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P101

  ..續本文上一頁最簡單的,鬼你看不看得到?狗看到哇哇叫了,你看到沒有?一點看不到,你怎麼說沒有呢?所以說,不要把自己狹隘的這個智慧來觀察一切,那就錯誤透頂了。

  

  

  

  入般若法門

  (一)何謂般若

  (1)名義

  頌 般若謂正知 遠離顛倒類 般若者真見 不觀夢幻實

  不住色生心 合集流注等 般若者純淨 我相塵垢離

  這是上師自己以他的經驗編撰的。般若以叁個字來概括,一個是正,一個是真,一個是淨。那麼,這裏就是講這個叁個東西。

  那麼,爲什麼藏地重視《般若經》呢?因爲《般若經》,藏地是認爲這樣子,我們實際上也這麼樣子的,佛的四十九年說法,一切都是從佛的最高深的般若智慧裏流露出來的。所以,一切從般若流出,一切回歸大般若。這個一切法都沒有離開大般若的,那就是根據利根的,鈍根的,自己來分深淺了,根據根機來分深淺。總的來說,是一味的,佛的法是一味,都是般若的味道。那就是《法華經》的,大雨下下來,草得到的是養一個草,小樹得到的,養一個小樹,大樹得到的,養大樹。就是各個根機不同,得到的東西是一樣的。但是,假如你根器不同呢,你得到的就不一樣了,效果就不一樣了。那麼總的來說,都是從《般若經》流露出來的,從大般若流露出來的。一切還是回歸大般若海,都是回歸般若的。所以,般若是根本的東西。

  那麼,什麼叫般若?“般若謂正知,遠離顛倒類。”第一個解釋是“正知”,真正的知道,就是離開顛倒的。顛倒,四顛倒,常樂我淨。般若就是正知,離開顛倒的知,就是真正地知道,正確地知道了。這是正知。

  第二個,“般若者真見”,就是真的看到,真的一個見,並不是看到假的東西。假的什麼?我們所看到的都是虛幻的東西認爲是真的,那就不是般若了。般若來一看,只是夢幻泡影,都是虛妄的。真的東西我們根本沒看到,把虛妄的東西看到之後,把真的就蓋掉了。所以說,真正的般若是真的見,真的見地,就把我們認爲的所謂實在的東西,都能夠看破,就是如夢如幻如泡如影了。

  “不觀夢幻實”,不要把這個如夢如幻的東西執著是實在的。我們在做夢的時候,有的時候也見到山河大地,也見到人,也有恐怖的境界,也有歡喜的境界。在夢中你哪知道是假的,都以爲是實在的。第六意識的影子我們尚且看不破,在夢裏邊。那麼,第八阿賴耶識這麼複雜的一個識所現的山河大地根塵世界,你怎麼看得破呢?除非你好好地學佛,把佛的無漏種子進去,由聞慧到思慧,然後到修慧轉成無漏慧,這個般若自性出來之後,才能看到這是假的。如果沒有這一套的話,盡管你書上說假的假的,你看那東西好吃的,還是好吃,要多吃,看那東西好看的還是要看。總是對五欲還放不了。如果真的知道是假的,這有什麼好?就不要了。正因爲不知道,這個煩惱是不容易斷掉。

  既然是一切都是如夢如幻的,不是真實的,那就“不住色生心”了,對色聲相味觸出現的時候,就不會執著它去生起煩惱的心,就不會了。

  那麼,“合集流注等”,也不會把那些虛幻的現象看成是真實的。“合集”就是一合相,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並不是鐵板一塊,不分的。我們的看法,就是本來如此,就是一塊的,不是各式各樣的緣合起來的。那麼,我們就是說用化學來說,每一個元素都是由很多的分子、電子合攏來的,沒有一個整的東西。但是我們看來就是整的,合集相。“流注”相,這個合集是空間,本來是各個分散的,我們看起來就是一塊的。那麼“流注”時間上看,本來是相似相續,就是燈焰一樣的,刹那刹那都在生滅的,你看了好象不動的。一個人從小到老雖然有點變化,你總看他是這麼一個人,沒有動,哪有說刹那生滅呢?這個思想不會有的。那麼,山河大地也是,你從小的時候看是這個樣子,到老的時候看還是那個樣子,以爲它沒有動,就是一塊。不知道它的生滅,刹那生滅流注。就像一條河流一樣,不斷地在換新的,根本沒有堅住不動的東西。那麼,這些就是說我們凡夫的幻覺,在空間上看到合集相,時間上看到流注相,都認爲是實在的。那麼,以般若的真見來看,在這個地方都不會執著,知道一切都是緣起假合,沒有自性。

  那麼,再一個,“般若者純淨”,是純粹的幹淨的,這個“純”,我們說過了,在十二緣起裏邊,什麼叫“純”呢?沒有我的,都是五蘊,純粹的沒有我。那麼,這裏的純,就是這個意思。“我相塵垢離”,一切我相,就是我執,沒有的。那麼,一切煩惱當然也沒有。一切煩惱從我而生,爲了我歡喜的就要,順我的就要,不順我的就不要,排斥,甚至于要消滅。這些煩惱的起因都由我執上開始的,我執大魔根本的。那麼,我執既然是幹淨了,沒有了,看破了,照見五蘊皆空。不但是人我空,法我也空,那麼,一切煩惱本性是空,當然不會起了。

