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治惡揚善。這個力量就更大。這不僅是加持的力量,而且是自己本身的業報的力量,兩個力量都合起來了。那麼,皈依叁寶之後,我們該要做的就是明白業果,業果的差別。就是知道取舍。善的我們要取,惡的要舍。
8.4 爲何要明業果?
末學恭答:皈依叁寶之後,我們該要做的就是明白業果,業果的差別。就是知道取舍。善的我們要取,惡的要舍。世間上的人就是不明業果,看到好的果要求,看到苦的果要逃避,而不從因上求。那麼,這個是逃也逃不了,求也求不到。只有從因上求,果上是沒有辦法的。已經成了果之後,那就是說我們講《俱舍》的時候,異熟果成熟之後,只有受用了,無處可逃。
8.5 果有幾種?
末學恭答:果分五個果。第一個是異熟果;第二個,等流果;第叁個,"增上果";第四個,是士用果;第五個,離系果。
8.6 何謂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離繋果?
末學恭答:異熟果:因一定是善惡的,果一定是無記的,所以叫異熟。因跟果是相異的,等流果:同等流露下來的,就是說因跟果是相等的,就是相同的。增上果:是依報,是環境,"此由正報所感之依報也";士用果,"總依造作之力而得者"。士用果就是說--"士"就是士夫,以某個人爲的力量造作的而得到的果報。離系果,前面的都是有爲的,而離系果--無爲法,是"依涅槃之道力而證顯之者,涅槃離諸系縛,故雲離系"。
8.7 爲什麼說五果?試述五果中差別?
末學恭答:說五果的目的就是要明業果,對這個大千世界裏所有發生的事情的原因以及對將要發生的事情有更明確的概念,也就是說在實際生活和修行中能夠對所見所觀能夠達到任運的意識,幫助自己和他人能夠爲將來積累更多修正法的善因,忏悔和避免已往世和未來世的惡因作努力。
以下是末學在講義基礎上總結的五果,請指教。 果報名稱 解釋
異熟果 "因果相望不同,異時而熟,異類而熟,變異而熟。",其最少要一世成熟 正報 有爲法
等流果 善的因感善的果,惡的因感惡的果,等流類似自因。 正報 有爲法
增上果 是由正報所感之依報。依報,是講外緣,也就是環境果報。 依報 有爲法
士用果 總依造作之力而得者。我們以某個人爲的力量造作的而得到的果報。 正報 有爲法
離系果 我們用無漏的慧,把煩惱斷掉後所顯出來的這個涅槃性。 --- 無爲法
第9講
9.1 述六因與五果關系。
末學恭答:因是善的,果是善的;因是惡的,果也是惡的。這個還有一個異熟因感的異熟果。異熟因,還要經過時間的推移,另外要變化的;另外一個,是不同類的,因是善惡的,果是無記的。那麼異熟因感的果就是異熟果。關于離系果,它是特殊的,它本身是無爲法。無爲法,它不是六個因生的。因爲要生出來東西,這個果是有爲的果了。有爲的果可以生出來,無爲的果不是生出來的。那麼六個因就用不上了,這六個因都不能感這個離系果。離系果是證的。
9.2 報有幾種?分述之。
末學恭答:報有四報。一個是現報,一個是生報,一個是後報,一個是不定報,一共四種。
9.3 果與報的差別如何?
末學恭答:由于過去的業因造成現在或將來的結果,叫做果;現在或將來的果是過去或者現在的業因所召感的酬報,叫做報。
9.4 述業果之關系及如何善巧取舍之理。
末學恭答:十善十惡是最根本的評判善惡果報的參考。其中身業中,叁個善業爲不殺、不盜、不淫;語業中,四個善業爲不妄語、不绮語、不惡口、不兩舌;叁個意業中,爲不貪、不嗔、正見。反過來就是十惡。(以下表格是末學根據講義整理,請指教。)
異熟果 等流果 增上果 士用果 離系果
身業 殺 叁惡道 壽命短促,久病不治 飲食吃下去無營養,藥吃下去解不了病。 類似于四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盜 叁惡道 受窮,溫飽沒有保證 種田常遇天旱澇,莊稼無産或欠收。生意場上常失敗,蝕本皆因偷盜業。 類似于四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淫 叁惡道 妻女通奸或被侵犯 碰到的環境都是心裏不歡喜的髒亂差的環境。 類似于四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語業 妄語 叁惡道 常遭誹謗 做事情,作生意,都是得不到果報,賺不了錢。 類似于四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綺語 叁惡道 不受人信任,常遭冷遇 果不結實,或者非時結實 類似于四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惡口 叁惡道 都是不願聽的違意的言論,或遭辱罵 地多株杌,荊棘瓦礫等。行走腳痛。 類似于四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兩舌 叁惡道 親朋乖離,不能合和 地不平坦,高下難行。