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准對不對頭?都是主觀出發的。根據他自己虛構的一個哲學體系,他就定下來,哪些是善的,哪些是惡的。那麼,假使講耶稣教,他們認爲這個動物是上帝造了給人吃的,這個事不是壞事。但是,我們佛教,就說,殺動物吃是最大的壞事。殺生是不好的。
那麼,到底這個標准如何定呢?我們說,不是從主觀上定,要從客觀的效應來定。佛教裏邊,凡是做這個事情要感不好的果報的,就叫惡事。凡是做那個事情要感好的報的,那叫善事。這是客觀的報應來說的。那麼,我們說這個殺動物的話,你說是沒有罪。但是,佛教從佛的思惟,一切智的眼睛觀察,凡是殺了動物,將來的受報,是叁惡道去。甚至殺多了是下地獄。殺人,決定下地獄。殺動物,一般是你殺得多了,也是地獄難免。那麼,這個是惡報。這個是苦報,那麼這個事情就不是好事了。
所以說,我們要知一切法,善的惡的能夠真正知道,才有個標准,才知道取舍。如果糊裏糊塗的,“一切法只要做好事就行了。”那麼,這個好事,很多人,在這個年輕人裏邊,一般世間上的,吃喝玩樂就是好事。那這個感的果報是什麼,就不知道了。所以,好事,壞事,不能憑主觀的想象去說,一定要根據客觀的效應來看。佛教是最客觀的,最科學的。佛說的善就是感好的報,樂報的,所謂惡就是感苦報的。至于出世的善就是超出叁界,得最上等無上安穩的涅槃的。這個都是有一定的標准的,不是隨便說的。
所以說,“由聞知諸法”,你由多聞之後,才知道一切法,善的惡的,有漏,無漏的,才知道。這個我們學過百法,這個就初步就明確了。這是要多聞而來的。如果你聞而不知的話,那耳邊風聽過也就沒有這個印象了。那就是認識還不清的。一定要認真學之後,一切法然後能真正知道。“由聞遮諸惡”,那麼,聞了之後,知道哪些是惡法呢,可以遮止,這就是取舍。那些惡的法要感苦報,哪一個人歡喜受苦呢?都不願意。那麼,你就不要做惡事了,一切惡法就要遮止,不要再做。“由聞斷無義”,那些無義的,對我們修行沒有好處的,打閑岔的事情,多聞之後,知道這些是無義的事情,那就是要斷掉,不要去做。“由聞得涅槃”,那麼,你因爲多聞,勤修善法,那最後不但是人天之樂,一直可以上去到涅槃之無上之妙樂。那麼,這都是多聞而來的。如果你不聞的話,一無所知,那你趣向的道路根本就不知道走哪一條道路。那麼,給人家鼻子牽了走呢,人家下地獄,你也跟了下地獄了。那是很危險的事情。
又雲:“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內,縱然有衆色,具眼亦莫見。如是于此中,生人雖具慧,然未聽聞時,不知善惡法。如具眼有燈,則能見諸色,如是由聽聞,能知善惡法。”
這個是打個比喻:假使你進了一個房間,這個房間“善覆蔽”,就是它密封得很嚴的。那麼,這個太陽光一點進不去。這個房間進去之後,雖然裏邊擺了很多的好看的東西,畫了很好的畫。但是,因爲沒有光線,你什麼都見不到。這樣子,這個是比喻,假使, 人,雖然人天有這個智慧,但是這個智慧沒有聽聞正法,標准沒有。那麼你善的惡的也搞不清楚。等于說進入黑暗的室裏邊一樣,什麼是善的,什麼惡的,還是一團漆黑,分別不清楚。那麼,一定要聽聞正法之後,具有真的慧,那才能夠了別善惡法。所以說,下邊就從正面說——“如具眼有燈,則能見諸色。”打個比喻說,這個《金剛經》有:假使有一個很好的東西看,日光明照,太陽光或者燈光照得很亮,那你什麼東西好的都能看到。那麼同樣,我們的這個智慧經過聽聞之後,得了聞慧。聞慧是什麼?以佛的智慧來莊嚴我們自己的眼睛。我們的慧是凡夫的慧,有煩惱的,是有漏的。以佛的正法的慧,我們借過來,觀察一切,那就是聞慧。通過聽聞正法之後,才知道善惡法。那才知道哪些是善的,要去取;哪些是惡的,要避。
我們在一個黑的房間裏邊,如果有個毒蛇,它在裏邊。你眼睛看不到,你進去很危險。很可能就碰到那個蛇,你給它咬死。那麼,你要是有眼睛的話,你看到毒蛇是壞東西,趕快地逃避,或者是用辦法把他去掉。那就是我們這個聽了正法之後,能夠知道哪些是惡法。這個惡法要使我們墮惡道受苦的,那趕緊遮止它,不要給它起來,惡念也不要給它起來。那麼,這樣子做,就保護自己了。那就是離苦得樂的方法的第一個要件,要把自己具慧眼,能夠分辨出善惡法。那麼,根據善惡法去取去舍的話,那決定不會受苦。所以,真正地我們說要避苦,一定要把眼睛開開來。這個眼睛如何開?聽聞正法。所以這個是很重要。
《本生論》亦雲:“若由聞法發信意,成妙歡喜獲堅住,啓發智慧無愚癡,用自肉買亦應理。聞除癡暗爲明燈,盜等難攜最勝財,是摧愚怨器開示,方便教授最勝友。雖貧不變是愛親,無所損害愁病藥,摧大罪軍最勝軍,亦是譽德最勝藏,遇諸善士爲勝禮,于大衆中智者愛。”
