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都是有了。你既然是空的,哪有什麼因呢?也就沒有什麼果,也沒有什麼罪,也沒有什麼福。都是自性空,都是一切法空。那麼,既然空的了,那麼可以盡量地享受了。
“殺生貪飲酒,妄語言自證,乃至偷盜等,皆從我執生。”他把佛的“空”的道理搞錯了,自己我執沒有空,而把一切外境的東西認爲是空。那麼,從我執出發,要享受了。爲了自己享受,爲了自己消滅幾個他的敵人,那麼要殺生;或者是殺了是自己吃,爲享受口福;或者是人家是跟他有仇,把他殺掉,這是報仇。這些,他們是空,無所謂。“貪飲酒”,酒本來是酒戒的,是不能吃酒了。居士也不能吃,他認爲是空,就可以吃,大量地吃。“妄語言自證”,反正是假的,空的,就自己亂說了,“我證了什麼果,證了什麼,是佛再來的”,“九地菩薩了,八地菩薩了”都來了。那是空的嘛,反正說說也無所謂。“乃至偷盜等”,偷東西。反正是空的,我偷你東西,你本來是空的,偷我也沒偷你,是空的。這樣子,把空的道理講錯了。這些做了,都是從我執生的,是爲我自己利益,借空的牌號做很多壞事。
“非真無我執,口談說玄妙,心實生愁城,我執諸緣困。”這個像一類人,你說空空空。最大的空,我們學過《百法明門論》,就是“空,補特伽羅空,一切法空”。那麼,要證一切法空,先得證補特伽羅空,這是一個次第。他這些人,補特伽羅沒有空,那麼你法空根本就沒有。但是,他嘴裏卻是要說空。真正的我執並沒有空掉,而嘴裏談玄妙,談得很高,一切法都是空。那麼,你雖然說了空,你心裏有沒有空掉呢?實際上你心裏愁悶得很。就是煩惱很多了,你怎麼空得掉呢?你本來是個凡夫,你沒有證到什麼的,你做了那麼多壞事,心怎麼會不愁呢?“我執諸緣困”,這是因爲我執在裏邊,把很多的因緣把它困起來了。這是沒有空掉,實際上並沒有空掉,你說空是假空。
“由我執滅壞”。那麼,真正的我執壞掉之後,就是證到補特伽羅空之後,以“慧眼觀一切”。那麼是真正的“無罪無非罪”,罪自性空,非罪自性也是空,那才是。這個根子就是說看你我執破掉沒有。我執破掉之後,你說無罪無福,對的。我執沒有空,你說無罪無福就是錯了。“我執立無基”。在這個情況下,我執破掉之後,他我執根本沒有了。它站立的地方都沒有了,那已經破掉了。那當然可以說無罪無福了。然而反過來,假使你我執並沒有破掉,那就是說你根本一切法、補特伽羅空還沒有證到,你看世間的事情並沒有慧眼看,是肉眼在看。那麼,你肉眼看世間說無罪無福、沒有因果,那你這個人,人的理性都沒有了。“此何異牛馬”,跟牛馬畜生一般的。畜生不懂罪福、不懂因果了。那你是肉眼,畜生也是肉眼。畜生是肉眼看東西的,它不知罪福,是牛馬。那麼,你是肉眼看東西,說沒有罪福,你也是牛馬。這是就海公上師就呵斥得很厲害了。你談惡取空,你本身沒有證到補特伽羅空,你還是肉眼,沒有證到慧眼,你就亂說“一切法空”,你這個人就是沒有理智,根本就智慧都沒有,就是牛馬一般的,畜生。
這是破惡取空。
丙叁 開示愚癡不畏罪
頌 身安穩快樂 現前皆如意 遊玩衣食美 任情依強勢
不畏福漸盡 亦不愍他人 謗叁寶戒定 大笑憫人愚
不即時行樂 自苦或迷信 福盡而衰現 種種橫逆生
人死財消散 慘痛無所依 王臣被抄沒 苦境過常人
萬緣不隨己 思往倍傷心 前途茫無計 行樂更增悲
那麼第二種,就是根本不談因果,也不信佛,他只要是現前享受,只談這個。我們說《釋迦牟尼傳》,是一本最好的釋迦牟尼身教的一部經。他的一系列示現都是在教導我們一切法。釋迦牟尼他在王宮的時候,就是他想要出離了。那麼,很多的婆羅門在勸他了,說:“王太子,你長得那麼好,你福氣又那麼大,你年紀輕,趕快能享受的趕快享受。不要到年紀大了,享受不了了。你不要去想其他事情,盡量享受好了。”——這些就是現在的標准的、現在的社會上的青年的思想。管他的,在後頭的事情是不管,只要現在享受好了。哪怕錢沒有,搶來,偷來也好。以後殺頭槍斃都不去管它,現在大吃大喝,大享受就完了。這種思想,就是愚不可言的。
“自安穩快樂”。只要自己求安穩快樂,要求“現前皆如意,遊玩衣食美”。到處遊玩,遊山玩水,衣嘛穿得好,東西嘛吃得好。“任情依強勢”,“任情”就是說想怎麼就怎麼。他後頭有靠山,或者他什麼人是做大官的,什麼人有勢力的,那就可以稱心所爲了。“不畏福漸盡”,他不知因果。前面是一切法惡取空,還知道一個空;這裏呢,根本不懂佛教,也不懂因果。他也不知道這個過去培的福,你現在亂用的話,很快就消完了。不害怕會慢慢要少下去的。
