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P22

  ..续本文上一页,一个是心变好,一个是行动也变好。有了好的意乐心,当然行动也是好的。“由是因缘,造作善业,转趣善行。能令善友,爱乐欢喜。”这样子做的话,不断地造善业,做好的事情,能一切善友都生欢喜心。“由是不作恶业,作纯善故。”也由这个原因不做坏事,做的都是纯粹是好的。“能令自他,不起忧恼”,自己做了善事,不会起烦恼,不起忧愁的心,对人家也不起忧恼的心。这是自利利他。“由能随顺护自他故,能满无上菩提之道”,既然你能够使他人、自己不起忧恼,这样子利益自他的话,很快就成无上菩提之道。“故能利益趣向恶道诸有情类”,因为他这样子做的话,自己也很快成佛道。那么反过来,一切趣向恶道的众生,就是不好的众生,他可以给他们做利益。“是故菩萨应依尊重,圆满一切功德资粮”,所以菩萨,就是说做弟子的,应当要好好地依止善知识,才能够圆满一切功德资粮。

  

  复次,由其承事知识,应于恶趣所受诸业,于现法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恼,或于梦中而领受者,亦能引彼令尽无余。

  假使说你承事善知识,就是供养善知识,承事就是给他,敬佑(川俚)他。你本来要在恶趣受的那些业,过去造的恶业,要到恶趣里,三恶道去的。因为你承事善知识,就在现在的身上,或者心上,起一点点的小的病,或者心上起一点点的不舒服的感觉,或者甚至于在梦中,受了一点不舒服的感受,把那些过去的恶业全部消尽。这个,我们就回想一下米拉日巴。他造了那个很大的罪,放雹子杀了很多人。他的这个玛尔巴上师就在他的身心现世把他折磨,折磨他受了一些苦,把那些罪全部消掉。所以,依止善知识,听善知识的话就有这么的功德,把恶趣的业能够消灭。只要现世受少少的一点苦,或者是身上的,或者心上的,乃至现世并没有受,梦中受一下,也把恶业给消掉了。所以这个是大便宜的事情。

  

  又能映蔽供事无量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胜利。

  这里一句话,更厉害。他说你真恭敬承事善知识,比你去恭敬供养承事无量的佛菩萨,这个功德还要大。这个有的人就不相信了。善知识不是佛,怎么一个善知识的功德那么大呢?一般就是这么解释:你供养佛,佛吃点东西没有?你供上去,你收下来,你看一看,少了一点没有?而善知识,你供养他东西他吃下去了,真正受用。所以说,这个功德不可比。一个是佛跟你没有缘,你亲近不了。善知识,你还有缘,他能够给你做摄持。所以说,真正的,你真正接近的是善知识。你因为你没有福气。如果说正在佛世,佛就是善知识。我亲近了佛,佛就是我的善知识。但是,我们没有生在佛世。没有这个因缘碰到佛的话,那善知识就是佛的代表。你亲近供养他的功德,就是很大的。这是经上的话,不是我们故意地编一套。

  

  《地藏经》云:“彼摄受者,应经无量俱胝劫中,流转恶趣所有诸业,然于现法因疾疫等,或饥馑等,损恼身心而能消除,下至呵责,或唯梦中亦能清净。虽于俱胝佛所,种诸善根,谓行布施,或行供养,或受学处,所起众善,然彼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议。”

  《地藏经》里边这么说,“彼摄受者,应经无量俱胝劫中,流转恶趣所有诸业,然于现法因疾疫等,或饥馑等,损恼身心而能消除,下至呵责,或唯梦中亦能清净。”《地藏经》也同样是说这个话。本来你无量劫以来,造了很多的罪,要流转恶趣的罪。你能够恭敬承事善知识的话,在现在,或者是害点病,或者是受点饿。这样子身心受一点小苦,就把你无量劫来的罪都消完了。甚至于还不害病,还不受饥馑,只要给善知识呵斥,骂两句,或者梦里边受一点小的折磨,就会把这些过去的无量劫来的业障。(缺)强调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他的功德之大。

  下边,“虽于俱胝佛所,种诸善根,谓行布施,或行供养,或受学处,所起众善,然彼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地藏经》说的,他说你过去,俱胝佛,俱胝佛是无数的很多的佛,在很多的佛面前,种了很多善根。什么善根?布施、供养,或者是受诸学处等等,如法修行。这些善法,你积了很多的善根,但是你只要上半天,只要半天的功夫,在善知识面前去做的话,能够映蔽,把那些功德都盖住。就是说超过那些无量俱胝劫佛面前所做的功德。那么这个一般人是信不了,但是《地藏经》说的,这些都是经上说的话。

  所以说,承事尊重,恭敬承事善知识的功德不可思议的。所以不要掉以轻心,以为这是无所谓的事情。正因为现在人太无所谓了,所以我强调,把这个念一道。过去是不念的。因为过去还没有发觉像这样子现在善根薄弱的众生,对善知识不但是认为是不屑一顾,甚至于毁谤。这个甚至于各式各样的不如法的事情。这是自己受苦的事情,不说的话就是你们自己受苦。

