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把他迷住了。不會進入這些迷住的森林去,因爲有人指路嘛,穩速到家——涅槃城,能很快到涅槃城。
這個裏邊,就是有一個困難,就是說對師父要有信心。對上師沒有信心的話,他告訴你不相信的話,那也是沒辦法的。那自己不相信就完了。反正傳承裏邊都有一條路,這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信不信,就看自己善根有沒有。有信的人一信到底,就可以很直接地達到他的目的。要考慮考慮、思惟思惟、考證考證,那個書上去翻翻的,看看合不合適。這個師承的傳承它有它的密意,不一定經典裏翻得到他的依據。有的時候看起來好象不一樣,但是你靠自己的微薄的智慧要去考驗這些東西,那就是這個穩速的道路就自己離開了。
乙八 無知密
不解密義,認同妖術,不親知識,妄評是非,顯密異轍而觀,或執此以謗彼,劣慧愚迷,故見爲密。
最後一個“無知密”。“不解密意,認同妖術,不親知識,妄評是非。”那就是一些普通的凡夫,他愚癡,密宗他不知道,秘密他是認爲不可見人的,這是妖術,不是一個正規的。那麼,就是說很多人就把密法當作妖術來看了。我們記得上海有一個,他是轉世的。他在那個學校裏念書的時候,大學念書的時候,人家都叫他妖道。因爲他修法很有理念,人家又承認他的理念,但是又不承認他的法術,說他是妖道,就是有妖術的道士。他又不是道士,他是密宗的。那麼,“不親知識”,他也不親近善知識。“妄評是非”,憑自己的世間的狹隘的、有缺陷的心的知識來亂七八糟地評論這個對,那個不對。
“顯密異轍而觀”,把顯宗、密宗一定要拆成兩個,“我們是顯教的,你們密宗的,我不相信的。”甚至于排斥的,溫州就有很多一部分排斥密宗的。他這個就是明明一個東西要拆兩個。你把密教排斥了,你顯教還存在嗎?顯教也不存在了,這個前面講隱顯密的時候就講得很清楚。有密就有顯,如果密要把它取消了,把它滅掉了,你說“你密宗是婆羅門教”,什麼什麼,一定要把它消滅掉。好了,你把密宗消滅掉,你顯宗也站不住了,也消滅掉了,那就是滅法了。不是天魔來滅法,是你自己來滅法。
“或執此以謗彼”,或者你拿這個來毀謗那個,以顯的謗密的,以密的謗顯的,都是無知。“劣慧愚迷,故見爲密”,因爲他的智慧很差,下劣的智慧,愚癡充滿了的。那麼這樣子來看密法,當然是很稀奇,秘密。搞不懂,還要誹謗。
那麼,這裏把密的一些意思講完了。
甲二 密器之鑄成
下邊,是重要的“密器之鑄成”。我們要修密法,一定要成就密器。這個密器如何成就呢?這是重點。
乙一 具足修持菩提
那就是菩提心要滿。一個是願菩提,一個是行菩提,都要夠量的有。
丙一 願心
頌 未修菩提心 他人不若己 怨親了了別
愛憎心不平 若佩法王玺 自他同害困
你修密法,如果沒有菩提心,那就是自以爲了不得,“人家也不如我。”他怨親呢,又曆曆分明。“這是我的親人,這是我的冤家。”“愛憎心不平”,沒有修平等舍心,有的是親的,要愛,冤的要憎,心不平等,平等舍心沒有。那麼,這樣的人菩提心沒有,如果你“若佩法王玺”,假使你教他密法的話,法王就是佛,法王,把佛的這個印鑒、寶印交給他的話。那不是他就憑這個印宰殺自由,他就亂搞起來了,把親的弄得好好的,仇的都全部消滅掉。那是害自己,又害人家了。所以說,沒有菩提心的人,這個力量極大的密法是不能教給他的。一定要發了菩提心,這是第一個要求。
丙二 戒行
頌 無戒行無力 不堪有所涉 如不火之器 仍無異土坯
叁聚戒不全 漏池難蓄水 根基既壞殘 密戒無由生
“戒行”。菩提願心,菩提願心有了之後,行菩提也要有,單是一個空願也不行。要實際行動的,菩薩戒要受。所以說,“無戒行無力”,假使你菩提心有了之後,這個菩提願的行,這個菩薩戒的行沒有,那你只是空願,沒有力量。“不堪有所涉”,等于說你走路,兩個腿沒有力量,你走不遠,走不動。
再一個比喻,“如不火之器,仍無異土坯(或土壤)”。我們說做陶器、瓷器,假使茶壺也好,什麼也好,我們說泥菩薩就是陶的坯子,做一個菩薩坯子。你不經過窯裏燒的話,那你碰到水就化掉了,跟土一樣。土坯也好,土壤也好,都是土。那個土坯,不火之器就是土坯。土壤,就是它原來的材料,就是泥土。那麼,你做那個樣子做成功了,你不燒的話,你泡到水,不是化掉了嗎?所以說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你這個菩薩的樣子,菩薩戒也受了一個,而真正菩提心也沒有,行也行不起。你說要度衆生,不但你度不了,你自己還難保。所以說,泥菩薩浸不了水的。盡管你是樣子跟菩薩一樣,但是你菩薩的量不夠,你碰到水就化掉了。人家泡了水沒有事,你泡了水就自己化掉了。所以說“仍無異土坯”。
