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P18

  ..續本文上一頁一般來說,學法的人來說,無財無法的當然不去,有財無法的也沒有什麼意思,有法沒有財的,卻是要堅持下去。雖然財不夠一點,法有了之後,那就得爲了法要犧牲一點,這個世間的享受犧牲一點。那麼,財法都有的當然最好。

  我們說,這個藏地的學法,就是有法無財。善知識不照顧你生活的,你都是自己料理生活。法是很好。還不但是自己料理生活,還得要供養。藏地的供養,你如果平時的教法,一般的供養馬馬虎虎也混過去了。如果你要傳一個高級的那個大法,那你要金子寶貝拿上去。一般的你沒有這些東西還得不到。這不是貪心,這是福報。你有這個東西,說明你有福報。那你有福報才能接受這個法。你連福氣都沒有,那麼大的法給你,你能承得住嗎?承不住。所以藏地這個方式,有的人是好象說藏地是貪錢,不是貪錢。就是你要受大法,你福氣都沒有,怎麼好教給你大法呢?福氣是一個先決條件。我們上師經常講的:福氣等于是一個船一樣的,你船都沒有,把貨交給你,你怎麼帶過去呢?都沈到海底去了。智慧是帆蓬,船身很大,帆蓬很小,很慢,但是沒有危險。如果船很小,帆很大,一陣狂風就把你吹翻了。如果船都沒有,那根本不要交給你了。你福都沒有,這個法,法財交給你,你哪裏去擺呢?沒地方擺。所以這個呢,藏地重財並不是壞事。

  

  丁叁 指示道途之曲折險易,無迂回遲緩,不入疑怖之林,穩速抵家

  那麼,善知識指導你修行的道路:這是曲道,就是彎彎曲曲的要走冤路的;這是直道。這個路筆直過去,很快就達到的,就告訴你。有的人他要走彎道,那麼就告訴你,這個是彎道,不要走,直道有,指示你走直道。有些道是險的,走這個道有危險性的,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又沒有這個禅宗的善知識提示,(5A)自己偏偏要去參禅,這是危險道路。這樣子做發狂的人很多很多,每一個時期都有聽說。解放後有,解放前有,清朝有,明朝也有。他就是沒有善知識指示了,他自己要去铤而走險。心是好心,但是路途危險。那麼,哪個路是險路,哪個路是易路,這個不會出危險的,都會告訴你。那是“迂回遲緩”,走這個路很慢,轉來轉去的,不是直路。也可以告訴你,不要走遠路。

  “不入疑怖之林”,沒有善知識的話,碰到某些問題要産生懷疑。碰到有些境界來了,要産生恐怖。那個疑怖之林就跑不出來了。森林裏要迷路,那麼,你假使有善知識指示你道路之後,不會進入疑或者恐怖的森林裏去,不會進去。直接可以“穩速抵家”,很快很穩地證果證道。這個就是善知識的好處。

  

  頌 諸佛諸祖勝法流 現前恩師二攝護 示初中後道險易 穩速至家唯賴師

  “諸佛諸祖勝法流”。我們這裏特別強調要法流。從釋迦牟尼佛傳下來,一代一代地傳下來,這個法流沒有斷,這是最殊勝的法。如果斷掉的,就不殊勝。我們打比喻:一根電線從電源出來一直到你這個機器上,沒有斷,這個電一開,機器一開,它就運轉。如果電線中間斷了一節,不要說斷得很多,斷這麼一公分,那就是電就不來了,這個機器擺那邊沒有動。所以,這個法流很要緊。

  在海公上師講的裏邊,他打這個比喻:他說有個欽差大臣到雲南去做官,他到雲南水土不服,這個身體總是不好。但是,這個公務在身,又不能回來。那麼,後來有人給他想個辦法。他說,水土不服嘛,就要家鄉的水吃了就會好了。但是家鄉在浙江還是江蘇一帶,一直到雲南,當時沒有火車,沒有飛機,怎麼運過去呢?那時騎馬的,到什麼地方一個站口,大概走一天的路程,大概幾十裏,有一個站口。站口裏邊當然有吃的喝的了。他就這樣子,把家鄉的水弄了一個東西裝起。跑到一個站口,把水倒了井裏邊。然後第二天走的時候,再把那個東西裝滿。這樣子,一路去,一路去。經過的井不曉得多少,這個原來的水也換了不曉得多少。但是,他吃了見效,他這個水土病就沒有了。那就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家鄉的水雖然沖淡了很多,但是,畢竟還有一些氣味在裏邊。只要這一點家鄉水的味道就足夠把他的病治好。

  那麼,我們也一樣。從釋迦牟尼佛一代一代傳下來,每一個祖師每一個祖師,他是各式各樣的都是把原來佛的氣味呢,都沖淡了一點。漢地有漢地式的佛教,藏地有藏地式的佛教,乃至現在緬甸,泰國。他們有他們這個特色的佛教。但是,都有佛的法流在裏邊。以這樣的法流,對我們末法的衆生得到之後呢,都能治病,把水土病治得好。如果沒有這個法流,中間自己看看書,他懂了,說是開悟了。或者自己閉個關,開悟了。前面沒有人給他證明,也沒有人傳授他什麼法。這些人,沒有法流的。再好,不敢請教。我們現在很多的什麼簡捷法門,很好。他說成佛的法門他得到一個很簡便的。但是問他法流,推不了幾代,或者說根本就是他自己創的。那麼,這個法,你再好,我們不敢領教。我們還是要穩妥一點。從佛的那裏一代代流下來,沒有斷的這個法流。

