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釋迦佛) 普攝衆智勝者妙吉祥
觀甚深義至聖龍樹師 妙說頂嚴叁尊作白啓
能成衆德之體具恩師 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
善觀察已恒時奮殷勤 作大恭敬依止求加持
偶一獲此圓滿有暇身 最極難得大事了知竟
日夜恒時決擇心堅固 生起相續不絕求加持
身命動搖猶如水中泡 迅急滅壞必死應思惟
死已如影隨形黑白業 引起後果決定獲不異
如是知已一切諸惡業 細而又細亦複令斷離
衆善資糧究竟能修成 恒常具足殷勤求加持
受用無厭一切衆苦門 世間滿足深險罪業坑
堅意遠離解脫安樂永 義樂廣大生起求加持
即此清淨出離慧引起 正知正見大大不放逸
聖教根本別別解脫戒 堅持修行能作求加持
如我淪落生死固如是 一切父母衆生陷溺亦如之
見已解脫諸趣擔負荷 發起菩提勝心求加持
僅唯發心不受菩薩戒 或受不修亦難成菩提
能善觀已佛子叁聚戒 起大精進受學求加持
心趨倒境動搖能作止 且于正義如理起尋思
由是引發止觀雙運道 速急相續生起求加持
共同道熟密器成就已 一切乘中最勝金剛乘
堪能士夫契入正習修 決定穩速入道求加持
此時二種悉地成就體 宣說清淨誓語叁昧耶
無谄诳心決定獲得已 勝于生命守護求加持
此後密部心要二次第 凡諸津要觀行務精勤
勝義瑜伽四次不動搖 准如師教修行求加持
如此妙道依止善知識 如理修行善友能常依
一切內外魔障中斷類 隨即消滅清淨求加持
出生萬善恩師永不離 諸法資財受用悉具備
地道一切功德圓滿已 持金剛位唯願穩速登
釋題目
先是講這個題目。什麼叫“菩提道次第攝修加持頌”?“菩提道次第攝修加持頌”,我們先說什麼叫“菩提道次第”。
“菩提”是印度話,我們中國就是“覺”,這個大家都知道了,菩提是覺。那麼,這個覺有叁種菩提:聲聞菩提,緣覺菩提,還有佛的大菩提——無上菩提。那麼這個裏邊,我們指的是佛的無上菩提。聲聞緣覺的菩提,是不完整的菩提,佛的無上菩提是圓滿的菩提。我們要求的就是這個菩提。
那麼“菩提道”,要達到這個菩提的果,那麼我們必須要經過修學的一個過程。在這個整個的從凡夫一直到最後的圓滿的佛果,這個修學的過程就是叫菩提的道,這個道就是這個學修的過程。
那麼,在學修中間要有次第,學修過程當中必須有一定的次第。從淺入深,從下而上,慢慢地循序漸進,不可以跳躍,也不能缺略,也不能混亂,這個就叫菩提道次第。我們要求菩提,求修學這個道,一定按照次第來,這個是很明顯的。我們現在學學問,念書,小孩子進去總是要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然後研究班,總不能跳吧?你不能說小孩子七歲,就上學考清華大學去,他考也考不上的,勉強開後門送進去,要把他逼死的,他學不來那些東西。所以,沒有次第是萬事無成。一切法有次第,就是方便善巧,沒有次第,就是沒有方便。這個宗大師的菩提道按照次第講的,所以說也是他的特色之一。
這個菩提道次第,前面說了,它的依據,一個是,遠的是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近的是阿底峽尊者的《道炬論》。實際上,它是以這兩個爲主,其他的一切的佛經,《瑜伽師地論》、 《中觀論》等等,都是它的依據。還有很多,就是阿底峽尊者噶登派裏邊的祖師的那些口訣,都包含在這個菩提道次第的裏邊。就是包含得很多,一方面是一切佛經、叁藏,都在裏邊,還有噶登派的傳承祖師的語錄、口訣都在裏邊。
《菩提道次第廣論》太淵博了,我們修的人不容易很快地進門。那麼,要使初學能夠知道它的重點,由這個略的慢慢學到廣的。廣的是開聞思之路,這是要辯論啊什麼用的。那麼一般的修法都是要略的頌來修。所以說,這一本《菩提道次第科頌》,第一個是說初學的人他能夠把扼要的先抓住,由略的慢慢進入廣的,先學這個《科頌》。另一個就是說,你修的時候,不能把辯論的東西一起拿來修了,一定要把要點歸納弄來修。那麼就是修這個攝頌,也是個修行的綱要。我們說海公上師在世的時候,菩提道次第這個《科頌》分了幾個表。幾個表就是貼在牆上的,某一個時候你修這個表,那個時候修那個表,是專門修了用的。這個科判做成這幾個大的表,要修的時候就把它貼在牆上,自己對了那個表觀了修。這是修行用的。所以說,又是初學進門的一個方法,又是久學的要修的,攝修的一個辦法。這個《科頌》,並不是一個膚淺的東西。
