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P62

  ..續本文上一頁幹了,山也融化了,全部是枯幹了,地全部是枯幹了,一直燒到梵天,這個是火災;那麼,第二個,七次火災之後,就是水災,這個水災一直沒到二禅天;二禅天之後--七次火災,一次水災——七個水災以後,一個風災,這個風災就把叁禅天一氣吹得粉碎,什麼都吹完,那就空了。那以後就是空劫。那麼這個大叁災,在涅槃的滅谛裏邊,永遠不會碰到。

  所以說,世間的一切苦難,證到滅谛以後,全部消失了,那麼苦難沒有了,對立面當然是安樂了,涅槃是最安樂的地方。那麼這是一般的法相,滅谛——滅、靜、妙、離,四個。

  

  《現觀》所說滅谛四相

  現在我們看上師的《現觀》的那些名字:滅、解脫、妙善、定生。

  

  丙一 滅:滅之自性之相者,即無我相是也。謂即斷煩惱之離故。(因體)(正在工作之刹那)。

  就是斷煩惱了,把煩惱斷掉了,正在斷的時候,叫滅,滅什麼?滅煩惱。滅煩惱麼,證到無我相了。

  

  丙二 解脫:即苦寂盡之離是也。(大經說爲寂靜遠離)

  煩惱滅掉了,苦也沒有了,就證到擇滅,擇滅了,這個是離了,這是果。前面把煩惱滅掉了,證到那個“離”,就是解脫,解脫掉了。

  

  丙叁 妙善:即真阿練若,以樂淨爲自性能成之離,于無明愛死等苦蘊究竟寂靜之中,于無我性及解脫及阿練若及空性等之相無與願無,及于現行性之所作亦無(境)。

  那麼,妙善,就是本性涅槃,“即真阿蘭若”。“真阿蘭若”,我們現在的阿蘭若,就是那個離開城市比較遠的地方、寂靜的地方,可以修行。這是人間的阿蘭若,那是修行地方,真正——你說阿蘭若就沒有吵鬧嗎?還有一些煩惱的——那麼真正絕對寂靜的地方,那是涅槃,就是滅谛,這是真阿蘭若——自性涅槃。“以樂淨爲自性能成之離”,它本身就是常樂我淨了。

  我們人間的樂,是苦減輕的一個,就叫樂,實際上還沒有離開苦,就是苦稍微變動一下,減輕一下,我們就認爲樂。“常”,世間上的常根本不——無常,沒有常的,都是無常。“我”,我們都認爲“我”是自在,做國王的、皇帝的,秦始皇他一句話什麼,天下都要聽——那做不到的。你是要——秦始皇要萬代下去,二世就給人家打敗了,抓起來了。那麼“淨”,人間總認爲是清淨,這個男女之貪總是生淨感才貪,實際上是不淨。我們昨天講的,是糞器,你所貪著的幹淨的東西,實際上就是一個馬桶,裏邊裝的全部是糞、尿、屎、汗、涕、痰、血、膿血等等的東西裝滿了一個桶,你說是,這個最好的,你貪去,這個是愚癡了。那麼,在真正阿蘭若裏邊,是絕對的常樂我淨,能夠得到了。

  “于無明愛死等苦蘊究竟寂靜之中”,他在裏邊,這個真正的滅谛的妙善裏——爲什麼叫妙善呢?一切無明愛死等等,苦的五蘊,全部消滅了。

  “于無我性及解脫及阿蘭若,及空性等之相無與願無,及于現行性之所作亦無。”那就是說,在這個裏邊,不但是能夠證到他的空、無相、無願的這叁個解脫門,能夠證到那些空、無相、無願,能夠證到滅谛,就是連能證的那個叁解脫門,它的相也離掉了,就是離開能所了,這是真正的妙蘭若——妙善。

  

  丙四 定生:決定出生之相者,即空無願無相之能作是也。如次的如其所有決定出生,離因性叁者之成就,及離與斷,凡此決定出生殷勤之現行能作之成就,及斷離等(行或用)。

  定生,決定出生,那也就是空、無相、無願這叁個解脫門,它是能夠證到這個空性的,證到滅谛的,這就解脫了,解脫就是涅槃。那麼,這是因,這叁個因,它是能證的,證到之後,連那個能證的叁個門也要空掉。那就是說,你渡河,要船,等到你過了岸之後,這個船還得空掉,你如果再執了個船的話,那你這個成了一個負擔,你走路還背了個船去走,你怎麼走?那麼到了證道之後,能證的那個空、無相、無願也是空掉,那就是說,定生。

  它裏邊的話是非常費解的,我們把《現觀》——我那天給你們抄的看一看。

  滅,“于法散離故”,我們認爲一合相的,實際上它都是因緣和合的,並沒有一合相。解脫,“了知無生故”,當下就是無生。這個妙善呢,“寂靜不生故”,那妙善就是自性阿蘭若,就是自性涅槃。那麼決定呢,“不離不斷不可得故”,就是說你能證、所證都——“無智亦無得”,就是這個事情。不要執著有個能證、所證的東西,真正到家之後,這些都要放下。那麼滅谛四相,大概就是這麼幾個,一般我們學的,都是滅、靜、妙、離。

