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么进去呢?那么,中学不去的话,进大学也不行。一般说呢,在小学里边跳一个班级都不行。跳一个班级,这一班级学的东西没有,上边要用的时候,你用不来。所以说,必定要小中大,这个三个学,要慢慢一个个按着次第上去。那么,我们修行也这样子,要按了次第上去。
那么,整个来说,我们这个三士道,都是属于大乘的。那么,他们有人就提了这个问题:既然是大乘的,为什么要分三个道?就说一个上士道就够了,说了中士道,下士道,好象是多余的。都是一个道么。那么,这个里边有辩论。他们就是有两个原因,这是《广论》里边的。它说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摧服增上我慢”。你自己,有的人他才发心,他修大乘的上士道,他就贡高我慢,这个驾凌一切。他就是说,自己是大乘了,对这个中士道、下士道就看不起。那么,你现在是说你还得从下士道修起。那这个慢心就可以折服,可以摧服。你没有修起这个共同的下士道,你自己就自命这个大乘菩萨。那这个慢心,自然要生起来了。我们即使修大乘道,就是还要从下士道修起。那这个慢心就生不起,还是下士道,你慢什么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上中下三士道,都能够给他们得利益。我们说,修行,总是两个目的。最开始的,得增上生,就是说得了圆满的人身,可以修行了。如果这个基础没有,修什么呢?是一个畜生,或者做饿鬼、地狱,就根本不能修行。那么,我们前面讲八无暇,乃至长寿天,那些无想天,色界天,包括欲界天,享受太过,也不能修行。那么,一定要得圆满的人身,这样子才能修。这是增上生。
增上生得到之后,并不是到此为止。如果说增上生得到了,我们的目的达到了,那就是人天乘了,谈不上上士,中士,这个声闻乘都没有。那么,我们得了一个增上生之后,这仅仅是一个条件,为以后的修行打基础的。
得了这个增上生之后,还要进一步得决定胜。决定胜,得解脱。解脱有两种。一种是声闻的解脱,一种是菩萨的解脱。那么,佛的大般涅槃,是菩萨的解脱。那么,我们说增上生得到之后,要追求的决定胜。先要得到声闻的同等的,一样高度的解脱。然后得到最高的大乘的解脱,这是按照次第上去的。
所以说,我们在按了大乘里边分三士道的话,这个里边对那些本来是大根器的人,你叫他修下士道,中士道,他修了对他没有过失,不是浪费时间。他如果修过的,他很快就上去了。如果没有修的,正好可以把下边的基础修上去。那么,这样子,即使是你是修大乘的,也是从中士道下士道开始上去,是只有功德没有过失;而反过来,假使说你本身根器不行,马上叫你修上士道,那你是要退。那就是修不上去了。所以说,要分三乘,是有它一定的好处。所以说,这里,我们在这个三士道里边,虽然我们是大乘,但是要分三个阶段,一个是下士,中士,上士。这个三个阶段的好处就是有两个,一个是避免增上慢,一个是对三士、三种根器都有利益。所以说,有这样的原因,我们就分了三个。
二 下士修法
现在是下士道的修法。下士道的修法,四个大科。第一是“念无常”,第二是“观恶趣”,第三是“归依三宝”,第四是“明业果”。
这四科有因果的关系。因为知道无常之后,那么你就要想了:人生是无常的,这一辈子死掉之后往哪里走?那么,看检查自己的业报,做的事情,一般是恶业多。那么,就应该恶趣去。恶趣去是不是好过的?把恶趣的苦观一观,恶趣是非常可怕的。那么你如果这一辈子无常之后,到了恶趣之后,你该怎么办?这个心激动之后,才想修行了。那么,你要解脱这个恶趣的苦,要求哪一个来保护你呢?归依三宝。归依三宝,你就要好好地持戒,五戒,决定不入恶趣。三恶道就可以避免。那么,所以说我们要先是念无常,生命无常,死了之后万一到恶趣怎么办?赶快要求办法,归依三宝。归依三宝之后,我们是怎么样子可以避免,这个具体做法怎么样子呢?明业果。恶趣是什么业感的,那么,这个恶业就不要做。善道,人天的增上生是靠什么善业能够得到的,那这个事情就要多做。那这样子就是归依三宝的意义,具体的做法就在明业果的里边。所以这四科有它一定的联系的。
甲初 念无常
这里说的很简单,但是我们还要补充一点。“念无常”,第一科,“有情决定死”;第二科,“死不定何时来”;第三科,“死至时无可拒止”;第四科,“死后不定何趣受生”。
乙一 凡有情必死之决定
