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P5

  ..續本文上一頁的,也有顯的,有密的,這是佛全部說了的,都是佛一個人說的。後來的大菩薩、大祖師,他就是說,有的弘揚顯教;有的弘揚顯教的性宗,講空性方面的;要麼弘揚瑜伽的,講緣起的,講唯識的;要麼是弘揚二乘的;或者弘揚人天乘的;要麼是弘揚密宗的,對顯教不大講的。而宗喀巴大師把佛的一代時教,大小顯密全部講完。這個跟佛的功能相仿,所以稱宗喀巴大師——第二法王。並不是說前面的祖師不如他。這是從講法的完整的方面說,他跟佛兩個恰恰是相同的。所以,釋迦牟尼佛第一法王,宗喀巴大師就是第二法王。

  我們歸依第二法王,“無上悲智”,無上的悲,無上的智慧,那就是“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宗喀巴大師有觀音菩薩的大悲心,也有文殊菩薩的大智慧。文殊菩薩的智慧是諸佛之智,觀音菩薩的悲心是十方諸佛的無緣大悲。這個,宗大師都具有他的功德。所以說,他的悲智都是無上的,都是跟佛等齊的。

  “雪山善巧”,雪山是藏地的別名,因爲喜馬拉雅山的山腳下,雪山。“善巧”,善巧就是他對法有善巧的,自利利人的,各方面善巧都有。

  “賢慧普聞”,就是洛桑紮巴,那就是宗喀巴大師他的名字,是頓珠仁欽給他取的法名。

  “文殊應化”,宗大師在曆史上,大家都公認他是文殊菩薩化身。

  “根本大師”,是我們學法,黃教的根本大師。

  “宗喀巴尊”,尊是恭敬的稱呼。“宗喀巴”,就是因爲尊重他,不喊他的名字,叫他的代號。代號他是宗喀旁邊的一個人,巴就是賢者,宗喀地方的賢者,就叫宗喀巴。

  他的足下,“恭敬頂禮”,這是最恭敬的。以自己的頂恭恭敬敬地去禮宗大師的足。宗大師足是最下的,頭是最高的,那這個恭敬是最大的恭敬,恭敬頂禮。

  頂禮之後求什麼呢?“伏乞一切時處普垂攝護”,就是希望、求宗大師,一切時,無論什麼時候,一切處,不管你跑到哪裏,都能夠慈悲攝持、保護我們。那麼這個就是祈禱宗喀巴大師慈悲,要攝護自己。

  怎麼攝護呢?內涵都在下邊,這樣子修行了。下邊是開始頌文。

  

  歸敬頌

  歸敬上師

  具德根本無上大寶師  安住于我頂尖蓮月輪

  大恩難得門中隨攝引  身口意叁悉地使我成

  這是歸敬上師。我們說有歸敬頌,什麼論都有歸敬頌。我們前面講比丘戒的時候,《廣頌》也有歸敬頌,這裏也是歸敬頌。歸敬頌的意思,當然,我們說佛弟子要做什麼事情,都要陳白叁寶,這個,第一個意思。第二個,要求叁寶的加持,把這個事情完成。第叁個,求叁寶加持,避免一切魔害的阻撓。那麼意思很多,重點是這麼叁個。

  先是歸敬上師,自己的根本師(上師)。“具德”,具足一切功德的,我們最根本的、最高的大寶師。這個寶是什麼呢?摩尼寶。摩尼寶實際就是如意寶——你要求什麼就有什麼。過去的傳說,摩尼寶,你只要把它放在一個高幢上面,你說要求衣服,他就衣服像雨一樣一般下下來,你說要求金銀財寶,金銀財寶像雨一樣下下來,凡是你要求什麼,如你的意,都可以求到。那麼,現在我們這個師呢,他也是跟如意寶一樣,一切法,你要求什麼法,他都可以滿你的願,可以加持你。所以說,根本的、無上的、最高的大寶師。

