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P22

  ..續本文上一頁,一個是心變好,一個是行動也變好。有了好的意樂心,當然行動也是好的。“由是因緣,造作善業,轉趣善行。能令善友,愛樂歡喜。”這樣子做的話,不斷地造善業,做好的事情,能一切善友都生歡喜心。“由是不作惡業,作純善故。”也由這個原因不做壞事,做的都是純粹是好的。“能令自他,不起憂惱”,自己做了善事,不會起煩惱,不起憂愁的心,對人家也不起憂惱的心。這是自利利他。“由能隨順護自他故,能滿無上菩提之道”,既然你能夠使他人、自己不起憂惱,這樣子利益自他的話,很快就成無上菩提之道。“故能利益趣向惡道諸有情類”,因爲他這樣子做的話,自己也很快成佛道。那麼反過來,一切趣向惡道的衆生,就是不好的衆生,他可以給他們做利益。“是故菩薩應依尊重,圓滿一切功德資糧”,所以菩薩,就是說做弟子的,應當要好好地依止善知識,才能夠圓滿一切功德資糧。

  

  複次,由其承事知識,應于惡趣所受諸業,于現法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惱,或于夢中而領受者,亦能引彼令盡無余。

  假使說你承事善知識,就是供養善知識,承事就是給他,敬佑(川俚)他。你本來要在惡趣受的那些業,過去造的惡業,要到惡趣裏,叁惡道去的。因爲你承事善知識,就在現在的身上,或者心上,起一點點的小的病,或者心上起一點點的不舒服的感覺,或者甚至于在夢中,受了一點不舒服的感受,把那些過去的惡業全部消盡。這個,我們就回想一下米拉日巴。他造了那個很大的罪,放雹子殺了很多人。他的這個瑪爾巴上師就在他的身心現世把他折磨,折磨他受了一些苦,把那些罪全部消掉。所以,依止善知識,聽善知識的話就有這麼的功德,把惡趣的業能夠消滅。只要現世受少少的一點苦,或者是身上的,或者心上的,乃至現世並沒有受,夢中受一下,也把惡業給消掉了。所以這個是大便宜的事情。

  

  又能映蔽供事無量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勝利。

  這裏一句話,更厲害。他說你真恭敬承事善知識,比你去恭敬供養承事無量的佛菩薩,這個功德還要大。這個有的人就不相信了。善知識不是佛,怎麼一個善知識的功德那麼大呢?一般就是這麼解釋:你供養佛,佛吃點東西沒有?你供上去,你收下來,你看一看,少了一點沒有?而善知識,你供養他東西他吃下去了,真正受用。所以說,這個功德不可比。一個是佛跟你沒有緣,你親近不了。善知識,你還有緣,他能夠給你做攝持。所以說,真正的,你真正接近的是善知識。你因爲你沒有福氣。如果說正在佛世,佛就是善知識。我親近了佛,佛就是我的善知識。但是,我們沒有生在佛世。沒有這個因緣碰到佛的話,那善知識就是佛的代表。你親近供養他的功德,就是很大的。這是經上的話,不是我們故意地編一套。

  

  《地藏經》雲:“彼攝受者,應經無量俱胝劫中,流轉惡趣所有諸業,然于現法因疾疫等,或饑馑等,損惱身心而能消除,下至呵責,或唯夢中亦能清淨。雖于俱胝佛所,種諸善根,謂行布施,或行供養,或受學處,所起衆善,然彼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議。”

  《地藏經》裏邊這麼說,“彼攝受者,應經無量俱胝劫中,流轉惡趣所有諸業,然于現法因疾疫等,或饑馑等,損惱身心而能消除,下至呵責,或唯夢中亦能清淨。”《地藏經》也同樣是說這個話。本來你無量劫以來,造了很多的罪,要流轉惡趣的罪。你能夠恭敬承事善知識的話,在現在,或者是害點病,或者是受點餓。這樣子身心受一點小苦,就把你無量劫來的罪都消完了。甚至于還不害病,還不受饑馑,只要給善知識呵斥,罵兩句,或者夢裏邊受一點小的折磨,就會把這些過去的無量劫來的業障。(缺)強調依止善知識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他的功德之大。

  下邊,“雖于俱胝佛所,種諸善根,謂行布施,或行供養,或受學處,所起衆善,然彼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議。”這是《地藏經》說的,他說你過去,俱胝佛,俱胝佛是無數的很多的佛,在很多的佛面前,種了很多善根。什麼善根?布施、供養,或者是受諸學處等等,如法修行。這些善法,你積了很多的善根,但是你只要上半天,只要半天的功夫,在善知識面前去做的話,能夠映蔽,把那些功德都蓋住。就是說超過那些無量俱胝劫佛面前所做的功德。那麼這個一般人是信不了,但是《地藏經》說的,這些都是經上說的話。

  所以說,承事尊重,恭敬承事善知識的功德不可思議的。所以不要掉以輕心,以爲這是無所謂的事情。正因爲現在人太無所謂了,所以我強調,把這個念一道。過去是不念的。因爲過去還沒有發覺像這樣子現在善根薄弱的衆生,對善知識不但是認爲是不屑一顧,甚至于毀謗。這個甚至于各式各樣的不如法的事情。這是自己受苦的事情,不說的話就是你們自己受苦。

