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P18

  ..续本文上一页一般来说,学法的人来说,无财无法的当然不去,有财无法的也没有什么意思,有法没有财的,却是要坚持下去。虽然财不够一点,法有了之后,那就得为了法要牺牲一点,这个世间的享受牺牲一点。那么,财法都有的当然最好。

  我们说,这个藏地的学法,就是有法无财。善知识不照顾你生活的,你都是自己料理生活。法是很好。还不但是自己料理生活,还得要供养。藏地的供养,你如果平时的教法,一般的供养马马虎虎也混过去了。如果你要传一个高级的那个大法,那你要金子宝贝拿上去。一般的你没有这些东西还得不到。这不是贪心,这是福报。你有这个东西,说明你有福报。那你有福报才能接受这个法。你连福气都没有,那么大的法给你,你能承得住吗?承不住。所以藏地这个方式,有的人是好象说藏地是贪钱,不是贪钱。就是你要受大法,你福气都没有,怎么好教给你大法呢?福气是一个先决条件。我们上师经常讲的:福气等于是一个船一样的,你船都没有,把货交给你,你怎么带过去呢?都沉到海底去了。智慧是帆蓬,船身很大,帆蓬很小,很慢,但是没有危险。如果船很小,帆很大,一阵狂风就把你吹翻了。如果船都没有,那根本不要交给你了。你福都没有,这个法,法财交给你,你哪里去摆呢?没地方摆。所以这个呢,藏地重财并不是坏事。

  

  丁三 指示道途之曲折险易,无迂回迟缓,不入疑怖之林,稳速抵家

  那么,善知识指导你修行的道路:这是曲道,就是弯弯曲曲的要走冤路的;这是直道。这个路笔直过去,很快就达到的,就告诉你。有的人他要走弯道,那么就告诉你,这个是弯道,不要走,直道有,指示你走直道。有些道是险的,走这个道有危险性的,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又没有这个禅宗的善知识提示,(5A)自己偏偏要去参禅,这是危险道路。这样子做发狂的人很多很多,每一个时期都有听说。解放后有,解放前有,清朝有,明朝也有。他就是没有善知识指示了,他自己要去铤而走险。心是好心,但是路途危险。那么,哪个路是险路,哪个路是易路,这个不会出危险的,都会告诉你。那是“迂回迟缓”,走这个路很慢,转来转去的,不是直路。也可以告诉你,不要走远路。

  “不入疑怖之林”,没有善知识的话,碰到某些问题要产生怀疑。碰到有些境界来了,要产生恐怖。那个疑怖之林就跑不出来了。森林里要迷路,那么,你假使有善知识指示你道路之后,不会进入疑或者恐怖的森林里去,不会进去。直接可以“稳速抵家”,很快很稳地证果证道。这个就是善知识的好处。

  

  颂 诸佛诸祖胜法流 现前恩师二摄护 示初中后道险易 稳速至家唯赖师

  “诸佛诸祖胜法流”。我们这里特别强调要法流。从释迦牟尼佛传下来,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这个法流没有断,这是最殊胜的法。如果断掉的,就不殊胜。我们打比喻:一根电线从电源出来一直到你这个机器上,没有断,这个电一开,机器一开,它就运转。如果电线中间断了一节,不要说断得很多,断这么一公分,那就是电就不来了,这个机器摆那边没有动。所以,这个法流很要紧。

  在海公上师讲的里边,他打这个比喻:他说有个钦差大臣到云南去做官,他到云南水土不服,这个身体总是不好。但是,这个公务在身,又不能回来。那么,后来有人给他想个办法。他说,水土不服嘛,就要家乡的水吃了就会好了。但是家乡在浙江还是江苏一带,一直到云南,当时没有火车,没有飞机,怎么运过去呢?那时骑马的,到什么地方一个站口,大概走一天的路程,大概几十里,有一个站口。站口里边当然有吃的喝的了。他就这样子,把家乡的水弄了一个东西装起。跑到一个站口,把水倒了井里边。然后第二天走的时候,再把那个东西装满。这样子,一路去,一路去。经过的井不晓得多少,这个原来的水也换了不晓得多少。但是,他吃了见效,他这个水土病就没有了。那就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家乡的水虽然冲淡了很多,但是,毕竟还有一些气味在里边。只要这一点家乡水的味道就足够把他的病治好。

  那么,我们也一样。从释迦牟尼佛一代一代传下来,每一个祖师每一个祖师,他是各式各样的都是把原来佛的气味呢,都冲淡了一点。汉地有汉地式的佛教,藏地有藏地式的佛教,乃至现在缅甸,泰国。他们有他们这个特色的佛教。但是,都有佛的法流在里边。以这样的法流,对我们末法的众生得到之后呢,都能治病,把水土病治得好。如果没有这个法流,中间自己看看书,他懂了,说是开悟了。或者自己闭个关,开悟了。前面没有人给他证明,也没有人传授他什么法。这些人,没有法流的。再好,不敢请教。我们现在很多的什么简捷法门,很好。他说成佛的法门他得到一个很简便的。但是问他法流,推不了几代,或者说根本就是他自己创的。那么,这个法,你再好,我们不敢领教。我们还是要稳妥一点。从佛的那里一代代流下来,没有断的这个法流。

