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戏经》云:“多百种病及病苦,如人逐鹿逼众生,当观老病坏众生,惟愿速说苦出离。譬如冬季大风雪,草木林药夺光荣,如是病夺众生荣,衰损诸根及色力。令尽财谷及大藏,病常轻蔑诸众生,作诸损恼瞋诸爱,周遍炎热如空日。”
《广大游戏经》说,“多百种病及病苦”,很多的疾病,还有病的苦,“如人逐鹿逼众生”。好象是人赶鹿一样,人,打猎的人追那个鹿。而这个病,却像打猎的猎户一样,在逼我们的众生。“当观老病坏众生,惟愿速说苦出离。”当你观察到老、病要恼害众生的话,那你要赶快说那个出离苦的方法了。“譬如冬季大风雪,草木林药夺光荣,如是病夺众生荣,衰损诸根及色力,令尽财谷及大藏。”好象冬天大风雪一来,什么草木,树,药,它都压住了,都长不起了。那么,病,就像冬天的大风雪,把众生一切的光荣,色力,他的种种,他的财富等等,他的地位,他的才能,全部压下去了。这个时候就像大风雪把他盖住了,什么都发挥不出来了。“病常轻蔑诸众生,作诸损恼瞋诸爱,周遍炎热如空日。”病,经常戏弄一切众生,使他受各式各样的苦恼。好了,这个是病苦。
死苦
思惟死苦分五。谓舍离圆满可爱财位,舍离圆满可爱亲族,舍离圆满可爱朋翼,舍离圆满可爱身体,死时当受猛利忧苦,乃至意未厌此诸苦,当数思惟。前四为苦之理者,谓见当离此四圆满而发忧苦。
死苦又分了五科。
(一),“谓舍离圆满可爱财位。”最可爱的是财产,以及地位。哪怕你做到国家的什么首长之类,你财产是富于全世界的,但是你死的时候,一个也带不走,地位也带不了,钱一分也带不走。
(二),“舍离圆满可爱亲族。”你家里边人很多,但是你死的时候半个也带不走。
(三),“舍离圆满可爱朋翼。”假使你的部下,或者你的朋友很多,但是你走的时候,也是带不了一个。秦始皇死的时候,他殉葬的宫娥婇女最多,还有作了很多兵马俑,这仅仅是给活的人看看的。实际上对他本人,半个都带不走。
(四),“舍离圆满可爱身体。”自己的身体,最可宝贝的身体也得要放下。
(五),“死时当受猛利忧苦。”死的时候,不但身上受苦,心里边极大的忧苦。这些都得要受。
“乃至意未厌此诸苦,当数思惟。”假使你心里边没有产生对这个苦厌离的话,那么这些苦,你经常要去思惟观察。一定要观察到你想起这个死来,就害怕得厌离的心自然生起之后,才算你有点观出一些成就来了。否则的话,经常去观。
“前四为苦之理者,谓见当离此四圆满而发忧苦。”
《广大游戏经》亦云:“若死若没死没时,永离亲爱诸众生,不还非可重会遇,如树落叶同逝水。死令王者无自在,死劫犹如水漂木,独去无伴无二人,自业具果无自在。死擒多百诸含灵,如海鲸吞诸众生,犹龙金翅象遇狮,同草木聚遭猛火。”
这个下边有个经里说,“若死若没死没时,永离亲爱诸众生。”假使要死,或者快死的时候,一切亲爱的人都要离开,不但是暂时离开,永远要离开。“不还非可重会遇”,不是出门了,你离开之后,明天回来又重新碰到了。这一去的话,再也碰不到了。“如树落叶同逝水”,好象树叶子掉下来,掉到水里边,就冲起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死令王者无自在”,我们说世间上最自在的是王,一道命令,你要什么就有什么。但是,死一来的话,你做王的自在也就没有了。“死劫犹如水漂木,独去无伴无二人。”死来了之后,就像水漂的木头一样,你一个人漂起走了,没有人陪你的。“自业具果无自在,死擒多百诸含灵,如海鲸吞诸众生。”死的时候,一切只有跟了业跑,你自己的心里的想法都没有自在,跟了业牵了,业叫你到哪里去就得去了。死,可以使很多的人一下子死完,就像海里的大鲸它吞一切众生,把你整个船都吞下去了,那船里全部死掉。“犹龙金翅象遇狮,同草木聚遭猛火。”犹如龙碰到金翅鸟,当然就死掉了;象遇到狮子也就要败了;也像草木聚,一堆草,一堆木头,碰到大火一烧,什么都没有了。就是死来之后,什么都完了。这是死苦。
那么,死的苦——当然,它这里说了这一些,我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可以补上去。然后,要把死的苦彻底地生起厌离心,再也不想受这个死苦。那么,怎么办?出离,好好修行。
怨憎会苦
思惟怨憎会苦分五。谓如遇怨敌,便生忧苦;畏其制罚;怖畏恶名,遭非赞颂;畏苦恼死;违正法故,畏惧死后,堕诸恶趣,当思此等。
“思惟怨憎会苦”,冤家碰头的苦也分五段。
(一),“如遇怨敌,便生忧苦”。你碰到你的仇人,你心里就会不舒服。我们经常有这个,一个单位里边两个仇人碰头。你想不要见他又不行,见了他又难过。哎呀,这个味道就不好受。
(二),“畏其制罚”。碰到之后,还要害怕。不但心里不舒服,还恐怕他来害你。
(三),“怖畏恶名,遭非赞颂。”他还要说你的坏话,来毁谤你。
(四),“畏苦恼死”。还恐怕恶人、怨敌,怕来害你,把你害死,害怕。
(五),“违正法故,畏惧死后,堕诸恶趣。”因为你没有很好地依了法修行,那么你即使给恶人害死了之后,并不是一死了之。死了之后还得下恶道。那么更苦!
