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P30

  ..續本文上一頁麼進去呢?那麼,中學不去的話,進大學也不行。一般說呢,在小學裏邊跳一個班級都不行。跳一個班級,這一班級學的東西沒有,上邊要用的時候,你用不來。所以說,必定要小中大,這個叁個學,要慢慢一個個按著次第上去。那麼,我們修行也這樣子,要按了次第上去。

  那麼,整個來說,我們這個叁士道,都是屬于大乘的。那麼,他們有人就提了這個問題:既然是大乘的,爲什麼要分叁個道?就說一個上士道就夠了,說了中士道,下士道,好象是多余的。都是一個道麼。那麼,這個裏邊有辯論。他們就是有兩個原因,這是《廣論》裏邊的。它說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摧服增上我慢”。你自己,有的人他才發心,他修大乘的上士道,他就貢高我慢,這個駕淩一切。他就是說,自己是大乘了,對這個中士道、下士道就看不起。那麼,你現在是說你還得從下士道修起。那這個慢心就可以折服,可以摧服。你沒有修起這個共同的下士道,你自己就自命這個大乘菩薩。那這個慢心,自然要生起來了。我們即使修大乘道,就是還要從下士道修起。那這個慢心就生不起,還是下士道,你慢什麼呢?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上中下叁士道,都能夠給他們得利益。我們說,修行,總是兩個目的。最開始的,得增上生,就是說得了圓滿的人身,可以修行了。如果這個基礎沒有,修什麼呢?是一個畜生,或者做餓鬼、地獄,就根本不能修行。那麼,我們前面講八無暇,乃至長壽天,那些無想天,色界天,包括欲界天,享受太過,也不能修行。那麼,一定要得圓滿的人身,這樣子才能修。這是增上生。

  增上生得到之後,並不是到此爲止。如果說增上生得到了,我們的目的達到了,那就是人天乘了,談不上上士,中士,這個聲聞乘都沒有。那麼,我們得了一個增上生之後,這僅僅是一個條件,爲以後的修行打基礎的。

  得了這個增上生之後,還要進一步得決定勝。決定勝,得解脫。解脫有兩種。一種是聲聞的解脫,一種是菩薩的解脫。那麼,佛的大般涅槃,是菩薩的解脫。那麼,我們說增上生得到之後,要追求的決定勝。先要得到聲聞的同等的,一樣高度的解脫。然後得到最高的大乘的解脫,這是按照次第上去的。

  所以說,我們在按了大乘裏邊分叁士道的話,這個裏邊對那些本來是大根器的人,你叫他修下士道,中士道,他修了對他沒有過失,不是浪費時間。他如果修過的,他很快就上去了。如果沒有修的,正好可以把下邊的基礎修上去。那麼,這樣子,即使是你是修大乘的,也是從中士道下士道開始上去,是只有功德沒有過失;而反過來,假使說你本身根器不行,馬上叫你修上士道,那你是要退。那就是修不上去了。所以說,要分叁乘,是有它一定的好處。所以說,這裏,我們在這個叁士道裏邊,雖然我們是大乘,但是要分叁個階段,一個是下士,中士,上士。這個叁個階段的好處就是有兩個,一個是避免增上慢,一個是對叁士、叁種根器都有利益。所以說,有這樣的原因,我們就分了叁個。

  

  

  

  

  

  

  

  

  

  二 下士修法

  

  現在是下士道的修法。下士道的修法,四個大科。第一是“念無常”,第二是“觀惡趣”,第叁是“歸依叁寶”,第四是“明業果”。

  這四科有因果的關系。因爲知道無常之後,那麼你就要想了:人生是無常的,這一輩子死掉之後往哪裏走?那麼,看檢查自己的業報,做的事情,一般是惡業多。那麼,就應該惡趣去。惡趣去是不是好過的?把惡趣的苦觀一觀,惡趣是非常可怕的。那麼你如果這一輩子無常之後,到了惡趣之後,你該怎麼辦?這個心激動之後,才想修行了。那麼,你要解脫這個惡趣的苦,要求哪一個來保護你呢?歸依叁寶。歸依叁寶,你就要好好地持戒,五戒,決定不入惡趣。叁惡道就可以避免。那麼,所以說我們要先是念無常,生命無常,死了之後萬一到惡趣怎麼辦?趕快要求辦法,歸依叁寶。歸依叁寶之後,我們是怎麼樣子可以避免,這個具體做法怎麼樣子呢?明業果。惡趣是什麼業感的,那麼,這個惡業就不要做。善道,人天的增上生是靠什麼善業能夠得到的,那這個事情就要多做。那這樣子就是歸依叁寶的意義,具體的做法就在明業果的裏邊。所以這四科有它一定的聯系的。

  

  甲初 念無常

  這裏說的很簡單,但是我們還要補充一點。“念無常”,第一科,“有情決定死”;第二科,“死不定何時來”;第叁科,“死至時無可拒止”;第四科,“死後不定何趣受生”。

  

