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P110

  ..續本文上一頁理,道理講好之後要行動了。“或令正受”,或者,使他能夠如法地把這個道理弄下來,接受下來。“未成熟者令其成熟”,根機沒有成熟的,使他成熟。已經成熟的,使他解脫,就是行動了,行動方面的。前面是偏于理論方面的。

  “又應行難行利行有叁”,利行,有叁種是不好做的。一個是少善根的,對少善根的人,你要叫他修行,這是一個困難的事情。二有大財位的,地位很高的,又大富的,他一向放逸的,你要叫他修行,如實地修行,也是困難的。叁還有一些,對外道學過的,學過外道的,他有邪知邪見的,這些人,你要利行也是困難的。這是我們行利行的時候,有叁個難以度的,就是沒有善根的;他是世間上的大財位的;還有,是學過外道。這叁種人,最難度的就是這叁種。這是利行,下面是總結。

  

  頌 利行令實修 所教衆法義 未成令成熟 已成令解脫 

  若善根弱小 大財勢名位 曾習外道類 勤勞多方引

  “利行令實修”,利行,是愛語道理講通之後,叫他實際修行。“所教衆法義,未成令成熟,已成令解脫”,所教的一切法義,沒有成熟的叫他成熟。已經成熟的,能夠使他解脫。“若善根弱小”,假使善根弱小的,就是少善根的;“大財勢名位”,在世間上有大財富,有大勢力,有大名稱地位的那些人;還有一種學過外道的,“曾習外道類 ,勤勞多方引。”這叁種是難教化的。那麼,對這叁種人,要費很大的辛勞,多方面地引導他才能達到目的。就是利行的時候,這叁種人是最難教化的。但是也要花極大的劬勞使他們能夠引導到正路上去。

  

  乙四 同事

  教他所修,自亦應修,與彼同學,不語之語,自身能行,他必從之,自身不行,強令他行,诤訟無益,故當同事。

  “教他所修,自亦應修”,你教他做,一天到晚發號施令。他就是說,“你叫我做,你自己呢?”那就是自己還要做,帶頭,我們現在說,自己要帶頭。“教他所修,自亦應修”,你教他怎麼修呢,自己也修。我不是昨天說的麼,有一位,他經常說,“你可以出家了,你這個條件很好”,怎麼怎麼。那麼,你自己呢?你自己不出家,就是叫人家出家。這個人家對他就有看法了。那麼,你既然教人家修呢,自己也要多修,這是帶個頭。“與彼同學,不語之語”,這是身教,你不要說話,這就是比說的話還要有利。“自身能行,他必從之”,自己做到了,他也一定做到。你如果說,“我們出家人吃兩頓的,你一定要吃兩頓,這樣子沒有過失”,怎麼怎麼。你自己吃叁頓五頓,怎麼說呢?那個當然你自己要教人家吃兩頓麼,你也要吃兩頓,才好說了。你自己也做不到,你怎麼教人家做呢?所以說,你真正要教化人家呢,自己要以身作則。這個身教比言教力量還大,就是不語之教。“自身不行,強令他行,诤訟無益,故當同事”,自己不做,教人家做,那麼就是強迫命令。這個人家要反抗了,互相诤訟,大家吵起來了,沒有啥好處。所以,應當要同事,自己要一樣做,而且要帶頭先做。

  

  頌 同事能自行 恒常力精進 雖不教彼修 相習亦隨轉

  口說正教理 自身不能行 诤訟難益他 調人勤調己

  “同事自能行, 恒常力精進。”自己要做到,要人家做麼,自己先要做到。而且不但要做到,恒常地做,要精進地去做。“雖不教彼修,相習亦隨轉。”雖然你不教他怎麼做,嘴裏不說,但是,你時間久了,他看你經常這麼做,他也跟著你做了。我們就看這小孩子,母親怎麼做的,他無形之中就會學她。我們有一個鄰居,他的父親有一點神經過敏的,他認爲吃開水、吃茶,這個茶杯的這個口,大家一起喝的,很不衛生。那麼,他就吃茶是懸的,口唇不碰到茶杯或者茶壺口的,倒的。後來,他這個是一個怪習氣,他說是他講衛生,這麼人家也不去多說他了。後來還奇怪了,他的孩子到我家裏來,一杯開水倒給他,也是倒進去的。他就是看父親的,看樣,天天看了,看樣,他自己也學起來了。那就是同事,這個是不正當的同事。我們好的事情,經常做經常做,人家看了樣,也會慢慢做了。

  那麼,今天我們把顯教的就結束了,明天把密乘的略略地講一下。東西很多,但這些我們初學的,就不一定要很仔細地去知道。同時,我們這裏也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是學密法的。我們的規章製度就是兩條路。六年的學習滿了之後,一個是顯教,你去弘揚也好,弘揚你的淨土也好,這個教理是通的,哪一個宗派都必須要的知識。一個是根本教,一個是瑜伽的,一個是講緣起的;一個是中觀的,講性空的。哪一個宗派都要。然後,你去弘揚哪一個宗都可以。另一條道路,從這一條根據菩提道次第的要求,再進入密宗。那麼,這不是每一個人都一定這麼做,根據自願的。所以說,我們在講顯教的時候,對密法也是略略介紹一下就行了,不必廣講。好,今天就講到這裏。

  