  在色達一個出家人,就是我們這裏去的。他寫封信給我,叫我跟大家說一下。他就是說,在這裏修了法的,傳過法的人,已經上師跟弟子關系成立了,千萬不要去做那些罪。他這個話是不是需要說?根本不要說。不但是密宗,就是顯教,你哪怕你個剃度師,或者是一個受戒的和尚,都要當佛的看。如果你對他違背毀謗的話,受的罪都是無量無邊的。不但是金剛上師的事情。所以,這個事情,你如果對這一點自己沒有認識,那你受苦的事情就怪不得哪個去了。所以,我們現在正因爲這些反映來了之後,我們還是要把這些話要說一下,免得自己造罪。

  

  又雲:“諸佛無量功德神變,應觀一切悉從此出,是故應如承事諸佛,依止親近供事尊重。”

  (6A)佛的無量無邊的功德神通,都是從依止善知識來的。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大家都知道,就是這麼來的。所以說,要親近善知識,要好好地供養。

  

  《本生論》亦雲:“悉不應遠諸善士,以調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塵,雖不故染自然熏。”

  《本生論》,一部論,這是我們漢地沒有翻。“悉不應遠諸善士,以調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塵,雖不故染自然熏。”只要不離開善知識,你好好地依他修行的話,他的功德,你可以沾到他的邊。就是等于說你熏香一樣,在芝蘭之室,你進去之後,自然身上有香氣。只要好好依止善知識,善知識的功德都在你身上,這個可以沾到光。

  

  博朵瓦雲:“我等多有破衣之過,如拖破衣,唯著草穢,不沾金沙。其善知識所有功德,不能熏染,略有少過,即便染著。故于一切略略親近,悉無所成。”

  博多瓦說,“我等多有破衣之過,如拖破衣,唯著草穢,不沾金沙。其善知識所有功德,不能熏染,略有少過,即便染著。故于一切略略親近,悉無所成。”他就是說,親近善知識的一些不善巧的方式。這個博多瓦是阿底峽尊者大弟子。他說,“我們這一批人,都有一個毛病,就是穿破衣。”這個破衣什麼意思?他說,穿了個破衣服,衣在地上拖,他身上沾的都是泥巴、草。金子不會沾在上邊的。那麼,我們同樣等于穿了個破衣。你親近善知識,只看善知識的過失,沒有看他的功德。結果,雖然親近善知識,一無所成。專門去看過失了,不但是一無所成,還造了很多罪。

  那麼,這是依止善知識有這麼多的好處。這是經典裏邊,宗大師特別集中起來強調這個功德之大。那麼,下邊一個,就是不親近的過失,不依止的過患。那麼,我們當然說,依止善知識,當然只要是善知識都是親近,不是說某一個人,非要盯了那個不可。這也不是這個話。

  

  不善依過患——引《菩提道次第廣論》

  第五不依過患者。請爲知識若不善依,于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于未來世,當墮惡趣,經無量時受無量苦。

  假使不親近善知識的話,“于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傷”。你不依止善知識,就是沒有人攝護你了。我們前面不是說了,依止善知識有有形、無形的攝護,可以保護你,有形地或者無形地保護你。如果你沒有善知識有形無形保護的話,這一輩子就會碰到疾疫——瘟疫,或者非人的損害,一些非人損惱你。這個我們碰到的很多人都有,有些非人來損惱他。這是現世。“于未來世,當墮惡趣”,下輩子墮惡道。“經無量時受無量苦”,這個惡道裏是無量無邊的時間受不完的苦。

  

  《金剛手灌頂續》雲:“薄伽梵,若有毀謗阿阇黎者,彼等當感何等異熟?世尊告曰:金剛手,莫作是語,天人世間悉皆恐怖;秘密主,然當略說,勇士應谛聽。我說無間等,諸極苦地獄,即是彼生處,住彼無邊劫,是故一切種,終不應毀師。”

  《金剛手灌頂續》雲:“薄伽梵,若有毀謗阿阇黎者,彼等當感何等異熟?”在一本密宗裏邊《金剛手灌頂續》,一部經,他裏邊有個問答。他問佛,薄伽梵,假使有人毀謗阿阇黎、毀謗善知識的,他感什麼報?“世尊告曰,金剛手,莫作是說。”佛就告訴他,金剛手,這個話你不要說了。“天人世間,悉皆恐怖”,一說的話,天人世間聽了都會害怕,恐怖起來。“秘密主,然當略說”,但是,不說也不好。那麼,不要廣說,稍微說一說。“勇士應谛聽。我說無間等,諸極苦地獄,即是彼生處,住彼無邊劫,是故一切種,終不應毀師。”那麼,我廣說的話,一切天人聽了都會恐怖,那是害怕,現在就略說。略說怎麼說呢?凡是毀謗阿阇黎的,他感的果報呢最苦的地獄。無間地獄等等——金剛地獄等等,就是他生的地方。所以,他將來生的地方就是最苦的地獄。在那裏住什麼時候?無量無邊劫,受的時間極長。無邊的劫,就是很長的時間。這個整個的世界成壞,一個成住壞空,是個大劫。那麼,他要無邊的劫都在地獄裏邊,最苦的地獄受苦。所以說,一切有情千萬不要毀謗善知識。這是毀謗善知識的果報是無邊。這個說這麼說,能聽進去的人呢,是不是聽得進,這是個人的根器的問題。

  

  《五十頌》亦雲:“毀謗阿阇黎, …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