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略略地说一个等活地狱,说这个地狱的苦。最上层的地狱——等活地狱,就是说他死了之后凉风一吹,又活了。跟以前一模一样。但是,活了之后又受苦,又死掉,死了又活。这是等活地狱,是最上的一层地狱。
还有一个黑绳地狱。他这个身体,给人家——就像木匠一样的,木匠要做家俱,先把木料用黑的线先弹了,弹了之后,然后他锯子锯开来——他也是这样子,把身上,先弹了墨线,弹好之后,然后拿锯子把他一块一块地根据那个线把他锯下来。这是黑绳地狱。那么,下边的地狱更苦。这是地狱苦。
由何当观苦 自观趣解脱 若不观他苦 悲心无所出
父母在狱中 或堕于鬼畜 盼我救拔他 安可自受乐
“由何当观苦,自观趣解脱。”那么,我们要观苦干什么用?这个苦、苦、苦,一天到晚说苦干啥呢?把人家弄得愁眉苦脸的。讲讲快乐的事情不是心情舒畅了。那有什么好处呢,净讲那么多苦?“自观趣解脱”,这个讲苦有很大的义利。自己观苦的话,可以趣向解脱。厌离这个三有,就可以得解脱了。那么,自己观呢,观解脱;观他的苦,可以生悲心。假使说,反过来,他的苦你不去观的话,“他受苦不关我的事”,也不去仔细观察他受什么苦,那么,你悲心就无所出,生不起悲心来了。悲心什么呢?救苦。人家有苦,你才是去救,有悲心嘛。人家不苦,你也不观他的苦,你没有知道他苦,那么你怎么起悲心呢?悲心起不来,菩提心也没有。那就是说,成佛也成不了了,最多是个阿罗汉。
“父母在狱中,或堕于鬼畜,盼我救拔他,安可自受乐。”这些一切有情都是自己的父母,他在地狱里受苦,或者在鬼道,或者在畜生道受苦。他父母总盼望儿子能救他。那么,既然他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是他的孩子,应当有义务去救他。但是,我们不管他,管自己享受。这个我们的《五字真言》有:“不如鸦羊等”,也不如一个鸦——乌鸦,也不如一个羊。因为,乌鸦它老了之后,小乌鸦会报恩,把东西含过来给它吃,免得它去找食困难。羊,它吃奶的时候会跪下来,它是感到母羊养它,感恩。那么,人如果父母都不管的话,那就是不如畜生。这个话就是骂人的话了。那么,我们就不要做这个不如畜生的人了。那就是要起悲心,那就要观他的苦。所以说,观自己的苦,得解脱;观人家的苦,起悲心,发菩提心,成佛了。这是所以要观苦,就是这样子。所以说,有人说,不要观苦。不要观苦,你自己解脱不了,悲心也起不了。那么,你如何修行成就呢?那就不可能了。
所以说,我们在修行的人第一关,就是要观苦。而且要彻底地观,把一切的三界的苦观得透了,要把那个最微细的行苦也观出来,这个出离心才能生起来。否则的话,你受了一点苦难,你就想出离。等到你忘掉了,看到其他好的来了,又忘了。这个很现实的,我们以前在上海一个工厂里边,有一个烧饭的,他的家里,本来是很融合的,后来他的妻子年纪很轻,突然死掉了。他就是天天哭,上班了之后,说两句话就哭,两句话就哭。对了孩子也说,“你母亲没有了,苦得很,苦得很。”不到两个月,有人看他太苦了,给他介绍了个朋友。这个朋友一介绍,他什么都忘掉了,高兴起来了,这个是人的这个……那你说出离,出什么离呢?都迷掉了。
所以说,世间上碰到一些违缘,他的苦,想出离,甚至于有些人想出家。但你出了家之后不稳当的。看到人家好的东西,好的、顺的缘来了,他又不想出家了。所以,这个,并不可靠。真正地出离心发起,就是观行苦。看到三界里边,一点点、丝毫的乐也没有,纯粹是苦。从头到脚没有一点可以乐的,那出离心才生得起。因为我们的人,总还有一个希望,世间上虽然他受的是很苦。但是,看到人家还是有快乐的。他自己苦不愿意受,自己也没有办法解脱,感到没有希望了,想出家了,想自杀等等。但是,万一他有希望能够享受乐的、好的环境来了,或者升官了,发财了,等等,他又忘记掉了。所以说,不观行苦的话,这个出离心是不究竟的。那么,不究竟的出离心,如果你出了家之后好好地修行,把行苦观起来了,真的出离心来了,这个也可以。如果你出了家之后,悠悠忽忽地,也不修行,也不学法,真的出离心生不起。那你什么时候退都有可能性。
我们海公上师经常说这个话,比丘登坛的时候,比丘尼一样的,那个魔王大哭大闹。怎么?这个比丘,是阿罗汉的因,阿罗汉出三界的。那么,比丘坛一登的话,他将来会出三界,魔王就管不了他了,魔王的人要少下去了。那么,他非常之难受,气得来地下打滚。魔王的妃子来了,“大王,你为什么这样子忧愁?”他说:“那么多人,你看看,比丘坛一登的话,将来都跑掉了,我管不着了,我心里很不舒服。”她说:“你不要着急了,他们现在看看是一股勇劲,将来他是不是真的能出离,还是问题。我们放长线钓大鱼,等到他有一点点名堂的时候,我们把他一钩,他不是钩回来了。”
