也。

  

  那麼第二師,“所依大種有變礙故,無表業亦名爲色”,他說你這個第一論師說,表色是色,無表是表色生的,那麼也叫色。這個是推翻了,不行了。他另外來個解釋。他說無表色,是大種所造性,它依靠大種的 ,既然大種是變礙的,無表色雖然沒變礙,也叫色,因爲它的四大種是有變礙的,無表色四大種造的嘛,“大種所造性”,應當叫色。這是“第二有宗”,有部的論師講的。

  

  

  

  

  若爾所依有變礙故,眼識等五應亦名色。解雲:此是論主破有宗也。無表依大種,隨大種名爲色;眼識等依五根,隨根識名色也。

  

  “若爾所依有變礙故,眼識等五應亦名色”,這是世親論主破有部,他說你所依大種有變礙的,無表色可以叫色。照你的邏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它們依的根是有變礙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都有變礙的,是色法嘛,是淨色根。既然所依的根是有變礙的,那麼生的識也叫色,不是了別的識了,那就鬧笑話了。生的眼識、耳識、鼻識,怎麼叫色法?色法是不能看的,不能了別的。那麼,你說所依的是有質礙的,是色;能依的,所生出來的也是色。那個話根本不合邏輯,破掉了。“論主破有宗”,他說“無表依大種”,隨了大種叫色;眼識依五根,跟了根也叫色?不對。

  

  

  

  

  此難不齊。無表依止大種轉時,如影依樹,光依珠寶。眼等五識,依眼等時,則不如是,唯能爲作助生緣故。解雲:此文有宗古師救也。彼言論主將五識依五根難無表色,此難不齊也。謂無表依大種,大種親因。如影依樹,樹爲親因;光依珠寶,珠寶爲親因。良由大種望無表色具生等五因,故名親依。由是親依故,大種名色,無表亦名色也。眼等五根爲增上緣,助生五識,但是疏依,而非親依,故眼識等不隨五根名爲色也。

  

  “此難不齊”,有部有辯論,你這個難跟我說的話不符合的。“無表依止大種轉時,如影依樹,光依寶珠。眼等五識依眼等時則不如是,唯能爲作助生緣故”,你這個問難不對,爲什麼?跟我的那個不是等齊的,就是不一樣的。我們的無表色依四大種,這是很親密的,好象影子依樹一樣,光依了珠寶一樣。光直接從珠寶裏生的,影子也是直接從樹生的。而眼識依五根卻不是如此,只不過做一個助緣,這兩個依不一樣。

  

  “解雲:此文有宗古師救也”,“救”就是他的主張給人家擊破之後,他來反駁。論主將五識依五根來難無表色,他說這個難是不相等的,因爲無表色依大種,大種是親因,親得怎麼樣呢?好象影子依樹,光依寶一樣,直接依靠它,直接所依。“良由大種望無表色具生等五因,故名親依”,這個我們前面講了,四大種對無表色來說,有生、依、立、持、養五個因,這個因很直接,很親密,是親因。“由是親依故,大種名色,無表亦名色也”,因爲它依的親,這個依是親近的,很接近的,直接的,所以大種叫色,無表也叫色。眼識等依五根,這個不對頭了,增上緣了,不是直接的依因了。“助生五識”,生五識有好幾個緣,要生眼識有九個緣,《八識規矩頌》學過的都知道。眼根只是個增上緣,不是親的依,是疏的依。“而非親依,故眼識等不隨五根名爲色也”,既然它的依是疏的,不是親的,那麼眼根是色,眼識不能叫色;無表色依大種是很親的,大種是色,無表色可以叫色,這是有部來救。那麼又要破了。

  

  

  

  

  此影依樹光依珠寶言,且非符順毗婆沙宗;彼宗影等顯色極微,各自依止四大種故。解雲:此是論主破古師解言有違宗失也。汝宗影之與光,各自有大種以爲親依。今言影依樹,光依珠寶,豈非違宗失乎?設許影光依止樹寶,而無表色不同彼依。彼許所依大種雖滅,而無表色不隨滅故。解雲:此文是論主縱破古師,故言設許也。樹寶若滅影光必滅,大種若滅無表不滅,故言無表色不…

《俱舍論頌疏講記 界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