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戲經》雲:“多百種病及病苦,如人逐鹿逼衆生,當觀老病壞衆生,惟願速說苦出離。譬如冬季大風雪,草木林藥奪光榮,如是病奪衆生榮,衰損諸根及色力。令盡財谷及大藏,病常輕蔑諸衆生,作諸損惱瞋諸愛,周遍炎熱如空日。”
《廣大遊戲經》說,“多百種病及病苦”,很多的疾病,還有病的苦,“如人逐鹿逼衆生”。好象是人趕鹿一樣,人,打獵的人追那個鹿。而這個病,卻像打獵的獵戶一樣,在逼我們的衆生。“當觀老病壞衆生,惟願速說苦出離。”當你觀察到老、病要惱害衆生的話,那你要趕快說那個出離苦的方法了。“譬如冬季大風雪,草木林藥奪光榮,如是病奪衆生榮,衰損諸根及色力,令盡財谷及大藏。”好象冬天大風雪一來,什麼草木,樹,藥,它都壓住了,都長不起了。那麼,病,就像冬天的大風雪,把衆生一切的光榮,色力,他的種種,他的財富等等,他的地位,他的才能,全部壓下去了。這個時候就像大風雪把他蓋住了,什麼都發揮不出來了。“病常輕蔑諸衆生,作諸損惱瞋諸愛,周遍炎熱如空日。”病,經常戲弄一切衆生,使他受各式各樣的苦惱。好了,這個是病苦。
死苦
思惟死苦分五。謂舍離圓滿可愛財位,舍離圓滿可愛親族,舍離圓滿可愛朋翼,舍離圓滿可愛身體,死時當受猛利憂苦,乃至意未厭此諸苦,當數思惟。前四爲苦之理者,謂見當離此四圓滿而發憂苦。
死苦又分了五科。
(一),“謂舍離圓滿可愛財位。”最可愛的是財産,以及地位。哪怕你做到國家的什麼首長之類,你財産是富于全世界的,但是你死的時候,一個也帶不走,地位也帶不了,錢一分也帶不走。
(二),“舍離圓滿可愛親族。”你家裏邊人很多,但是你死的時候半個也帶不走。
(叁),“舍離圓滿可愛朋翼。”假使你的部下,或者你的朋友很多,但是你走的時候,也是帶不了一個。秦始皇死的時候,他殉葬的宮娥婇女最多,還有作了很多兵馬俑,這僅僅是給活的人看看的。實際上對他本人,半個都帶不走。
(四),“舍離圓滿可愛身體。”自己的身體,最可寶貝的身體也得要放下。
(五),“死時當受猛利憂苦。”死的時候,不但身上受苦,心裏邊極大的憂苦。這些都得要受。
“乃至意未厭此諸苦,當數思惟。”假使你心裏邊沒有産生對這個苦厭離的話,那麼這些苦,你經常要去思惟觀察。一定要觀察到你想起這個死來,就害怕得厭離的心自然生起之後,才算你有點觀出一些成就來了。否則的話,經常去觀。
“前四爲苦之理者,謂見當離此四圓滿而發憂苦。”
《廣大遊戲經》亦雲:“若死若沒死沒時,永離親愛諸衆生,不還非可重會遇,如樹落葉同逝水。死令王者無自在,死劫猶如水漂木,獨去無伴無二人,自業具果無自在。死擒多百諸含靈,如海鯨吞諸衆生,猶龍金翅象遇獅,同草木聚遭猛火。”
這個下邊有個經裏說,“若死若沒死沒時,永離親愛諸衆生。”假使要死,或者快死的時候,一切親愛的人都要離開,不但是暫時離開,永遠要離開。“不還非可重會遇”,不是出門了,你離開之後,明天回來又重新碰到了。這一去的話,再也碰不到了。“如樹落葉同逝水”,好象樹葉子掉下來,掉到水裏邊,就沖起走了,再也不會回來了。“死令王者無自在”,我們說世間上最自在的是王,一道命令,你要什麼就有什麼。但是,死一來的話,你做王的自在也就沒有了。“死劫猶如水漂木,獨去無伴無二人。”死來了之後,就像水漂的木頭一樣,你一個人漂起走了,沒有人陪你的。“自業具果無自在,死擒多百諸含靈,如海鯨吞諸衆生。”死的時候,一切只有跟了業跑,你自己的心裏的想法都沒有自在,跟了業牽了,業叫你到哪裏去就得去了。死,可以使很多的人一下子死完,就像海裏的大鯨它吞一切衆生,把你整個船都吞下去了,那船裏全部死掉。“猶龍金翅象遇獅,同草木聚遭猛火。”猶如龍碰到金翅鳥,當然就死掉了;象遇到獅子也就要敗了;也像草木聚,一堆草,一堆木頭,碰到大火一燒,什麼都沒有了。就是死來之後,什麼都完了。這是死苦。
那麼,死的苦——當然,它這裏說了這一些,我們自己看到的聽到的都可以補上去。然後,要把死的苦徹底地生起厭離心,再也不想受這個死苦。那麼,怎麼辦?出離,好好修行。
怨憎會苦
思惟怨憎會苦分五。謂如遇怨敵,便生憂苦;畏其製罰;怖畏惡名,遭非贊頌;畏苦惱死;違正法故,畏懼死後,墮諸惡趣,當思此等。
“思惟怨憎會苦”,冤家碰頭的苦也分五段。
(一),“如遇怨敵,便生憂苦”。你碰到你的仇人,你心裏就會不舒服。我們經常有這個,一個單位裏邊兩個仇人碰頭。你想不要見他又不行,見了他又難過。哎呀,這個味道就不好受。
(二),“畏其製罰”。碰到之後,還要害怕。不但心裏不舒服,還恐怕他來害你。
(叁),“怖畏惡名,遭非贊頌。”他還要說你的壞話,來毀謗你。
(四),“畏苦惱死”。還恐怕惡人、怨敵,怕來害你,把你害死,害怕。
(五),“違正法故,畏懼死後,墮諸惡趣。”因爲你沒有很好地依了法修行,那麼你即使給惡人害死了之後,並不是一死了之。死了之後還得下惡道。那麼更苦!
