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P23

  ..续本文上一页是大愚应遭, 疾疠及诸病, 魔疫诸毒死, 王火及毒蛇, 水罗叉盗贼, 非人碍神等, 杀堕有情狱。终不应恼乱, 诸阿阇黎心。 设由愚故为,地狱定烧煮。所说无间等,极可畏地狱,诸谤师范者,佛说住其中。”

  《事师五十颂》就说这个话,毁谤阿阇黎的人,是最大的愚痴。他要遭什么报?疾疫,瘟疫病;及诸病,各式各样的病。“魔疫诸毒死”,魔放的毒,魔放的病,这都会碰到他。“王火”,王,王难;火,就是火灾;毒蛇,那是毒蛇的灾。水,水灾;罗叉鬼的难。盗贼的难。非人的那些,“碍神”,就是说不好的神,遭他们的一些难。最后,杀死之后堕地狱。所以说,不要恼乱阿阇黎的心。假使你愚痴,做了之后,那么,决定在地狱里边受烧煮的苦。那么,什么地狱呢?“所说无间等”,最苦的无间地狱。“极可畏地狱”,凡是毁谤阿阇黎人,就是佛说的,他就在里边要生的,要生到这个里边去。

  善巧成就寂静论师所造《札那释难论》中,亦引经云:“设唯闻一颂,若不执为尊,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族姓。”

  “善巧成就寂静论师”,一个寂静论师,他作的一本书里边,他也说一句话。他说,假使你“设唯闻一颂,若不执为尊,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族姓”。只要他是说的正法,哪怕是一个颂,你不把他当师看的话,那将来你感的果报生在狗里边。狗是不知恩,那个是动物,它不知道感恩。那么,这样即使说人间,下贱里边去。过去我们在上海的时候,就是定公上师那个时候讲经他说过的话:有一个修行人,他修得非常好,也很精进。但是,他总是成就不了。后来他去问一个善知识,那善知识就问他:“你观想上师的时候,你把所有的教你的师都观了没有?”他说:“观了。”“都观了怎么不成就呢?”最后,他说:“你再考虑一下。”最后的考虑到什么呢?教他(ga ka ga na)字母的一个藏语老师没有观进去,那就是这个问题。你有一个师没有观在里边那就成就不了。所以,这个就是说对善知识不但是不要毁谤,哪怕你忘掉,对自己成就也是一个障碍。所以说,这个心生起之后,免得造一些不必要的罪。

  那么,这里我们下边就是说了,今天接下去要说的。前面是所依的善知识应当具这些功德,当然不是什么人都是善知识。那么能依的人,他也有一定的功德,才能够依止。如果缺乏一些,那也得不到好处。所以下边我们说能亲近之事。

  

  丙三 能亲近之事

  善知识选定之后,自己要得法益的话,你自己也必须要一定的条件。这两方面的,非常辩证的。单是一方面,你也得不了好处。能亲近事,第一个是“意乐”。

  

  丁一 意乐

  戊一 信:常观功德故。

  意乐里边第一条是“信”,要有信心。信心从何而来?“常观功德故”,就要看功德才有信心。

  

  戊二 敬:常念恩德故。

  要恭敬,有恩,你自然会恭敬他。如果没有恩的话,那你恭敬也自然生不起。你尽管说,“我要恭敬他,恭敬他。”但是你对他不怀恩的话,这个恭敬,它不能勉强生出来。那么,你要生恭敬心,决定要念恩。所以说,我们要修菩提心,要知母念恩报恩。我们以前不是叫大家听了一个磁带。这个磁带什么作用?就是知道念恩。一个母亲如此,那么所有的母亲都是这么一个类型。那么,无始以来很多人,一切有情都当过我们的母亲。那么,我们对他的恩该怎么报?这就是念恩。没有这个念恩的心,你说,“我要发菩提心,我要度一切众生”——空话!

  我们总是看到有些人,上海以前有一个小孩子,他说他要出家要度母亲。结果他的家里,母亲是有病的。他也不听她的话,自己偷偷跑出来了,把那个母亲着急得不得了。最后因为劳累过度,还病死了。你这样子你自己母亲都照顾不到。现世的母亲这样不听话,你说你要度一切众生,你这个话恐怕是妄语。你没有感恩的心嘛,对现世母亲的恩都不念。那么,一切不相干的有情,你说他是你的母亲,你念他的恩。这个话是不现实的,我们说不可信的。

  所以说,我们以前这个中国人有个话:忠臣出于孝子:真正这个国家里边做忠臣的,大半都是孝子。那么,我们这个佛教里边要做菩萨行的人,也是孝子。不孝的人你去行菩萨道,菩萨道,一切有情都当自己的母亲看,你自己亲生母亲都不孝,你能把一切有情当母亲看吗?这个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些人,他这么说,他说:“一切有情都做过我的母亲,那我也做过一切有情的母亲,那他该供养我,我该受享。”这样的人,这种思想你看看,怎么能成佛呢?所以,这一个观点来看问题,他自以为很聪明,这个道理很通。但是,你这个不顺法性。我们说,一个事情,顺不顺法性是个大问题。你顺了法性的,做起来将来能够成佛,能够证到法性。不顺法性、违逆法性的,不但是成不了佛,也证不到法身,而感的果是恶道。这个说在学法里边,这又是什么了?传承的见。你自以为很聪明,你自己看书弄到这样去了,邪知邪见起来了,你还不知道,还以为自己聪明过人。这是一个愚痴。那我们说,真正能敬的话,就必须要这个念恩。

