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利变动。故薄伽梵令知苦谛生死过患,宣说八苦,所有密意,如圣无着极善决择而为宣释。
“若于生死取蕴自性,未能发起真实厌离,则其真实求解脱心无发生处。”这个就回到我们第一次说的话来了。你说要求出离心,解脱心,你对生死五蕴的自性,就是行苦的自性,假使你没有真正地起厌离心的话,那么你真正求解脱心,是不会产生的。那就是说,你一定要彻底了解行苦的苦,要对这个行苦产生厌离了,那么你才有这个产生出离解脱的心。否则的话,你不会产生。那么,这就是说,世间上的人,他说要出离,要了生死等等,如果他不理解这个行苦的那些行苦性,这个话也是不踏实的,几下子就要变掉。这很严峻。我们所以说不学的话,你连出离心都生不起的。
有的人说,“我要生西方,我什么都不要学。”你要生西方,你出离心、菩提心都要生起来。假使你这些没有学,你出离心生得起吗?生不起的话,你西方怎么去?所以说,尽管发愿生西方的人很多,但是去的人少数,也是这些原因。你什么都不知道,你怎么会出离呢?一个人受了苦难,受了一点苦,“我要生西方去”。这个是不是真的出离心呢?他对这个苦厌离。但世间上还有很多的不苦的事情,他并没有厌离。那么,这个绳子还有很多捆住的,你西方怎么去得了呢?我们说码头上的船要开,你码头上繋的绳子要解掉,这个船才开得去。你如果码头上的绳子,假使有五个绳子繋住的,你解了一根,还有四根绑起的,你怎么开?再怎么大的马力,你还在码头上,动也没动。所以说,真正出离心没有生起的话,什么宗派你都修不起。所以,还得要学。
“于诸有情流转生死,亦无方便能起大悲。”个人解脱不可能,那么在生死里边要起大悲心,度一切流转生死的有情,那更谈不上。所以说,不管你大乘、小乘,你这个心没有生起来,什么都没有。所以这个心决定要生起来,这个意乐心。
那么,怎样子生起来?“发生此者,亦随当从无垢圣语,如量解释。”要生起这个心,解脱的心,救度众生的心,一定要从哪里来?要从无垢的圣语,就是佛说的话里边去追求,一切世间上得不到的。所以说,你不学佛教,不听经,你说你要出离,菩提心,是骗人的话,做不到的。一定要从无垢的圣语,就是佛说的话里边,如量的——还要如量的,就是说,按了他正规的方式去解释,才能够产生这个意乐心,出离,解脱。
“先正寻求清净了解,次须长时观择修习,引发其心猛利变动。”开始第一步要把这个道理真正地,清净地了解,要寻求,把它了解到。了解之后,第二步,长时地去观择修习,长时间地去观察、抉择、串习,就是不断地去修。要“引发其心猛利变动”,要把他自己的心引发能够改变过来。修行就是改变我们的心理状态。心理本来是随烦恼转的,现在要把意乐心、出离的心生起来,转变过来了。以前是耽着这个世间的,不肯出离的,现在要把它转过来,猛利的出离心要生起来。那就是一定要根据佛教,好好地,第一步要了解,第二步是观察抉择,长时的修习,才能把心理状态变过来。所以,净化身心就是这么净化的。如果离开这两个条件,那是净化不了的。
“故薄伽梵令知苦谛生死过患。”所以佛,叫我们知道苦谛,说苦谛,生死的过患。有人说,了脱生死不要苦谛的。这个就是根本违背圣语的。这个《菩提道次第》就是很明确地说,佛就是要我们出离的话,要我们把苦谛好好地知道,生死的过患知道,所以说要说八苦。
如博朵瓦云:“于六趣中,随生何趣,其后发生病痛死等,众苦恼者,是病者病,是死者死,非彼不应,忽尔而起。是生死相,或生死性,住生死时,必不能越。我等于此,若起厌离,须断其生,此须断因。”当于前说,生老病死等已生众苦,如是思惟。
这个里边说:“于六趣中随生何趣,其后发生病痛死等,众苦恼者,是病者病,是死者死,非彼不应,忽尔而起。是生死相。”不管你在哪一道投生,中间产生的病、死等等各式各样的苦恼,这个是病者病了、死者死了,不是突然之来的,这是生死本相。凡是流转生死的人都有这些相。如果你没有出生死的话,你必定要受这些苦。那就是注定的。所以说,你要不想受这些苦,那必定要生起猛利的出离心。由出离心不断地修习,真正达到真的出离。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不要掉以轻心。出离心也不是随随便便生起的,也从佛的圣言量好好地去了解,慢慢地去抉择、观察、修习,才能生起来。生出离的解脱心生起之后,还要依佛的方法去修习,才能真正地了生死。所以说,不学不修,就是闭了眼睛,不思善不思恶,我们就解脱生死了,那是骗人的话,着魔倒有可能性。那么这里是再三强调,我们要了解这个生死的苦恼,是出离心的基础。没有这个,出离不了。那么,这些苦恼的事情,有些是人间看得到的。但是,很多人是看不到的,只有佛的眼睛才能观察得到。那么,一定要从佛的经教里边去探讨。所以,离开佛的教授,我们是得不到的。