  那么,我们海公上师的法流就是这样子的。海公上师,康萨仁波卿,一直到上边,宗喀巴大师,再到阿底峡尊者,再上去,龙树菩萨,再上去,阿难,迦叶,释迦牟尼佛。没有断。这个法流是可靠的。所以说,学法也要看看法流是不是清净,这个是很重要。“诸佛诸祖胜法流”,殊胜的法流。

  “现前恩师二摄护”。财摄,法摄——两种摄护。

  “示初中后道险易”。修行的时候,开始怎么样走,中间又怎么样子修,最后怎么样子。他这个道路,哪些是险道,哪些是平易之道,都要告诉你。

  “稳速至家”,很快地,很稳地能够证果证道。这一切都要靠师,这是师的重要性。那么,师的重要性,既然师是我们的一个修行的方向盘一样的重要的一个,那我们在找师的时候,那很重要。

  为什么说这一科特别要重点着重地讲这个呢?因为有些居士现在要回去了,回去之后,你在当地你要找善知识。那么,你没有标准,你看到人家神通广大就跟去了,那就危险。现在就是说要把这个标准告诉你们。这个标准有了之后,依这个标准去找善知识。是符合条件的就是善知识,可以依止他,可以跟他学。如果不符合这个条件的,就是,假使他是出家人,给他磕头顶礼供养都可以,不要去依止他学法。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凡是僧宝我们都要恭敬,这是师嘛,是对的。但是,你要依他学法的话,却是在僧宝里边要特殊地选择一下。没有这个条件的僧人,你只能给他恭敬礼拜,不能跟他学法。要具足这个条件的才能跟他学。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并不是说凡是出家的人都可以跟他学。这个要重点地知道。那么,既然我们修道善知识的关系重大,怎样的善知识可以亲近,怎样的善知识不能亲近,这个一定要搞清楚。否则的话,你是盲目性的,看到人家名气高,声誉大,神通广大,你就去了。你走上邪道也不知道,走的是外道也不知道。因为佛教是高,大家都承认。

  很多的人,本身是外道,都要挂佛教的招牌,这样子有迷惑性。或者是佛教内部的,讲相似佛法。法相名词都是佛教的,意思跟佛是相反的。这个我们昨天讲那个提婆达多的时候就讲了很多。相似佛法,听起来头头是道,都是佛说的法相名词,也很多是佛说的话。但是,他用给你用倒了,颠倒用了。他的最后的效果是反起来的。那你就是上当了。我们在传金刚萨埵的时候,咒轮不是有一个吗,也是那么几个字,也是那个种子字“吽”在中间,也是一圈,看看蛮好的嘛——反的!你把我们发的那个纸对对看,反掉的。反掉的作用就不是正,是反作用的。所以说,这个相似佛法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

  我们要简别哪些是真的佛法,哪些是相似佛法,谈何容易?没有学过一定的水平是分别不出来,那你就要靠善知识了。善知识给你分别了,哪些相似的,不要听,哪些是真正的佛法,就是要学。那么,这个善知识对我们修行的人是绝对重要的问题。

  

  丙二 所亲近之德

  那么就是怎么样的是善知识?这是更先就要解决的问题。那么,这里就说了,你这个善知识一定要具足下面十个功德的,你可以依止他学法。不具足这个功德的,不是善知识,只能恭敬,不能跟他学。那么,那下边就是十个。这个十个功德也不是宗喀巴大师想出来的,是《庄严经论》里边有的,过去的大论里边讲过的,也是从佛的说记下来的。这十个法呢,不要说是密宗的,我们显教的不要的。这个不是密宗。我们给你提一句,《庄严经论》,显教的。

  

  善知识十德

  丁一 调伏:与戒相应者。

  那亲近的善知识,是第一个,要调伏。调伏就是说与戒相应,就是要持戒。什么叫调伏?调伏我们的身语意,十二部经,佛说的法都是调伏我们众生的身语意的,但是,特别的,能够起这个作用特别大的,律藏。这是调伏是指律藏,与戒相应的。那么第一个调伏的功德要有。那就是说,要跟戒相应的,就是持戒的。

  我们说,佛在世的时候,一个戒也不犯的,也只有一个长老根支具。我们念《罗汉仪轨》第一位就是他,是降龙罗汉。这条龙很厉害,阿罗汉去,又是大神通的跟它斗法,它也跟他斗。两个人斗了打了平手,胜不过它,它不走。毒龙要害人的了。那么,最后大家说,这个龙走不了,去问佛,该怎么办。佛就说,叫他去,就是根支具尊者。根支具尊者大家一看他,这个是个老修行,既不会说法,也没有神通,那怎么降龙呢?但是,根支具尊者对佛是绝对的信心,“佛说我能降,我就能降”。也不害怕,就去了。他就去了之后。很多人就看稀奇,看他斗龙去了,这有好戏看了。一大批人跟着他去看。一看之后,他到了那个地方了,远远地看这龙摇头摆尾吐火在那里。这个根支具尊者呢他是持戒第一了,他是大小的戒都不犯的,具足的戒律的。他很讲戒,对它这个毒龙也很客气。他说:“贤者,你好走了,不要害人了。”这么一说,那个龙很听话,尾巴一摇就…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