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有些人,只要顯神通一來,馬上就去歸依、灌頂。這個我們看看,該具足的條件是不顯神通。于功德也好,顯密教的功德也好,不管你是戒定慧的功德,或者是學法的功德等等,或者是修證,修行的方便,修行裏邊有很多的一些善巧方便,不要到處說。神通等甚深的境界,也不能到處說,要秘藏不顯現。那麼,當然,對師承,自己的師承,或者是最要好的同參,大家在這個交換、交流的時候,偶爾說一下是可以的,不能對外宣布。這些,如果是有這個——這叫忍,就是前面的得法忍。
如果這個忍力沒有的話,以神通,自己功德到處宣傳,來招攬那些信徒的,這些人,不敢親近。所以說,上當的不少。青海無上師,還是什麼盧勝彥,都是有神通的,還是什麼這個什麼*輪功,什麼功,各種名堂多得很。他們都會有點小神通,鬼通,我們說個老實話,鬼通。鬼神通都有一點點,那麼他的號召力極大。我聽說有一位,他說,對一個居士說,“你前輩子我的母親,現在碰到了,你好好給我護法”,顯神通,到底真的假的那還不知道。反正那個人就迷掉了,“我是你的母親,我就該護你的法了”。
丙四 性沈毅
頌 作業性堅忍 重諾事不掉
這個性要沈著,要有堅定,要有毅力,堅定不移的,不動搖的。就是不要去朝叁暮四的,一會兒這麼,一會兒那麼的。“作業性堅忍”,作事情心要堅定,要有堅忍的心。“重諾事不掉”,“重諾”,就是說答應了人家之後就是要辦到,不要空口亂答應人,結果,都是說一些假話。“事不掉”,做這個事情不要掉,“掉”就是說一下子掉舉了,一下子想這個想那個。這個事情要麼不做,做,就做到底,把它做成。不能說這個這個,事情麼做了很多,沒有一個做成的,虎頭蛇尾,或者是有始無終,等等。這樣的人不行。你要度衆生住持正法,不能這一個去搞一下,有困難,就退了,不幹了,那個搞一下,一下子又退了。這樣子你搞來搞的話,你是百事無成的話,你搞什麼呢?沒有名堂的。所以說,要有堅忍沈毅的,要有堅定的力,在困難之中,也不退的。這樣子的人才可以做師。
丙五 善傳授
頌 于觀機施教 具方便善巧 次第若登高 初中後不謬
“善傳授”。自己有本事,教不來人,那也不行,要觀機施教。“于觀機施教,具方便善巧。”就像這個佛在世的時候,舍利弗他教兩個弟子,修了很久沒有成就。就問佛,佛一問,他們原來做什麼?他說,他原來是洗衣服的,舍利弗教他修數息觀他修來修去修不成。後來佛說,你修不淨觀。一修就成。他洗衣服都是髒東西,不淨觀一觀就觀起來了。還有一個打鐵匠的,舍利弗教他修不淨觀,修來修去修不成。佛問他:“你是幹什麼的?”他說:“打鐵的。”“你修數息觀。”一修就成,鐵匠“啪啪啪”,一二叁四打錘子,他這個心裏邊早有這個基礎了,你再數息觀一數,他清清楚楚數下來了。那麼,就成就了。所以,要觀機施教。這個很難,你搞錯了一個,對方一個好的材料會給你浪費掉。所以,要觀機施教,要方便善巧。
“次第若登高,初中後不謬。”那麼,這個重要的善巧,當然是按了次第教。菩提道次第,宗喀巴大師再再地強調要按了次第修。而我們漢地的人,就歡喜好高骛遠,圓頓,一下子跳龍門,跳上去最好。眼睛不要看,鼻子豎起來,腿子盤起來,什麼都不要學,“開悟了,我什麼都有了。”這樣子的賺便宜的方法,就是沒有善巧,你永遠得不到。你要登高,你要從下邊來了。一層一層,從下士道,中士道,那麼上士道的高度才來,才是密宗道。你如果下士道不要,中士道就沒有;中士道沒有,上士道也沒有;上士道沒有,密宗道也根本就沒有。所以,次第,跟登高一樣,必定按了次第上去,你要跳躍的話,就不行。
“初中後不謬”,初中後不要搞錯。初該什麼做,中間怎麼做,後面又怎麼做,不要搞錯。這是善于教授。
丙六 具悲心
頌 爲報酬佛恩 令正法不淪 不忍心攝受 非利養恭敬
要有悲心,“具悲心”。“爲報酬佛恩,令正法不淪。”前面說沒有悲心,什麼悲心?就是這個。他要攝受弟子,弘揚正法,並不是爲了名聞利養、恭敬禮拜、磕頭、紅包,不是爲這個。“爲報酬佛恩”,我們在叁界裏邊流浪,所以能夠住人天,不沾惡道,所以能夠出叁界,所以能夠成佛度衆生,都是靠佛的恩。那麼,我們現在沾到一點光了,就趕快要報恩,爲做報恩的關系。
還有一個,“令正法不淪”。我們在這個世間上,既然是佛弟子,佛的事業就是住持正法,我們總要擔點肩。不要看了正法沈淪,“不關我的事,我只要清修,一個人住個茅棚,一個人單修好了。我修了,我就對了,這個世間上的正法有沒有不關我的事。”這樣的心呢,沒有責任心的。我們比丘是佛的長子,就是要負擔如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要住持正法的。這個心沒有,沒有悲心——就是說一個話。所以,我們在常住裏一樣的,看了正法的事情不幹,自己拿本書。沒有悲心就是說,你將來不能作師父。
“不忍心攝受”,我們攝受弟子,是爲了正法不斷,以不忍的心來攝受的。不是弟子多,“我的力量就大,以後我有什麼事情呢,一大批弟子來擁護我,我可以勢力就大起來了。”這個心,就是世間的心了。不是爲這個,是爲了正法不斷,爲了他不受苦,能夠救度他,以這個不忍的心來攝受弟子的。那麼,這樣子的人才可以算。
“非利養恭敬”,並不是爲了名聞利養了。一般人攝受弟子麼,名聞利養了。尤其是歸依弟子,在家的居士有錢,歸依的時候要找大老板。找大老板用不著介紹,叫他介紹個大老板,我以後辦事情的錢都有,造廟的話,不要說一個殿,十個殿都造得起。這樣子你搞什麼呢?