那麼,什麼叫“加持”?加持就是說,“加”是加被,“持”是任持。加被是佛菩薩的力量,任持,自己拿的力量。這個我們早就說過了,佛菩薩要加持你,你還要能夠拿到。你沒有去拿,再加你持不了,不能加持。這個打的比喻就是說,這個是藏地的一些祖師們經常說的。他說,如來的大悲,佛菩薩的大悲心跟衆生的信心,兩個合攏來了,就是加持。那我們講四歸依的時候,也經常給人家說這個道理。佛菩薩的法身遍虛空盡法界,不斷地加與衆生。那麼,衆生要有信心,佛菩薩的力量才能夠達到他身上。就是說,佛假使是太陽,太陽的光在天上,只要有水,都能夠照出太陽的影子來。但是,佛的這個太陽固然是天上永遠存在,這個水有沒有,就看衆生信心有沒有了。有信心的,水又是清的,又是定的,不動的,那個太陽的影子就很清楚地現出來了,加持力量就來了。如果你水混的,或者盡動蕩的,那個影子就現不出來。或者你根本沒有水,那你這個太陽的影子怎麼現呢?再怎麼加,你持不了。所以說,加是佛菩薩的力量;持要自己任持,把這個佛菩薩力量自己拿下來了。你說要有加沒有持的話,這個感應也不會有的。
所以有的人他信佛了之後,幾年沒有什麼感應,他就懷疑。懷疑,這是他自己不懂,你根本叁心二意的,不誠不專的,你這樣子修佛法的話,佛菩薩的加怎麼到你身上來呢?我們在教四歸依的時候,經常跟大家說,一分的信心,一分加持。你信心有十分,十分的加持。 《觀音菩薩普門品》:若有持名入觀的,設入大火,火不能燒,設入大水,水不能漂。這是最大的神通,通過觀音菩薩的加持,都到你身上來了,你還要追求什麼氣功呢?那就比氣功的神通大得多,直接可以從觀音菩薩加持到你身上。但是,你沒有信心,持不了,那就沒有辦法了。這個,菩薩再慈悲,那對沒有信心的衆生是度不了的。
所以說,我們要求加持呢我們不要想著占便宜,這是佛菩薩一方面的事情,我不要持的,只要佛菩薩加好了。加了之後,你持不了的話,那你就白白地加了。所以說,我們佛教修行,不是講迷信,不是單靠人家的,要靠自己的。你自己能持了,佛的力量就加上來;你持不了的話,天天加,天天加,你加在你身上,一點也沒有。你拿個茶杯倒起放,再大的雨,甘露水下來,你杯子裏邊半點都沒有。那你就是沒有辦法的了。所以說,你要得佛的加持,你自己要努力。那麼自己要有信心,要專誠,加持力決定會有。那麼,你沒有專誠,沒有信心的話,那你不要怪佛菩薩,要怪你自己。所以說,我們說求加持頌,求加持不但是說要佛菩薩慈悲,還要自己努力啊!這個兩方面都要來。你單是靠佛菩薩慈悲,自己不努力,睡在床上,最好明天睡一覺醒來,成佛了,哪有那麼個便宜的事情呢?成佛要叁大阿僧祗劫,犧牲頭目腦髓,這樣子,慢慢地才成功的。你想貪便宜,佛給你加持加持,加持加持,“我成佛”。你這樣子,懶漢思想,不但成不了佛,恐怕什麼東西都成不了。
好,這個菩提道次第科頌攝修加持頌,基本上這個題講了。“攝修”,把它的廣的攝成作個略的,來修行用的。那麼,這個“求加持”,求叁寶的加持,求宗大師的加持,求曆代祖師的加持。加持什麼?後邊都是的,求加持,求加持,什麼事情都得求加持,那個內涵就多得很。那麼這個題目就是說菩提道的次第,它要攝修的求加持的一個頌。我們修行都要求加持了,你自己凡夫有好大能耐呢?你如果想自己闖一條路出來,那是千難萬難,可能是佛沒有成呢,魔倒成就了。尤其是末法時期,你不求加持的話,你要修行要成就的話,那就是說,可以說他的機會是百分之零點零零幾的,這個是極少的。那麼不斷地求加持,才有一個路。這是我們所以要修這個求加持頌的目的。
啓白宗大師
南無第二法王無上悲智雪山善巧賢慧普聞文殊應化根本大師宗喀巴尊足下恭敬頂禮伏乞一切時處普垂攝護。
這裏就是說,“南無”是大家知道,歸依、尊重、欽仰、求救,這些意思。我們歸依一心地投靠,一心地求。
哪個救?就是“南無”什麼人呢?“第二法王”。什麼叫法王?王就是自在,國家裏邊的國王,在一國裏邊,他有自在權,他要殺就殺,要生就生,要做什麼就什麼,國王說了算數的。那麼,法王呢?于法自在,一切法都能夠掌握,都能夠自在地運用。這個我們學過科學的就知道,自然界的規律你沒有掌握的時候,很多事情——天災人禍都會來。假使天上的電,打雷的時候,可以把人打死,可以把房子炸壞。但是,你掌握了這個原則之後,用避雷針一裝的話,再大的雷打不到你身上。同時,還可以利用這個電來發動機器什麼的,爲人類服務。這個,你掌握了規律之後,就能自在運用。你不掌握規律的時候,就會得到處損害。那麼,佛就把整個法界的一切規律全部掌握了,拿來自在運用,一切錯誤的思想都可以糾正過來,一切痛苦的遭遇都完全可以消除。這是法王。
那麼,爲什麼“第二法王”?法王就是佛,釋迦牟尼佛是大法王。那怎麼叫第二個法王呢?難道釋迦牟尼佛之後,那麼大的大菩薩、祖師都不能稱法王,只有宗喀巴大師能稱法王?這是有原因的。就是說,佛,釋迦牟尼佛一代的時教,四十九年說法,裏邊有人天乘的,二乘——聲聞乘、緣覺乘的,波羅蜜乘——大乘…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