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視之如佛 悉地現身證
“得師先共住”,得了師你要去考驗是不是真的可以依止學法,至少要叁十天,多則六年。(27A)“親近經多旬”,幾個月,最少叁個月。“若不互觀察”,(這個“苦”是錯的,是“若”,就是假設的話,“若”,就是苦一個撇,撇出來的,《戒定慧叁學》中是對的。)假使不互相觀察的話,“皆得越法罪”,師弟都有違犯,犯了這個規,犯了法,違背密法的罪。“功德要求全”,密法的師,要全——功德要全,不能說顯教一樣,只有兩個就夠了,他是十個都要夠。“密乘無開許”,在密教裏邊不能開許。“師德若不全,悉地無堪能”,師的功德不全的話,自己成就就沒有堪能。
我們這裏是六年學法,六年修法之後,是兩條道路:一個是你們學顯教的,依你們的原來宗派去弘揚正法,或者是翻譯等等。一個是你要精求密法,那個時候我們就是會給你們送進去的,你們不要擔心,會找最好的師承。假使師德不全,“悉地無堪能”。“若得真依怙”,假使真正得到好的師承,“終身應依止”。“依止勿乖法”,依止的時候,不要違背依止法。“乖法地獄淪”,那就是——這個是很厲害的,如果你不依止那個法去做,那就是下金剛地獄,很可怕。“當視之如佛,悉地現身證”,這個不但是密教,顯教裏邊,哪怕是沙彌戒裏邊,這個剃度師,也得要對——他(指沙彌——整理者注)的得戒師,沙彌戒的得戒師——都要對佛一樣地看待。這個就是說,我們真正要得功德的話,你不這樣子建立關系的話,功德得不到;反之,還是會造很多的罪。那視師如佛的話,現身就可以成就;否則的話,還得造罪,金剛地獄。
甲四 受學密乘戒
那麼,這樣子,師承找到之後,自己還要受密乘戒,灌頂就是密乘戒了。我們灌頂,有兩種:一種是正修的灌頂,就是學法灌頂,那是要受密乘戒,灌過頂,密乘戒就受了;還有一種,結緣灌頂,就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參加。正修灌頂你資格不夠,不能灌,那麼結緣灌頂是可以了。結緣灌頂裏邊,一般說,你灌頂都有受叁昧耶戒,但是現在的人,什麼叫叁昧耶戒都不懂,灌的人卻是無數,這是一個問題。前面的密器有了,成就了,師也找好了,那麼就要受密乘戒,受灌頂了。
頌 求得如量師 進應受密戒 自他力皆強 悉地現生獲
越誓險中險 現前生苦受 乃至殺自他 死複墮燒煮
“求得如量師”之後,“進應受密戒”,就是受叁昧耶戒。“自他力皆強”,這個,自己的力量有戒,他的力量就是師的加持。這個,“悉地現生獲”,這個力量都強的話,現身可以成就。那麼,“越誓險中險”,假使受了叁昧耶戒——叁昧耶戒就是誓戒,自己發的這個誓願——要遵守那些戒了;如果你違背了這個誓言的話,就是違背叁昧耶戒的話,那是險中的險——最危險的事情。“現前生苦受,乃至殺自他,死複墮燒煮”,現生,這個報——現報,當下就會受苦;“乃至殺自他”,不但害自己,還要害人家;那麼,最後,下一輩子的異熟報,決定下地獄去——叁昧耶戒是不能犯的,所以說,灌頂,你去灌了之後,要考慮考慮,叁昧耶戒不要犯了。
甲五 修行要道
那麼下邊,“修行要道”,這該怎麼修,總的。
乙一 依止
頌 成悉地由師 是執金剛說 一切實了知 全賴師悅樂
戒初事師頌 應學應當作 總意樂加行 智者慎勿忽
“成悉地由師”,我們要成就,全靠上師的加持。“是執金剛說”,這是大日如來(法身佛),他說的:要成就悉地,一定要靠師。“一切實了知,全賴師悅樂”,一切你能夠了知的話,就是能夠開智慧的話,全靠你要使師的心悅樂,不要擾亂師心。“戒初事師頌”,受戒之前先要把《事師五十頌》好好看。“應學應當作”,行持——應當學,而且還要做,不但要學,還要照他做。“總意樂加行,智者慎勿忽”,總的來說,一種是“意樂”,對師起一個極好的意樂,恭敬他,當佛一樣看;“加行”就是給他做事情。這個《事師五十頌》裏邊廣講,我們就不要仔細說了。
乙二 修行
頌 由密器鑄成 複得無上師 戒體善取持 依止並如法
達解二藏理 叁密事精能 附修諸要則 一一鹹若命
次第複完全 穩速得現證 此身定成佛 經言非空論