“亦不愍他人”,他當然了,他這些人,只顧自己。世間上的“人不爲己,天誅地滅”,他認爲“人麼都是爲自己的,哪有去爲人家著想呢?”所以人家受苦,他毫不憐憫——“你該苦,我該快樂。你苦,你苦你的;我快樂,我快樂我的。”這樣子,甚至于人家勸他,他不相信,還要毀謗叁寶。“你們修戒修定的”,說你“裝模作樣幹什麼?你看我這個吃喝玩樂,吃得胖胖的,身體好好的,一切緣都好。你這樣子幹啥呢?你說你將來會怎麼怎麼,根本沒那個事,都是你的唯心主義,自己想象而已。”什麼什麼。
“大笑愍人愚”。他說,“你這些人真是愚癡了,自己辛辛苦苦地持戒,晚上嘛不吃飯了,早上麼,一早起來了,幹什麼呢?” “大笑愍人愚”,“你是可笑,你是太愚癡了。你爲什麼不及時行樂呢?你現在可以享受的時候不享受,你老了之後,你享受不了了,再懊悔也來不及了。” “自苦或迷信”,說你這樣子自己討苦吃,你是搞迷信——這個是說要持戒修定的人,說他們是這樣子。他在他福報沒有盡的時候,放肆地這樣子做。但是,福報必定要慢慢盡的。像他這樣子糟蹋呢,福報快得很,一下就盡了。
“福盡而衰現”,等到你福氣完了,衰敗的現象現出來了。“種種橫逆生”,各式各樣的違緣就來了。“人死財消散”,或者是人死掉了,或者是給人家殺掉,或者是什麼犯了王法,或者是病死了。這個財消散了,或者是王賊水火、不肖子了,都可以把你財消散掉。“慘痛無所依”,那個時候,那就痛苦不堪言、無所依附了。以前可以依靠強勢力,現在依不住了。
我們說以前,在毛主席還沒有逝世之前,印度來了一個貴賓,叫什麼的名字我記不出來了。貴賓,招待得很。大家是很熱情招待他。後來,沒有好久,他們那國家鬧革命了,這一位貴賓就給他們處絞刑,挂在上邊絞死了。這個東西你想想看,沒有好久之前,是全國最尊貴的、力量最大的。沒有好久,打倒了之後,就挂了絞死給人家看,示衆。這個東西,“慘痛無所依”。那個時候悔也悔不來,心裏痛苦就不可說了。
“王臣被抄沒”,就是抄家。他們印度就是革命了,那你打敗的、推翻的這個就要上絞刑,財産要抄沒。“苦境過常人”,這個吃的苦比一般人更苦。叫化的苦,他從來就是,從養下來就是要飯的,什麼都沒有。他也不過如此。你本來是大福大貴,最高的,一下子弄個最低的,甚至于絞刑了,這個比乞丐的苦還要苦。
“萬緣不隨己”,這個時候,你什麼緣都不像以前那麼自在了,都是對你有妨礙的,都來了。不能隨己所欲了。“思往倍傷心” ,想想以前的事情,更傷心。我們說,有人,她關在牢監裏,就氣得不得了,要自殺。爲什麼?以前可以非法作爲的;現在呢,給人家關起來了,什麼都不能動了,“思往倍傷心”。
“前途茫無計”,想想以後的事情,前途茫茫,沒有一個歸納。“行樂更增悲”,這個時候,你就做快樂的事情來了呢——更增悲。那就是說,快要死的人,要殺頭了,給你大吃一頓。你這個吃下去,有沒有什麼樂呢?更痛苦。這一頓吃下去,最後一頓飯,吃了就頭要沒有了。那你還吃下去,那有什麼快樂?“行樂更增悲”,那就是說,前面說惡取空,是不好。那麼,有些根本是不懂佛教,不知因果的,那也是很慘的。這個將來受報受完了,很慘。現在有一些福報,好象是無所謂。但是福報很快要完的,那個時候你的痛苦就不可言喻。
下士道總結
那麼,這裏把下士道說完了。我們總結一下,下士道是怎麼一個事情?
念無常
下士道就是說先是要觀一切法都是無常的。無常的,那就是說人生是無常的。就是要觀自己,一切法都要把自己聯合起來。不要去看人家,“你無常的,你現在雖然做了大官,你將來無常的,你要倒的。我看你倒下去。”這個就要不得了。法是看自己的,自己是無常的。那麼,你趕快修了。不要等到無常到來之後,你什麼都沒有,兩手空空見閻王去了。那就是下地獄了,做了壞事就要下地獄。那你趁沒有死之前,你要好好地修。那麼你,假使有的人,他“無常,反正死了之後還是做一個人”——這個是常見。“人死了還是人,狗死了還是狗。”這樣的人有,過去也有這樣的教。那麼,我們說人死了不一定是人。你可能是受要下地獄。看你造的什麼罪。那麼,假使你自己觀察一下,你造的壞事多,那將來要受惡道去的。
觀惡趣
惡道是怎麼一個味道?好好地看一看。那就是觀惡趣,地獄,餓鬼,畜生,慢慢地去觀察。這個味道好不好?假使你現在做人沒有好好地依佛的教誡去做,還要稱心,自己要享受的,自己稱自己的煩惱發展地去做,將來的歸宿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那麼,這個下去之後,你想想有沒有味道?而且時間很長,進了去就很難出來。那麼,這樣子一觀察,更害怕。
歸叁寶
那麼,要害怕這個苦,害怕受這個苦,那趕快要求哪個來救我們這個苦呢?那就是觀察了,世間上哪些人能夠救苦的。那麼,很多宗教了都說它能救苦。一個一個觀察去看,…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