  下邊是道谛。道谛講的比較多。滅谛是個境界,因爲這我們都是從佛的言教能夠知道一點點,這是看月亮的手指,並不是真的月亮,真的月亮要去證的。那麼,這個是指導我們,給我們指示一下,滅谛到底什麼樣子,僅僅是一個手指,並不是真的滅谛。我們看到的滅谛,真正證到滅谛,不可說的,禅宗經常有那個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證到的境界,我想告訴你,沒有辦法告訴你,只有說的一些隔一層的話給你。像這些都是善巧方便,把滅谛的相給你看一個照片,照片麼,一張紙,跟真的人呢,不是那回事情。

  但是,看了這個照片,有這個手指,你跟了這個手指走,就可以看到月亮,有這個功能,所以說,這個也需要,不像禅宗的,他們說這個都是隔層,都不要,不要你怎麼見月亮呢?你還得靠手指,看了,看了照片,看了人,畢竟還是能夠指。那麼禅宗,就是要參話頭,不要從這個地方去……——它用的功夫不一樣。我們教下,就是靠教,教是我們的指南針,也是個手指,也是個照片,依靠它,就能夠得到真相。

  

  頌 滅謂滅我相 斷煩惱之離 解脫言苦盡 妙善阿練若

  是境是能作 空無願無相 能作成就者 名決定出生

  下邊是一個頌,念一下。“滅謂滅我相 斷煩惱之離”,這是滅,這是真的斷煩惱。“解脫言苦盡”,斷了之後,就解脫了,苦已經滅盡了。下邊,“妙善阿蘭若”,真的阿蘭若——自性的涅槃。“是境是能作”,是我們要追求的境,也是我們要證到的,空、無相、無願所證到的東西。那麼,能夠成就的,就靠空、無相、無願,這個依空、無相、無願叁個法去修的話,決定能出生這個滅谛的妙善。

  

  乙四 道谛四相

  下邊,道谛。道谛,它這個道、道品、道成辦、道決定獲,這又是根據《現觀》的。

  

  《俱舍》所說道谛四相

  那麼我們先把一般的法相的道谛的四個講一下,這個是根據《俱舍》的16。“道、如、行、出”,一般道谛四個行相是“道、如、行、出”。

  “道”是通達,通達什麼?通達涅槃的道,能夠通行的意思,叫道。我們這個大道大道,這個什麼,現在叫一個什麼東西?高速路,這個公路,路就是道,什麼東西呢?上面可以開車的,就是車能夠通行的,那麼這個速度快,高速公路。我們說密宗就是高速公路——密宗是飛機!還不是高速公路。那個能夠通行的,就是可以走的地方,就是道,通到哪裏?通涅槃的。

  “如”,這個道是“如”,就是契合真理的,“如如”,就是跟原來的真理是一樣的。

  “行”,是正趨向涅槃的,我們行這個道是走向涅槃的,正是趨向涅槃的。

  “出”,你依這個道修行的話,可以永遠超脫生死。這個生死當然可以是幾種:分段生死、變易生死,等等,都包在裏邊了,一切生死都可以超脫。這是道谛的四相。

  

  《現觀》所說道谛四相

  根據《現觀》的,我們抄的那個總綱,先看一看,然後看這個書上的。

  “道”,是“發起修行解脫諸道”,發起修行,要求解脫,各式各樣的道——菩薩道、聲聞道、緣覺道等等,都是道。

  “道品——叁十七等方便應用之法”,叁十七道品,這是一切大小乘共的,當然,大乘還要加這個六度等等,但是,這個叁十七道品卻是基礎,不能少的。有人誹謗《俱舍》,他說:“《俱舍》是小乘,我們是學大乘的,不學的。”

  那麼那時我們一個學生,他就提出來,他說:“你說小乘,是什麼小乘?”

  “叁十七道品麼,就是小乘嘛。”

  他(學生)又說:“叁十七道品是小乘嘛(誹謗者是學淨土的),那麼你淨土宗《阿彌陀經》是大乘是小乘?”

  “當然大乘。”

  “你大乘怎麼裏邊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了,怎麼極樂世界也在講這個小乘的法?”17

  “哎,”誹謗者說:“五根、五力、七菩提是大乘,四念處、四正勤是小乘。”

  結果我們的那個學生很厲害,他說:“這個蕅益大師注解裏邊,“等”,這個“等”就是等前面的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叁十七道品是全的,不會出兩邊的——半截是小乘,半截大乘,不可能的事情!”18這個就輸掉了(笑)。

  所以說,學法要學得精一點,人家問難就可以。他這個學生,他只不過學了一年的《俱舍》,那時候還沒有畢業,他就能夠把人家這些邪說辯掉。那就是說,我們學法要學這樣子。這個人現在還在福建,他在講《俱舍》,把我們的書請去了,他是對《俱舍》特別感興趣,那個時候。所以我們希望大家學法也要學到有點成績,當然這個不是最大的成績,但是從這一點看,在學的時候,你只要學通了之後,很多問題自己會解決的。

  下邊是“道成辦”。種種的解脫能做、能成,你依了這個叁十七道品,一切解脫都能夠成功。

  “道決定獲——決定解脫 盡苦及能拔濟故。”假使依這個道行的話,不但是那個道能夠修成功,修成功之後,決定自己可以解脫,可以一切苦都除掉,這是聲聞緣覺;能夠拔濟——拔濟一切有情,那是大乘。但是,大乘本身也自己要解脫苦,也能夠——自己解脫了,苦沒有了,然後拔濟一切衆生。那麼這個大小乘都需要的東西。現在我們看書上。

  

  丙一 道——發趣菩提涅槃之道,根本智之能作。

  他這裏的道是指的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證一切法空性的。我們念…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