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结果都不行。释迦牟尼佛做太子的时候,他就是六年参访。参访六年,到处婆罗门、那些苦行外道都去参访。一切苦行都修过,修得比他们婆罗门教的那些苦行行者更厉害。但是,佛有智慧。太子那个时候都看,他们这些苦行都不能究竟离苦。苦的因没有找到,怎么能把苦的果消灭呢?所以,最后,他自己在菩提树下好好地修定,悟到这个缘起法了,然后,真正解脱。
那么,这里边,我们就是说要找到这个真正能够离开,使我们离开苦的人,决定是世间上智慧最大的,悲心最大的,那个是烦恼是断得干干净净的这些人。这些人是哪些人?就是佛。所以说,我们要救自己出苦海的话,非要求佛不可,那就要归依佛了。归依佛了,还要归依法,归依僧。这三个连起的。法是中心,佛是依法证到果的人。僧,是依法在修行的人,还没到究竟的人。那么,中心的环节,就是修法。那么,我们归依三宝,总的归依心,就是归依法。那么,归依法里边,法有很多。我们最初下手的,也是最基本的是什么?业果。
明业果
所以说,我们受了三归依之后,归依三宝之后,就是一定要把业果搞清楚。然后,你这个归依三宝才有真正的价值。否则你归依三宝是空话。固然佛有加持力,但是真正的核心在法宝。你一定要把法宝搞清楚。最起码的最扼要的法宝,就是因果。所以说,你一定要把因果的事情搞清楚,明业果。明业果里边,就是果有多少告诉你了,你做什么事情就感什么果。异熟果是一种,等流果是一种,增上果又是一种,士用果又是一种,离繋果又是一种。那么,果有那么多,你好好,我也不是出了个题吗,“为什么要说五果”?就是要知道厉害。你造什么罪,造什么业,将来感的这五个果。这五个果从十善十恶来说,造了十善的好的业,感的报是什么;造了十恶的业,感的报又是什么。到底什么果什么果,这个给你讲清楚了。那么,知道取舍了,好的那个、安乐的就要取;那些受苦的,不好的就要舍。
你害怕苦,要从因上舍,那个恶业不要做;你欢喜乐,人都是想离苦得乐了。那么从人天来说,从最起码的说,离开三恶道的苦,得人天的乐。那么,如果我们再高一层,在下边中士道,就是离开这个三有的流转生死的苦,得涅槃的乐。如果再从上士道说,要离开个人的解脱的声闻缘觉的果,而得到佛的无上的涅槃的——无住涅槃的大乐。那么,这都是避苦得乐的,一层一层地、慢慢地加深了。那么,从最低的,我们从下士道来说,是最迫切的,是最可怕的是三恶道的苦,先要把它离掉。
那么,我们看了恶道的苦之后,赶快要求救的人,就是佛。依他的法药来治疗自己,这个法药最极扼要的是因果。那么,我们一定要把因果搞清楚。因果明白之后,真正搞因果明白之后的人,他决定不会做坏事了。真正搞透因果的人,他决定不敢再做坏事,因为他做了坏事并不是可以逃避。我们说过,世间上没有一个那个业,他造了之后可以逃避的。就是说,我们就是说,业果决定,业果是决定的。“已做业不失”,我们经常用那句话,“假使千百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要么不要造业,造了业之后,你说要逃避果报是不可能的。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都是看了苦来了,害怕,要逃避。而在苦的因,他就是不害怕,尽量地做坏事。等到苦的果来,又害怕。这个是徒然的。你要避免苦果的话,决定要不做恶因。那么,菩萨就聪明了。他就是知道苦果,不想受的话,恶的因就不去做了,恶业就不做。那么,就是说,一切业你要么不做,做了之后决定要受果的。
那么,坏事你不要做,不要做坏事,大的,小的也不要做。小的一样要受果的。而且小的坏事多做之后,他的果报可能会很大。因为这个因果的道理不是一等于一这个等流下去的。我们在《俱舍》就讲了很多,有的业造得不大,但是,慢慢地果会发展得很厉害。就像一个——印度有种树,很大很大的树,它周围有几百里那么宽,有一百里那么宽。就是直径是一百里,一面可以支伸出去是五十里,很多可以坐,人家在里边,夏天避荫。车子可以停在下边,极大的树。但是,它的种子只有一点点大。那么,你造的业虽然小,可能感的果是极大。所以,这个我们不要说,“小的业,小的坏事就可以做。”小的坏事也不能做。这个比喻很多,滴水成洞,就是屋檐的水经常滴下来,这个石板里边可以打一个洞。时间久了就会打成一个洞。那么,你说,打一个洞谈何容易呢?但是,就是一滴水,它经常滴的话,就可以穿一个洞。那么,你不要说小的业不厉害。小的业经常做的话,也很厉害。那么,你要逃避这些恶果呢,那就不要做了。