  那麼,我們海公上師的法流就是這樣子的。海公上師,康薩仁波卿,一直到上邊,宗喀巴大師,再到阿底峽尊者,再上去,龍樹菩薩,再上去,阿難,迦葉,釋迦牟尼佛。沒有斷。這個法流是可靠的。所以說,學法也要看看法流是不是清淨,這個是很重要。“諸佛諸祖勝法流”,殊勝的法流。

  “現前恩師二攝護”。財攝,法攝——兩種攝護。

  “示初中後道險易”。修行的時候,開始怎麼樣走,中間又怎麼樣子修,最後怎麼樣子。他這個道路,哪些是險道,哪些是平易之道,都要告訴你。

  “穩速至家”,很快地,很穩地能夠證果證道。這一切都要靠師,這是師的重要性。那麼,師的重要性,既然師是我們的一個修行的方向盤一樣的重要的一個,那我們在找師的時候,那很重要。

  爲什麼說這一科特別要重點著重地講這個呢?因爲有些居士現在要回去了,回去之後,你在當地你要找善知識。那麼,你沒有標准,你看到人家神通廣大就跟去了,那就危險。現在就是說要把這個標准告訴你們。這個標准有了之後,依這個標准去找善知識。是符合條件的就是善知識,可以依止他,可以跟他學。如果不符合這個條件的,就是,假使他是出家人,給他磕頭頂禮供養都可以,不要去依止他學法。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凡是僧寶我們都要恭敬,這是師嘛,是對的。但是,你要依他學法的話,卻是在僧寶裏邊要特殊地選擇一下。沒有這個條件的僧人,你只能給他恭敬禮拜,不能跟他學法。要具足這個條件的才能跟他學。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情,並不是說凡是出家的人都可以跟他學。這個要重點地知道。那麼,既然我們修道善知識的關系重大,怎樣的善知識可以親近,怎樣的善知識不能親近,這個一定要搞清楚。否則的話,你是盲目性的,看到人家名氣高,聲譽大,神通廣大,你就去了。你走上邪道也不知道,走的是外道也不知道。因爲佛教是高,大家都承認。

  很多的人,本身是外道,都要挂佛教的招牌,這樣子有迷惑性。或者是佛教內部的,講相似佛法。法相名詞都是佛教的,意思跟佛是相反的。這個我們昨天講那個提婆達多的時候就講了很多。相似佛法,聽起來頭頭是道,都是佛說的法相名詞,也很多是佛說的話。但是,他用給你用倒了,顛倒用了。他的最後的效果是反起來的。那你就是上當了。我們在傳金剛薩埵的時候,咒輪不是有一個嗎,也是那麼幾個字,也是那個種子字“吽”在中間,也是一圈,看看蠻好的嘛——反的!你把我們發的那個紙對對看,反掉的。反掉的作用就不是正,是反作用的。所以說,這個相似佛法是一個很可怕的問題。

  我們要簡別哪些是真的佛法,哪些是相似佛法,談何容易?沒有學過一定的水平是分別不出來,那你就要靠善知識了。善知識給你分別了,哪些相似的,不要聽,哪些是真正的佛法,就是要學。那麼,這個善知識對我們修行的人是絕對重要的問題。

  

  丙二 所親近之德

  那麼就是怎麼樣的是善知識?這是更先就要解決的問題。那麼,這裏就說了,你這個善知識一定要具足下面十個功德的,你可以依止他學法。不具足這個功德的,不是善知識,只能恭敬,不能跟他學。那麼,那下邊就是十個。這個十個功德也不是宗喀巴大師想出來的,是《莊嚴經論》裏邊有的,過去的大論裏邊講過的,也是從佛的說記下來的。這十個法呢,不要說是密宗的,我們顯教的不要的。這個不是密宗。我們給你提一句,《莊嚴經論》,顯教的。

  

  善知識十德

  丁一 調伏:與戒相應者。

  那親近的善知識,是第一個,要調伏。調伏就是說與戒相應,就是要持戒。什麼叫調伏?調伏我們的身語意,十二部經,佛說的法都是調伏我們衆生的身語意的,但是,特別的,能夠起這個作用特別大的,律藏。這是調伏是指律藏,與戒相應的。那麼第一個調伏的功德要有。那就是說,要跟戒相應的,就是持戒的。

  我們說,佛在世的時候,一個戒也不犯的,也只有一個長老根支具。我們念《羅漢儀軌》第一位就是他,是降龍羅漢。這條龍很厲害,阿羅漢去,又是大神通的跟它鬥法,它也跟他鬥。兩個人鬥了打了平手,勝不過它,它不走。毒龍要害人的了。那麼,最後大家說,這個龍走不了,去問佛,該怎麼辦。佛就說,叫他去,就是根支具尊者。根支具尊者大家一看他,這個是個老修行,既不會說法,也沒有神通,那怎麼降龍呢?但是,根支具尊者對佛是絕對的信心,“佛說我能降,我就能降”。也不害怕,就去了。他就去了之後。很多人就看稀奇,看他鬥龍去了,這有好戲看了。一大批人跟著他去看。一看之後,他到了那個地方了,遠遠地看這龍搖頭擺尾吐火在那裏。這個根支具尊者呢他是持戒第一了,他是大小的戒都不犯的,具足的戒律的。他很講戒,對它這個毒龍也很客氣。他說:“賢者,你好走了,不要害人了。”這麼一說,那個龍很聽話,尾巴一搖就…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