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个就是菩提心本身因为是专门是利他,忘我地利他,把自己都丢开了。这个心一生起的话,本来是为自己造的罪,为自私自利,利益自己造的罪,这个心一生的话,就雪碰到太阳一样,都化掉了。所以灭罪的力量是极大的。
但是,菩提心要生起来也不是容易的。尽管你天天“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念,念了很多。是不是相应还成问题。有的时候,你念经的时候,菩提心念了一大堆。经念完了,马上跟人家吵架去了。这个事情呢,你菩提心到哪里去了呢?根本没有生起来。
那么,真正菩提心生起的话,那个灭罪的力量是最大的,是极大的极大的。那么,所以菩萨戒里边可以开性罪。不但是没有罪,杀了人还有功德。这是菩提心的关系。如果你没有菩提心,你说:“我开性罪,杀人了。”那你这个罪就很厉害。不但没有功德的话,罪还极大。那么,菩提心一生,他是专门利人了,不是为自己的。虽然杀人,还是有功德。这个一般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并不是不可思议。他为利人,五百个商人的这个公案大家一回想就是了——你不杀船老大,船老大杀了那么多人,将来地狱的苦不知要受好多劫。而这五百个商人,现世受了杀害之后,他们家里的那些眷属都要受饥饿。从这一点,他自己情愿牺牲自己,他自己下地狱不怕,把这个船老大杀掉了。这个是从菩提心出发,结果,不但是没有过失,还有功德。
下边,就是这个总的。这个四种力量,我们都讲完了。忏罪,有这四个方式。那么,我们现在,有的人忏罪念金刚萨埵,同时大礼拜的一起来,很好。但是,大礼拜搞不起,时间太少了,那么,单念金刚萨埵,或者单是大礼拜都可以。这都是灭罪的一种方式。
乙四 破邪见
在这个讲业果里边,我们说前面讲过的。要进入佛道,要证入空性,第一个要把缘起的因果搞清楚。我们不是上次讲了三决定吗。一切缘起法里边,你要求一点点的法不属因果这个范围的,是没有的。那么整个的缘起法,都是整个的一个因果的网。那么你要把缘起法搞清楚,空性才搞得清楚。缘起法搞不清楚,空性怎么会得到呢?所以有的人,他自以为证了空性,就不讲缘起。“酒肉穿肠过”,“杀盗淫就是戒定慧”等等的话——说大话。那你受的果报就不可说。你只要证空性,你这个空性也靠不住。但是真正到家的话,是这么说了。你还没到家,这么说了之后,你做的是杀盗淫的事情,你说你在修戒定慧,你骗哪个?你如果烦恼没有的,那个还可以说。你今天烦恼很多,你是个凡夫,你怎么好说就是戒定慧呢?也就是说,“凡夫我自性本来是佛”,你去成佛,你现在佛的功能你拿出来。你到地狱里去,你说你佛嘛,你不受苦的。你怎么下地狱了?这个东西,所以说你不要说大话。在没有证到家的时候,不要说“自性本来清净,本来是佛”这个话。
我们经常要把印光法师那句话跟大家说,而现在的人,偏偏倒过来了。印光法师引的《观无量寿经》的话:“是心作佛,是心是佛。”7是心作佛,要修,然后是心是佛。现在的人,经常用这个话,倒过来:“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已经是佛了,你还修什么佛呢?不要修了。因为要修了之后,是心才是佛。所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两句话,以前我年轻的时候,印光法师那句文是《观无量寿经》来的,我特意去查了的——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现在很多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颠过来了。已经是佛了,你还修什么作佛的事情?所以,这个,因果不能错。先要修,才能“是心是佛”。你没有修,是心没有作佛的话,是心怎么成佛呢?一切众生都是佛,那么众生就没有苦了,你还度什么呢?
