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逸了,但是,人的烦恼还在。你在新的环境里边,慢慢地又产生新的仇人来了。那就是说,才离开虎穴,又逃到狼窝去了。那就是你仇人是搞不完的。你想这个仇人避掉了,其他地方又产生新的仇人来了。那就是说,这个是苦恼。
戊六 爱别离苦
亲爱眷属生别离等,发起忧恼、愁叹、悲哭、爱恋、迫心等苦。
心是忧恼,口里愁叹——老是叹气,身是悲哭,爱恋——经常想念他呢不舍,逼恼心。那这个舍嘛舍不了,但是合又合不起,只好是逼迫心的痛。
颂 由世境所迫 亲爱眷属离 发起愁忧苦 悲哭等痛心
这些没有经验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有经验的人,一想起来痛就会涌上心头。
戊七 求不得苦
农不获实、商不获利、高位无阶、求闻不达、心灰意冷、恼丧难堪。
那么,下边是“求不得苦”。“农不获实”,庄稼收不到。“商不获利”,做生意失败。“高位无阶”,你想做大官,做不到。“求闻不达”,你想出名,但是做不到。“心灰意冷,恼丧难堪。”
颂 农种不获实 商贾而失利 欲高位无阶 求闻事反违
或心灰意冷 恼丧等难堪 或苦思计较 欲求不得苦
“农种不获实,商贾而失利。”“欲高位无阶”,想爬高位子就是没有阶梯,就是爬不上去。“求闻事反违”,你想出名,结果反而得了个反结果,起了个反作用。就是说你本来想出名的,结果反而弄了个遗臭万年。“或心灰意冷,恼丧等难堪”,非常难堪。“或苦思计较,欲求不得苦”,等等——要求而得不到的这个苦恼。
戊八 五蕴取着转盛苦
最后,行苦。“五蕴取着转盛苦”。(这里边有个错字,你们这儿改了没有,“五蕴取盛”摆到下边去,“五蕴取着转盛苦”,“盛”摆到“苦”上头。)
己一 引后有苦器:谓依五取蕴身心,能引以后诸苦。
五取蕴之后,你受了这个身体之后就会造业。那么,以后下一辈子的苦,就从这个身体开始有的。这个都和《广论》是一样的。
己二 现成苦器:谓能依此受老病等。
就是这个身体,跟一个器具一样,什么苦都盛在这个里边。你这个身体得到之后,那你装的什么呢?装的老、病、求不得、爱别离等等苦都盛在这个五取蕴这个身体里头。它是一个器,就是装苦的一个家俱。
己三 苦苦器:粗重现苦(即生老等苦)。
那么,就是分类了。这个苦,有的是苦苦,就是不好受的苦,也是这个东西装的。生、老、病、死等等的苦是苦苦。
己四 坏苦器:暂时随顺自己、与乐和合之将来苦。
“坏苦器”,那些坏苦就是暂时感到是乐,实际上,一坏了之后就要受苦的。“暂时随顺自己、与乐和合之将来苦。”一坏掉之后,要受苦的。那就是也在这个五取蕴身里边。
己五 行苦性:由先惑业自在之一切行为,而有此身器。以此身器,复又引起死、中、后有等行,犹如连锁。果缚未脱,子缚复生。流转之中,数数舍身,数数受生,损益不定,胜劣无凭,独来独往,而受如上生等诸苦,无有厌弃,不求止息,听其流浪,受困无穷,岂不哀哉!岂不哀哉!
第五,“行苦性:由先惑业自在之一切行为,而有此身器。”因为我们过去的造的烦恼,造的业,它有自在。我们现在受的这个报,都由烦恼业牵了我们鼻子走的,自己毫无一点的自在权。那过去烦恼业自在,造的一些行动就感到现在的身器。身,就是我们的异熟身;器,依报。
“以此身器,复又引起死、中、后有等行”,就是四有轮转。现在是本有;本有之后,到临终那一刹那是死有;死有之后,投生之前,就是中有,中阴身;中阴身投生之后,后有。那么,以现在的这个身体,将来又引起死有,必定要死的,就是死有;死了之后,又成中阴,中有;最后投生,是后有。
这样子,“犹如连锁”,就像一把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果缚未脱,子缚复生”,过去的报还没受完,新的业又造了,这个链条又加了一环。不断地加起来链条,不断地流转,不断地受苦。
“流转之中,数数舍身,数数受生”,在流转生死之中,不断地死,就要把原有的身体舍掉。又不断地投生,受新的身体。“损益不定”,有的时候受一点好处,就是感一点乐受,有的时候,感的苦受各式各样的,不一定。“胜劣无凭”,你说你生到哪里去,人天?还是下地狱?没有保证。
而流转生死,有哪个陪你一起去呢?我们这里经常有人说,“我要出远门了,一个人不方便,哪个陪我去?”我们说这个走路并不太远,总有人陪感到放心。但是,生死的道路长得很。假使要投地狱的,从现在要到地狱去,这个路够长的。但是,有没人陪你呢?没有。一个人去。只有你自己去。“独来独往”,来的时候一个来,去的时候一个人去。
“而受如上生等诸苦”,要独来独去不受苦还好一些,但是却要受上面那么多的苦。“无有厌弃”,受了苦之后,你要想找一个方法把它避免,但你受苦之中,也没有厌离心,不想抛弃它,还要不断地受生,不断地受苦,“不求止息”。“听其流浪”,随他去在流转生死。“受困无穷”,这样不断地受那些痛苦。