  “安住于我頂尖蓮月輪”,這是自己觀想。隨時隨地觀想我的根本師就在自己頭頂上的一個蓮花座上。這個灌過頂的——大家不知道,灌過頂的你們頂上都有本尊,只要你沒有破壞叁昧耶戒,本尊是在的。一般人是看不到,有成就的人就看到。我文革的時候,那時侯再回到上海,見了上師(定公上師)。他就說,你經過這一步折磨,你頂上的本尊還在的。那就是說你的本尊還在保護你的。這個是觀想自己的本師就在自己的頂尖蓮月輪上。

  “大恩難得”,這個恩是很大,這個大恩是難得的大恩。所以說,“大恩難得門中隨攝引”,這個在大恩難得當中,這樣子大的恩是極難得的,隨時地攝持引導我。 法門中 ,這個門就是法門,難得的法門裏邊來攝引我,這個大恩難得、法門難得之中隨時隨處地攝引,攝引自己。

  (2A)攝引自己要使自己成就什麼呢?“身口意叁悉地”,悉地就是成就了,身的悉地,成就,最高的成就叁身,法報化叁身,這是佛的叁身。口的成就,四無礙辯。意的成就,大智、大悲、大願,文殊菩薩的智慧,觀音菩薩的悲心,地藏菩薩的大願等等,這就是意地的功德。還有這個斷的功德,斷煩惱的功德,斷習氣的功德,都是意地的功德。這個身口意叁種成就,都希望你慈悲,加持我能夠成就。這個要求不低,要自己成就,成佛。就是說,我們要求成佛呢,都要靠自己的無上大寶恩師來加持自己。那麼,這是根本的上師先歸敬。

  下邊是歸敬兩大派。藏地、印度在這個教理方面分兩大派。他們一般最尊重的是《般若經》。《般若經》又分廣般若跟深般若。深般若講性空,廣般若講緣起。廣般若相當我們漢地的相宗,深般若就相當我們的性宗。我們漢地的教派,律宗,唯識宗,俱舍宗,還有華嚴宗等等,這屬于廣般若的。那麼,天臺宗,叁論宗,還有禅宗等等呢,屬于這個深般若的。這是性宗、相宗的兩種。印度就是叫深、廣兩般若,也叫中觀派、瑜伽派這兩個。

  

  歸敬廣般若傳承祖師

  接引無比教王薄伽梵 補處菩薩至極不敗尊

  如來授記聖者無著師  佛佛子叁恭敬作白啓

  荘嚴南洲善巧天親主  獲得中道聖者解脫軍

  住入信地解脫勝軍師  世間眼目叁尊作白啓

  第一個,先歸依廣般若裏邊的傳承的師。那麼不管你深、廣兩個般若,它的來源都是釋迦牟尼佛。所以說,從傳承上說,第一尊是佛。“接引無比教王薄伽梵”。“接引無比”,接引一切衆生無比的、善巧的教王,就是法王。“薄伽梵”就是世尊。薄伽梵是印度話,他爲什麼不翻呢?用薄伽梵叁個字呢?因爲它有六個意思,多意不翻。你翻了一個,把其他五個意思就沒有了。所以說,有的地方就不翻。但是,也有的地方就翻一個世尊,世間上最尊貴的。那麼,它有幾個意思呢?就是自在的意思;熾盛的意思;端嚴的意思;名稱的意思——名稱就是名氣好;還有吉祥的意思;尊貴的意思。最後的,世尊就是尊貴的意思,世間上最尊貴的,就叫世尊。這是佛的經論裏邊就是這麼講了。這個總的來說,就是歸依第一個,我們廣般若的第一代的,是釋迦牟尼佛。

