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实证。实证没有,你怎么开什么悟呢?根本就不能开悟。所以,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幼稚的一种幻想。他认为看了人家好象入了定之后,就能开悟。人家开悟是有他的基础的,六祖大师,一般人都欢喜拿他作榜样。他文字一个也不识,但是在五祖的座下,他是最高的一个成就者,神秀大师还在他下边。那么,都想做六祖。那么,你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六祖那个根机?六祖在以前,他是文字、观照都已经搞透了,现在,一下子能实证。那么,你以前有没有?那就问自己了。如果以前没有的话,那么你这一辈子又不学,那么你怎么能证这个实相般若呢?所以,我们看问题要看三世,不要看现前的一世。眼光短浅,只看六祖大师这一辈子,那么你当然会走那个错误的道路了。也就是像印度的瞎子摸象一样,你摸了一个尾巴,你说这个象就是一根绳子一样的东西。那你说是绳子吗?你亲自摸到的。你看到六祖?看到的,或者没有看到嘛,历史记载上这么写的。那么,你抓了个尾巴么,好了,证不到相了。
丙二 二智(体用)
“二智”。这里是般若有三种,另外,它智慧又可以分两种,就是能照的智。一种是真智,也是无分别智。一种是俗智,那就是差别智。
丁一 真智——即实相般若
真智是,我们说,我们的文殊菩萨的黄文殊“阿ra巴杂那的……”,这是加持我们得无分别智的,根本智。
丁二 俗智——即缘一切五明处,而起成物利生之智
那么,后头的差别智,或者叫后得智,那是缘一切五明、世间一切法了,利益众生用的。
那么,先要有根本智,才能起后得智。没有根本智,那么,你这个智慧就是世俗智。世俗智那就是搞错的,很多地方要搞错的。从根本智以后发出来的世俗智或者后得智,那是不会错的,他已经证了根本智。从根本智出发,一切都在一切法空的照耀之下,那怎么都不会搞错。所以说,这个真智,就是实相般若。不颠倒的,叫真。实相般若,就是没有颠倒的,我们现在凡夫看的都是颠倒境。那世俗智,也叫后得智,也叫差别智,这个缘一切法的五明处,都缘了。起什么作用?“成物利生之智”,成物利生的作用,那个就是教化众生的作用,就是这个智慧。
颂 能照实相者 说为深般若 广般若俗智 起菩萨万行
“能照实相者,说为深般若,广般若俗智,起菩萨万行。”那就是两个般若——深广二般若。照实相空性的那个智慧叫深般若。缘一切五明境,行菩萨行,度一切众生的,利益众生的那个智慧,叫后得智,也叫世俗智。有些人,经常不但是根本智他搞错,世俗智也搞错。他认为这个根本智不要学的,眼睛闭了修定就会出来开悟的,开了悟之后,什么都懂了,也不要学的。这个都是一种很简单的,一种幼稚的思想。佛教里边,什么都要学的。没有种子,现行是不会出来的。那么,这些五明,也要经过学的。你说你不要学,那么这个五明佛学院开了干啥呢?我们只要眼睛闭了修定好了,将来五明都会懂的,一切法空也证得到。那么,什么都不要学了,经书啊什么东西都是多余的事情了。那实际上不是那回事。禅宗,是一个特殊法门,对那些上根利器的人,用一种激发的手腕使他开悟的,不是普通人能做到。从古到今,禅宗里边禅堂很多,每一个禅堂里边参禅的人很多,但是开悟的人,到底你历史上看看有多少?也不过是少数。现在我们金山、高旻还有参禅的,你看他们几个开悟了。那么,这就是说,不要把开悟了这个东西看得太简单,什么都不要学,这是自己把开悟的路都挡住了。
丙三 三慧(得因)
下边,还有三种慧。这三种慧,就是我们如何能得到般若的因。那就是说,要从这三个慧里边来得。
丁一 闻慧——由依止善士、听闻正法而生得之慧
第一个是闻慧,由依止善士,听闻正法而起的这个智慧。那就是要从头开始了,我们的道前基础就是依止善知识,听闻正法,这个里边得到的智慧叫闻慧。闻慧之前还要加一个慧,生得慧。我们人生下来,我们人有这个分别善恶的心、能够念经的心,就是念《般若经》、《金刚经》,没有懂,就是能念这个心,这个慧也是生得慧。就是说,生在人类,他没有白痴,不是低能的白痴,也不是邪见的那些,那就是都有生得慧。那么,就是说我们要学法,就是人天才行。如果生在畜生道,或者在那些饿鬼道,他就没有这个生得慧,那就不能听闻正法了。有这个生得慧,进一步去听闻正法,那依止善士了,然后能够得到闻慧。
丁二 思慧——如理作意而生得之慧
得了闻慧之后,如理思惟——如理地思惟就是作意,那么,才能够得到思慧。思慧是闻慧更深一层的,闻慧是在皮面上的,思慧呢,已经是把它更深刻地,把自己的身心呢融合起来了。那么,这个从何而得呢?要从思惟而得。