  乙一 凡有情必死之決定

  有情決定要死的,這個話,哪個都知道。哪一個有情不死的呢?從古以來,沒一個。不管是天也好,人也好,畜生也好,有生就必定有死。但是,我們在沒有死之前呢,一般人都不會想到要死的事情,總感到是活得很長,要很大的計劃。這樣子,就把這個修道的心提不起來了。你第一個要觀想,有情決定要死的。趁沒有死之前,趕快做一點善事,修點善法,你可以避免以後受苦了。那麼,你知道要死的話,你就其他的世間上的事情你就不要去爭了。假使一個人,他是明天要槍斃了,他還會去追求什麼財色名食睡了?當然不會。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能夠想一個辦法逃出去,或者是請上面的人給他保出去,可以免了他的死罪。只有這一條路了。那我們這個人假使想到馬上就要死的話,他也只有一條路了,趕快歸依叁寶,修一些法,免得以後到惡趣受苦。

  

  乙二 死不定何時來

  有情必定死當然是肯定的。但是有的人說:“反正今天明天後天不會死,慢慢來好了。”這個也是修行的一個阻礙。那麼,我們說《四十二章經》,佛問比丘,“生命在這個多少時間呢?”一個比丘回答,他說:“在呼吸間。”一口氣出去了,第二口氣來不來都不知道。我們以前在修行的一些祖師,他說:“今晚脫了鞋和襪,不知明天穿不穿。”這個還有個一夜功夫了。今天晚上鞋襪脫了睡覺,明天起不起得來還不知道。那麼,這是一夜的功夫。但是,真正地說,呼吸之間。這口氣出去了之後,來不來得了還不知道。我們以前在上海看到那些退休老人在打牌,有一個老人他牌舉在手裏很高興。我們也不懂了,他們講給我聽的,大概得了好牌。很高興,把手一舉,哪曉得這一舉就完了,就不動了,就死掉了。這個東西哪個預料得到呢?他正高興得很的時候,就沒有了。

  

  乙叁 死至時無可拒止

  死來的時候,你去逃避,那是沒有辦法逃避的。你其他的事情,在世間上有的事情呢還可以行賄,把官買通了,把你放出去。這個死來了,你行賄也沒有用,你磕頭也沒有用。那就是要走了。

  這個我們經常舉的例,就是以前有四個兄弟,他們都是修外道的,有神通。有一天他們就觀察,他們四個同時在某一天都要死掉了。那麼,他們有神通,想逃避死亡。大哥說:“我就跑到深山去,那個閻羅王的這個鬼卒他找不到我了。我跑到最深的深山裏邊,人沒有的地方去。”第二個老二,他說:“我跑到水底裏邊去,他也找不到我。”第叁個,“我在空中,騰空,他沒有這個辦法抓了。”第四個,他神通小一點,他說:“你們上山,入水,騰空,我就跑到人間去,最熱鬧的地方。擠在人間,他搞不清楚到底哪個人是該抓的。”他們想好計劃,那一天就各自各的去做了。但是,死亡到來,這個時期一到的時候,山上的那個就給老虎吃掉了;水裏那個給龍吃掉了;天上那個突然之間神通失靈,掉下來,粉身碎骨死掉了;那個第四個在鬧市裏邊,大家擠得很,把他踩死了。都死亡了,這個逃不了的,神通也沒有用。

  

  乙四 死後不定何趣受生

  最後,“死後不定何趣受生”。死了之後,你說生天,北俱盧洲死了決定生天,他不害怕。但是,我們南洲的人,其他的人,除了北俱盧洲以外,死了之後,惡道你會去,善道你去不去不一定。因爲我們檢查我們的念頭,一般是惡念多,善念少。那就是將來到惡道去的這個機會是極多。惡道去,很容易。

  我們說,在僧團裏邊,我們經常講的:有一個沙彌,他拿了常住的兩個果,樹上摘兩個果,供養他的師父。這個看起來好象不是壞事,供養師父,好事。但是常住的東西,你沒有經過常住的分配,自己去私自拿了。那麼,結果後來,就是下地獄。下地獄之後,苦受完了做非人。他把兩個果夾在腋下,就偷了兩個果回去了,夾在這個地方人家看不到。結果,他地獄苦受完之後。很長時間了,做了非人,他腋下長了兩個大瘡,經常流膿流血,痛得不得了。

  這個就是兩個小果子,有那麼大的苦報。那就是說,你其他的念頭,惡念還多,壞事還多,那是奔哪裏去呢?這個可想而知。那麼,這樣子一想,那就是你不修行就不行了。如果進入惡道之後,什麼時候出來是沒有時間的,那是很危險。

  

  叁根本九因相——引《菩提道次第廣論》

  那麼,在這個裏邊,我們要補充一些《廣論》的幾個修法。它就是說念無常,有叁個根本,九個因相。那麼它就是這個方式,如何觀無常,它用這些方法來觀。我們大概的是給大家略略地說一下,因爲我們不是講《廣論》,就是略略介紹一下。

  

  一、思決定死

  ㈠思惟死主決定當來,此複無緣能令卻退

  ㈡思惟壽無可添,無間有減

  ㈢思于生時亦無閑暇修行妙法

  決斷必須修行正法

  要觀這個死,第一個是觀一切有情決定要死的。哪個人都不能避免死。從古以來,哪個是沒有死的人呢?曆史上的人,我們都看看,現在都不在了。過去說修仙的,什麼韓湘子,唐朝的八仙,現在在哪裏呢?有的人說在深山。但是,你到底看到沒有?即使壽命很長的長壽天,我們說最長的是這個非想非非想天,八萬四千大劫壽命。但是,八萬四千大劫壽命之後,過了之後還不是要死?而且非想非非想天下來一般還是要墮惡道。那麼,是很可怕的事情,並不是好事。一切有…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