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P51

  ..续本文上一页腰曲如弓”,他的腰本来年轻的时候挺得很,现在弯,像一把弓。我们说这个老人呢,他就是会变的。我们上海一个居士,现在他不在了。他年轻的时候,我们上海以前经常看到的,他是一个大资本家,长得很称透(川俚)。到老了之后,两个肩往上耸起来了,那个头,往下缩了,就像一个笔架子一样,两个肩把头包起来了。这个样子非常难看,那是说老了就会变。那个,还有这个上海的郑颂英老居士,他也是,因为经常写字,他通讯、联系,做的好事做了不少。因为写字多了,他的背也就是弯下去了,这个人也站不直了。这个老了,身相都变掉了。

  “头白如艾”,头发白完了,像艾草一样。“额如砧板”,我们说一个板——就是宰肉的板,都是刀印子了——他的头额就像刀印子的板一样,很多的这个皱纹,充满了皱纹。“由如是等,衰其容貌令成非爱。”由这样子,各式各样的,把他的容貌,他的外相成了个不可爱。我们小时侯,在那个时候还是小学生,不到十岁的时候,看电影,那时候有童星,一个小孩子的明星,他是长得极好。但是,到老的时候,我们看照片上他的像也出来了,那就是怪得非常难看地怪,比一般的人还要怪。这个奇怪了。从小孩子的时候,长得极好,他是选出来做明星的。结果老了之后,就怪得来比一般老太太还要怪。这个是容貌就变掉了。

  

  气力衰退者,谓于坐时,如袋断索,起如拔树,语言迟钝,行步缓慢等。

  下边是“气力衰退”。他的气力,也衰下去了。“谓于坐时,如袋断索,起如拔树。”坐的时候就像袋子,绳子断了,“啪”一下下来。这个我就有经验了,因为我那个腿,假腿,没有力的,坐下去之后就“咚”跌下去的,凳子是不牢的话,凳子会打翻的。那么,起来的时候,就像拔树。要把树连根拔起来的,你要费大气力才站得起来。宗猛就有经验,他要把我扶起来,他是扶不动的。真正要扶起来要用大气力的。那么,“语言迟钝”,老人说话,就是木里木壳(沪俚),钝得很,说话说不清楚,又慢,反应又慢。哪个说啥,不晓得说啥东西,搞不清楚。“行步缓慢”,走路又是慢腾腾地,像打太极拳一样,慢得很。这是老的衰相。

  

  诸根衰退者,谓眼等不能明见色等,重忘念等,减念力等。

  “诸根衰退者,谓眼等不能明见色等”,他眼睛这个力量衰退了,各式各样的好的颜色看不清楚了。耳朵,当然也听不清楚了。“重忘念等,减念力等。”这个记忆力衰退了,很多事情想不起来了。最怕的,就是一种叫“老年痴呆症”。我记得一个什么,很有名的一位,他年纪老了之后,他在医院里养病。他的女儿去看他,他就说:“哎,这位小姐是哪里来的?”认都认不清楚了,他亲生的女儿,他看了也认不到了。那就是记忆力一点都没有了。

  

  受用境界衰退者,谓受饮食等,极难消化,又无堪能受诸欲尘。

  “受用境界衰退者”,享受的力量也没有了。“谓受饮食等,极难消化。”好的东西,心里想吃,吃不进去。“又无堪能受诸欲尘”,对世间的五欲根本没有能力去受。但是心里要享受又受不了。当然,这个老苦。

  

  寿量衰退苦者,谓寿多灭尽,速趣于死。应当数数思惟此等。

  “寿量衰退苦者,谓寿多灭尽,速趣于死”。寿命,基本上快完了。那就是说,像一个蜡快烧完了,又在大风里边吹的一个蜡,那就几下子就快完了。

  “应当数数思惟此等”,这些道理,经常要去思惟。这个老苦如此。哪一个人不老?释迦牟尼佛,他游城的时候,四个城去游。就碰到个老人,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个样子的老人。那么,释迦牟尼佛就问他的侍者,他说:“这是什么人?”侍者说:“这是老人。”“老人?”他说,“人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要老的?”“当然每一个都要老的。”释迦牟尼就感到人没有意思了。现在虽然年轻,气力很好,长得很端正,但是一老了就什么都不行了。那就是出离心就生起来了。这里边,我们说要“数数思惟此等”。

  

  《广大游戏经》中亦云:“由老令老坏少壮,犹如大树被雷击,由老令耄朽屋畏,能仁快说老出离。诸男女众由老枯,如猛风摧娑罗林,老夺精进及勇势,譬如士夫陷淤泥。老令妙色成丑陋,老夺威德夺势力,老夺安乐作毁訾,老夺光泽而令死。”

  《广大游戏经》,一本经里边说,“由老令老坏少壮”。那个年轻的样子,是因为年纪老了之后就坏掉了。“犹如大树被雷击”,就像一个大树被雷打到了。就是少壮的时候像这个大树,老了之后就像那个雷把这个大树劈开了,那就不像一个树了。“由老令耄朽屋畏,能仁快说老出离。”这个老了,使人不像那个样子了,衰败,老耄的样子。所以佛,叫我们赶快要出离,这些生老病死的苦。“诸男女众由老枯,如猛风摧娑罗林。”这个一切的男女,都是要老,都要像树一样枯掉。