那么,这些事情世上很多。才出家的时候很勇猛。两年三年一过,东趟西趟的,什么都修不起,那后来碰到一些缘,他还俗了。我就听到一个年轻法师跑到美国去了。美国去,当然要靠山。一个老太太,居士,做他的护法。他的法,也弘开来了。最后听说,这是人家告诉我的,真的假的也不敢说,但是总不会无缘无故这么一回事。最后听说,就跟那个老太太结婚了。这个事情,就是钱的问题,也是势力的问题,地方势力。那就是说,你出家当了一个法师,成了个大鱼,一钓,把你钓上去了。你出离心不强的话,还不是不坚固。
苦的行相四个。一个是苦苦。苦苦讲得最长。因为观苦,所以要仔细观。
丙二 苦无常
刹那生故,从缘生故,故无常。
一切法,它从因缘生的,因缘和合就生这个法。因缘是刹那刹那变的。第二个刹那,因缘散掉了,那么,这个法也就没有了。如果第二个刹那这个因缘还是能够继续下去,那么,虽然第一刹那过了,第二刹那相似相续地还能保持它的那个原来的样子,但是已经变了。我们这个人,根据现在的科学就说,人养下来之后,八年(不晓得多少年),身上的细胞全部都换完了。从娘胎里出来的东西,已经一点也没有了。那就是不断地在换新的,那就是不断地在变化。那么,就是新的生出来,旧的是去掉了。但是,我们人看起来还是这个人,没有变,相似相续。前面这个去掉的,坏掉的,跟后来新生的差不多,那个样子差不多。所以说,看起来还是这个人。但是,如果你十年不见的话,毕竟看起来不一样了。尤其是你老年之后,有个一二十年不见,头发白了之后,一看是认不到了。那么,就是还在变了。就是变得是慢,肉眼不容易看。就像我们的钟一样的,你盯了那个钟看,秒针是固然看到它动了,时针是根本不动,那个分针也看不出它在动。但是,过了五分钟,分针就过了五格,过了一小时,那个时针也过了五格。它是在动的。那个变化,是小,我们看不出来,刹那刹那都在变。苦是无常。
丙三 苦空
他义之主宰无,故空。
这个根据海公上师解释,“他义”就是环境。一切我们这个受环境影响,但是要看这个环境也是空的。那么,就不受环境影响了。
丙四 苦无我
自性之主宰不成就,故无我。
本身这个补特伽罗是空的,没有的。那么,就是无我。
我们参考《俱舍》的 。《俱舍》里边有十六行相,我们抄了。10第一个是“无常、苦、空、无我”。什么叫无常?“非常”就是无常,“待缘故”,因缘和合才现那个相。那么,因缘不断地变化,现的那个果相当然不是常的,也要变。
第二个,“苦”。因为是逼迫性。因缘和合不是我自己愿的,是业烦恼造成的。你不要它来,它也偏偏要来,你想它去,它偏偏不去——逼迫性。那个自己没有自在权的,逼迫的,所以苦。
“违我所见故空”,空是违我所见。无我是空那个“我”了。(缺)我所。所以分了两个:空,无我。那么,我所,就是环境了,那是环境包在里头了。那么,这两个是基本上相同的。
乙二 集谛四相
因集生缘
集谛的这个四个行相,就是“因、集、生、缘”。我们先看这个《俱舍》的。
集圣谛有四相,一因、二集、三生、四缘。如种理故因,等现理故集,相续理故生,成办理故缘。譬如泥团轮绳水等众缘和合成办瓶等。
“如种理故因”,所谓因,好象种子生芽的道理一样,这个果是从集生出来的,集就是像个种子,将来感的果,就是个芽。那么,第一个是“因”。就是说集谛里边的烦恼好比种子一样,能生出一切的苦谛的现象。
“等现理故集”,一个,我们说集谛,并不是一个因能够完成它的果的。要很多的因素合拢来,一切因缘和合,才能够现出那个果相。所以要“集”。集就是几个东西合拢来的,因缘凑拢来的。
第三个,是“生”。这个生——按道理说,集谛讲的因。什么叫集谛?我们再说一下。烦恼跟造的业,是我们这个现实的这个世间的因。这个世间就是苦谛,整个的有情世间、器世间,都是苦谛。那么,这个苦谛的因是什么?集谛。那么,这个集谛具体说,就是烦恼跟业。由烦恼的推动,造业,就感了这个器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增上果;有情世间,异熟果。这个前面都讲了。不断地集谛相续,是产生这个苦的、苦生出来的因。就是说能够产生苦的最亲近的因,就是集谛。
那么,还有一个“成办”。其他的缘和合之后。因为单是几个缘还不够,要所有的一切因缘全部和合了,这果才出来——“成办”。
所以在集谛里边因、集、生、缘,就是这么几个内涵。
丙一 集因:犹如疾病,是生诸苦之因故。
那么,这里讲“集因”,指的是烦恼。“犹如疾病,是生诸苦之因故。”病,一切苦从病上生的。那么这个病就是个因,这是指烦恼,这是对…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