  般若我們總結一下。般若它的含義,從叁個方面說。一個是正的,就是正確的,不顛倒的。那些我們世間上的一些顛倒見,最標准的就是常樂我淨了:不淨的說是淨;無常的說是常;本來是苦的,一定說是樂;沒有自在的,一定說我有自在。這個顛倒見,在般若的眼光裏看,根本就沒有。那麼,還有一個,是壞的東西,假的,不會當它是真的,真見。真正的宇宙的現象看到了,那我們所看到的虛幻的那些夢幻泡影的東西不會當作實在的。那麼,合集流注相也不會當它是時間上是不變的,空間上是一個整個的結合體的,那些概念也不會産生了。那麼,如果我們把這些虛幻的那些概念都除掉了,那麼留下的是什麼呢?留下的就是真如了。你要告訴人家,要通過言說,要通過思想來說的話,又是隔了一層了。所以,這個,真的東西就是親證的。

  般若的第叁個內涵,般若智慧是不帶我執的,不帶煩惱的,幹淨的。純淨,不但是幹淨,純粹的幹淨,一點點的渣滓都沒有。那麼,這個名義,就是說般若的內涵,有叁個意思,一個是正確的,一個是真正的,一個是純淨的。正、真、淨這叁個要素。這是名義。

  

  (2)體性

  頌 體有真及俗 真體離言思 親證或疏緣 俗體謂經論

  大經卷六百 論莊嚴中觀 余複無量種 各各名句文

  那麼,它的體性。“體有真及俗,真體離言思,親證或疏緣。”這是說他講般若的體了,有真的,有世俗的。真的就是說勝義谛的,是無分別智;世俗的,就是後得智,差別智。那麼,這兩個來說,“真體嘛離言思”,真正的般若的體,就是無分別智,是超言說事相的。那就是那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就是那個東西,就是自己親證。只能親證,不可以落于言說思惟的。那麼,“親證或疏緣”,真正證到——親證;但是沒有證到,只理解了,疏緣,隔一層地緣到,也可以。根據佛的這個教授教誡,能夠如法地去理解,得到一定了解的,那就是疏緣。沒有親證,但是基本上這個道理通了。我們的教下的大開圓解就是這個,並沒有親自證到,但是道理是會通了。

  “俗體謂經論,大經卷六百,論莊嚴中觀,余複無量種,各各名句文。”那麼,俗谛的般若,那就是說文字般若了,那就是所有的佛的經、論都在裏邊。最大部頭的,就是《大般若經》,有六百卷。那麼,它的論,有——“莊嚴”,就是《現觀莊嚴論》,講般若的。 《中觀》,是講深般若的,《現觀》是講廣般若的。那麼,這兩部是專門解釋《大般若經》的。其余的還有無量無邊,都沒有離開大般若。前面說的,一切佛四十九年說的這個一代時教都是從《大般若經》流露出來的,最後又回歸大般若海的。所以說,這個都是屬于大般若的,“各各名句文”,都是般若經等流下來的東西,也就是屬于般若的智慧了。那麼就是真谛的跟俗的兩種體性。

  

  (3)義相

  頌 叁智或八法 廣七十義等 八不四無生 二種無我等

  那麼,我們有一個表,今天寫了一個表,就是《大般若經》的《現觀莊嚴論》的整個一部論的體系,下邊要說了。“義相”,它的法相。“叁智或八法,廣七十義等”,這是講廣般若。“八不四無生, 二種無我等”,是講深般若。深般若我們在這個《五蘊》、《百法》的時候講過,兩種無我,補特伽羅無我、一切法無我。略略地講一下。那麼,廣般若的這個內涵,還沒有介紹過,這麼就畫一個表給大家看。

  “叁智”,就是廣般若或者說叁個智,或者是說八個法,再廣呢,七十義。這都是《現觀》的內涵,《現觀》是講廣般若的,這個我們再強調一下。整個的《般若經》,《現觀莊嚴論》用多少頌我忘掉了,用不多的頌,把整個的《般若經》都攝完了。而且還可以對照,跟原文《小品般若》都有對照的。以前我們學的時候,都有對好的那個注解,這一段講的是《小品》哪一段,這一段講的是哪一段。最略地說,叁個智,就是我們表上的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是境,一個境,也把佛法都講完了。

  那麼,假使廣一點,八個法。八個法就是境行果叁個東西,境,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行,四個加行,這個四加行不是我們入密的四個加行,也不是“暖、頂、忍、世第一”這四個加行,又是另外四個加行。加行多得很,這裏是《現觀》的四個加行。圓加行是總的來說;頂加行,初地到十地的;邊際加行,就是加行裏的內涵,裏邊有六度,六念等等,“一切法無自性”,都屬于邊次加行;刹那加行,一刹那之間能夠證。那麼,這個四個加行,就是《現觀》這一本結構裏的行,修行。那麼,最後證到法身的果。這個就是《現觀》的八個法。

  一切智,知一切法空性的道理的智,這個是共聲聞緣覺的。道種智,一切道的差別,那就是修行種種的道的差別,這是屬于菩薩的。因爲他比聲聞緣覺還要廣,菩薩道,各式各樣的都在裏邊。最後,一切種智,是佛的智,把聲聞緣覺的,菩薩的智全面歸納攏來,是最高的結晶的智慧。一切種智是佛特有的,菩薩還…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