交通不通暢,深隔于山巒疊嶂。 類似于四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意業 貪 叁惡道 貪欲越來越大 一切殊勝事,物質財富,年輕和美麗也很容易消逝,隨年月日夜,轉爲衰微。 類似于四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嗔 叁惡道 易發脾氣,不能自拔 總會碰到疾疫災、災難、打仗、或者是土匪搶劫,或者動蕩的時局。 類似于四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癡 叁惡道 更愚癡,無正念 世間上好的那些--物質礦源,都慢慢地隱下去了。 類似于四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第一,"若有乃至命存以來,下至不護一善業道",假使有些人,我們要成佛--這就是說我們要成佛,大乘的人一定要行十善,不要看不起它,以爲是人天乘。
第二個決定,"真谛實相中,求一絲毫安立者,無",在勝義谛裏邊,要求一點點有性的話,決定墮落,沒有一點安立的,名言安立是沒有的。那麼反過來說,世間法裏邊,在世俗的緣起裏邊,要求一點脫離因果關系的東西是沒有的。那就是說在整個世間的一個世俗谛裏邊的一些緣起,都是因果關系。沒有因果關系的現象是沒有的。整個是個因果網。既然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這個因果必定要重視。
第叁個,有的人說"我們求的佛教是空,這個因果是世間法,我們不求這些。我們要求一切法空。你如果求因果的話還是有了,你搞了半天超脫世間的空還沒有得到"。《廣論》裏邊有這麼一段說, "如有一類,說于空性,已獲決定","然于業果,無決定信","不慎重者","是乃顛倒了解空性",那麼這個人所謂的開悟錯的,並沒有真正開悟,是顛倒地了解空性。真正開悟的人決定是重視這個因果的。"解空性者,謂即見爲緣起之義,是于業果發生定解爲助伴故"。真正了解空性的,空性就是緣起了。真正知道空性決定知道緣起。知道緣起之後,一切因果肯定是一絲不苟的。
深深牢記"已作業不失,未作業不得"。"縱經百千劫了,所作業不亡",給自己時刻敲響警鍾,做一個懂得因果的人。另一方面,"業果若不定,便成無因果",假使造的業感果的這個事情不決定的話,那麼世間上的因果就沒有了,就要取消因果了。或者說,"業果若決定,衆生不成佛",造的業決定要受報的,那麼無始以來我們造了好多業,每一個業受一個報,那我們就不知何時可以成佛了。現在不斷地在造業,還有等在後頭的很多的業要受報。我們應該知道,"業可轉",不管過去如何,從現在開始用我們的行善,以及忏悔,把已往的惡業轉換。
第10-11講
10.1 忏除黑業有幾種力,請——述之。
末學恭答:有四個力量可以除那個黑業。
第一種,"破壞現行力"。現行的,過去無始以來造的不善的那些罪,要破壞,不給它現行,就是追悔,就是起追悔的心,就是忏悔。可以將過去的罪,把它是拉回來。那就是忏悔是個重要的。這是一個破壞現行力。
第二個,"對治現行力"。當下現行不要給它生出來。有六種, 第一種,事忏,誦經;第二種,持密咒;第叁種,觀像;第四種,禮拜供養力、造塔、造像、布施;第五種,稱贊佛僧名號;第六種,理忏,若能了達真空理,假使能夠把一切法自性空的道理知道之後,這叫做理忏。已經造成的罪要把它消滅的話,那麼就修這六個方法。
第叁種,是"遮止罪惡力"。把這個罪、把它遮止掉,就是未來的罪不要給它生。菩提道次第裏介紹的--不要做十惡。十種不善的業不要去做。那麼,這裏說的,持戒,那是更圓滿的。不但是十惡了,其他違背戒律的都不要做。
第四種,"依止力"。皈依叁寶,還有上師。上師本身就是叁寶的代表,總的皈依叁寶是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分別皈依叁寶。
另外,再加上一個"發菩提心"。發菩提心能夠滅極大的罪。
10.2 破邪見指哪些邪見?
末學恭答:第一種,惡取空,顛倒妄見;第二種,就是根本不談因果,也不信佛,他只要是現前享受,斷除諸善根。
10.3 何謂惡趣空?
末學恭答:惡取空,就是說一切法本來是空的,就是撥無因果。那麼我們不要修了,自性本來是佛。
10.4 中士修法主要有幾?
末學恭答:修法總共有叁。第一是四谛法;第二是叁十七道品;還有十二緣起。
10.5 佛說四谛次第有何密意?
末學恭答:佛是一切智,他所說的苦集滅道的意思就是說,先要知苦,然後知苦的因。苦的因能滅的話,那滅的境界如何。然後感到這個好,苦不好,趕快修道。所以說,一定要苦集滅道,也就是講四谛。佛成道之後,最初轉的就是四谛十二行*輪,這是根本*輪。不管是大乘小乘,都離不開四谛*輪。
10.6 菩提道次第中爲何廣說苦谛?
末學恭答…
《菩提道次第科頌 思考題解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