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結果都不行。釋迦牟尼佛做太子的時候,他就是六年參訪。參訪六年,到處婆羅門、那些苦行外道都去參訪。一切苦行都修過,修得比他們婆羅門教的那些苦行行者更厲害。但是,佛有智慧。太子那個時候都看,他們這些苦行都不能究竟離苦。苦的因沒有找到,怎麼能把苦的果消滅呢?所以,最後,他自己在菩提樹下好好地修定,悟到這個緣起法了,然後,真正解脫。
那麼,這裏邊,我們就是說要找到這個真正能夠離開,使我們離開苦的人,決定是世間上智慧最大的,悲心最大的,那個是煩惱是斷得幹幹淨淨的這些人。這些人是哪些人?就是佛。所以說,我們要救自己出苦海的話,非要求佛不可,那就要歸依佛了。歸依佛了,還要歸依法,歸依僧。這叁個連起的。法是中心,佛是依法證到果的人。僧,是依法在修行的人,還沒到究竟的人。那麼,中心的環節,就是修法。那麼,我們歸依叁寶,總的歸依心,就是歸依法。那麼,歸依法裏邊,法有很多。我們最初下手的,也是最基本的是什麼?業果。
明業果
所以說,我們受了叁歸依之後,歸依叁寶之後,就是一定要把業果搞清楚。然後,你這個歸依叁寶才有真正的價值。否則你歸依叁寶是空話。固然佛有加持力,但是真正的核心在法寶。你一定要把法寶搞清楚。最起碼的最扼要的法寶,就是因果。所以說,你一定要把因果的事情搞清楚,明業果。明業果裏邊,就是果有多少告訴你了,你做什麼事情就感什麼果。異熟果是一種,等流果是一種,增上果又是一種,士用果又是一種,離繋果又是一種。那麼,果有那麼多,你好好,我也不是出了個題嗎,“爲什麼要說五果”?就是要知道厲害。你造什麼罪,造什麼業,將來感的這五個果。這五個果從十善十惡來說,造了十善的好的業,感的報是什麼;造了十惡的業,感的報又是什麼。到底什麼果什麼果,這個給你講清楚了。那麼,知道取舍了,好的那個、安樂的就要取;那些受苦的,不好的就要舍。
你害怕苦,要從因上舍,那個惡業不要做;你歡喜樂,人都是想離苦得樂了。那麼從人天來說,從最起碼的說,離開叁惡道的苦,得人天的樂。那麼,如果我們再高一層,在下邊中士道,就是離開這個叁有的流轉生死的苦,得涅槃的樂。如果再從上士道說,要離開個人的解脫的聲聞緣覺的果,而得到佛的無上的涅槃的——無住涅槃的大樂。那麼,這都是避苦得樂的,一層一層地、慢慢地加深了。那麼,從最低的,我們從下士道來說,是最迫切的,是最可怕的是叁惡道的苦,先要把它離掉。
那麼,我們看了惡道的苦之後,趕快要求救的人,就是佛。依他的法藥來治療自己,這個法藥最極扼要的是因果。那麼,我們一定要把因果搞清楚。因果明白之後,真正搞因果明白之後的人,他決定不會做壞事了。真正搞透因果的人,他決定不敢再做壞事,因爲他做了壞事並不是可以逃避。我們說過,世間上沒有一個那個業,他造了之後可以逃避的。就是說,我們就是說,業果決定,業果是決定的。“已做業不失”,我們經常用那句話,“假使千百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要麼不要造業,造了業之後,你說要逃避果報是不可能的。所以,菩薩畏因,衆生畏果。衆生都是看了苦來了,害怕,要逃避。而在苦的因,他就是不害怕,盡量地做壞事。等到苦的果來,又害怕。這個是徒然的。你要避免苦果的話,決定要不做惡因。那麼,菩薩就聰明了。他就是知道苦果,不想受的話,惡的因就不去做了,惡業就不做。那麼,就是說,一切業你要麼不做,做了之後決定要受果的。
那麼,壞事你不要做,不要做壞事,大的,小的也不要做。小的一樣要受果的。而且小的壞事多做之後,他的果報可能會很大。因爲這個因果的道理不是一等于一這個等流下去的。我們在《俱舍》就講了很多,有的業造得不大,但是,慢慢地果會發展得很厲害。就像一個——印度有種樹,很大很大的樹,它周圍有幾百裏那麼寬,有一百裏那麼寬。就是直徑是一百裏,一面可以支伸出去是五十裏,很多可以坐,人家在裏邊,夏天避蔭。車子可以停在下邊,極大的樹。但是,它的種子只有一點點大。那麼,你造的業雖然小,可能感的果是極大。所以,這個我們不要說,“小的業,小的壞事就可以做。”小的壞事也不能做。這個比喻很多,滴水成洞,就是屋檐的水經常滴下來,這個石板裏邊可以打一個洞。時間久了就會打成一個洞。那麼,你說,打一個洞談何容易呢?但是,就是一滴水,它經常滴的話,就可以穿一個洞。那麼,你不要說小的業不厲害。小的業經常做的話,也很厲害。那麼,你要逃避這些惡果呢,那就不要做了。
