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P56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略略地說一個等活地獄,說這個地獄的苦。最上層的地獄——等活地獄,就是說他死了之後涼風一吹,又活了。跟以前一模一樣。但是,活了之後又受苦,又死掉,死了又活。這是等活地獄,是最上的一層地獄。

  還有一個黑繩地獄。他這個身體,給人家——就像木匠一樣的,木匠要做家俱,先把木料用黑的線先彈了,彈了之後,然後他鋸子鋸開來——他也是這樣子,把身上,先彈了墨線,彈好之後,然後拿鋸子把他一塊一塊地根據那個線把他鋸下來。這是黑繩地獄。那麼,下邊的地獄更苦。這是地獄苦。

  

  由何當觀苦 自觀趣解脫 若不觀他苦 悲心無所出

  父母在獄中 或墮于鬼畜 盼我救拔他 安可自受樂

  “由何當觀苦,自觀趣解脫。”那麼,我們要觀苦幹什麼用?這個苦、苦、苦,一天到晚說苦幹啥呢?把人家弄得愁眉苦臉的。講講快樂的事情不是心情舒暢了。那有什麼好處呢,淨講那麼多苦?“自觀趣解脫”,這個講苦有很大的義利。自己觀苦的話,可以趣向解脫。厭離這個叁有,就可以得解脫了。那麼,自己觀呢,觀解脫;觀他的苦,可以生悲心。假使說,反過來,他的苦你不去觀的話,“他受苦不關我的事”,也不去仔細觀察他受什麼苦,那麼,你悲心就無所出,生不起悲心來了。悲心什麼呢?救苦。人家有苦,你才是去救,有悲心嘛。人家不苦,你也不觀他的苦,你沒有知道他苦,那麼你怎麼起悲心呢?悲心起不來,菩提心也沒有。那就是說,成佛也成不了了,最多是個阿羅漢。

  “父母在獄中,或墮于鬼畜,盼我救拔他,安可自受樂。”這些一切有情都是自己的父母,他在地獄裏受苦,或者在鬼道,或者在畜生道受苦。他父母總盼望兒子能救他。那麼,既然他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是他的孩子,應當有義務去救他。但是,我們不管他,管自己享受。這個我們的《五字真言》有:“不如鴉羊等”,也不如一個鴉——烏鴉,也不如一個羊。因爲,烏鴉它老了之後,小烏鴉會報恩,把東西含過來給它吃,免得它去找食困難。羊,它吃奶的時候會跪下來,它是感到母羊養它,感恩。那麼,人如果父母都不管的話,那就是不如畜生。這個話就是罵人的話了。那麼,我們就不要做這個不如畜生的人了。那就是要起悲心,那就要觀他的苦。所以說,觀自己的苦,得解脫;觀人家的苦,起悲心,發菩提心,成佛了。這是所以要觀苦,就是這樣子。所以說,有人說,不要觀苦。不要觀苦,你自己解脫不了,悲心也起不了。那麼,你如何修行成就呢?那就不可能了。

  所以說,我們在修行的人第一關,就是要觀苦。而且要徹底地觀,把一切的叁界的苦觀得透了,要把那個最微細的行苦也觀出來,這個出離心才能生起來。否則的話,你受了一點苦難,你就想出離。等到你忘掉了,看到其他好的來了,又忘了。這個很現實的,我們以前在上海一個工廠裏邊,有一個燒飯的,他的家裏,本來是很融合的,後來他的妻子年紀很輕,突然死掉了。他就是天天哭,上班了之後,說兩句話就哭,兩句話就哭。對了孩子也說,“你母親沒有了,苦得很,苦得很。”不到兩個月,有人看他太苦了,給他介紹了個朋友。這個朋友一介紹,他什麼都忘掉了,高興起來了,這個是人的這個……那你說出離,出什麼離呢?都迷掉了。

  所以說,世間上碰到一些違緣,他的苦,想出離,甚至于有些人想出家。但你出了家之後不穩當的。看到人家好的東西,好的、順的緣來了,他又不想出家了。所以,這個,並不可靠。真正地出離心發起,就是觀行苦。看到叁界裏邊,一點點、絲毫的樂也沒有,純粹是苦。從頭到腳沒有一點可以樂的,那出離心才生得起。因爲我們的人,總還有一個希望,世間上雖然他受的是很苦。但是,看到人家還是有快樂的。他自己苦不願意受,自己也沒有辦法解脫,感到沒有希望了,想出家了,想自殺等等。但是,萬一他有希望能夠享受樂的、好的環境來了,或者升官了,發財了,等等,他又忘記掉了。所以說,不觀行苦的話,這個出離心是不究竟的。那麼,不究竟的出離心,如果你出了家之後好好地修行,把行苦觀起來了,真的出離心來了,這個也可以。如果你出了家之後,悠悠忽忽地,也不修行,也不學法,真的出離心生不起。那你什麼時候退都有可能性。

  我們海公上師經常說這個話,比丘登壇的時候,比丘尼一樣的,那個魔王大哭大鬧。怎麼?這個比丘,是阿羅漢的因,阿羅漢出叁界的。那麼,比丘壇一登的話,他將來會出叁界,魔王就管不了他了,魔王的人要少下去了。那麼,他非常之難受,氣得來地下打滾。魔王的妃子來了,“大王,你爲什麼這樣子憂愁?”他說:“那麼多人,你看看,比丘壇一登的話,將來都跑掉了,我管不著了,我心裏很不舒服。”她說:“你不要著急了,他們現在看看是一股勇勁,將來他是不是真的能出離,還是問題。我們放長線釣大魚,等到他有一點點名堂的時候,我們把他一鈎,他不是鈎回來了。”

