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P112

  ..續本文上一頁備”。“如發心功德,萬善齊張”,從發心功德的緣起門來說,只要菩提心一發,什麼善的都開了。“萬善齊張”,全部都是好的東西,好的緣起。“阿字義門,諸惡盡滅”,“阿字”,無生,那就是真谛來看,一切法都是自性空,一切惡都沒有的,都滅掉了。“乃至戒定慧道度攝等行”,戒定慧、五道、六度、四攝等等的修行的那些方法。“聞思修法境行果事”,境行果,聞思修法還有它的境行果等等。“無量諸法,攝于一法之上”,因爲它是整個法界是一個聯系的,一個統一體,你這個裏邊有他,他裏邊又包含他。一個爲主,其他的爲伴,一個爲伴,它作伴的話,其他就是爲主,互爲主伴,互相襯托,互相相契。這個緣起,是最微妙的緣起。攝于一法上,無量諸法都可以攝在一個法上,從一個地方就看到一切。這是要很對這個有觀察力。我們凡夫看到一個就是一個,不知道它裏邊還攝了很多。只看到表面上的,隱在裏邊的他就看不到了。“功用齊起”,從他在這一方面說,他的功用,同時都在起。“無不圓具”,沒有一個不圓的,這是圓人見法,無不皆圓。我們不是圓的人,鈍根去見,什麼都是鈍的,都是有偏的。“此唯善習者能知”,那就是說真正善于修習的人才知道,那麼普通人不知道,那也叫密。

  

  乙六 發心密

  由其了解上說圓頓境義,並知下文次第力用之法,深明發心成佛因果、理事一貫之義相作用,而起發菩提心之次第修行,有異乎平常斷惑證真之力用,超越時間,因果同時,如是發菩提心之用,世人不知,或知而不信,或行不如法,故稱爲密。

  “發心密”。那就是發心的問題了。“由其了解上說圓頓境義”,上邊說的都是境,上邊五個密的境相你知道之後,你從這個地方發心。“並知下文次第力用之法”,下面還有次第密。次第是用,前面是境。那麼,你知道前面的境跟後面的用,然後你這樣子來發心的話,那你這個發心也是圓的。那就是說,發心就是成佛。你把發心即成佛的因果的道理,事理一貫的道理的作用,並發菩提心的次第修行。但是,圓頓裏邊又不離開次第,就像一個齒輪轉,像上次一個比喻一樣的。你如果發心是圓頓的,發心即成佛。但是,在裏邊修行的次第曆曆分明,整個一個輪子轉了之後,一個牙齒、每一個牙齒在轉都是按了次第的,沒有說是跳過去了,沒有。所以說,圓頓裏邊沒有離開次第,次第也沒有離開圓頓。你一個輪子轉的時候,齒輪轉的時候,整個輪子都在轉,也是圓頓的。那麼,這樣子的道理知道之後,以這樣子發菩提心來修行,對一般的,就是顯教的斷惑證真的力用,大大地不一樣。他可以超越時間,時間是假法嘛。“因果同時”,集一個因,果法就在裏邊。“如是發菩提心之用”,這樣子的殊勝的作用,一般世間人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之後,告訴你了,不相信,“哪有因果同時的?我一發心就成佛了,沒那麼快。”那麼,這樣子還是不信。“或行不如法”,即使信了之後,你依它修行的時候,沒有如法地修。那麼,這樣子,就搞不清楚了,叫密。這是一個發心的密。

  

  乙七 次第密

  次第者,方便善巧之謂,雲何善巧?由理事圓融,諸法齊修而不紛亂,並能興各各相應同時具足之微妙次第作用,以得諸善巧故,能二智速圓,二障易除,果道立成,有進無退,魔不能擾。庸常莫知,故稱爲密。

  還有“次第密”。次第,就是方便善巧。“雲何善巧?由事理圓融”,這個事跟理圓融。我們說事理無礙,還不稀奇,要事事無礙,什麼事什麼事都是沒有妨礙的,都是相即相若的。這個是法界緣起,那才是一個最微妙的。“諸法齊修而不紛亂”,諸法一起在修,但是一個個齒輪,齊修就是圓頓。但是,次第不亂,一個牙齒一個牙齒挨了走。所以,這樣子,各行各的作用,同時相應,同時具足。那麼,這樣的微妙次第作用,“以得諸法善巧”故。因爲得了這些善巧,可以使“能二智速圓”。兩個智,根本智、後得智,很快地圓滿。這是後邊的境善巧。繼而,“二障易除”,兩個障,就是煩惱障、所知障,容易很快地除掉,就是後邊的對治善巧。“果道立成”,馬上就成佛,時劫善巧。“有進無退”,資糧善巧。“魔不能擾”,師資善巧。“庸常莫知,故稱爲密。”下邊五個善巧,就是說這個解釋這個問題。

  