那麼,依止之後,要修行。“由密器鑄成,複得無上師”,密器已經成就了,又得到無上的大寶師。“戒體善取持”,這個戒體--自己的叁昧耶戒要好好地護持,這樣子“善取持”,善的去取——就是受,持就是受了要持,不要犯。“依止並如法”,一切的依止法都要如法地做。“達解二藏理”,在這個中間,要能夠了達生圓次第的道理。“叁密事精能”,“叁密”——身、口、意叁密的事情精通,就是精通生圓次第裏邊的那些道理。“附修諸要則”,還有一些助道法,就是四攝、十二因緣了,這些,都是幫助我們的主修的,我們說主修必定有附修的。“一一鹹若命”,一個一個都把它看得、珍重得跟自己性命一樣的珍重,不要隨隨便便。我們定公上師,他在監獄裏的時候,四次大威德儀軌不斷的。甚至于他在裏邊,有一次犯急性盲腸炎,已經穿了,成了腹膜炎,開刀。就在開刀那一天,他說的,四座儀軌沒有少——這樣子的“一一鹹若命”,命可以死掉,但是儀軌不能少。這個樣子修行才有成就,如果你“今天又頭痛了,我不上殿了”,明天“牙齒痛了,我不念經了”,你成啥個就呢?你自己想想看。“次第複完全”,“次第”,按了次第做,又是完全的,不是缺一個支分的。
那麼,你“穩速得現證”,那決定會現證。“此身定成佛”,如果照一切條件如法地做的話,自己有那個善根的話,即身成佛是可能的。“經言非空論”,經裏的話不是白說的。那麼當然,我們要看自己的條件,你是一個初學的,什麼善根都沒有的,你說:“我即身成佛!”,叁個半月你給我成佛,找一個無上師——這個恐怕也難做了。你自己要有條件,那個經書上也說的,自己要止觀雙運得到了,菩提心真正生起了,菩提願生起了,深廣般若完全精通了,證到了,那你是叁個半月能成就。
結願
頌 稽首禮叁身 聖言並現證 具戒勤修者 諸乘得果聖
願大慈加護 我及父母身 悉發金剛願 入廣大教乘
能次第進修 能穩速登聖 自他魔陣中 凡入皆必勝
速殄滅魔軍 娑婆土成淨 複相續無間 如來叁身證
“稽首禮叁身,聖言並現證,具戒勤修者,諸乘得果聖。”這是歸依佛法僧了。“稽首”——歸依了,“禮叁身”,頂禮佛的法報化叁身,這是佛寶。“聖言並現證”,教證二法。聖言就是教法,現證是證法,這是法寶。“具戒勤修者”,具足戒,就是僧寶。最開始的是具足戒,比丘戒就近了聖人了,然後,勤修。“諸乘得果聖”,不管你哪一個乘,能夠得到四果、四向的,或者證了登地的,這就是賢聖僧了,從凡夫僧到賢聖僧,總的歸納是僧寶。這就是稽首佛、法、僧,頂禮佛、法、僧叁個寶,在叁寶面前發大願。“願大慈加護”,希望叁寶大慈大悲,加持我,加持哪個?加持我及父母有情,法界的有情,不是爲自己,自己——要加持我,也是爲了度衆生,那麼也希望直接加持那些衆生。“悉發金剛願”,那就是發起這個金剛乘的大願。“入廣大教乘”,進入金剛乘。因爲海公上師是修密法成就的,他希望大家都能夠得到這個利益,所以發願,發金剛的願,進入廣大的金剛乘。“能次第進修”,按了這個次第進修。“能穩速登聖”,即身成就。“自他魔陣中,凡入皆必勝”,在修行之中必定有魔,不管是自魔——自魔是煩惱魔、五蘊魔,自己身上的五蘊跟煩惱。那麼,他魔呢?天魔、死魔等等,病、死那些,那麼,自他的魔裏邊,在鬥爭的時候,只要有這個加持力,決定能夠勝過,能夠打勝。不要他勝,他勝就是魔把你打勝了,那就糟糕了,犯根本了。你自己要勝魔軍,魔軍再厲害,不要膽怯,只要叁寶的加持力、上師加持力、本尊加持力有了,決定進去會勝。“速殄滅魔軍”,就很快地把魔的軍隊全部摧滅。“娑婆土成淨”,當下娑婆土就成淨土。爲什麼藏地很多的佛爺轉世呢?他們就是已經證到這個境界了,無所謂——淨土,當下就是淨土。“複相續無間,如來叁身證”,這樣子努力下去,相續無間,不要是間斷,那麼,將來佛的法報化叁身決定能夠證到。
好,這是總的結願,海公上師給我們發願,他也給我們學的人都發這個願。那麼,我們到此爲止,《菩提道次第科頌》講了兩年,第一年講了幾天。那麼,這一次,將就這個機會。因爲有的人對法相,是沒有學過,感到困難,那麼我們把《菩提道次第科頌》整個的修行的道路給大家講一下。你說容易,我看看也不見得容易,裏邊講的深的地方比法相還深得多,但是,這是總的指示一條我們修行的道路,那麼,這個給大家了解一下,這是對學那個法有個趨向——就是我們學法將來的路向哪裏走,到什麼目的,都有個趨向了,應該知道一些了,那也好。今天就講到這裏。
思考題
(一)道前基礎
(第1講)
1.什麼是西藏佛教的前弘期?
2.什麼是西藏佛教的後弘期?
3.略述宗大師簡曆。
4.宗大師何時寫《菩提道次第廣論》
此書總源何經何論?別依何經何論?有什麼 特殊價值?
5.海公上師集《科頌》爲什麼?
6.詳釋“加持”的涵義。
7.爲什麼稱宗大師爲第二法王?
8.什麼是所求的身、口、意叁悉地?
9.印藏修行主要分幾派?
10.何謂廣般若、深般若?
11.釋《菩提道次第論》名。
12.何謂“薄伽梵”?
13.何謂“滅戲論”?
14.何謂“莊嚴”、“頂嚴”
(第2講)
15.何謂“中…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