所以說這些怨憎會苦又分這個五段來思惟。
愛別離苦
思惟愛別離苦分五。謂若舍離最愛親等,由此令心發生憂戚,語生愁歎,身生擾惱,念彼功德,思戀因緣令意熱惱,應受用等有所缺乏,當思此等。
愛別離苦也分五段。
(一),“謂若舍離最愛親等,由此令心發生憂戚。”這是第一個。假使你跟最親愛的人分別之後,第一個當然是心裏非常難受,憂惱,悲戚。這是心,心裏邊憂惱,悲戚。
(二),“語生愁歎”。語裏邊愁歎,不斷地歎氣,說一些泄氣的話。
(叁),“身生擾惱”。身上,熱惱,心裏不舒服了,整個身體就靜不下來。
(四),“念彼功德,思戀因緣令意熱惱。”他越是分開之後,越是想他的好。那麼,心裏挂了割不斷,心裏是非常的熱惱。
(五),“應受用等有所缺乏”。本來是吃飯有兩個人跟你一起吃,現在你一個人吃,吞起來就眼淚水一起吞下去了。那就是沒有人陪你了。這個就是說愛別離的苦。那麼,這些要經常思惟。不要看到現在很是如意的眷屬在你身邊,一旦他別離之後,那你的苦比沒有他還更苦。所以說,愛,是不可愛樂。別離的時候,一壞的話,就會産生苦,就是壞苦。
求不得苦
思惟所欲求不得苦分五,如愛別離。求不得者,謂務農業秋實不成,及營商賈未獲利等,由于所欲勵力追求而未得故,灰心憂苦。
那麼,下邊,思惟求不得苦。又分五段。
“如愛別離,求不得者,謂務農業秋實不成。”做農的,莊稼在秋天收不成,收成不好。“及營商賈未獲利等”,作生意的沒有賺錢,甚至于破産,抓起來了。“由于所欲勵力追求而未得故,灰心憂苦。”你拼命地追求的東西,因爲因緣不夠,福氣不夠,沒有得到,那麼灰心喪意的這個苦。這個,碰到過的人就知道那個苦的味道。沒有經過的人,他也嘗不到,不知道它是嘗的啥味道,也不知道。那麼,只有想象了,想象的是很淺薄的。真正親身碰到境界的,那個苦是要自殺的,苦得來他不行的話,他會自殺。那麼,這是求不得苦。
五取蘊苦
思惟宣說五種取蘊總爲苦義分五。謂是當成衆苦之器,及依已成衆苦之器,是苦苦器,是壞苦器,是行苦器。于此諸苦當數思惟。
下面說五陰熾盛苦,就是“五種取蘊總爲苦義”,分五個。“是當成衆苦之器”,這是行苦。一切苦的,將來要成衆苦的器——受到這個五蘊身之後,一切苦就在這個裏邊要生出來。“及依已成衆苦之器”,已經成了衆苦的器。“是苦苦器,是壞苦器,是行苦器。”分五科。“于此諸苦當數思惟”。下邊仔細要講。
其中初者,謂依受此取蘊,能引來生以後衆苦。
你受了這個蘊之後,可以引出將來很多的苦。
第二謂依已成之蘊,爲老病等之所依止。
就是說這一輩子受苦是一回事了,下一輩子你這個五取蘊受了之後,要起煩惱造業,下一輩子還得受苦。這是說下一輩子的。那麼現輩子的呢,你這個身體得到之後,那是不可避免地要受老、病等等,就靠你這個身體就來了……
第叁第四,謂彼二苦粗重隨逐能生彼二。
(13A)第叁、第四,就是說苦苦、壞苦。這兩個苦是跟了這個五蘊身來的,沒有這個五蘊身就不會苦了。老子是聰明的,他說,“我有大患,爲我有身。”他說,我一個最大的麻煩事情,就是有個身體;沒有身體的話,很多過患都沒有了。因爲有這個身體,這是最大的一個過患,什麼壞事,痛苦都會來,就是有身體的關系。那麼,你五蘊身一受,苦苦、壞苦,都跟到你就來了。
第五謂初成取蘊,即便生爲行苦自性,以一切行爲宿惑業他自在轉,是行苦故,于叁苦時此當詳說。
第五,“初成取蘊,即便生爲行苦自性。”只要你是才受到這個五蘊身——五取蘊的身體,開始一得到之後,那就是行苦。本身行苦就得到了。“以一切行爲宿惑業他自在轉,是行苦故。”什麼叫行苦?自己沒有自在。一切都是根據過去造的煩惱,造的業來牽起你走的。這個行苦刹那刹那地不停地在發展,你就刹那刹那地跟著那個業一下到這裏,一下到那裏,弄得你很不自在,又不能休息。這就叫行苦。“于叁苦時此當詳說”,這個叁苦裏邊,苦苦,壞苦容易懂,而這個行苦,它要仔細說。下邊就是講行苦。
若于生死取蘊自性,未能發起真實厭離,則其真實求解脫心,無發生處。于諸有情流轉生死,亦無方便能起大悲,故隨轉趣大小何乘,然此意樂極爲切要。發生此者,亦隨當從無垢聖語,如量解釋,先正尋求清淨了解。次須長時觀擇修習,引發其心猛…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