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P112

  ..续本文上一页备”。“如发心功德,万善齐张”,从发心功德的缘起门来说,只要菩提心一发,什么善的都开了。“万善齐张”,全部都是好的东西,好的缘起。“阿字义门,诸恶尽灭”,“阿字”,无生,那就是真谛来看,一切法都是自性空,一切恶都没有的,都灭掉了。“乃至戒定慧道度摄等行”,戒定慧、五道、六度、四摄等等的修行的那些方法。“闻思修法境行果事”,境行果,闻思修法还有它的境行果等等。“无量诸法,摄于一法之上”,因为它是整个法界是一个联系的,一个统一体,你这个里边有他,他里边又包含他。一个为主,其他的为伴,一个为伴,它作伴的话,其他就是为主,互为主伴,互相衬托,互相相契。这个缘起,是最微妙的缘起。摄于一法上,无量诸法都可以摄在一个法上,从一个地方就看到一切。这是要很对这个有观察力。我们凡夫看到一个就是一个,不知道它里边还摄了很多。只看到表面上的,隐在里边的他就看不到了。“功用齐起”,从他在这一方面说,他的功用,同时都在起。“无不圆具”,没有一个不圆的,这是圆人见法,无不皆圆。我们不是圆的人,钝根去见,什么都是钝的,都是有偏的。“此唯善习者能知”,那就是说真正善于修习的人才知道,那么普通人不知道,那也叫密。

  

  乙六 发心密

  由其了解上说圆顿境义,并知下文次第力用之法,深明发心成佛因果、理事一贯之义相作用,而起发菩提心之次第修行,有异乎平常断惑证真之力用,超越时间,因果同时,如是发菩提心之用,世人不知,或知而不信,或行不如法,故称为密。

  “发心密”。那就是发心的问题了。“由其了解上说圆顿境义”,上边说的都是境,上边五个密的境相你知道之后,你从这个地方发心。“并知下文次第力用之法”,下面还有次第密。次第是用,前面是境。那么,你知道前面的境跟后面的用,然后你这样子来发心的话,那你这个发心也是圆的。那就是说,发心就是成佛。你把发心即成佛的因果的道理,事理一贯的道理的作用,并发菩提心的次第修行。但是,圆顿里边又不离开次第,就像一个齿轮转,像上次一个比喻一样的。你如果发心是圆顿的,发心即成佛。但是,在里边修行的次第历历分明,整个一个轮子转了之后,一个牙齿、每一个牙齿在转都是按了次第的,没有说是跳过去了,没有。所以说,圆顿里边没有离开次第,次第也没有离开圆顿。你一个轮子转的时候,齿轮转的时候,整个轮子都在转,也是圆顿的。那么,这样子的道理知道之后,以这样子发菩提心来修行,对一般的,就是显教的断惑证真的力用,大大地不一样。他可以超越时间,时间是假法嘛。“因果同时”,集一个因,果法就在里边。“如是发菩提心之用”,这样子的殊胜的作用,一般世间人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之后,告诉你了,不相信,“哪有因果同时的?我一发心就成佛了,没那么快。”那么,这样子还是不信。“或行不如法”,即使信了之后,你依它修行的时候,没有如法地修。那么,这样子,就搞不清楚了,叫密。这是一个发心的密。

  

  乙七 次第密

  次第者,方便善巧之谓,云何善巧?由理事圆融,诸法齐修而不纷乱,并能兴各各相应同时具足之微妙次第作用,以得诸善巧故,能二智速圆,二障易除,果道立成,有进无退,魔不能扰。庸常莫知,故称为密。

  还有“次第密”。次第,就是方便善巧。“云何善巧?由事理圆融”,这个事跟理圆融。我们说事理无碍,还不稀奇,要事事无碍,什么事什么事都是没有妨碍的,都是相即相若的。这个是法界缘起,那才是一个最微妙的。“诸法齐修而不纷乱”,诸法一起在修,但是一个个齿轮,齐修就是圆顿。但是,次第不乱,一个牙齿一个牙齿挨了走。所以,这样子,各行各的作用,同时相应,同时具足。那么,这样的微妙次第作用,“以得诸法善巧”故。因为得了这些善巧,可以使“能二智速圆”。两个智,根本智、后得智,很快地圆满。这是后边的境善巧。继而,“二障易除”,两个障,就是烦恼障、所知障,容易很快地除掉,就是后边的对治善巧。“果道立成”,马上就成佛,时劫善巧。“有进无退”,资粮善巧。“魔不能扰”,师资善巧。“庸常莫知,故称为密。”下边五个善巧,就是说这个解释这个问题。

  

