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 思考题解答▪P5

  ..续本文上一页治恶扬善。这个力量就更大。这不仅是加持的力量,而且是自己本身的业报的力量,两个力量都合起来了。那么,皈依三宝之后,我们该要做的就是明白业果,业果的差别。就是知道取舍。善的我们要取,恶的要舍。

  8.4 为何要明业果?

  末学恭答:皈依三宝之后,我们该要做的就是明白业果,业果的差别。就是知道取舍。善的我们要取,恶的要舍。世间上的人就是不明业果,看到好的果要求,看到苦的果要逃避,而不从因上求。那么,这个是逃也逃不了,求也求不到。只有从因上求,果上是没有办法的。已经成了果之后,那就是说我们讲《俱舍》的时候,异熟果成熟之后,只有受用了,无处可逃。

  8.5 果有几种?

  末学恭答:果分五个果。第一个是异熟果;第二个,等流果;第三个,"增上果";第四个,是士用果;第五个,离系果。

  8.6 何谓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离繋果?

  末学恭答:异熟果:因一定是善恶的,果一定是无记的,所以叫异熟。因跟果是相异的,等流果:同等流露下来的,就是说因跟果是相等的,就是相同的。增上果:是依报,是环境,"此由正报所感之依报也";士用果,"总依造作之力而得者"。士用果就是说--"士"就是士夫,以某个人为的力量造作的而得到的果报。离系果,前面的都是有为的,而离系果--无为法,是"依涅槃之道力而证显之者,涅槃离诸系缚,故云离系"。

  8.7 为什么说五果?试述五果中差别?

  末学恭答:说五果的目的就是要明业果,对这个大千世界里所有发生的事情的原因以及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有更明确的概念,也就是说在实际生活和修行中能够对所见所观能够达到任运的意识,帮助自己和他人能够为将来积累更多修正法的善因,忏悔和避免已往世和未来世的恶因作努力。

  以下是末学在讲义基础上总结的五果,请指教。 果报名称 解释

  异熟果 "因果相望不同,异时而熟,异类而熟,变异而熟。",其最少要一世成熟 正报 有为法

  等流果 善的因感善的果,恶的因感恶的果,等流类似自因。 正报 有为法

  增上果 是由正报所感之依报。依报,是讲外缘,也就是环境果报。 依报 有为法

  士用果 总依造作之力而得者。我们以某个人为的力量造作的而得到的果报。 正报 有为法

  离系果 我们用无漏的慧,把烦恼断掉后所显出来的这个涅槃性。 --- 无为法

  

  第9讲

  9.1 述六因与五果关系。

  末学恭答:因是善的,果是善的;因是恶的,果也是恶的。这个还有一个异熟因感的异熟果。异熟因,还要经过时间的推移,另外要变化的;另外一个,是不同类的,因是善恶的,果是无记的。那么异熟因感的果就是异熟果。关于离系果,它是特殊的,它本身是无为法。无为法,它不是六个因生的。因为要生出来东西,这个果是有为的果了。有为的果可以生出来,无为的果不是生出来的。那么六个因就用不上了,这六个因都不能感这个离系果。离系果是证的。

  9.2 报有几种?分述之。

  末学恭答:报有四报。一个是现报,一个是生报,一个是后报,一个是不定报,一共四种。

  9.3 果与报的差别如何?

  末学恭答:由于过去的业因造成现在或将来的结果,叫做果;现在或将来的果是过去或者现在的业因所召感的酬报,叫做报。

  9.4 述业果之关系及如何善巧取舍之理。

  末学恭答:十善十恶是最根本的评判善恶果报的参考。其中身业中,三个善业为不杀、不盗、不淫;语业中,四个善业为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三个意业中,为不贪、不嗔、正见。反过来就是十恶。(以下表格是末学根据讲义整理,请指教。)

  异熟果 等流果 增上果 士用果 离系果

  身业 杀 三恶道 寿命短促,久病不治 饮食吃下去无营养,药吃下去解不了病。 类似于四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盗 三恶道 受穷,温饱没有保证 种田常遇天旱涝,庄稼无产或欠收。生意场上常失败,蚀本皆因偷盗业。 类似于四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淫 三恶道 妻女通奸或被侵犯 碰到的环境都是心里不欢喜的脏乱差的环境。 类似于四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语业 妄语 三恶道 常遭诽谤 做事情,作生意,都是得不到果报,赚不了钱。 类似于四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綺语 三恶道 不受人信任,常遭冷遇 果不结实,或者非时结实 类似于四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恶口 三恶道 都是不愿听的违意的言论,或遭辱骂 地多株杌,荆棘瓦砾等。行走脚痛。 类似于四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两舌 三恶道 亲朋乖离,不能合和 地不平坦,高下难行。交通不通畅,深隔于山峦叠嶂。 类似于四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意业 贪 三恶道 贪欲越来越大 一切殊胜事,物质财富,年轻和美丽也很容易消逝,随年月日夜,转为衰微。 类似于四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嗔 三恶道 易发脾气,不能自拔 总会碰到疾疫灾、灾难、打仗、或者是土匪抢劫,或者动荡的时局。 类似于四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痴 三恶道 更愚痴,无正念 世间上好的那些--物质矿源,都慢慢地隐下去了。 类似于四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第一,"若有乃至命存以来,下至不护一善业道",假使有些人,我们要成佛--这就是说我们要成佛,大乘的人一定要行十善,不要看不起它,以为是人天乘。