  第二十二講

  我們講到現在,把顯教的部分,就是菩提道次第的那一部分講完了。下邊是密宗的那一方面,那就是密宗道次第的內涵。那麼,在這裏邊,就是略略地介紹一下密宗的一些境行果,這一些地方。那麼,還有修行的一些要點。

  (這個裏邊,我們這本書,就是《講記》的錯字很多。就把密宗道次第的我們先看一看,這個裏邊的錯字糾正一下,前面還多,也沒有功夫全部去看。

  那我們先看到這個,在密乘修法的一百八十四頁第六行最後一個字,“無知密是也”,好,一共八個密。“如次到”,這個“到”,有問題,我們懷疑——如此釋,解釋的釋——下邊一個個解釋了。“如次到”,這個“到”是肯定寫錯的。那麼,原文也對了,一般鉛印本還是到。那麼,就是再原始的沒有了,都是手抄本。那麼,這個我們懷疑大概是釋,解釋的釋。

  在一百八十九頁第叁行第四個字,“微細惑智不現行之微細煩惱”,這個“智”我們是懷疑是手指的指。什麼叫微細惑?就是指那個不現行的微細煩惱。這個指,寫個智慧的智了,可能也同音字,手抄的時候抄錯了,寫錯了。那麼,這個是因爲沒有原始本,旁邊注一個就是了,也不要塗掉。

  下邊一百九十二頁第一行,“俱足”,人旁不要,具足的具,人旁不要。

  那麼第五行第二句,“若佩法王(筌)”,這個“筌”了,肯定是錯的。在我們這個本子上對的,“玺”,國王的印,玺,爾下邊一個玉,就是可爾可爾的那個爾下邊一個玉石的玉,“若佩法王玺”。

  那麼,還有這一頁倒數的第叁行,它是最後一個字,“如不火之器,仍無異土壞”,這個“壞”有問題,土坯,或者是土壤都可以。反正原始的文也不知道了,我們的本子上是土坯。土坯,不火之器就是土坯。那麼,“無異土坯”好象是兩個重複,土壤,跟泥土一樣,這個好象好一點。

  那麼下邊一行,“叁聚戒不全,漏池難蓄水,根基既壤殘”,這個是壞殘。這個壤跟壞好象是換了個地方,應當是“仍無異土壤…… 根基既壞殘”,應當是這樣子。

  還有一個,就是一百九十叁頁倒數第叁行第二偈,“執我若芭蕉 ,安可坐梁柱”,“坐”應當是作,有所作爲的作。“安可作梁柱”,不能作梁柱的,不是坐在那裏的坐。

  二百頁的第六行,“我及父母身”,“我乃父母身”這個乃少了一撇,是“我及父母身”。<, /p>

  再過去兩行,“娑婆土成淨”,不是城牆的城,是成功的成,土旁不要。娑婆土,成淨土了。不是城,是成功的成,土旁不要。大概有這麼幾個。)

  

  五 密乘修法

  

  好,那麼我們今天就把密乘的修法講一下。這裏總的分五科。

  一,什麼叫密?這個密宗的密,一般就是認爲是秘密不可告人叫密。這裏解釋爲什麼叫密。那麼,還有一個要說明的。在對沒有學密的人,叫密。真正學了密的人,叫明。不但是不密,而且要你明白,徹底地明白。那麼,對不懂的,門外的那些沒有這個密宗根器的,沒有進入密乘的,那麼,對他說,是秘密的。因爲他不懂。那麼,什麼叫密,下邊有八個解釋。

  二,“密器之鑄成”,這是從這個中心,重點是密器的鑄成。我們經常有些人他好象是要尋找善知識,找不到,東找西找的。那麼,這裏就很簡單。菩提道次第也是這麼說的,你要法器成就,密器成就,善知識就在你眼前。本尊也會示現,其他的方式都會告訴你哪有善知識,不會找不到的。如果你假使密器沒有成就,站在你面前你也認不到他是善知識。所以說,我們不要從外邊去求。我再叁講的,廣化的那個叁門裏邊,不從外求,“莫向外求”。你要求善知識,向內求。怎麼內求?你自己成了密器,決定有密乘的善知識會教你。如果你不是密器的話,你到處求還求不到。所以說,一切法,都要從內求,不要向外求。那麼,你這個內求,是有辦法的,外求是沒有辦法的。你踏破鐵鞋,你也不一定找得到。但是,內求,你只要有一個目標,密器如何,能夠鑄成了,成就了,決定善知識會現的。佛菩薩的神通,哪裏會說你密器成就了不管你的呢,肯定要來度你的。但是,你密器沒有成就,那個就是在你面前,你也上不了路。所以說,這個十分必要。

  叁,再下邊,“擇師法”,密乘的師,比顯教的師還要嚴格。

  四,下邊,“受學密乘戒”。如果真的要修密法的話,你一定要受叁昧耶戒。

  五,最後,“修行要道”。修的時候還有一些重要的問題。

  那麼,這個就是說入密乘的。我們再叁強調菩提道次第它是共同道,學好之後,它本來開兩條路。一個就是說你顯教的波羅蜜乘專門地修下去,也會成佛。第二個,就是進入密乘道,那就是快一點成佛。密乘道的根機就是菩提心發了之後,更要急于度衆生,所以說,他要更快一些地這個成就。跟波羅蜜大乘,他們的目的是一個。一個就是說菩提心發得更懇切一些,要求快一些,僅僅是這一個要求不同。這個要求不同,佛就有一種特殊的方法,可以使他們快。那麼,就是說最快的就…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