  在色达一个出家人,就是我们这里去的。他写封信给我,叫我跟大家说一下。他就是说,在这里修了法的,传过法的人,已经上师跟弟子关系成立了,千万不要去做那些罪。他这个话是不是需要说?根本不要说。不但是密宗,就是显教,你哪怕你个剃度师,或者是一个受戒的和尚,都要当佛的看。如果你对他违背毁谤的话,受的罪都是无量无边的。不但是金刚上师的事情。所以,这个事情,你如果对这一点自己没有认识,那你受苦的事情就怪不得哪个去了。所以,我们现在正因为这些反映来了之后,我们还是要把这些话要说一下,免得自己造罪。

  

  又云:“诸佛无量功德神变,应观一切悉从此出,是故应如承事诸佛,依止亲近供事尊重。”

  (6A)佛的无量无边的功德神通,都是从依止善知识来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大家都知道,就是这么来的。所以说,要亲近善知识,要好好地供养。

  

  《本生论》亦云:“悉不应远诸善士,以调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尘,虽不故染自然熏。”

  《本生论》,一部论,这是我们汉地没有翻。“悉不应远诸善士,以调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尘,虽不故染自然熏。”只要不离开善知识,你好好地依他修行的话,他的功德,你可以沾到他的边。就是等于说你熏香一样,在芝兰之室,你进去之后,自然身上有香气。只要好好依止善知识,善知识的功德都在你身上,这个可以沾到光。

  

  博朵瓦云:“我等多有破衣之过,如拖破衣,唯着草秽,不沾金沙。其善知识所有功德,不能熏染,略有少过,即便染着。故于一切略略亲近,悉无所成。”

  博多瓦说,“我等多有破衣之过,如拖破衣,唯着草秽,不沾金沙。其善知识所有功德,不能熏染,略有少过,即便染着。故于一切略略亲近,悉无所成。”他就是说,亲近善知识的一些不善巧的方式。这个博多瓦是阿底峡尊者大弟子。他说,“我们这一批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穿破衣。”这个破衣什么意思?他说,穿了个破衣服,衣在地上拖,他身上沾的都是泥巴、草。金子不会沾在上边的。那么,我们同样等于穿了个破衣。你亲近善知识,只看善知识的过失,没有看他的功德。结果,虽然亲近善知识,一无所成。专门去看过失了,不但是一无所成,还造了很多罪。

  那么,这是依止善知识有这么多的好处。这是经典里边,宗大师特别集中起来强调这个功德之大。那么,下边一个,就是不亲近的过失,不依止的过患。那么,我们当然说,依止善知识,当然只要是善知识都是亲近,不是说某一个人,非要盯了那个不可。这也不是这个话。

  

  不善依过患——引《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五不依过患者。请为知识若不善依,于现世中,遭诸疾疫非人损恼,于未来世,当堕恶趣,经无量时受无量苦。

  假使不亲近善知识的话,“于现世中,遭诸疾疫非人损伤”。你不依止善知识,就是没有人摄护你了。我们前面不是说了,依止善知识有有形、无形的摄护,可以保护你,有形地或者无形地保护你。如果你没有善知识有形无形保护的话,这一辈子就会碰到疾疫——瘟疫,或者非人的损害,一些非人损恼你。这个我们碰到的很多人都有,有些非人来损恼他。这是现世。“于未来世,当堕恶趣”,下辈子堕恶道。“经无量时受无量苦”,这个恶道里是无量无边的时间受不完的苦。

  

  《金刚手灌顶续》云:“薄伽梵,若有毁谤阿阇黎者,彼等当感何等异熟?世尊告曰:金刚手,莫作是语,天人世间悉皆恐怖;秘密主,然当略说,勇士应谛听。我说无间等,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终不应毁师。”

  《金刚手灌顶续》云:“薄伽梵,若有毁谤阿阇黎者,彼等当感何等异熟?”在一本密宗里边《金刚手灌顶续》,一部经,他里边有个问答。他问佛,薄伽梵,假使有人毁谤阿阇黎、毁谤善知识的,他感什么报?“世尊告曰,金刚手,莫作是说。”佛就告诉他,金刚手,这个话你不要说了。“天人世间,悉皆恐怖”,一说的话,天人世间听了都会害怕,恐怖起来。“秘密主,然当略说”,但是,不说也不好。那么,不要广说,稍微说一说。“勇士应谛听。我说无间等,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终不应毁师。”那么,我广说的话,一切天人听了都会恐怖,那是害怕,现在就略说。略说怎么说呢?凡是毁谤阿阇黎的,他感的果报呢最苦的地狱。无间地狱等等——金刚地狱等等,就是他生的地方。所以,他将来生的地方就是最苦的地狱。在那里住什么时候?无量无边劫,受的时间极长。无边的劫,就是很长的时间。这个整个的世界成坏,一个成住坏空,是个大劫。那么,他要无边的劫都在地狱里边,最苦的地狱受苦。所以说,一切有情千万不要毁谤善知识。这是毁谤善知识的果报是无边。这个说这么说,能听进去的人呢,是不是听得进,这是个人的根器的问题。

  

  《五十颂》亦云:“毁谤阿阇黎,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