这里,把这个八苦讲完了。那么,回到我们的《科颂》看一看。那是略的,基本上就是它的纲要。
戊二 老苦观
“老苦观分五”。
己一 盛色衰减:腰弓、头白、发落、面皱、不可爱乐。
一、盛色衰减。腰弓、头白、发落、面皱 (绉)(这个绉是印错的,不晓得你们改了没有。那个绞丝旁不要,就在右边加个皮,牛皮羊皮的皮。皱,念“昼”),不可爱乐。
己二 气力衰减:坐立艰难、言词讷钝、行动迟缓。
第二个,“气力衰减”,气力衰减,气力也减了。“坐立艰难”,坐下去站起来都艰难,那就是坐下去的时候,就像一个口袋,绳子断了,“砰”地下去;站起来的时候,跟拔树一样,用大的气力才站得起。“言词讷钝”,说话迟钝得很,说不清楚。人家跟你说话,反应也很慢,说了半天,“啊”还不知道。“行动迟缓”,走路,拿东西都是慢腾腾的,这个是老太公了。没办法,年纪大了就这样子相貌。
己三 诸根衰减:眼根于色、不堪明辨、乃至念力多忘。
“诸根衰减”。眼睛看色看不清楚,耳朵听声音也听不清楚,吃东西,吃不出味道。“乃至念力多忘”,经常要忘记,记忆力没有了。
己四 受用衰减:饮食难消,余欲亦减。
第四,“受用衰减。饮食难消,余欲亦减”。不管你是色声香味触、财色名食睡,你要受用,这个受用的能力没有了。想吃,好好的想吃,吃了就要不消化,就要害病。所以说,一切享受的东西,不敢享受。一享受就是受苦、得病。
己五 寿量渐短:如少水鱼。
第五,“寿量渐短。如少水鱼”。这我们天天念的,“如少水鱼”。这个水在太阳下边天天晒,干下去了,这个鱼在里边,寿命就不长了。哪一天水干了,这个鱼就要完蛋。那么,这个老的人,他的时间是不多了。
颂 老苦复可怜 盛色日衰减 腰弓头似银 面皱不乐看
念力多忘失 命根快欲断 寿者复多忧 久忧长不死
这是老苦。这个颂,是“老苦复可怜,盛色日衰灭,腰弓头似银,面皱不乐看”。……经常要死,死不掉。这些人,也有。这些都是老的苦,集中在一起。
戊三 病苦观
己一 身体病坏:肉瘦皮枯。
己二 忧苦增长:四大不调,逼恼其身,日夜愁恼。
己三 不堪受用:于可意境,不良于病,不堪受用,所欲威仪,无能振作。
对病无利的东西,想吃的不准吃,想看的不准看。你想坐,行住威仪,又不能随便自己。要你睡只好睡,不能坐,也不能走动,“所欲威仪,无能振作”。
己四 强令受用:于不乐境,诸药食等,惟强受之,乃至火烧、针刺、粗猛触等,亦须忍受。
要治病的话,一些对病有利的药、食品,虽然你不爱吃——非吃不可。还要火烧,针灸,“针刺”嘛,针灸了。“粗猛触等”,那些按摩,等等。这些不舒服的事情都要忍受。以前还没有西医。西医还厉害,开刀,把什么东西取出来,那是更苦。取出来是好了的还可以,取出来还好不了,那是糟糕了。
我记得以前一个退休老人,他害什么病,把手给砍掉了。那个病又转移了,又转移地方,再给它砍掉。砍得来人不像了,结果还是死掉了,多多地受了很多的苦。这是病苦。
己五 命根断绝:恐命不永,所生诸苦。
害病的人最怕死掉。
颂 四大不平均 逼迫身心苦 肉瘦皮干枯 动止不自由
威仪难振作 受针炙等痛 乐境欲不与 时时断命忧
戊四 死苦观
己一 受用离别:难舍田宅财用,朋翼眷属,自身可爱。
这些就是《广论》说的,你最欢喜的财产、地位、田宅、那些朋友、眷属、部下,乃至自己这个身体,再可爱的身体,都得要别离。
己二 命终时苦:将舍受时,万苦交煎。
临死的苦,快死的时候,他们就是说,一般就是说像生龟剥壳一样,是一个活的乌龟把它壳拔掉,这个苦的够难受的。那个死的时候,苦就是这样子。死苦。
颂 死苦痛舍离 一切携不去 极可爱自身 眷属良朋翼
田宅诸财物 势位巧文艺 父母诸妻子 不能相偕去
“死苦痛舍离,一切携不去。”什么都带不走。“极可爱自身,眷属良朋翼,田宅诸财物,势位巧文艺。”你本事再大,文艺界的艺术水平再高,死的时候带不走。“父母诸妻子,不能相偕去。”父母妻子跟你再要好,也跟你去不了。
戊五 怨憎会苦
仇怨相会,恐其报怨、治罚、恶名、逼命等苦。
“恶名”就是毁谤,“逼命”就是把你害死,等等。这个《广论》都有,基本上是一样的。 《科颂》是一个提纲。
颂 若仇怨相逢 怖报怨治罚 恶名声逼命 避免苦复生
“避免苦复生”就是说,这个仇人你避掉了,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去了。你总算安…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