所以说,“已作业不失”,你要做了之后,你要逃避是逃避不了的。你如果不想受恶果的话,你就不要做。不要做,这个坏事没有做的话,决定恶果不会跑到你身上来。我们就看到在战争的时候,冲锋。我们就说过铁索桥。铁索桥多危险,冲过去。但是,毕竟牺牲了很多人之后,还有很多冲过去的。那就他没有这个业报,他不该死的,他就不死。你该死的人,不要说是铁索桥,其他地方他还死掉了。
这个,我们记得在上海有一次,就是一个炸弹,大世界一个炸弹,有一个人在酒馆里吃饭。他在二楼上了,结果一个炸弹炸下来了,血肉横飞了。有一个炸断的手,一下飞上来,就在他的脸上,“啪”打一巴掌。这个什么意思呢?过去欠他一巴掌。虽然他死掉之后,他的一个手飞上来还打你一个巴掌。“已作业不失”,你做了它这个业,你不会失掉的。哪怕他人死掉了,他还打你一巴掌。那么,这个“未作业不得”,你没有做那个事情的话,就是在那个地方,也没有死掉。大世界一个炸弹,很多人死掉了,但是还有不死的。
唐山地震死了很多,几乎死完了,但是还有个别不死的。我记得有一个不死的,他们就这么传说:他是外地做生意去的。他在那天晚上,当然,地震之前有一点反应,他就感到很不舒服。他在房间里睡不着,干脆外出去散步去,跑到一个广场来散步。好了,地震一震,房子都塌下来了,他在广场里,塌不到,没死。
还有这个是过去的,是海公上师讲的,四川么不晓得哪里?有一次,一个人也是晚上睡不着。睡不着他自己散步去了,也是这个情况。这当然是有一些加持力了,使他睡不着,促使他去散步。他散步,这个人而且散步,他要跑到城外去,郊区去散步。他跑出城门口,也没有见人,但是听说一个声音,“出去了,出去了”,这么两句话。后来,他出去了,他也不知道什么东西,看看也没有人。正当他在郊区散了几步,散步的时候,就听城里“哗”地响得不得了,整个城塌下去了,陷下去了。活埋了,整个城活埋了,但是他跑出来了,没有事。那就是“未作业不得”。
所以,业果搞清楚之后,什么事情,不要是——求签、什么东西不要去搞了。你求签,求签你就是想要好。有的人做生意想发财,你假使过去做了、培了福的,你决定会发财。你没有培福的,你去求好了,求了签也不一定你财就发起来了。你去拜神、拜什么,或者做生意跟人家去斗了,搞那些投机倒把,做坏事,你还是发不了财。恐怕还得破产,弄到后来关起来都可能。所以说,你知道业果的话,有些投机取巧的事情就不要做了。那就是可以避免很多的坏事,可以不做。
那么,整个下士道,就是这么几科。下边我们是要讲中士道。这里有一句话,《广论》的话,我们昨天念过了,再重复一道。昨天讲过的,我们再重复一道:
如有一类,说于空性,已获决定;然于业果,无决定信,不慎重者,是乃颠倒了解空性。解空性者,谓即见为缘起之义,是于业果发生定解为助伴故。
有的人说,他空性已经开悟了,空性已经证到了,或者是已经悟到了。但是,他是悟了空性,或者开悟之后,他的业果就随便了,就是恶取空了。他就是说,“不要持戒了,心诚嘛就是持戒。持戒犯戒你是执着,吃素也是执着。什么地狱、畜生,都是唯心所现。你心里没这个分别心,就没有什么地狱,都是自己分别出来的。”这个对不对?是分别出来的。我们有这个执着心,所以地狱饿鬼畜生都有。但是,这个分别心你去掉了没有?你无分别智证到没有?还没证到。“这是分别心,不要去管它,随便来好了。”那么,你这样子的话,不讲因果,一切因果都破掉了。这样的人是不是证空性?绝对没证到空性。
所以说,我们要看人开悟没有,尽管他自己说得天花乱坠,证了几地菩萨,八地,九地什么,或者是证大彻大悟。只要看他因果如果不讲究的话,那就是假的。越是证空性的人,对因果越是严谨,越是仔细。因为真正佛,证到最高的高度的空性的人,他是对因果是最微细的都看到。那么,能够证到一点空性,就看到一点。多证一点,多看到一点。所以,越是证了空性的人,跟没有证空性的人不一样,他对因果是绝对是谨慎小心的。如果你说证了空性,对因果马马虎虎,甚至于说“酒肉穿肠过”,无所谓。那就是假的,没有证空性。所以,这个是简别的一个方式了。就看人家说你开了悟了,什么了,把这个东西去给他测量一下,也可以验出他真的开悟了,假的开悟。那么,下边我们就是中士道了。
三 中士修法
中士道的要求就高一点了。你说下士道,那个把三恶道的苦是除掉了,人天来了。一般说,人天是快乐了。但是,人天到底是不是真的快乐?到底有没有苦,恐怕说充满了苦。如果你到医院里重病号去看看,恐怕你看得来饭也吃不下。如果你到监狱里要枪毙的那些犯人去看一看,恐怕也看到很难受。各式各样的苦都有。所以说,你人间也不是绝对的没有苦。那么,还是有苦,那还是要离开了。那么,天上去吧?天上去,是不是什么苦都没有呢?天上还有天上的苦。那个下面都要讲。所以说,总的来说,这个整个的三界,只要…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