  那麼第二代的是彌勒菩薩。“補處菩薩至極不敗尊”,“補處菩薩”就是一生補處。就是說,過了這一輩子就要補佛的位的,這個菩薩就是。“至極不敗”,不爲煩惱所敗,那就是能夠戰勝煩惱的尊者,彌勒菩薩。我們在講戒的時候,講菩薩戒不是講過嗎,“他勝罪”,他勝,煩惱把你打勝了,你就犯了根本罪。能夠把煩惱降伏,不爲煩惱所敗的,那就是最厲害的。那麼,這個彌勒菩薩就是不爲煩惱所敗,他馬上就要成佛了。第二尊的祖師就是彌勒菩薩。

  “如來授記聖者無著師”,這個無著菩薩,佛在經論上授過記。將來他這麼一個人,他要傳佛的教,這個過去佛都授過記的。無著菩薩是修般若的時候,他開始就不懂,不能深入般若,就感到很愁悶。後來就修慈心定,慈心定修了好幾年。這個無著菩薩的公案大家可能有的沒有聽到過。他要修慈心定,想見彌勒菩薩,求彌勒菩薩教授教誡。但是,他在山上閉關修,修了幾年,沒有音響,他就泄氣了,就下來。下來之後,就看到一個人在一個石頭上磨——記不太清楚了,這是海公上師經常講的,那是幾十年的事情了——他在石頭上磨,磨一個石鏡子,大概,拿個綢子在磨。無著菩薩說:“你在磨什麼東西啊?”他說:“要把這個磨一個鏡子。”“你這個綢子那麼薄的,你要磨一個石頭那麼粗的,你要把它磨成鏡子,你磨到哪一年呢?”他說:“哎呀,你怎麼說這個話呢?我只要天天磨,不斷地磨,總有一天會磨成功,你怎麼說磨不成呢?”無著菩薩聽了之後,他領會了:我修定要見彌勒菩薩,修了兩叁年見不到,就泄氣了。他要磨個鏡子,他倒不怕麻煩地使勁磨,那是我不如他,趕快回去還是修定去。

  修了定之後,過了幾年,又是個沒名堂。又是泄氣了,又下來了。下了山之後,看見一個人拿個鐵棒棒在石頭上又在磨。無著菩薩就問他:“你那麼個鐵棒子,磨它幹啥?”他說:“你不知道,我要補衣服,沒有針,這個鐵棒棒我把它磨一個針。”“哎呀,那麼大個棒棒,你要磨那個針的話,你磨到哪一年去了?”他說:“怎麼這樣說呢,我只要不斷地磨呢,這個總有一天它會那個變個針的。”“哦,這個”,這都是菩薩點化他。無著菩薩又領會了這個意思,再去修。最後,是修成就了。成就之後,彌勒菩薩就給他講《瑜伽師地論》,這個是傳到南閻浮提。在一般說他是登了初地以上的大菩薩,聖者,登地以上的菩薩。

  在這個廣行派裏邊,最重要的就是說,釋迦牟尼佛,下邊是彌勒菩薩,下邊是無著菩薩。“佛佛子叁”,“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佛子”就是菩薩,彌勒菩薩跟無著菩薩,這叁尊,他們的足下,“恭敬作白啓”,求,祈禱。

  下邊是,“莊嚴南洲善巧天親主”。無著菩薩的兄弟,世親菩薩,就是我們的《俱舍》論主。他作的《俱舍論》是中外聞名的、古今不衰的這麼一部書。他開始的時候,大概學過《俱舍》都知道,是小乘的有部出家的。當時,人非常聰明,作了五百部的論,弘揚小乘有部。後來,無著菩薩感到他這樣子下去,大乘的利益得不到。他就點化他,裝了病叫他來看病,叫世親菩薩來看他病。結果,世親菩薩到了,問他,“你什麼病?”無著菩薩說:“我沒有什麼病,就是心病。就是看到你很可憐,在弘揚二乘,有的時候毀謗大乘。這樣子,你將來果報不可說了。”那麼這樣子跟世親菩薩說了之後,世親菩薩就回心學大乘,那麼又造了五百部的大乘論,弘揚大乘。所以呢,他又叫千部論師。他造了一千部的論弘揚佛教,開頭是五百…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