思惟的一个方式就是讨论了。我们讨论尽管是打钟,但是来的人呢,少嘛,两个、三个,而且经常如此。这个现象,就是自己把思慧拒绝了不要。你在寮房里一个人思惟也可以,但是你总不如人多的集思广益了。人多了,你收获要大一些。你自己不愿意得到思慧,那你不来是可以了。但是呢,规矩还是要守。(23B)每一个常住的规矩不守,经常不守,恐怕以后还是麻烦的。
丁三 修慧——依闻思加行而证得之慧
这个第三是修慧,“依闻慧思慧加行”,那就是得了定之后。根据闻慧思慧的那些种子 ,然后修禅定,得了禅定之后,那个时候生的慧,就是一个质变了。闻慧思慧还是量变,把这个数量加得深一点就完了,而这个修慧,一个飞跃了,一个质变。那就是说,起特殊的作用。
一般假使你修不净观,尽管你不净观的书看了很多,不净观的传承也得到,也在修,但是没有入定。你修的时候好象有点味道,好象是很不净,但是真的境来了之后,你什么不净都忘掉了。那个就是不起作用。即使起一点作用呢,偶尔,一下子作用起了,但是时间长了,如果这个人你马路上看了一眼,你马上提起正念,那么,好象起一点作用。如果这个人跟你说话了,甚至于跟你往来了,是你的这个朋友或者同学,经常交往,你这个不净观早就九霄云外,不见了。
我们这里很多大学生在我面前发了愿,什么将来要出家,现在父母还没有同意。这是很好,后来回去了之后,找了对象。这个也不是他找的,一碰到了之后就钩住了。钩住了之后就了不脱了,心里烦恼得很,写信来,怎么怎么怎么说了很多,甚至于说他在家也修行也可以,等等。当然,我们开示当然说,在家修行是可以的。真正你要成就,根据《广论》,一定要出家身。那么,有的,他是坚持了,把那些对象推掉了,也有些推不掉的还是有。那这些就是说因为没有入定,你是不坚固的。今天发心好象是痛哭流涕,激动得很,明天环境一变又九霄云外,不知所云了。那就是没有得定是没有力量的,一切力量从定中来。
所以,禅定波罗蜜多是一切功德的根本。一切功德没有禅定的话,都是不稳固的。那么,修慧呢,是定中生的。那就是产生力量了 。我们经常说的,这个陶器、瓷器,这个泥巴跟水合了,一个样子做好了,没有经过窑里烧是不行的,什么水一化就化掉了。泥菩萨过河就是这个比喻了,自己没有修行的话,你过河的话,自己也救不了,怎么度人家呢?那么,经过定窑的一烧,那就是说不会坏了,不烂了,再怎么大的开水冷水都没问题,化不了。
颂 如是诸般若 悉由三慧成
我们说这个前面所说的文字般若也好,观照般若也好,那个实相般若也好,乃至根本智——就是真智,后得智——俗智,这些都从闻思修三个慧来的。如果离开了闻思修,这个一切都得不到。那我们说前面的三个般若里边,文字般若就是这个闻慧、名句文身得来的。那么,中间呢,在修观照的时候,没有入定的时候,是思慧。那么,你入了定,修慧就出来了。修慧出来之后,那就可以转入实相的无漏慧。无漏慧从修慧来的,修慧又从思慧来的,思慧又从闻慧来的,闻慧又是依止善士,听闻正法来的。这一套东西缺一个支分都不行的。那么,我们要开悟,这一套东西就是要把它抓住了。你要从根本下手,根本下手就是听闻正法。那么,这个后头的东西都会来。如果你要越阶,正法不听,那么你这个文字般若就没有。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书,但是我们看书,我们就看自己看了研究的。他们那个有些佛学院就请了一些老师,是教授,研究得很广博,他们这个书也看得很多,但是知见,不晓得转到哪里去了。他有一个人写信给我,他说他们的老师的观点很不对头,那就是说钻牛角尖去了。他根据自己的过去的烦恼习气,根据研究世间法的这一套的方式来研究佛教,得的结论,可以说,有的时候就想入非非去了。
最显著的就是我们在那个五台山有一位,他在佛学院学了十一年的巴利文,应当是成一个大法师了,南传的大法师了。但是,巴利文佛教学了十一年,回来对我说,回来的时候是四清的时候,文革就开始、还没开始。他说,“我们学佛教学了那么多,都靠不住。”我说,“怎么靠不住?”他说,“现在喜马拉雅山最高峰人家都爬上去了,并没有忉利天。忉利天没有的,那么夜摩天也不会有了,那么,兜率天乃至他化自在天都靠不住。忉利天是踏实的,还在喜马拉雅山顶上的都看不到,那空间的怎么会有呢?那么,这也没有的话,初禅二禅三禅没有,禅定既然没有了,佛成佛的这个四禅没有的,那怎么成佛呢?”把一切都退完了,这样子的人就是教授式的研究佛教。那么,这个把这个信心都退完了,那样子,就糟糕了。我们说现在我们这个一切法是不是我们这个肉眼就看得到了?忉利天是我们这个肉眼看不到的,天的依报,跟我们人的眼睛两个是——它的光波人的眼睛吸收不了,你怎么能看到天呢?就是天在你面前你也看不到的。你地狱…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