  “老夺精进及勇势,譬如士夫陷淤泥。”老的时候,一切精进力量没有了。勇势,勇猛的心也没有了。就像一个人丢在泥坑里一样,没有力量了,爬也爬不起了。“老令妙色成丑陋,老夺威德夺势力。”老的时候,你再好看的人都丑了,不好看了。“老夺威德”,你过去有大威德的,但是到老了之后,力量就没有了。阿育王过去征服全印度,但是老的时候,他下面的人东西都不给他吃,只给他一个庵摩罗果。那么,他要供养,什么都没有供养,只好把给他的庵摩罗果去供养佛。老了之后就是会受到这一些的苦。

  “老夺安乐作毁訾,老夺光泽而令死。”老了之后,一切安乐就没有了,而人家还要毁訾,还要骂。老了之后,一切光泽,皮肤的光泽,一切威光什么都没有了。最后的一条路就是死。所以说,老没有什么好,就是很苦。

  

  慬哦瓦云:“死苦虽重,而时短促,此老最重。”

  迦玛瓦云:“老渐渐至,故稍可忍,若一时顿至,实无能忍之方便。”

  “慬哦瓦云”——这个慬哦瓦是一个大德,他说:“死苦虽重,而时短促,此老最重。”他说,这个死虽然是很苦的事情,但是很快,一下子就没有了。这个老苦,却是时间很长。还有一个大德说,老,幸亏它是慢慢来的。如果他一下子来的话,那简直一般人就受不了了。如果突然就变老了,那就是什么人都受不起的。因为它慢慢来,慢慢习惯了,总算还是比较好受一些。这是老苦。凡是我们这些,自己要修出离心,这些必须要经常思惟的。

  

  病苦

  思惟病苦分五。身性变坏者,谓身肉销瘦,皮肤干枯等。

  那么,下面是病苦。

  (一),“身性变坏者,谓身肉销瘦,皮肤干枯等。”身相是变掉了,身的肉是没有了,皮包骨。皮肤也干燥。我们看到有一个海外的杂志,它也是讲佛教的。它登了两个照片,这个照片是一个年轻的女人,长得极好。但是,另一个照片就是这个女人十年以后,害了严重的爱滋病,临终之前拍的一个照。就像一个猫头鹰,人的骨头全部变相,人也不像人,就个骷髅了。那个骨头呢,那个手骨就像两个猫头鹰的一个翅膀一样弯起来了。人已经不像人形了,反正已经变掉了,看样子就是一个动物。那么,肉也没有了,就是皮包了一个干巴巴的这么一个东西。那是病,这是病的苦恼。

  

  增长忧苦多住忧苦者,谓身中水等诸界,分不平均增减错乱,身生逼恼,心起忧痛而度昼夜。

  (二),还有,“增长忧苦多住忧苦”。那么,毕竟身上害病都愁忧了,就怕死。“谓身中水等诸界,分不平均”,身上的地水火风不均匀。“增减错乱,身生逼恼”,因为地水火风错乱之后,心里边,心也就反应非常之苦恼,忧痛,这样子,一天一天过,在愁忧之中过日子。

  

  不能受用悦意境界者,谓若有云:诸可意境于病有损,虽欲享受而不自在,如是诸威仪道,亦多不能随欲。

  (三),“不能受用悦意境界”,一些好的东西不能吃了。“谓若有云,诸可意境于病有损。”不但是好的不能吃,好看的,好穿的,好玩的,都享受不了。这样子,有些东西本来是很欢喜的,但是你这个病,对病有害,你就不能吃,不能用。“虽欲享受而不自在”,不能用。“如是诸威仪道,亦多不能随欲。”本来你欢喜运动的,病了之后动也不能动;你本来欢喜坐的,你病了之后躺在那里就不能坐等等,你都不能自由。

  

  诸非可意境界受用,虽非所欲须强受用者,谓诸非悦饮食药等,须强饮用,如是火炙及刀割等,诸粗苦事,皆须习近。

  (四),“诸非可意境界受用”,但是你不愿意受的事情,却让你受用,假使叫你躺了不能动,不能翻身,不能等等——各式各样的限制。你为了病好,也不能不听。“虽非所欲须强受用”,前面说你想要的东西不能做,下边,你不要的东西却逼着你做。“谓诸非悦意饮食药等,须强饮用。”你不欢喜吃的药,不欢喜吃的饮食,这个对病有好处的,你非吃不可。大家知道药是苦的。那么西药,还厉害,打针等等都是不舒服的事情,但是你还得非吃不可,而且有反应的还得要吃。“如是火炙及刀割等,诸粗苦事皆须习近。”那么你还要,该动手术了,把你剖开来了,里边给割了什么东西,那就是受刑罚一样的苦恼,还得要受。很多人他害病,里边什么东西要去掉,什么东西割掉等等,那这个痛苦是……,把心脏什么都打开来,那当然是极痛苦。但是为了治病,你不能不受。这个是病苦。

  

  速离命根者,谓见病难治,便生痛苦。当于此等审细思惟。

  (五),“速离命根者”,当然病重了之后,“谓见病难治,便生痛苦”。那么,假使病实在是太重了,自己也感到病治不了了。那么心的痛苦那就不可说了,等于判了死刑,你快死了,一句话。“当于此等审细思惟”,这一些病的苦要好好地思惟。那就是说,在生死之中,即使你生到人天,这些苦你还是避不了。那么,你如果害怕这些苦的话,你赶快出离,那是要出离三界,不要再投生了。

  

  《广大游…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