下边“破邪见”,就是这一类的东西。很多。那么,菩提道次第,主要就指的是支那堪布。他是我们汉地去的,是讲恶取空的一位。那么,藏地就对他这个问题辩论了三年!这里破恶见有三种。
丙一 破毁谤戒乘
谤别解脱戒等(颂见上士修法戒波罗蜜)。
第一种,说破“谤别解脱戒”。别解脱戒有人毁谤,就是说小乘,执着,等等。这个罪很大。这个东西,它在上士道戒波罗蜜里讲。那么,我们也就等到那个时候反正要讲的,就暂时跳过去。
丙二 破恶取空
执无因果等。
颂 世人执虚妄 而兴斗争苦 如来说空义 为救此苦等
若复又执空 是名佛不救 由空义错解 无因果罪福
杀生贪饮酒 妄语言自证 乃至偷盗等 皆从我执生
非真无我执 口谈说玄妙 心实生愁城 我执诸缘困
由我执灭坏 慧眼观一切 无罪无非罪 我执立无基
若我执未坏 肉眼观世间 无罪福因果 此何异牛马
下边,“破恶取空”,就是支那堪布的问题了。“执无因果等”。恶取空,就是说一切法本来是空的,你修什么呢?不要修的,自性本来是佛。那么这样的话说起来,好象很玄妙,很高超。但是,你到底现在是不是佛呢?如果你下了地狱,你能不能不苦呢?提婆达多他进入无间地狱。佛叫阿难去问他,“你怎么样?”他说:“我在这里跟受三禅的乐一样地快乐。”三禅的乐是世间上最快的快乐。他说:“我是这样的快乐。”那他是什么人?他是过来人,不是一般的凡夫。如果凡夫的话,不要说你在无间地狱,人家把你打一拳,你就受不了了。什么叫恶取空?就是拨无因果。
我们在印一本经论,《地持论 》。它里边说,什么叫恶取空呢?“若沙门婆罗门,谓彼此都空,是名恶取空。”彼此就是什么法都是空的。这个,恰恰是我们以前上海有个居士,他本来是我们学法相的同学,也很用功,也持五戒,很严谨。后来,又修大威德,在修大威德的时候出障,他出了很多的障碍。那么,后来我到五台山去之后,他就写信来说,他好象要一个跟某一个同学,也是学法相的,两个人讲得很投机,他说要创立一种新的学说。我就跟他说了,我回信了。我说,“佛教的教义是佛说的,也不是哪个创立的。佛是根据他的五个眼,佛眼,观察一切世间的真理,把这个真理说出来的。这个不是我们什么科学,什么可以发明新的东西的。你如果把佛的讲的东西都能领会过来,已经是不得了,你还发明什么呢?”结果他果然发明了。他发明了一个什么呢?他说一个成佛的捷径,最快的,佛也没有说的一条成佛的道路。什么道路呢?一切法空,什么都是空,本来就是佛。好了,他本来持戒的,戒也不持了。那么,就放逸了。他是绍兴人,就听绍兴戏,经常搞这些东西去。他一切法空,听戏也是空,吃饭也是空。但是,不行了。有一次他害病了。他害病了,倪维泉是最反对他的,就去看他,倪维泉说:“你一切法空,你害病了,你也是空,你要死了,你还是空。你放不放得下?”“哎! 放不下。”“放不下么,你好好忏悔吧。”等到病好了,又是“一切法空”,又来了,这一套。
所以说,你这个东西,这个习气。我们说这一种一切法空的来源,一种是现世的邪师教你的。碰到一个不正的恶知识,他有这个邪见,他教给你了,你就领受下来。这是恶法。还有一种,过去自己的无始以来的习气。过去受过那些邪的习气的,这个时候,碰到因缘,爆发出来了。那么,这两种,一种是外来的,一种是自己本有的。实际本有的呢,还是过去外来的。那么,你还总是受了人家的影响才来了。那么,这些东西在这一世来说,是内心自己发的。不管你是外来的也好,自己内心发出来的也好,都是危害性极大。
支那堪布,也是这个见。这个见,他在藏地的时候,就是他提倡他这个见,信徒很多。他这个人也很聪明,辩才无碍。那么就是他创立这个说法了。而当时印度进来的那一批,他们提倡的是中观见。后来他们两个见不和,经常产生矛盾。那么藏王就叫他们辩论。“你们哪个辩输了,输的人就向胜者献花鬘。献了之后,那就自觉地离开藏地。我们藏地,就专门行胜利的那一方的理论。”后来,辩了三年。辩了三年,最后支那堪布辩输了。辩输了之后,他就向莲花戒,就是这个印度来的,献了花鬘之后,退出藏地。据说,并没有真正退出藏地,还在藏地边境。他的影响还是很大。
昨天我们听到一个电话,就是北京来一个电话。他说,藏人对这个问题还是很重视。他就是说,这个支那堪布的影响并没有全部离开藏地。在藏地里边,还有地方,很多地方有他思想的残余。这些东西,在《广论》里边,不断地辩论。这里,是说了一些,也没有指明是支那堪布。
但是,海公上师把一些世间上,我们现在现有的一些错见都放在里边了,是这么一个恶取空。
“世人执虚妄,而兴斗争苦。”那么说执有的人,他要斗争,为了自己的利益了要跟人家斗。大家为自己争取,那不是要矛盾来了吗?矛盾一来就斗了。斗争,就产生苦。这是执了虚妄的,执为有的。本来是虚妄的,你执它为有了。那么要斗争,产生很多的苦。
(11B)“如来说空义,为救此苦等。”因为看了这些人把虚妄的东西执成实在的有,而起斗争,产生很多的苦,佛为救他们,就说一切法空了。既然是空的嘛,你就不要斗了,不要争了。“为救此苦等”,佛说的空,就是要救他们执着,虚妄的执为实有,那么产生的苦。为救这些苦,佛就说空。那么,这个是很好了。但是,把空搞错了,“若复又执空”。本来是执有,现在又执空了,把“空”执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这么一个“空”。“是名佛不救”,这样子的人,佛也不好救了。佛本来叫你不要执有,给你说个空。你把空又执着了,这个佛就是没办法了。本来叫你吃药的,把药吃掉了,把药又执着了,吃的药吃太多了,又害病了。那这个没办法救了。
“由空义错解,无因果罪福。”那么,所谓执空是怎么一个意思执空呢?就是把佛讲的空的道理搞错了。他认为,没有因果,没有罪福,世间上一切法空。既然是空,就没有因;既然是空,也没有果。有因有果嘛,…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