所以說,“已作業不失”,你要做了之後,你要逃避是逃避不了的。你如果不想受惡果的話,你就不要做。不要做,這個壞事沒有做的話,決定惡果不會跑到你身上來。我們就看到在戰爭的時候,沖鋒。我們就說過鐵索橋。鐵索橋多危險,沖過去。但是,畢竟犧牲了很多人之後,還有很多沖過去的。那就他沒有這個業報,他不該死的,他就不死。你該死的人,不要說是鐵索橋,其他地方他還死掉了。
這個,我們記得在上海有一次,就是一個炸彈,大世界一個炸彈,有一個人在酒館裏吃飯。他在二樓上了,結果一個炸彈炸下來了,血肉橫飛了。有一個炸斷的手,一下飛上來,就在他的臉上,“啪”打一巴掌。這個什麼意思呢?過去欠他一巴掌。雖然他死掉之後,他的一個手飛上來還打你一個巴掌。“已作業不失”,你做了它這個業,你不會失掉的。哪怕他人死掉了,他還打你一巴掌。那麼,這個“未作業不得”,你沒有做那個事情的話,就是在那個地方,也沒有死掉。大世界一個炸彈,很多人死掉了,但是還有不死的。
唐山地震死了很多,幾乎死完了,但是還有個別不死的。我記得有一個不死的,他們就這麼傳說:他是外地做生意去的。他在那天晚上,當然,地震之前有一點反應,他就感到很不舒服。他在房間裏睡不著,幹脆外出去散步去,跑到一個廣場來散步。好了,地震一震,房子都塌下來了,他在廣場裏,塌不到,沒死。
還有這個是過去的,是海公上師講的,四川麼不曉得哪裏?有一次,一個人也是晚上睡不著。睡不著他自己散步去了,也是這個情況。這當然是有一些加持力了,使他睡不著,促使他去散步。他散步,這個人而且散步,他要跑到城外去,郊區去散步。他跑出城門口,也沒有見人,但是聽說一個聲音,“出去了,出去了”,這麼兩句話。後來,他出去了,他也不知道什麼東西,看看也沒有人。正當他在郊區散了幾步,散步的時候,就聽城裏“嘩”地響得不得了,整個城塌下去了,陷下去了。活埋了,整個城活埋了,但是他跑出來了,沒有事。那就是“未作業不得”。
所以,業果搞清楚之後,什麼事情,不要是——求簽、什麼東西不要去搞了。你求簽,求簽你就是想要好。有的人做生意想發財,你假使過去做了、培了福的,你決定會發財。你沒有培福的,你去求好了,求了簽也不一定你財就發起來了。你去拜神、拜什麼,或者做生意跟人家去鬥了,搞那些投機倒把,做壞事,你還是發不了財。恐怕還得破産,弄到後來關起來都可能。所以說,你知道業果的話,有些投機取巧的事情就不要做了。那就是可以避免很多的壞事,可以不做。
那麼,整個下士道,就是這麼幾科。下邊我們是要講中士道。這裏有一句話,《廣論》的話,我們昨天念過了,再重複一道。昨天講過的,我們再重複一道:
如有一類,說于空性,已獲決定;然于業果,無決定信,不慎重者,是乃顛倒了解空性。解空性者,謂即見爲緣起之義,是于業果發生定解爲助伴故。
有的人說,他空性已經開悟了,空性已經證到了,或者是已經悟到了。但是,他是悟了空性,或者開悟之後,他的業果就隨便了,就是惡取空了。他就是說,“不要持戒了,心誠嘛就是持戒。持戒犯戒你是執著,吃素也是執著。什麼地獄、畜生,都是唯心所現。你心裏沒這個分別心,就沒有什麼地獄,都是自己分別出來的。”這個對不對?是分別出來的。我們有這個執著心,所以地獄餓鬼畜生都有。但是,這個分別心你去掉了沒有?你無分別智證到沒有?還沒證到。“這是分別心,不要去管它,隨便來好了。”那麼,你這樣子的話,不講因果,一切因果都破掉了。這樣的人是不是證空性?絕對沒證到空性。
所以說,我們要看人開悟沒有,盡管他自己說得天花亂墜,證了幾地菩薩,八地,九地什麼,或者是證大徹大悟。只要看他因果如果不講究的話,那就是假的。越是證空性的人,對因果越是嚴謹,越是仔細。因爲真正佛,證到最高的高度的空性的人,他是對因果是最微細的都看到。那麼,能夠證到一點空性,就看到一點。多證一點,多看到一點。所以,越是證了空性的人,跟沒有證空性的人不一樣,他對因果是絕對是謹慎小心的。如果你說證了空性,對因果馬馬虎虎,甚至于說“酒肉穿腸過”,無所謂。那就是假的,沒有證空性。所以,這個是簡別的一個方式了。就看人家說你開了悟了,什麼了,把這個東西去給他測量一下,也可以驗出他真的開悟了,假的開悟。那麼,下邊我們就是中士道了。
叁 中士修法
中士道的要求就高一點了。你說下士道,那個把叁惡道的苦是除掉了,人天來了。一般說,人天是快樂了。但是,人天到底是不是真的快樂?到底有沒有苦,恐怕說充滿了苦。如果你到醫院裏重病號去看看,恐怕你看得來飯也吃不下。如果你到監獄裏要槍斃的那些犯人去看一看,恐怕也看到很難受。各式各樣的苦都有。所以說,你人間也不是絕對的沒有苦。那麼,還是有苦,那還是要離開了。那麼,天上去吧?天上去,是不是什麼苦都沒有呢?天上還有天上的苦。那個下面都要講。所以說,總的來說,這個整個的叁界,只要…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