“岂不哀哉!岂不哀哉!”这是海公上师看了众生的愚痴,流转生死,受了很大的苦,却不知道要出离,这是非常之可叹的事情。那么,真正有这个出离心,并修行上路有成就的,像海公上师一样的,看到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实在是愚不可言了。所以,叹了之后,又叹一道。“岂不哀哉”,再加个“岂不哀哉”,这实在可叹之极。那么,我们这些人,却是在生死中,不但不感到哀叹、“哀哉”,还感到很有味道。那是愚痴得不可说了。
颂 贪着于五蕴 流转苦增盛 引后有无穷 成现在苦器
亦盛苦苦器 虽暂时随己 与乐境共生 舍离苦复起
引起死中后 犹连锁无尽 果缚未脱离 子缚已早生
流转尽六道 数数取舍身 积骨过须弥 乳泪胜海深
损益业不定 胜劣趣无凭 独来亦独往 无人作伴侣
长劫受重苦 复不作厌弃 亦不求停息 应风浪起止
下边是总结。“贪着于五蕴”,就是对五蕴不能够起厌离,起贪着。“流转苦增盛”,在流转里边,不断地受苦。“引后有无穷”,因为你受了生之后,又要起烦恼,造业,不断地引生后来的来生。“成现在苦器”,对后边不断引生,现在又成了很多的苦。“亦盛苦苦器”,很多的苦就盛在你这个五蕴身里边。还要成乐苦器,这一世“虽暂时随己”,好象是快乐了,“与乐境共生”。但是,舍离的时候,“苦复起”,这是成坏苦器。
那么,下边,又“引起死中后”,不断流转,这一辈子生了之后,要死;死了之后,有中阴;中阴之后,有后有。“犹连锁无尽”,就跟链条一样,一环、一环、一环,总没有个完的。“果缚未脱离,子缚已早生”,过去的报还没有受完,新的业又造起来了,后辈子还得受报。
“流转尽六道”,在六道里边不断地流转,上上下下不知疲厌。“数数取舍身”,不断地取身,又舍身。“积骨过须弥”,我们受生的骨头,如果从无始以来算起来的话,不要说须弥山,比几亿个须弥山的骨头还要多。“乳泪胜海深”,我们小孩子投生吃的奶,跟在一生之中受的苦流的泪,比四大海还要深。那哪是四大海比得了的呢?无始以来的乳跟泪,这不是四大海能量的,这是要远远地超过四大海。因为,世界上最高的是须弥山,最深的是四大海,以这个来作比喻。实际上,须弥山根本就不能比这个无始以来的积骨,这个四大海的深也根本远远的不能比无始以来所吃的乳跟流的泪。
“损益业不定”,我们因为造的业,善业恶业不定的。那么,你感的这个果,也没有一个依靠,也没有一个保证。或者是生到人天,胜的,胜趣;或者,三恶道,是劣趣。在这个流转生死之中,那么远的路程,独来独往。一个人来,一个人去。“无人作伴侣”,没人来陪你的。“长劫受重苦,复不作厌弃”,这样子无始以来到现在,受了很多的苦。但是,到现在还不知道厌离。“亦不求停息”,也不想把它停下来,就是还灭。“应风浪起止”,就是顺了这个业风吹,浪呢,风一来浪就起,风一停,浪就止。自己毫无主宰。那就是行苦。
我们讲苦,讲了一个人间的八苦;也讲了三界的三苦:苦苦,坏苦,行苦。那么,明天还有六道的苦。这个讲了很多的苦,什么原因?为什么讲那么多?就是说要生厌离心。如果你不知道苦,你就不厌离。如果你知道整个的宇宙都是充满的苦,那你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呆。你的出离心就生起来了。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第十二讲
《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 。上一次我们讲到苦谛,苦谛讲完了。在讲八苦里边,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个里边,八苦里边,有的是苦苦,有的是坏苦。那么这行苦,就含在这个五取蕴。“五蕴取着转盛苦”。那这个里边我们看一看。“引后有苦器”,这个五蕴——五取蕴,是产生后有的。就是下一辈子的苦的器具。这个里边,这个蕴,它本身没有苦不苦,它是一个器具。这个器具里边盛什么东西的?盛苦的。这第一个是后有的苦。第二个是现有的苦,这一辈子的苦。那么,第三个,盛苦苦。第四个,盛坏苦。最后,也是盛这个行苦。在我们《科颂》里是行苦性,在这个《广论》里边是行苦器,也是一个器。它整个的是一个器。
那么,有的人就认为行苦是在第五科讲的。那么,第五科,是行苦器,它是盛行苦的。那么,就突出的是个行苦。前面,是坏苦,苦苦,现在苦,将来苦。总的来说,五取蕴苦,它本身的行苦,就是讲这个最后行苦性了。但是,这个行苦性它会变。它可以产生现在的苦,也可以产生来世的苦。也可以产生坏苦,也可以产生苦苦。都是一个器,一切苦都在这个上边盛的。所以,整个五取蕴,本身就是一个行苦。它…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