  丙一 境善巧

  謂了前五者密義故。

  “境善巧”,前面的五個密,就是前五個密都是講境的一些道理。那麼,知道前面五個密,對于這個法界這個境,起了善巧。那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尊貴密知道之後,他知道這個事相,這個事密是知道了。有了事密,就學理,後邊的微細密就是理。事理兩個合起來修,但是,也要知道事是沒有自性的。事跟理,要合起來。但是事,因爲不知道,不要執著它是硬梆梆、有實性的,而是如幻如化的。你要這樣子知道這個事密之後,知道它是如幻如化,然後進入一個理密,就是微細密。知道微細密之後,再進一步知道法界緣起,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互相相入,相滲透的話。那麼,就是說入普遍密,再進入普遍密,就是真如緣起了,真如遍一切處。然後這個真如知道之後,從它的一個顯一個密、一個顯一個隱裏邊,又知道隱顯密。隱顯密知道之後,一切法都是攝在一個法裏邊,一切法可以攝在一個法裏邊,那就是總持密,一即一切,那就是總持密。舉一個法,一切都攝在裏頭了。那麼,只要五個善巧的境把它善巧之後,那今後就會發殊勝的菩提心,發心密。那麼,這是對境的善巧。

  

  丙二 對治善巧

  下邊對治的善巧,就是說,能治善巧,能治、所治,分兩個。

  

  丁一 能治善巧

  即斷惑之作用殊妙,由其信解、歸依、發心、教乘次第力故(道品等),得深厚之加持故,信解自心不思議力故,信解真空理故,具足持戒力故,信解業不思議因果力故,信解法界緣起力故。

  能治的,就是能治的道,斷煩惱的作用殊妙,殊勝。到底哪些人是斷煩惱呢?就是說他的“信解”、歸依,信解叁寶,實德能;“歸依”;“發心”,發菩提心;“教乘次第”,就是修道品等等,修六度四攝。他得到深厚的加持。“信解”,這個裏邊就是我們說,我們念密宗的儀軌經常“自心不可思議力,諸佛如來加持力,法界種種緣起力,凡諸如理希望力”,等等,有六個力。這個就是說自己心本身是佛,有不思議的力量。我們經常有些人問,就是說他念經的時候要跳、要動,怎麼辦?這個我們有傳承,你叫它不動,它就不動。這是心不思議力,你只要下個命令,不要動,它就不動了。很多人就試驗過的,你只要自己意志堅強,不准動,就不動了。所以,這個事情是不可思議力。“信解真空理故”,你知道真空的道理知道之後,一切法自性空,這個力量也是很大。我們理忏的時候,罪性本空,那就根本忏掉了。“具足持戒力故”,這個持戒力也是重要的。還有六度力,行六度的,布施、持戒、忍辱等等,這個六度就是白淨的力量。我們在《上師供》“五力正真配合口教授”裏邊,就有這個白淨的善力。這裏強調持戒,那麼其他的六度也是有殊勝的力量。“信解業不思議因果力故”,業力不可思議,這個當然,大家都知道,業力是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在哪裏?因果不謬,同時還可以轉變。不但是不謬,還可以轉變。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冷水熱水一摻,可以使它改變的,不是說死的。“信解法界緣起力故”,法法相即、相入,這個殊勝的那些力量。那麼,有這樣的力量的話,你對治煩惱的善巧力就大了。否則的話,你死板板的,這個力量就很小。

  

  丁二 所治善巧

  即能治能知細微惑故,諸障不障故,衆魔不擾故,遣除退惰,別具方便故,困苦愚昧能解救故,由能治力強,諸惑猶點雪入爐,惑不我害故,方便衆多,難除之習氣易除故,能令智等資糧,速得圓滿。

  “所治善巧,即能治能知細微惑故”,密宗裏邊專門對治微細惑的。因爲我們顯教的學過,密宗必須要經過顯教,就是說共同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學好了,再進入密乘。沒有前面的,後頭的得不到。就是前面得到了之後,如果對于密乘的信解力不夠,也不能進入密乘。那麼,就是說你真正密器成就了。密器怎麼成就後頭要講。那麼,你這樣子,在共同道的時候,粗的煩惱早就對治完了,有的人就認爲自己煩惱已經沒有了。但是這個時候,我們說微細煩惱,就是“滅除煩惱四百四十病”,這個《上師供》都有。就是這些微細的隱在裏邊的煩惱,你自己還不知道,認爲沒有了。這個時候密法怎麼辦?這些煩惱不滅掉,成佛是成不了的,就要把它鈎出來。勾刀,我們看大威德手上那個勾刀,一把刀裏起一個鈎子的,把你勾出來,把你斷掉。這個就是用密法的用這個方法。所以說,把微細煩惱斷掉。

  “諸障不障故”,一切障障不住,方便善巧多。我們的密法裏邊,大家知道,息增懷伏。我們講曼荼供的時候,也有息增懷伏。我們每天,每個月十五早上念的是息增懷伏,一切魔障都能降住。當然,你修法的人要自己有力量,自己不持戒,不好好地觀想,那個定力不夠,那當然力量小。如果你如法、合量地修,這個力量極大。但是,我們要說“懷”,息增懷伏,伏,降伏法,黃教一般是不用的。因爲用了降伏法,傷慈悲,把對方是降住了。我們看米拉日巴修那個黑法,他是報他的仇了,他的那個護法就把血淋淋的心都拿給他,等于降,給你除掉了。那麼這個,我們黃教是盡量避免用。實在爲了正法的關鍵時刻,也得要用。但是,用了之後,對自己還是有回過來的損害。那個對自己就是即身不能成就。雖然障是除掉了,結了個冤,自己本身造了個孽,要想這一世成就是困難的,沒有辦法的。

  “衆魔不擾故”,因爲你這樣子,方法很多,一切魔他也擾不了你。“遣除退惰,別具方便故”,那個你自己修行的時候,有本尊護法的護持,只要你修得相應。所以說,我…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