  丙一 境善巧

  谓了前五者密义故。

  “境善巧”,前面的五个密,就是前五个密都是讲境的一些道理。那么,知道前面五个密,对于这个法界这个境,起了善巧。那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尊贵密知道之后,他知道这个事相,这个事密是知道了。有了事密,就学理,后边的微细密就是理。事理两个合起来修,但是,也要知道事是没有自性的。事跟理,要合起来。但是事,因为不知道,不要执着它是硬梆梆、有实性的,而是如幻如化的。你要这样子知道这个事密之后,知道它是如幻如化,然后进入一个理密,就是微细密。知道微细密之后,再进一步知道法界缘起,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互相相入,相渗透的话。那么,就是说入普遍密,再进入普遍密,就是真如缘起了,真如遍一切处。然后这个真如知道之后,从它的一个显一个密、一个显一个隐里边,又知道隐显密。隐显密知道之后,一切法都是摄在一个法里边,一切法可以摄在一个法里边,那就是总持密,一即一切,那就是总持密。举一个法,一切都摄在里头了。那么,只要五个善巧的境把它善巧之后,那今后就会发殊胜的菩提心,发心密。那么,这是对境的善巧。

  

  丙二 对治善巧

  下边对治的善巧,就是说,能治善巧,能治、所治,分两个。

  

  丁一 能治善巧

  即断惑之作用殊妙,由其信解、归依、发心、教乘次第力故(道品等),得深厚之加持故,信解自心不思议力故,信解真空理故,具足持戒力故,信解业不思议因果力故,信解法界缘起力故。

  能治的,就是能治的道,断烦恼的作用殊妙,殊胜。到底哪些人是断烦恼呢?就是说他的“信解”、归依,信解三宝,实德能;“归依”;“发心”,发菩提心;“教乘次第”,就是修道品等等,修六度四摄。他得到深厚的加持。“信解”,这个里边就是我们说,我们念密宗的仪轨经常“自心不可思议力,诸佛如来加持力,法界种种缘起力,凡诸如理希望力”,等等,有六个力。这个就是说自己心本身是佛,有不思议的力量。我们经常有些人问,就是说他念经的时候要跳、要动,怎么办?这个我们有传承,你叫它不动,它就不动。这是心不思议力,你只要下个命令,不要动,它就不动了。很多人就试验过的,你只要自己意志坚强,不准动,就不动了。所以,这个事情是不可思议力。“信解真空理故”,你知道真空的道理知道之后,一切法自性空,这个力量也是很大。我们理忏的时候,罪性本空,那就根本忏掉了。“具足持戒力故”,这个持戒力也是重要的。还有六度力,行六度的,布施、持戒、忍辱等等,这个六度就是白净的力量。我们在《上师供》“五力正真配合口教授”里边,就有这个白净的善力。这里强调持戒,那么其他的六度也是有殊胜的力量。“信解业不思议因果力故”,业力不可思议,这个当然,大家都知道,业力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在哪里?因果不谬,同时还可以转变。不但是不谬,还可以转变。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冷水热水一掺,可以使它改变的,不是说死的。“信解法界缘起力故”,法法相即、相入,这个殊胜的那些力量。那么,有这样的力量的话,你对治烦恼的善巧力就大了。否则的话,你死板板的,这个力量就很小。

  

  丁二 所治善巧

  即能治能知细微惑故,诸障不障故,众魔不扰故,遣除退惰,别具方便故,困苦愚昧能解救故,由能治力强,诸惑犹点雪入炉,惑不我害故,方便众多,难除之习气易除故,能令智等资粮,速得圆满。

  “所治善巧,即能治能知细微惑故”,密宗里边专门对治微细惑的。因为我们显教的学过,密宗必须要经过显教,就是说共同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学好了,再进入密乘。没有前面的,后头的得不到。就是前面得到了之后,如果对于密乘的信解力不够,也不能进入密乘。那么,就是说你真正密器成就了。密器怎么成就后头要讲。那么,你这样子,在共同道的时候,粗的烦恼早就对治完了,有的人就认为自己烦恼已经没有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说微细烦恼,就是“灭除烦恼四百四十病”,这个《上师供》都有。就是这些微细的隐在里边的烦恼,你自己还不知道,认为没有了。这个时候密法怎么办?这些烦恼不灭掉,成佛是成不了的,就要把它钩出来。勾刀,我们看大威德手上那个勾刀,一把刀里起一个钩子的,把你勾出来,把你断掉。这个就是用密法的用这个方法。所以说,把微细烦恼断掉。

  “诸障不障故”,一切障障不住,方便善巧多。我们的密法里边,大家知道,息增怀伏。我们讲曼荼供的时候,也有息增怀伏。我们每天,每个月十五早上念的是息增怀伏,一切魔障都能降住。当然,你修法的人要自己有力量,自己不持戒,不好好地观想,那个定力不够,那当然力量小。如果你如法、合量地修,这个力量极大。但是,我们要说“怀”,息增怀伏,伏,降伏法,黄教一般是不用的。因为用了降伏法,伤慈悲,把对方是降住了。我们看米拉日巴修那个黑法,他是报他的仇了,他的那个护法就把血淋淋的心都拿给他,等于降,给你除掉了。那么这个,我们黄教是尽量避免用。实在为了正法的关键时刻,也得要用。但是,用了之后,对自己还是有回过来的损害。那个对自己就是即身不能成就。虽然障是除掉了,结了个冤,自己本身造了个孽,要想这一世成就是困难的,没有办法的。

  “众魔不扰故”,因为你这样子,方法很多,一切魔他也扰不了你。“遣除退惰,别具方便故”,那个你自己修行的时候,有本尊护法的护持,只要你修得相应。所以说,我…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