  那麼,這些事情世上很多。才出家的時候很勇猛。兩年叁年一過,東趟西趟的,什麼都修不起,那後來碰到一些緣,他還俗了。我就聽到一個年輕法師跑到美國去了。美國去,當然要靠山。一個老太太,居士,做他的護法。他的法,也弘開來了。最後聽說,這是人家告訴我的,真的假的也不敢說,但是總不會無緣無故這麼一回事。最後聽說,就跟那個老太太結婚了。這個事情,就是錢的問題,也是勢力的問題,地方勢力。那就是說,你出家當了一個法師,成了個大魚,一釣,把你釣上去了。你出離心不強的話,還不是不堅固。

  苦的行相四個。一個是苦苦。苦苦講得最長。因爲觀苦,所以要仔細觀。

  

  丙二 苦無常

  刹那生故,從緣生故,故無常。

  一切法,它從因緣生的,因緣和合就生這個法。因緣是刹那刹那變的。第二個刹那,因緣散掉了,那麼,這個法也就沒有了。如果第二個刹那這個因緣還是能夠繼續下去,那麼,雖然第一刹那過了,第二刹那相似相續地還能保持它的那個原來的樣子,但是已經變了。我們這個人,根據現在的科學就說,人養下來之後,八年(不曉得多少年),身上的細胞全部都換完了。從娘胎裏出來的東西,已經一點也沒有了。那就是不斷地在換新的,那就是不斷地在變化。那麼,就是新的生出來,舊的是去掉了。但是,我們人看起來還是這個人,沒有變,相似相續。前面這個去掉的,壞掉的,跟後來新生的差不多,那個樣子差不多。所以說,看起來還是這個人。但是,如果你十年不見的話,畢竟看起來不一樣了。尤其是你老年之後,有個一二十年不見,頭發白了之後,一看是認不到了。那麼,就是還在變了。就是變得是慢,肉眼不容易看。就像我們的鍾一樣的,你盯了那個鍾看,秒針是固然看到它動了,時針是根本不動,那個分針也看不出它在動。但是,過了五分鍾,分針就過了五格,過了一小時,那個時針也過了五格。它是在動的。那個變化,是小,我們看不出來,刹那刹那都在變。苦是無常。

  

  丙叁 苦空

  他義之主宰無,故空。

  這個根據海公上師解釋,“他義”就是環境。一切我們這個受環境影響,但是要看這個環境也是空的。那麼,就不受環境影響了。

  

  丙四 苦無我

  自性之主宰不成就,故無我。

  本身這個補特伽羅是空的,沒有的。那麼,就是無我。

  我們參考《俱舍》的 。《俱舍》裏邊有十六行相,我們抄了。10第一個是“無常、苦、空、無我”。什麼叫無常?“非常”就是無常,“待緣故”,因緣和合才現那個相。那麼,因緣不斷地變化,現的那個果相當然不是常的,也要變。

  第二個,“苦”。因爲是逼迫性。因緣和合不是我自己願的,是業煩惱造成的。你不要它來,它也偏偏要來,你想它去,它偏偏不去——逼迫性。那個自己沒有自在權的,逼迫的,所以苦。

  “違我所見故空”,空是違我所見。無我是空那個“我”了。(缺)我所。所以分了兩個:空,無我。那麼,我所,就是環境了,那是環境包在裏頭了。那麼,這兩個是基本上相同的。

  

  乙二 集谛四相

  因集生緣

  集谛的這個四個行相,就是“因、集、生、緣”。我們先看這個《俱舍》的。

  

  集聖谛有四相,一因、二集、叁生、四緣。如種理故因,等現理故集,相續理故生,成辦理故緣。譬如泥團輪繩水等衆緣和合成辦瓶等。

  “如種理故因”,所謂因,好象種子生芽的道理一樣,這個果是從集生出來的,集就是像個種子,將來感的果,就是個芽。那麼,第一個是“因”。就是說集谛裏邊的煩惱好比種子一樣,能生出一切的苦谛的現象。

  “等現理故集”,一個,我們說集谛,並不是一個因能夠完成它的果的。要很多的因素合攏來,一切因緣和合,才能夠現出那個果相。所以要“集”。集就是幾個東西合攏來的,因緣湊攏來的。

  第叁個,是“生”。這個生——按道理說,集谛講的因。什麼叫集谛?我們再說一下。煩惱跟造的業,是我們這個現實的這個世間的因。這個世間就是苦谛,整個的有情世間、器世間,都是苦谛。那麼,這個苦谛的因是什麼?集谛。那麼,這個集谛具體說,就是煩惱跟業。由煩惱的推動,造業,就感了這個器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增上果;有情世間,異熟果。這個前面都講了。不斷地集谛相續,是産生這個苦的、苦生出來的因。就是說能夠産生苦的最親近的因,就是集谛。

  那麼,還有一個“成辦”。其他的緣和合之後。因爲單是幾個緣還不夠,要所有的一切因緣全部和合了,這果才出來——“成辦”。

  所以在集谛裏邊因、集、生、緣,就是這麼幾個內涵。

  

  丙一 集因:猶如疾病,是生諸苦之因故。

  那麼,這裏講“集因”,指的是煩惱。“猶如疾病,是生諸苦之因故。”病,一切苦從病上生的。那麼這個病就是個因,這是指煩惱,這是對…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