  

  戊三 无退:不思不见一切过失故。

  一切过失,这个我们很多人问过这个话:善知识,你要依止之前,必须要仔细看,十个功德是一条一条慢慢看。一般说,依止善知识,你先要六个月,最少六个月的观察,乃至六年了,然后决定之后,那就不能再看过失了。决定之后再看过失的话,对自己有害。在事先决定之前,要好好看,值得依止的就依止,不值得依止的就不要依止。

  既然选定之后,你再去看过失,那受害的就是自己。为什么道理,我们后边要讲。那么这里边就是不要看过失。但是,看过失,人就是会看过失。他学了一点法,都不是看自己,都是看人家。这个地方学了一点戒,“这个人哪里不合戒,那个人哪里犯戒”。净是看人家,自己不管。那么,你看过失的心,学的越多,过失就看得越多。最后,你学修,越是学越是烦恼。这个你善知识也找不到了,因为你看起来都是过失。就是日常法师说的,“你把这个镜子一照,整个的世间都是妖魔鬼怪,你依止哪个去呢?”那就没有人,只有依止自己了。依止自己的话,出生我执大魔。那你依了我执大魔最高的话,天变成魔。本来是很好的事情,是本尊,你成了魔。你学了很多法,结果成了个魔。为什么?没有依止善知识,依止自己去了。善知识都是妖魔鬼怪,只有自己才最好。那你这个怎么搞呢?所以,这个法学的越多,反而受害的也是这些人。

  我记得在年初的时候,我故意发一本书,叫《智慧的能量》,它就是专门在讲这个道理。但是,这个书发下去,效果等于零。没有起效果。这也是说,人看书,书再好,还要自己善根能接受。书虽然好,自己接受能力没有的话,还得不到好处。那么,下边我们要讲的听闻正法的道理,这个下面要讲。那么现在我们先说,在这个海公上师的那个《科颂》里边,他说了几个方法,假使你看到过失的时候,该怎么观想。这是一种方法。但是我们在菩提道次第里边,也有它的一些方法。

  

  对治观过失的几个观想

  那么,我们先把海公上师的说一下。海公上师说,假使你已经善知识依止好了,中间你看了过失之后,该怎么观想?

  第一个,作示现想,这是善知识故意示现的。他本来是这个功德非常圆满的,但是他要度众生,处在这个世间,示现一下,这个就是所谓病行,示现一下贪瞋痴的样子。那么,这是一个想法。

  第二个想法是,他虽然有过,但是他马上就忏悔了,这还是好的。这是能忏悔的,就是善知识了。

  第三个,只要不犯根本罪,他就是说,不要因为他有点过失,就放弃依止。

  这个我们说是不是这么说的呢?就是说你看问题是在这里,你看的过失到底是不是真的过失呢?因为我们凡夫的肉眼,能不能看清问题,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我们能看清一切问题的话,我们何必学经呢?我们要学经教,就是要开自己的慧眼。在慧眼没有开之前,先借佛的眼来看。真正自己证到这个空性,自己的慧眼开了,那就真正看问题了。但是,自己的慧眼没有开之前,在佛的经教没有学好之前,你看的东西是不是对?你看的是过失,到底还是功德还是过失,你能不能肯定下来?所以说,在这一个情况之下,就不要太信任自己。

  那么,这是海公上师,他一些观想。我们说,正因为是很普遍,依止善知识中间,很多人会产生一些怀疑,观过失。那么,海公上师就把这个三个方法教我们去去除那个怀疑。那么,《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边,它也有一些这个说法。这个在哪一页,我要找一下看。……不耽搁时间了。

  那么,下边我们说,这个第一个是信。这个信是观功德,这个信我们说在《百法》里面我们不是学过吗?信心所是善心所十一个心所之一。信什么?信三宝,业果,四谛等等道理。但是,我们这里说的信,是信这个善知识,就是说集中在善知识身上这个信。那么,这个说信,把这个范围给缩小了,缩小在善知识的身上。要观他的功德。在一般的书里边,它就是说不但是密法,就是在我们的显教,《四分律藏》都这么说的。管你是什么依止师也好,这个剃度师也好,那个什么阿阇黎、和尚也好,都要当佛的看。这个什么原因?这是佛的善巧。你把他佛的看,你不会看过失,佛没有过失。即使佛示现一些不能使人家理解的事情,绝对我们不会想到这个佛有过失,不会。除非是外道,他不信佛。那么,有信心的人,对佛教有信心的,对佛是不会怀疑的。那么,即使佛有的地方做了我们不理解,总认为我们自己没看对,可能我们自己不清楚,佛不会错。那么,你把善知识当佛看的话,这个就是说一个方便了,可以免得你去看过失。那就是说,把功德多看的话,只要这个人对你,说你认为他功德很大的话,最极点的是佛,这样子的人,他即使有过失,你不会认为他是…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