  第二个决定,"真谛实相中,求一丝毫安立者,无",在胜义谛里边,要求一点点有性的话,决定堕落,没有一点安立的,名言安立是没有的。那么反过来说,世间法里边,在世俗的缘起里边,要求一点脱离因果关系的东西是没有的。那就是说在整个世间的一个世俗谛里边的一些缘起,都是因果关系。没有因果关系的现象是没有的。整个是个因果网。既然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这个因果必定要重视。

  第三个,有的人说"我们求的佛教是空,这个因果是世间法,我们不求这些。我们要求一切法空。你如果求因果的话还是有了,你搞了半天超脱世间的空还没有得到"。《广论》里边有这么一段说, "如有一类,说于空性,已获决定","然于业果,无决定信","不慎重者","是乃颠倒了解空性",那么这个人所谓的开悟错的,并没有真正开悟,是颠倒地了解空性。真正开悟的人决定是重视这个因果的。"解空性者,谓即见为缘起之义,是于业果发生定解为助伴故"。真正了解空性的,空性就是缘起了。真正知道空性决定知道缘起。知道缘起之后,一切因果肯定是一丝不苟的。

  深深牢记"已作业不失,未作业不得"。"纵经百千劫了,所作业不亡",给自己时刻敲响警钟,做一个懂得因果的人。另一方面,"业果若不定,便成无因果",假使造的业感果的这个事情不决定的话,那么世间上的因果就没有了,就要取消因果了。或者说,"业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造的业决定要受报的,那么无始以来我们造了好多业,每一个业受一个报,那我们就不知何时可以成佛了。现在不断地在造业,还有等在后头的很多的业要受报。我们应该知道,"业可转",不管过去如何,从现在开始用我们的行善,以及忏悔,把已往的恶业转换。

  

  第10-11讲

  10.1 忏除黑业有几种力,请——述之。

  末学恭答:有四个力量可以除那个黑业。

  第一种,"破坏现行力"。现行的,过去无始以来造的不善的那些罪,要破坏,不给它现行,就是追悔,就是起追悔的心,就是忏悔。可以将过去的罪,把它是拉回来。那就是忏悔是个重要的。这是一个破坏现行力。

  第二个,"对治现行力"。当下现行不要给它生出来。有六种, 第一种,事忏,诵经;第二种,持密咒;第三种,观像;第四种,礼拜供养力、造塔、造像、布施;第五种,称赞佛僧名号;第六种,理忏,若能了达真空理,假使能够把一切法自性空的道理知道之后,这叫做理忏。已经造成的罪要把它消灭的话,那么就修这六个方法。

  第三种,是"遮止罪恶力"。把这个罪、把它遮止掉,就是未来的罪不要给它生。菩提道次第里介绍的--不要做十恶。十种不善的业不要去做。那么,这里说的,持戒,那是更圆满的。不但是十恶了,其他违背戒律的都不要做。

  第四种,"依止力"。皈依三宝,还有上师。上师本身就是三宝的代表,总的皈依三宝是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分别皈依三宝。

  另外,再加上一个"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能够灭极大的罪。

  10.2 破邪见指哪些邪见?

  末学恭答:第一种,恶取空,颠倒妄见;第二种,就是根本不谈因果,也不信佛,他只要是现前享受,断除诸善根。

  10.3 何谓恶趣空?

  末学恭答:恶取空,就是说一切法本来是空的,就是拨无因果。那么我们不要修了,自性本来是佛。

  10.4 中士修法主要有几?

  末学恭答:修法总共有三。第一是四谛法;第二是三十七道品;还有十二缘起。

  10.5 佛说四谛次第有何密意?

  末学恭答:佛是一切智,他所说的苦集灭道的意思就是说,先要知苦,然后知苦的因。苦的因能灭的话,那灭的境界如何。然后感到这个好,苦不好,赶快修道。所以说,一定要苦集灭道,也就是讲四谛。佛成道之后,最初转的就是四谛十二行*轮,这是根本*轮。不管是大乘小乘,都离不开四谛*轮。

  10.6 菩提道次第中为何广说苦谛?

  末学恭答…

《菩提道次第科颂 思考题解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