丙七 善論議
頌 依顯密法相 能遮表抉擇 開合不違量 旁通複中理
“善論議”。那麼,還要善于說法。“依顯密法相,能遮表抉擇。”“遮”就是遮诠,表是表诠,這是因明裏邊用的。那就是肯定、否定。有些事情要否定的,要遮掉的;某些事情要把它表現出來,要肯定的。這些抉擇的法都要懂。
“開合不違量”,開也好,合也好,要合因明的比量,不能亂開亂合。
“旁通複中理”,這個旁在《講記》裏邊有加個人旁,要去掉,你們去查一查。“旁通”,觸類旁通。我們在講經或者是看書的時候,經常會引伸到其他地方去,觸類旁通,這個是有。但是,不能亂通,要中理,要合乎邏輯的,就是說以因明的方式去通。如果違背因明方式的,憑自己想象的,主觀的想象去通的話,有的會搞錯。搞錯了,你得了結論就錯了,錯了之後就害人,也害自己。所以,善論議,雖然你旁通是可以了,但是要中理。
丙八 精曼荼
頌 于密教事相 善精密了辦
“精曼荼”,這是密法裏邊的。密教的事相,曼荼是修壇城,做一個壇城是很難的。我們說他們藏地尤其是時輪金剛的壇城,極難做。以前我們在甘肅時輪金剛灌頂,這個壇城大家可以看的,就是灌頂的人可以看的。精致得不得了,做了很大一個,外邊那個圍起來的,只能看看,在蓬帳裏邊,不能去碰的。那麼各式各樣的曼荼都會做,那就是要經過很長的時間的學習。“于密教事相 ,善精密了辦”,能夠辦。最近他們南無寺花了好多天畫毗盧佛的壇場,要進行毗盧灌頂。那麼,他也是花了很多時間在畫壇城。這些也都會。
丙九 解加行
頌 種種陀羅尼 修行助道等 一一皆具足 實習之修智
種種的陀羅尼,總持法門,修行的助道法門。假使你主修是這個法,還有助修了。假使我們主修是文殊法,文殊法修了之後,我們必定要修習觀音法,朵馬,放水陸,還有燒煙煙……爲什麼?文殊法是智慧。太智慧了,太理智了,有的時候悲心就欠缺一點,緣也不好。那麼,你要修習觀音的慈悲法,要修一點。這是配合的,助行,助道,這些都要具足,要完整的一套。“實習之修智”,這個實際修行的智慧要有。這些不是說空談。怎麼怎麼地空談一套,真正的自己根本沒修過,那也不行。這就要實際的智慧,修的智慧都要有。
丙十 根調寂
頌 雖不具相好 內德實充盈 外儀亦可表 慈威而調純
言少言必當 見者生欽敬
“根調寂”。“雖不具相好,內德實充盈。”根門調寂了,就是有定的相了。假使根掉舉的——手舞足蹈,坐立不定,一個人坐了兩分鍾就搖來搖去,站起來了。你坐都坐不住的人,你這個與定就毫不相應了。根要調寂,跟戒定相合的就是說。雖然沒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但是內德,內邊的功德是戒定慧等等,聞思修功德是有的,充盈的。“外儀亦可表”,外表,就是諸相調寂,諸根不掉。“持重不掉默密智念存”,《上師供》就講這些。諸根的調寂,這個,外相。“誠于中,形于外”,裏邊有什麼功德,外邊就可以表現出來。這個不是裝模裝樣,“誠于中,形于外”,這是儒家有這個。你裏邊有什麼德,外相就會表現出來。那麼,不是作戲。作戲他是作的裝模作樣,他下了那個面具,丟了之後,他就掉動的舉止又來,這是裝一個時間。一輩子不掉動的,那不是裝出來的。“慈威而調純”,他有慈悲心,但是還有威儀,威勇心。我們太慈悲了,你教化一個小孩子,他肯定不怕你。你跟他說,他還跟你調皮。要威,還得要威一下,“啪”打一下,給他鞭子抽一下子,看你怎麼辦。“調純”,調純就是指持戒的純粹的,沒有夾雜煩惱的。“言少言必當”,說話不多,但是說出來必定是中肯的,不是亂說的。“見者生欽敬”,他這樣子的人,人家看到的人對他生起恭敬心。這是說外相。
乙叁 總法則
頌 得師先共住 親近經多旬 若不互觀察 皆得越法罪
功德要求全 密乘無開許 師德若不全 悉地無堪能
若得真依怙 終身應依止 依止勿乖法 乖法地獄淪
當…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