有情决定要死的,这个话,哪个都知道。哪一个有情不死的呢?从古以来,没一个。不管是天也好,人也好,畜生也好,有生就必定有死。但是,我们在没有死之前呢,一般人都不会想到要死的事情,总感到是活得很长,要很大的计划。这样子,就把这个修道的心提不起来了。你第一个要观想,有情决定要死的。趁没有死之前,赶快做一点善事,修点善法,你可以避免以后受苦了。那么,你知道要死的话,你就其他的世间上的事情你就不要去争了。假使一个人,他是明天要枪毙了,他还会去追求什么财色名食睡了?当然不会。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能够想一个办法逃出去,或者是请上面的人给他保出去,可以免了他的死罪。只有这一条路了。那我们这个人假使想到马上就要死的话,他也只有一条路了,赶快归依三宝,修一些法,免得以后到恶趣受苦。
乙二 死不定何时来
有情必定死当然是肯定的。但是有的人说:“反正今天明天后天不会死,慢慢来好了。”这个也是修行的一个阻碍。那么,我们说《四十二章经》,佛问比丘,“生命在这个多少时间呢?”一个比丘回答,他说:“在呼吸间。”一口气出去了,第二口气来不来都不知道。我们以前在修行的一些祖师,他说:“今晚脱了鞋和袜,不知明天穿不穿。”这个还有个一夜功夫了。今天晚上鞋袜脱了睡觉,明天起不起得来还不知道。那么,这是一夜的功夫。但是,真正地说,呼吸之间。这口气出去了之后,来不来得了还不知道。我们以前在上海看到那些退休老人在打牌,有一个老人他牌举在手里很高兴。我们也不懂了,他们讲给我听的,大概得了好牌。很高兴,把手一举,哪晓得这一举就完了,就不动了,就死掉了。这个东西哪个预料得到呢?他正高兴得很的时候,就没有了。
乙三 死至时无可拒止
死来的时候,你去逃避,那是没有办法逃避的。你其他的事情,在世间上有的事情呢还可以行贿,把官买通了,把你放出去。这个死来了,你行贿也没有用,你磕头也没有用。那就是要走了。
这个我们经常举的例,就是以前有四个兄弟,他们都是修外道的,有神通。有一天他们就观察,他们四个同时在某一天都要死掉了。那么,他们有神通,想逃避死亡。大哥说:“我就跑到深山去,那个阎罗王的这个鬼卒他找不到我了。我跑到最深的深山里边,人没有的地方去。”第二个老二,他说:“我跑到水底里边去,他也找不到我。”第三个,“我在空中,腾空,他没有这个办法抓了。”第四个,他神通小一点,他说:“你们上山,入水,腾空,我就跑到人间去,最热闹的地方。挤在人间,他搞不清楚到底哪个人是该抓的。”他们想好计划,那一天就各自各的去做了。但是,死亡到来,这个时期一到的时候,山上的那个就给老虎吃掉了;水里那个给龙吃掉了;天上那个突然之间神通失灵,掉下来,粉身碎骨死掉了;那个第四个在闹市里边,大家挤得很,把他踩死了。都死亡了,这个逃不了的,神通也没有用。
乙四 死后不定何趣受生
最后,“死后不定何趣受生”。死了之后,你说生天,北俱卢洲死了决定生天,他不害怕。但是,我们南洲的人,其他的人,除了北俱卢洲以外,死了之后,恶道你会去,善道你去不去不一定。因为我们检查我们的念头,一般是恶念多,善念少。那就是将来到恶道去的这个机会是极多。恶道去,很容易。
我们说,在僧团里边,我们经常讲的:有一个沙弥,他拿了常住的两个果,树上摘两个果,供养他的师父。这个看起来好象不是坏事,供养师父,好事。但是常住的东西,你没有经过常住的分配,自己去私自拿了。那么,结果后来,就是下地狱。下地狱之后,苦受完了做非人。他把两个果夹在腋下,就偷了两个果回去了,夹在这个地方人家看不到。结果,他地狱苦受完之后。很长时间了,做了非人,他腋下长了两个大疮,经常流脓流血,痛得不得了。
这个就是两个小果子,有那么大的苦报。那就是说,你其他的念头,恶念还多,坏事还多,那是奔哪里去呢?这个可想而知。那么,这样子一想,那就是你不修行就不行了。如果进入恶道之后,什么时候出来是没有时间的,那是很危险。
三根本九因相——引《菩提道次第广论》
那么,在这个里边,我们要补充一些《广论》的几个修法。它就是说念无常,有三个根本,九个因相。那么它就是这个方式,如何观无常,它用这些方法来观。我们大概的是给大家略略地说一下,因为我们不是讲《广论》,就是略略介绍一下。
一、思决定死
㈠思惟死主决定当来,此复无缘能令却退
㈡思惟寿无可添,无间有减
㈢思于生时亦无闲暇修行妙法
决断必须修行正法
要观这个死,第一个是观一切有情决定要死的。哪个人都不能避免死。从古以来,哪个是没有死的人呢?历史上的人,我们都看看,现在都不在了。过去说修仙的,什么韩湘子,唐朝的八仙,现在在哪里呢?有的人说在深山。但是,你到底看到没有?即使寿命很长的长寿天,我们说最长的是这个非想非非想天,八万四千大劫寿命。但是,八万四千大劫寿命之后,过了之后还不是要死?而且非想非非想天下来一般还是要堕恶道。那么,是很可怕的事情,并不是好事。一切有…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