“叁聚戒不全,漏池難蓄水”,叁聚淨戒,菩薩戒了不完全的話,等于說這個池,本來蓄水池是蓄水的,但是這個池是漏的。那你再大的水進去它也漏完了,裝不滿。那麼,就不起作用了。這個蓄水池,沒有水的池要它幹啥?就不起作用了。所以,叁聚戒要全。
“根基既壞殘 ,密戒無由生”,你這個根基壞掉之後,就是說你是犯了戒的那些呢,對菩薩戒,包括叁聚淨戒——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這個根基是不全的話,密乘的叁昧耶戒根本建立不起來。這是地基,地基沒有,就是叁聚戒不行,菩薩戒沒有行的話,那麼,你密乘戒安不上去。安不上去你怎麼修密法?所以說,要修行密法的人,第一個要求的菩提願心、菩提行心都要具足。那麼,這才能夠進入密法。不但是密法,波羅蜜多大乘沒有菩提心、沒有菩薩行,你怎麼做?我們在上士道裏邊就講了,一定要菩提願心、菩提行心都要具足,才是進入大乘了。否則的話,你不是大乘人。那麼,密法是更需要了。如果這兩個沒有的話,進不了密乘。
乙二 學習完全次第深修廣行般若之教理
頌 不知深般若 圓成難修學 不學廣般若 生起艱于行 如醫師藥匠
不解醫科理 雖終身勤劬 不獲勝利譽 無方便教他 害人亦害己
第二個,要學習圓滿的次第,就是深廣般若都要學,整個的要學好。“不知深般若 ,圓成難修學”,我們在密法裏邊兩個次第,一個生起次第,一個是圓成次第。生起次第要有廣般若,緣起的,講緣起的。圓成次第,要講性空的。那麼,你如果深般若不知道的話,圓成次第也無從下手,沒辦法學。我們很多人才歸依這個上師,就向上師要求什麼,“你傳我圓成次第。”你想想看,你深般若還沒有碰到邊,圓成次第交給你不是害你嗎?“圓成難修學”。“不學廣般若”,這個假使廣般若不學的話,生起次第也修不起。所以說,密宗的兩個成就,生圓次第,如果深廣兩個般若沒有學好的話,那是沒有辦法修的。
打個比喻,“如醫師藥匠,不解醫科理”,醫生跟抓藥的藥工,他假如醫生的道理不知道的話,那麼,一天到晚給人家看病,要麼給人家抓藥,結果抓錯了,看錯了。不但是沒有名聞利養,還要抓起來坐監。“雖終身勤劬,不獲勝利譽”,雖然你一輩子辛苦,因爲你不懂這個道理,醫學的道理,學的道理也不懂,那麼,你就沒效果,人家治不好病,甚至于把病搞壞。那麼,你殊勝的名譽利養當然不會有。就說得不好聽一點,你還會被抓起來。“無方便教他,害人亦害己”,無方便,是不是方便,我們看看這裏。是方便,那麼,這個字,這個“更”也錯了。沒有方便來教他呢,那麼你就是既害人又害己。那就是說藥工、醫生,你沒有這個醫藥的知識,你要給人家治病去了。那麼,人家給你治死了,害了人,你自己犯了罪,抓起來了,那不是害自己了?
我們在五臺山的時候,就聽說一個針灸醫生。一個小廟裏死了一個出家人。一個針灸醫生,江湖醫生,他跑到五臺山來做江湖醫生的,也沒有執照。那麼,這些醫生是不可靠的,千萬不要去找他們。那麼,他把這個針灸紮背心。懂針灸的人,背是不能深紮的,只能淺淺紮一點。他結果,把那個病人,本來這個病還不是大病,他是一些小毛病。紮一下,這個因爲便宜,這個江湖醫生要的錢便宜,紮一下。他就給他(病人)紮起來了,背上紮了好幾針。紮了之後,那個病人搖晃起來了。那個醫生看見病人搖晃,你該把針拔掉了,哪知道他逃掉了。這個病人,就是針在身上不拔出來,一直紮在背上紮深了,死掉了。死掉之後,最後,這個江湖醫生也抓住了。這是五臺山以前我們在的時候,出現這麼一個案子。
你這個醫生真是糊塗,你自己沒有本事,就不要亂紮。紮了之後,看見不對頭麼,趕快拔針了。他不但不拔,這樣跑掉了,把病人白白害死一個。那麼,自己也逃不了,你逃哪裏去呢?這就是“害人亦害己”。那麼,我們修行的人,自己沒有修好的話,千萬不要亂教人。一教人的話,你還不是成了一個江湖醫生。
乙叁 分全證得空理加持而生之密乘信願
頌 不解空無我 信願皆不實 由他信心生 可由他不信
執我若芭蕉 安可作梁柱 堂殿功未完 不風雨而傾
廣大堅實法 必安金剛地 未親受加持 信願不堅固
信由他可毀 不堪有緣違 修行力複鮮 寶山未親見
“分全證得空理加持而生之密乘信願”,這要一部分或者全部得到。這個很難。這個我們說發菩提心還是從顯教的。那麼,這個深般若、廣般若,顯教也有。對金剛乘的信,相信,願,發願要修這個金剛乘的願,這個是密乘特有的。要部分的,或者全部的要證得,不是聽到人家說,要自己親身的經驗,得到這個加持,得到這個空性的而生的,或者空性或者加持得到的這個信,這個願。這個有了之後,不會退了。這個沒有的話,總是靠不住。
“不解空無我,信願皆不實”,就是你空無我的道理不知…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