所以说这些怨憎会苦又分这个五段来思惟。
爱别离苦
思惟爱别离苦分五。谓若舍离最爱亲等,由此令心发生忧戚,语生愁叹,身生扰恼,念彼功德,思恋因缘令意热恼,应受用等有所缺乏,当思此等。
爱别离苦也分五段。
(一),“谓若舍离最爱亲等,由此令心发生忧戚。”这是第一个。假使你跟最亲爱的人分别之后,第一个当然是心里非常难受,忧恼,悲戚。这是心,心里边忧恼,悲戚。
(二),“语生愁叹”。语里边愁叹,不断地叹气,说一些泄气的话。
(三),“身生扰恼”。身上,热恼,心里不舒服了,整个身体就静不下来。
(四),“念彼功德,思恋因缘令意热恼。”他越是分开之后,越是想他的好。那么,心里挂了割不断,心里是非常的热恼。
(五),“应受用等有所缺乏”。本来是吃饭有两个人跟你一起吃,现在你一个人吃,吞起来就眼泪水一起吞下去了。那就是没有人陪你了。这个就是说爱别离的苦。那么,这些要经常思惟。不要看到现在很是如意的眷属在你身边,一旦他别离之后,那你的苦比没有他还更苦。所以说,爱,是不可爱乐。别离的时候,一坏的话,就会产生苦,就是坏苦。
求不得苦
思惟所欲求不得苦分五,如爱别离。求不得者,谓务农业秋实不成,及营商贾未获利等,由于所欲励力追求而未得故,灰心忧苦。
那么,下边,思惟求不得苦。又分五段。
“如爱别离,求不得者,谓务农业秋实不成。”做农的,庄稼在秋天收不成,收成不好。“及营商贾未获利等”,作生意的没有赚钱,甚至于破产,抓起来了。“由于所欲励力追求而未得故,灰心忧苦。”你拼命地追求的东西,因为因缘不够,福气不够,没有得到,那么灰心丧意的这个苦。这个,碰到过的人就知道那个苦的味道。没有经过的人,他也尝不到,不知道它是尝的啥味道,也不知道。那么,只有想象了,想象的是很浅薄的。真正亲身碰到境界的,那个苦是要自杀的,苦得来他不行的话,他会自杀。那么,这是求不得苦。
五取蕴苦
思惟宣说五种取蕴总为苦义分五。谓是当成众苦之器,及依已成众苦之器,是苦苦器,是坏苦器,是行苦器。于此诸苦当数思惟。
下面说五阴炽盛苦,就是“五种取蕴总为苦义”,分五个。“是当成众苦之器”,这是行苦。一切苦的,将来要成众苦的器——受到这个五蕴身之后,一切苦就在这个里边要生出来。“及依已成众苦之器”,已经成了众苦的器。“是苦苦器,是坏苦器,是行苦器。”分五科。“于此诸苦当数思惟”。下边仔细要讲。
其中初者,谓依受此取蕴,能引来生以后众苦。
你受了这个蕴之后,可以引出将来很多的苦。
第二谓依已成之蕴,为老病等之所依止。
就是说这一辈子受苦是一回事了,下一辈子你这个五取蕴受了之后,要起烦恼造业,下一辈子还得受苦。这是说下一辈子的。那么现辈子的呢,你这个身体得到之后,那是不可避免地要受老、病等等,就靠你这个身体就来了……
第三第四,谓彼二苦粗重随逐能生彼二。
(13A)第三、第四,就是说苦苦、坏苦。这两个苦是跟了这个五蕴身来的,没有这个五蕴身就不会苦了。老子是聪明的,他说,“我有大患,为我有身。”他说,我一个最大的麻烦事情,就是有个身体;没有身体的话,很多过患都没有了。因为有这个身体,这是最大的一个过患,什么坏事,痛苦都会来,就是有身体的关系。那么,你五蕴身一受,苦苦、坏苦,都跟到你就来了。
第五谓初成取蕴,即便生为行苦自性,以一切行为宿惑业他自在转,是行苦故,于三苦时此当详说。
第五,“初成取蕴,即便生为行苦自性。”只要你是才受到这个五蕴身——五取蕴的身体,开始一得到之后,那就是行苦。本身行苦就得到了。“以一切行为宿惑业他自在转,是行苦故。”什么叫行苦?自己没有自在。一切都是根据过去造的烦恼,造的业来牵起你走的。这个行苦刹那刹那地不停地在发展,你就刹那刹那地跟着那个业一下到这里,一下到那里,弄得你很不自在,又不能休息。这就叫行苦。“于三苦时此当详说”,这个三苦里边,苦苦,坏苦容易懂,而这个行苦,它要仔细说。下边就是讲行苦。
若于生死取蕴自性,未能发起真实厌离,则其真实求解脱心,无发生处。于诸有情流转生死,亦无方便能起大悲,故随转趣大小何乘,然此意乐极为切要。发生此者,亦随当从无垢圣语,如量解释,先正寻求清净了解。次须长时观择修习,引发其心猛…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