另外一部論裏邊說,“若由聞法發信意,成妙歡喜獲堅住,啓發智慧無愚癡,用自肉買亦應理。”假使你聽了正法之後,生了清淨的信心,生起極大的歡喜,而且能夠堅穩而住,開發大智慧,除掉愚癡。這樣子的好處,就是把自己的肉割下來去求這個法,也是應當的。那麼,何況你並不要那麼的代價。
聽聞正法,“聞除癡暗爲明燈,盜等難攜最勝財,是摧愚怨器、開示方便教授最勝友。雖貧不變是愛親,無所損害愁病藥,摧大罪軍最勝軍,亦是譽德最勝藏,遇諸善士爲勝禮,于大衆中智者愛。”這個就是說贊歎聽聞正法的好處。它說,你能夠聽聞正法的話,可以把我們愚癡的暗除掉,那個正法就是明燈。多聞是一個財富,七聖財裏邊就是有一個聞。這個財富,這個盜賊他搶不了,這個是最殊勝的財。我們世間上的財,金銀財寶你放在家裏就不安穩。盜賊看眼紅之後,要來搶劫,甚至于生命都有危險。但是,這個聖的聞的財,再多,搶不了。這個是沒辦法搶的。
“是摧愚怨器開示”,聞法是摧毀這個愚癡的最厲害的東西,也是開示我們方便教授的最勝的一個善知識,聽聞正法是最好的善友。聞這個財富——我們世間上的親友,就是你有錢的時候,有勢的時候,跟你很好。一旦你窮了,或者是地位沒有了,或者是倒黴(“黴”的繁體)了,就要跟你離得遠遠的了。那麼,這個聞,聽聞正法的財,你再窮,它不變,它還是跟你在一起,不會跑掉。
這個東西你吃下去之後,能夠除我們的心裏的憂愁的這個藥。而且沒有反應的,世間上的藥吃下去有反應。這個是沒有,除了這個愁憂,一點的其他反應也沒有。摧大罪軍,是一切造罪的那個魔軍,能夠摧毀它的最厲害的軍隊,就是多聞。因爲多聞之後,你知道哪些是不對的呢,就不會上魔的當了。那麼,這裏邊就是充分地強調聽聞的好處。
又雲:“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于其所說諸聞勝利,應當決心發起勝解。
又雲:“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你只要好好地聽聞正法的時候,你把自己好好地隨它修行的話,可以把自己心淨化。費很少的力量可以達到涅槃城,就是成佛了。那這個裏邊就是說了,你要成佛,最要省力的走那個最快的道路,就是一定要聽聞正法。這個我們也想想很簡單,聽聞正法就把自己眼睛開了。那麼,你要到目的地去,當然是容易了。如果你眼睛沒有開,閉了眼睛瞎碰的話,不但是很慢,甚至于會走不到。方向倒了就走不到了,走不到的話,碰到危險的地方掉下去就死掉了。(缺)
那是絕對重要的事情。一般人都是——就有這個概念,以爲好象是要有智慧的人去學法。我們這些人愚癡得很,學也學不進,那麼,我就是修行就可以了。這個話聽起來很對。那麼,你說你法沒有學,你怎麼修呢?你說你念阿彌陀佛。當然。但是,阿彌陀佛怎麼念?如何把他那個心一心不亂?那麼我們說要往生西方,叁輩往生都不能離開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菩提心又怎麼生起來?這些你不學還是不知道。
淨土宗他說最簡單了,那個不識字的也能念。但是,我們說弘揚淨土的書很多。那麼,這個書要來幹啥呢?還不是講道理。如果你道理不通,恐怕你也念不好。再說禅宗的話,不立文字,什麼都不要。但是,你沒有善知識,這個善知識是開了悟的,他已經學好了的。如果沒有這麼一位善知識的話,你還是沒有辦法進門的。那麼盲修瞎練,著魔走火卻是多得不可勝數。
就是我們在上個月連著有兩叁個電話,信也有。就是說,一個年輕的出家人,他到山上去專修,現在狂了,怎麼辦?這個很多。以前我們一個廣化寺一個侍者師,他說某某一個山上住茅蓬很多,經常有些人坐狂了,在山上這個山頭跑到那個山頭,大叫,東跑西跑的這樣子搞。這就是說修行自己沒有方法,搞錯了。那麼,這很危險。下了很大的苦功結果修了個魔。大家都聽到這個話了,“甯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時著魔”。千生不悟,總有一天會開悟。著了魔之後,那要回到正法來已經是非常困難,再要開悟的話,更不知道要哪一天。所以,這個沒有聽聞正法的話,如果跌入歧途的話,那是最糟糕的事情。所以說,我們說要強調要多聞正法。下邊就是說在聽聞正法的時候,該要注意什麼事情。我們看第二科,是“聽聞正法”。
聽聞正法軌理
丙一 不驕慢:不執財色知見故。
第一是“不驕慢——不執財、色、知見故”。不要自己以爲有錢,就好象我是高人一等。或者是,色就是說,自己長得好,或者是那個身體好,氣力大,或者自己恃知見,學問大。以此爲驕傲。那就是聽不進去了。自以爲自己了不得呢,人家的話就聽不進了。這是第一個,不要驕慢。
在這個裏邊,我們看到這個科頌的筆記裏邊呢。有錯字,我們說改一下。這本書錯字很多,大家有的人大概也看得到。我們看這個叁十二頁。叁十二頁,第一個是“信”,第二個是“敬”。敬,它是“賞心…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